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請叫本宮環保祖宗
漢武帝禪讓,求我登基 作者:海不是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劉破奴說要修路,小騾子的心思也就放在了修路上麵。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沿途之中,小騾子的任務增加了一項,開始讓人去實地考察修路的條件。
當然,河西走廊這一路上自然不需要怎麽去考察,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沒有什麽意外的。
這裏氣候宜人,青草遍地,隻需要留出足夠大的空地來當道路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刻意的去修築。
最多就是被壓的時間長了,道路會比兩邊低一些,到時候直接在上麵撒一層土令其超出周圍地麵的高度就可以了。
然而這種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
劉破奴的最終目的是修一條從長安通往西域的道路,所以這條路自然不可能到了位於敦煌郡的玉門關就截止的。
而在接下來大軍西出玉門關之後,大自然便好好的給小騾子上了一課。
進入敦煌的時候就能夠明顯的感受到綠植要比酒泉等地減少了不少,然而離開敦煌的時候才發現,周圍竟然是一片黃土,黃土中還夾雜著不少的砂石。
偶爾的刮起一陣風,天空中便是漫天的黃塵,人待在外麵撒泡尿的功夫,身上便會被塵土沾滿。
更要命的是,小騾子不僅僅隻是讓人在他們行進的途中去觀察地形地質,還不斷的跟向導了解,然後讓向導帶著他去一些地方進行實地考察。
一連忙活了十餘天,小騾子這才灰頭土臉的再一次來到了劉破奴的麵前。
“奴哥兒,修路這事兒我認為真的需要好好考慮一下了……”小騾子渾身上下充滿了疲憊,但還是強撐著說道。
“沒什麽好考慮的,這條路是必須要修的!”劉破奴聽後徑直搖了搖頭。
他當然知道這事兒很難,他也知道小騾子最近這段時間來不斷的到處奔走去考察地形地質,現在他說需要好好考慮,絕不僅僅隻是因為他覺得工程太難了而已。
這條路當然難修,可是再難,他能有青藏路難嗎?
雖然現在的實力跟後世不一樣,但是劉破奴心中很清楚一條路的重要性。
西域,不僅僅隻是用來彰顯大漢國威的一個地方,同時他還是大漢控製更遠勢力的地方,再一個,西域也能很好的為大漢阻擋一下來自西方勢力的威脅。
雖然現在那些威脅並不算是什麽威脅,但那些是威脅是已經存在了的,隻不過是早晚的問題而已。
劉破奴可是知道後來盤踞在青海的土著直接北上占領了河西走廊,直接切斷了中原與西域的聯絡的。
而現在的大漢與西域的聯絡也僅僅隻有一個河西走廊而已,雖然很穩固,但是這條通道實在是太窄了,根本沒有什麽戰略縱深,隻要敵人實力稍微強一些,中原王朝再稍微弱一些,對方幾乎一個來迴就能將其打穿。
所以在搞定了西域之後,劉破奴是打算將目光放在青海那片地方的。
藏地那地形條件太惡劣,一時半會兒的想要收迴來恐怕沒那麽容易,但起碼要將青海給收迴來來作為河西走廊的戰略縱深。
如此一來,這條路就更加重要了。
河西走廊將會是大漢對青海地區發動攻擊的一座大本營,雖然不會是唯一的一座,但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座。
“但是這裏的地形實在是太複雜了,沿途地質都不一樣,強行修出來的話,後麵維護的成本也太大了,前麵那些戈壁倒是還好說一些,無非就是多費一些事兒篩選一遍,但是有些地方根本就找不到土,就算咱們從遠處運過來,用不了多久就會下沉,到時候維護隻是一方麵。”
“另外通過我的觀察和了解,發現這裏時常會起風,而且經常會帶有漫天的黃沙,如果不及時清理的話,很可能要不了一年的功夫,我們修好的路就會被掩埋在黃沙之下。”
“解決的辦法隻能是抬高路基,可在這種地方,想要抬高路基又有多困難?就算咱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可也解決不了黃沙侵襲的問題,路基抬高之後,風沙到了這裏以後就會被阻擋下來一部分,時間一長還是會被沙土掩埋,而且更惡劣的是,多了這道路基,有可能會將原本正常的地方變成沙漠……”小騾子愁眉苦臉的說著。
明明是一個搞工業建設的,搞商業運營的,現在這趟西域行硬生生的把他搞成了一個基建大師,環保大師。
從離開玉門關之後,一直到過了白龍堆,這一段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是有人在生活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片區域竟然成了無人區。
小騾子倒是了解了一些情況,據說是因為環境太惡劣,讓原本生存在這裏的人都選擇了遷徙。
其中一部分向東遷徙,進入了敦煌等地,另一部分則是向西和向北遷徙,去了哪裏就不知道了。
而導致他們遷徙的主要原因就是風沙太大,無法放牧,無法耕種,缺少水源,一個地方如果沒有水,那還能想辦法克服一下,可若是連糧食都種不出來,那就沒有堅守的必要了,留在這裏隻能是等死。
而導致糧食種不出來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風沙太大,一場風沙過來就會將農田淹沒,放牧又因為風沙將牧草掩埋,牲畜吃不到。
聽著小騾子的描述,劉破奴的腦海中逐漸的出現了一副熟悉的畫麵。
一條柏油公路,上麵到處都是流沙,也有些是大量的沙占據了半個車道或者整個車道。
出現流沙的地方是那些被抬高路基的地方,風吹著沙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沙占據車道,那是沙漠公路。
風是管不了的,但是沙卻能管一管。
難不成自己真的要從現在就開始治理沙漠?
