http://.biquxs.info/


    </p>


    “讓人準備一些餐食,待會直接送過來!”會議開始之前,劉破奴先對著外麵的兵士吩咐道。


    很顯然,這個會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


    “第一件事兒,分配一下各位的職責任務,李閣士就協助本宮統籌全局,接下來將大漢一分為三,分別為了北方,南方,西方,以關中,關東中原為界限,以北為北方,以南為南方,自武威以西為西方。”


    劉破奴先是大刀闊斧的將整個大漢劃分為了三個部分,也可以看做是三個軍區的劃分。


    “你們三位每人負責一個區域,區域內的所有軍事行為,你們都需要時刻盯著,我的想法是設置一個部門,分別負責對區域內的情報搜集,基本訓練大綱安排,戰略發展計劃,這三個具體的方向。”


    “總之就是要求各個區域根據各自區域環境來製定符合本區域內作戰要求的最低基本訓練要求,這麽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部隊戰鬥力的下限,而之所以保下限而不定上限,最主要的原因則是因為擔心高層過多的幹預會影響到部隊的有效發展。”


    “三個區域都很大,環境也不盡相同,咱們坐在長安的人,自然不可能有他們一線部隊更清楚自己的真實情況,各個部隊需要在根據軍機閣製定的基礎訓練大綱之上,再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來增加相應的訓練科目。”


    “所以我的建議是軍機閣下發的訓練大綱以提高士兵的綜合素質為核心,以此來保證部隊的下限,任何地方若是發生了叛亂,或者即將判斷,你們要能第一時間了解到情況,並且在軍機會議上提出來,若是邊境異動,那就更要及時的提出來,然後由軍機閣商議拿出個結果呈報陛下來決定。”


    “戰略發展則包含了區域內的兵力部署,可持續的募兵計劃,裝備計劃等等……”


    “至於陳啟,你的任務就是負責根據實際產能來提出建議,然後負責跟蹤全軍的後勤裝備生產和研發計劃。”


    劉破奴巴拉巴拉的說著,這一套製度並不複雜,但是卻很巧妙。


    同時他說的也不算太完整,因為後期還可以一點點的增加,現在隻是剛開始,以大家盡快熟悉為主。


    說白了就是軍機閣的這幾位隻不過是一個代表而已,他們隻是負責輔左皇帝監督各地,給出更明確的建議。


    然而是人就會犯錯,而一個人的精力終究是有限度的。


    所以就隻能在他們下麵設置多個部門來輔左他們,這麽一來是不是就很清晰了?


    劉破奴雖然將軍機閣和內務閣擺放在了同一個位置,但實際上兩者的權力是完全不同的。


    內務閣商議出來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要執行的,皇帝也很少會去主動幹預,因為沒有什麽必要。


    但是軍機閣就不同了,這裏就相當於皇帝的智囊團,他們隻有建議權。


    為了確保皇帝能夠采納自己的建議,所以他們需要提前準備大量的論證資料來說服皇帝。


    而這些資料自然不可能是自己關起門來瞎編就行了,這必須要通過大量的走訪搜集才能得到。


    如此一來,皇帝就能看到大量真實的資料。


    再加上軍機閣給出的建議,皇帝在處理軍務的時候顯然就輕鬆容易的多了。


    說的再直白一些,就是軍機閣的設立,是為了減少皇帝在軍事方麵犯下錯誤的可能。


    而皇帝隻要不在軍事方麵犯下錯誤,在軍中的威望基本上是不會丟失的,這也就保證了皇帝能夠始終牢牢的掌握軍權。


    單靠皇帝這一個身份,說牢靠也牢靠,說不牢靠也不牢靠。


    為了增加一道保險,那就隻能給皇帝樹立一個明君,不會輕易犯錯,就算換人也不一定比皇帝更好的人設。


    如此一來,是不是就穩如老狗一般了?


    “第二件事,我帶迴來的一萬八千新軍一分為二,分別進入各個郡,同時開始在各地宣傳,爭取入冬的時候將新軍招募入營進行訓練,而今年的招募計劃為十萬人,南北兩方根據實際的情況來確定招募人數!”


