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朕會了,但是朕不想幹
漢武帝禪讓,求我登基 作者:海不是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這批新犁的目標實在是太大了,想要悄然無息的將他處理掉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劉破奴派人暗中去調查,其實就是在給那些人施加壓力,逼迫他們盡快出手。
隻要他們頂不住這股壓力,自然就會露出馬腳。
至於說打造兵器,這個已經幾乎不在劉破奴的懷疑範圍之內了。
現在這個天下,有資格和有實力造反的諸侯王幾乎沒有,劉據倒是有這個資格,可他卻沒有這個實力。
而對於那些想要造反的人來說,也完全沒必要冒著將自己推到台前的風險去劫走這批新犁。
所以說,掌握犯罪動機很重要。
但是不論結果如何,這件事情還是給劉徹敲了個警鍾。
看似穩定的大漢江山,實際上卻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般穩固。
一個安定的社會是不應該出現這種大規模的惡性事件的,即便因為意外情況出現了,朝廷也不該對此沒有任何的預警信息。
“揚州刺史是無辜的,他剛上任不過月餘時間,現在恐怕連整個揚州都還沒有轉一遍呢,加上又是第一次設置州府刺史部,各方麵都需要熟悉磨合,最大的問題,還是出現在了基層!”劉破奴眉頭緊皺的分析道。
“他無辜不無辜那是以後的事情,在他的治下發生了這麽嚴重的事情,總得有人來承擔這個後果!”劉徹略顯不以為然道。
這種事兒其實已經形成默契了,也別說自己冤不冤的,要怪也就隻能怪自己點背。
那些剛上任就因為一些不可抗拒原因被牽連的官員多了去了,他啥也沒幹,他甚至連自己的手下都還沒認全呢,可這妨礙他背這口鍋了嗎?
並沒有,而事情既然發生了,不管你是什麽時候去的,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在這裏的人是你,所以你就得承擔起這個責任。
當然,皇帝心情好的話,或許會不在意這些,將你換個地方繼續任命。
但皇帝若是心情不好的話,那你就徹底的玩完了。
至於劉破奴說的基層問題,古往今來大家都是這麽搞的,明顯的漏洞也早就被堵上了,你竟然說基層有問題?基層能有什麽問題?
看著劉徹這幅反應,劉破奴大概也能猜出來這糟老頭子十有八九是不大願意相信自己的話了。
嗶嘀閣
如果是一年前的自己,肯定會立刻逮著糟老頭子一陣劈頭蓋臉狠狠的訓斥一番。
但是當了太子之後,劉破奴的這種行為卻是收斂了太多太多了。
隻不過……
人的性格是打一出生就注定了的,一味的壓製其實也不是什麽好事兒。
劉破奴看了看劉徹,強忍住自己那即將爆發的意念,心中不斷的左右互搏著。
然後……
算了,管他個求,活人還能讓尿給憋死了?
太子咋了?太子也有自己的脾氣啊,看見啥不順心的地方,該懟還是要懟的。
不能當太子之前懟天懟地懟空氣,當了太子之後卻又誰都不敢懟了。
再懟他一次,就一次……
“你是不是認為朝廷現在對基層的掌控力度已經足夠了?是不是認為鄉老和裏正已經做的無可挑剔了?”
“我就這麽跟你說吧,其實你就不會你知道吧?”
“瞪我幹啥?你還真別不服氣,等我給你分析一下你在想一想看看到底是不是這麽迴事兒再說其他的!”
“鄉老和裏正那不過是擺在明麵上的,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怕他們,這種情況下誰還敢跟他們去說真話?他們也就隻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以為的說出來,但是你能保證他們說的都是真的嗎?”
“如果下麵的百姓都在罵你,這話他敢報上來給你聽嗎?肯定不敢啊,雖然他也知道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他要是報了上來,身為鄉老裏正,平日裏肩負著教化百姓的職責,結果這麽長時間了你們就教會了他們怎麽來罵皇帝?隻要他們敢上報,事後朝廷是肯定會找他的麻煩的,這是不用懷疑的。”
“再有就是,但凡是個人,他都會有爭強好勝之心呢,當官的誰不希望自己做出來的成績超過其他人?當兵的誰不希望自己在戰場上殺的敵人比同僚更多?”