成為人類曆史上的第一個環保大師?
而治理沙漠的難度其實並不高,代價也不算高,難的是持之以恆,難的是找對方法。
後世的方法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耕種大麵積的適合沙漠生存的綠植,通過這些綠植來改變沙漠土質,讓其能夠恢複到正常的環境。
而另一種方法則是防風固沙,這個沒什麽難度,也沒什麽太高的要求,將秸稈編成簾子,直接在沙漠中挖一個坑將其展開埋下,露出一個頭就可以了。
一個個簾子緊密的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個的田字格,間距大約也就一米左右。
通過大量的秸稈來達到固沙的作用,而這個辦法是目前防止沙漠擴大的最有效方法,同時也能很大程度的減少沙被風吹走的概率。
到了這個時候,劉破奴又不得不感歎一下太祖的精明了,而自己作為後人,這個涼乘的也很舒服。
一個建設兵團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而且還能保證長期有效的管理,而朝廷需要做的,就是供他們這群必須要脫離生產的隊伍的吃喝用住,以及一些政策性的問題。
這些很難嗎?
對於劉破奴來說似乎並不怎麽難,朝廷的政策可以有很多種,例如說可以在這裏修建免費的學校,在比如說可以給他們加分等等,有這兩個政策在,保準願意來這裏的人不會少。
想到這裏,劉破奴瞬間堅定了信念道:“你隻管出修路方案,難題什麽的也可以列出來,至於解決這些問題,我自有辦法!”
</p>
劉破奴說要修路,小騾子的心思也就放在了修路上麵。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沿途之中,小騾子的任務增加了一項,開始讓人去實地考察修路的條件。
當然,河西走廊這一路上自然不需要怎麽去考察,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沒有什麽意外的。
這裏氣候宜人,青草遍地,隻需要留出足夠大的空地來當道路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刻意的去修築。
最多就是被壓的時間長了,道路會比兩邊低一些,到時候直接在上麵撒一層土令其超出周圍地麵的高度就可以了。
然而這種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
劉破奴的最終目的是修一條從長安通往西域的道路,所以這條路自然不可能到了位於敦煌郡的玉門關就截止的。
而在接下來大軍西出玉門關之後,大自然便好好的給小騾子上了一課。
進入敦煌的時候就能夠明顯的感受到綠植要比酒泉等地減少了不少,然而離開敦煌的時候才發現,周圍竟然是一片黃土,黃土中還夾雜著不少的砂石。
偶爾的刮起一陣風,天空中便是漫天的黃塵,人待在外麵撒泡尿的功夫,身上便會被塵土沾滿。
更要命的是,小騾子不僅僅隻是讓人在他們行進的途中去觀察地形地質,還不斷的跟向導了解,然後讓向導帶著他去一些地方進行實地考察。
一連忙活了十餘天,小騾子這才灰頭土臉的再一次來到了劉破奴的麵前。
“奴哥兒,修路這事兒我認為真的需要好好考慮一下了……”小騾子渾身上下充滿了疲憊,但還是強撐著說道。
“沒什麽好考慮的,這條路是必須要修的!”劉破奴聽後徑直搖了搖頭。
他當然知道這事兒很難,他也知道小騾子最近這段時間來不斷的到處奔走去考察地形地質,現在他說需要好好考慮,絕不僅僅隻是因為他覺得工程太難了而已。
這條路當然難修,可是再難,他能有青藏路難嗎?