    “與之相對應的,原本的服役人數需要減少十萬人,往後每年的秋季為征兵的季節,接下來幾年每年的招募人數至少為十萬人,三年之後,完成新老軍製過度,全麵廢除原本的兵役製度!”劉破奴繼續說著全麵軍改的事情。


    新老交替必然會存在一個過渡期,新軍也不可能一口氣招募幾十萬人。


    這其中必然需要考慮到新軍的服役期是五年的時間,而第一批新軍服役已經兩年了,去年劉破奴帶去西域的那些援軍,今年也進入了服役的第二個年頭。


    這些人在四年後都是需要退役迴家的,所以隻能循序漸進,每年補充進來十萬人左右,這樣等到老軍製退出舞台之後,第一批新軍退役,後麵的就有同樣的人數頂上來,不至於出現兵力空缺。


    而按照這個安排的話,最終漢軍的兵力總數會在四年之後穩定下來,並且確定在五十萬人左右。


    這個規模若是大範圍作戰的話可能還會有些欠缺,但是用於本土防禦是足夠的。


    更何況這隻是南北兩個戰區的兵力,西域那邊的兵力還沒有計算在內呢。


    所以總體而言,加上西域,大漢的最終兵力會維持在七十萬上下。


    而且考慮到新軍那恐怖的火力強度,再加上這兵力都超過不少國家的總人口了,所以四年後的大漢基本上已經無敵了。


    即便需要遠征作戰也沒什麽太大的影響,直接將退役兩三年內的士兵征召迴來就行了。


    到時候大漢瞬間就會多出至少三十萬的戰力,至於說退役的久了缺乏訓練,這也不重要。


    把這些征召迴來的人安排到各個營地接替原本駐紮部隊的防務就行了,讓現役部隊直接去前線,然後他們在這裏一邊駐守一邊訓練。


    真要是等這批人也要上戰場的話,那基本上也就意味著世界大戰開啟了,否則易三十萬漢軍新軍的戰鬥力,根本就沒人能擋得住,就算是羅馬也不行!


    “第三件事,這次在西域發現了一些問題,車輛的損耗太大,目前朝廷承受不起這些維護費用,所以新軍需要繼續改製!”


    “部隊隻配備少量的車輛用於偵查和穿插、突圍,成立專業的後勤部隊,將所有車輛全部交給後勤部隊來負責運輸保障,一線作戰部隊靠馬也好,靠腳也罷,接下來拿出個議程來。”


    “不過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會保留八萬人規模的現在體製部隊,兩萬人用於駐紮在長安,三個方麵各自兩萬,以一萬人為一部,分別駐紮在不同的地方。”


    “這四支部隊要以最高的標準去訓練,我對他們的要求就是,在接到命令之後,兩個時辰內能夠整裝出發,並且保證每日不低於四百裏的行軍速度……”


    在場的不少人都紛紛沉默了,不低於四百裏的日行軍速度,放在以前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是現在嘛,也不是不可能,無非就是多跑一會兒,或者希望工坊那邊搞出來速度更快一些的車輛。


    當然,這些都不是什麽大事兒。


    最讓他們震驚的地方在於,劉破奴的這個安排的恐怖之處。


    先是將天下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就減小了每一個部分的麵積,若是將兩萬人安置在各自的中心位置,不考慮地形因素,區域範圍內出現需要支援的時候,這支部隊就可以在三五日之內趕到前線。


    如果在將其一分為二,進一步縮小支援範圍,那就算考慮到地形因素,除非是山區,不然三五日是肯定能趕到的。


    放在這個時代,三五天的時間對於一場戰爭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麽。


    若是造反的話,很有肯對方都還沒集結完呢,我方主力就抵達戰場了,然後一個衝鋒對麵就直接潰不成軍。


    看著眾人震驚的模樣,劉破奴覺得很是受用。


    一臉澹定又裝逼的微笑著,別崇拜哥,我隻不過是順手抄了個作業罷了。


    這四支部隊就是劉破奴打造的漢代版快速反應部隊,也就是沒有飛機,不然高低得搞個空降部隊玩玩。


    咳咳,扯遠了。


    反正大方向是提出來了,剩下的依靠這些人也能夠完成。


    畢竟接下來的事情隻是繁瑣一些,需要一些時間和精力而言,基本上沒有什麽太大的難題。


    而劉徹也顯然是意識到了這個安排的精妙之處,但啥事兒都讓劉破奴給安排了,還要自己這個皇帝幹啥?


    為了不讓自己這個局內人看著像是一個局外人,劉徹不由得笑著說道:“這個想法不錯,朕同意了,兵部先安排宣傳征兵的事情,你們一邊組建下麵的部門,一邊商量各自募兵的數量……”


    說著還又看向了劉破奴,問道:“西域呢?你打算怎麽安排?”


    “我計劃保留五萬漢人,等都護府那邊理清楚之後,第一年先招募五萬本地人,往後每年招募五萬,隻要保證每五個士兵中有一個漢人就可以了……”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武帝禪讓,求我登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不是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不是王並收藏漢武帝禪讓,求我登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