雖然現在的實力跟後世不一樣,但是劉破奴心中很清楚一條路的重要性。
西域,不僅僅隻是用來彰顯大漢國威的一個地方,同時他還是大漢控製更遠勢力的地方,再一個,西域也能很好的為大漢阻擋一下來自西方勢力的威脅。
雖然現在那些威脅並不算是什麽威脅,但那些是威脅是已經存在了的,隻不過是早晚的問題而已。
劉破奴可是知道後來盤踞在青海的土著直接北上占領了河西走廊,直接切斷了中原與西域的聯絡的。
而現在的大漢與西域的聯絡也僅僅隻有一個河西走廊而已,雖然很穩固,但是這條通道實在是太窄了,根本沒有什麽戰略縱深,隻要敵人實力稍微強一些,中原王朝再稍微弱一些,對方幾乎一個來迴就能將其打穿。
所以在搞定了西域之後,劉破奴是打算將目光放在青海那片地方的。
藏地那地形條件太惡劣,一時半會兒的想要收迴來恐怕沒那麽容易,但起碼要將青海給收迴來來作為河西走廊的戰略縱深。
如此一來,這條路就更加重要了。
河西走廊將會是大漢對青海地區發動攻擊的一座大本營,雖然不會是唯一的一座,但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座。
“但是這裏的地形實在是太複雜了,沿途地質都不一樣,強行修出來的話,後麵維護的成本也太大了,前麵那些戈壁倒是還好說一些,無非就是多費一些事兒篩選一遍,但是有些地方根本就找不到土,就算咱們從遠處運過來,用不了多久就會下沉,到時候維護隻是一方麵。”
“另外通過我的觀察和了解,發現這裏時常會起風,而且經常會帶有漫天的黃沙,如果不及時清理的話,很可能要不了一年的功夫,我們修好的路就會被掩埋在黃沙之下。”
“解決的辦法隻能是抬高路基,可在這種地方,想要抬高路基又有多困難?就算咱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可也解決不了黃沙侵襲的問題,路基抬高之後,風沙到了這裏以後就會被阻擋下來一部分,時間一長還是會被沙土掩埋,而且更惡劣的是,多了這道路基,有可能會將原本正常的地方變成沙漠……”小騾子愁眉苦臉的說著。
明明是一個搞工業建設的,搞商業運營的,現在這趟西域行硬生生的把他搞成了一個基建大師,環保大師。
從離開玉門關之後,一直到過了白龍堆,這一段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是有人在生活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片區域竟然成了無人區。
小騾子倒是了解了一些情況,據說是因為環境太惡劣,讓原本生存在這裏的人都選擇了遷徙。
其中一部分向東遷徙,進入了敦煌等地,另一部分則是向西和向北遷徙,去了哪裏就不知道了。
而導致他們遷徙的主要原因就是風沙太大,無法放牧,無法耕種,缺少水源,一個地方如果沒有水,那還能想辦法克服一下,可若是連糧食都種不出來,那就沒有堅守的必要了,留在這裏隻能是等死。
而導致糧食種不出來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風沙太大,一場風沙過來就會將農田淹沒,放牧又因為風沙將牧草掩埋,牲畜吃不到。
聽著小騾子的描述,劉破奴的腦海中逐漸的出現了一副熟悉的畫麵。
一條柏油公路,上麵到處都是流沙,也有些是大量的沙占據了半個車道或者整個車道。
出現流沙的地方是那些被抬高路基的地方,風吹著沙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沙占據車道,那是沙漠公路。
風是管不了的,但是沙卻能管一管。
難不成自己真的要從現在就開始治理沙漠?
成為人類曆史上的第一個環保大師?
而治理沙漠的難度其實並不高,代價也不算高,難的是持之以恆,難的是找對方法。
後世的方法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耕種大麵積的適合沙漠生存的綠植,通過這些綠植來改變沙漠土質,讓其能夠恢複到正常的環境。
而另一種方法則是防風固沙,這個沒什麽難度,也沒什麽太高的要求,將秸稈編成簾子,直接在沙漠中挖一個坑將其展開埋下,露出一個頭就可以了。
一個個簾子緊密的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個的田字格,間距大約也就一米左右。
通過大量的秸稈來達到固沙的作用,而這個辦法是目前防止沙漠擴大的最有效方法,同時也能很大程度的減少沙被風吹走的概率。
到了這個時候,劉破奴又不得不感歎一下太祖的精明了,而自己作為後人,這個涼乘的也很舒服。
一個建設兵團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而且還能保證長期有效的管理,而朝廷需要做的,就是供他們這群必須要脫離生產的隊伍的吃喝用住,以及一些政策性的問題。
這些很難嗎?
對於劉破奴來說似乎並不怎麽難,朝廷的政策可以有很多種,例如說可以在這裏修建免費的學校,在比如說可以給他們加分等等,有這兩個政策在,保準願意來這裏的人不會少。
想到這裏,劉破奴瞬間堅定了信念道:“你隻管出修路方案,難題什麽的也可以列出來,至於解決這些問題,我自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