“這些都不是缺點,這是實實在在的優點,但是你得看怎麽去利用這些優點了,一旦沒有掌控好,就會出現虛報的現象。”
“若是發生在戰場上的虛報,就會讓統兵將軍錯誤的估計敵方的實力,從而導致不可預估的後果,而官員們虛報,後果那就更嚴重了,明明百姓以及活不下去了,卻還上報朝廷說是大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你以為下麵的百姓過的都很好,很舒服,卻不知道他們其實早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了,朝廷能做的是什麽?皇帝不斷的出巡各地進行視察,不斷的派遣禦史到各地去走訪調查。”
“這麽幹的確能解決一部分的問題,也能夠讓他們不敢虛報的太過份,但隻是這樣的話,問題就能徹底解決了嗎?”劉破奴巴拉巴拉的逮著劉徹便是一頓猛懟。
不可否認的是,這話就連劉徹聽了都不得不點頭表示認可。
雖然……
但是你說的這些朕特麽的都知道啊?
用你多說?
朕看你小子今天就是純粹憋的沒事幹,故意來找朕過嘴癮的吧?
“嗯,朕就是不會,就你會,你今日可得好好的教一教朕該怎麽辦!”劉徹一臉壞笑的看著劉破奴,舞台已搭好,請開始你的表演。
接下來的表演要是敢讓朕不滿意,那你就等著看朕的表演吧。
不把你收拾的抱頭鼠竄的,朕還就不當這個皇帝了,直接原地吃翔給你看你信不?
“害……咱們都是自己人,什麽教不教的,幫你就是在幫我自己,反正早晚都是我的,說不定我說完這句話你就興奮的立即要禪讓了呢……”劉破奴忽然一臉懵逼的看著劉徹,特麽的,自己這是突然說嗨了,結果沒把住嘴把不該說的也給說了,臉上盡是尷尬的表情的看著劉徹。
“嗬嗬,朕興不興奮不知道,反正朕知道待會兒你肯定是要興奮的……”劉徹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副不要臉般的笑容看著劉破奴道。
什麽禪讓不禪讓的,劉徹對禪讓這事兒有自己的規劃。
堂堂皇帝,說話肯定是要算話的,說了禪讓那就一定會禪讓。
雖然朕也知道你很急,但是請你先別急,等朕啥時候覺得自己快要不行了的時候就禪讓給你了,反正朕又沒有食言,反正咱們又沒有約定時間……
此刻的劉破奴恨不能給自己兩耳光,讓自己嘴欠,裝逼就裝逼唄,你說你沒事逮著一隻羊往死裏擼是幹啥呢?
這下好了,直接把氣球給捅炸了。
算了,反正氣球也炸了,補是補不迴來的。
那索性就讓氣球炸的聲音再響一點,直接把劉徹給炸暈算了,隻要自己趁著在他反應之前溜之大吉,那他不就不能讓自己興奮了嗎?
“論皇帝應該如何精準的掌控全國百姓?單方麵的施壓是絕對不可行的,那樣就如同柳條一樣,雖然可以壓出一個很大的弧度,但是一旦超過了臨界值,那柳條就會應聲而斷。”
“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如何掌握好這個度呢?如何才能夠做到該緊的時候緊,該鬆的時候鬆呢?有些人會根據實際反應出來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有些人則是完全憑靠著感覺來調整,不能說誰是對的,但也不能說誰是錯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朝廷想要發動戰爭的時候,無非就是按照程序進行調兵征召,同時將任務發放到百姓身上,百姓隻有接受的權力,卻沒有了解的權力,一次兩次的倒是無所謂,可經常這麽來,但凡是個人都會有些想法的。”
“可是朝廷就算知道了百姓有想法又能如何?是立刻停止戰爭?還是把有想法的人全都抓起來?”
“這兩個選項肯定都是不能選的,那還能怎麽辦?隻能讓各地官員想辦法把這股不正之風給壓下去,先集中精力去打這一仗。”
“但是地方官員又能怎麽壓?常年打仗導致地方上都是空的,就算有些官員想要冒著風險給百姓一些好處,他們也沒有這個實力和資本,所以隻能以強硬的態度去壓下去,或者是先許諾一些好處,然後因為無法兌現而導致官府的信譽降低。”
“所以說啊,這個時候輿論的威力就體現出來了,如果朝廷能事先在每個縣都秘密的安插一些人手專門來幹這些事情的話,整件事情就簡單了許多。”
“平日裏就讓他們搜集區域內的一些情報,比如說哪個官員幹了什麽壞事兒,哪個村的百姓經常抱怨什麽事情,如此朝廷便能繞過鄉裏係統可以直接的了解到真正基層的情況,方便朝廷在某些方麵進行改進。”
“再比如還是打仗,按照原先的操作是肯定會引起百姓不滿的,不管說不說,他們心裏麵都會不滿的,如果這個時候先讓這些人提前放出一些風聲的話,效果就會完全不同了。”
“輿論其實並不需要什麽事實去支撐的,但也不能完全脫離事實,適當的謊言有時候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至於具體的,要看怎麽去掌握這個度。”
“比如說你就是想去打匈奴,因為再不打就讓他緩過來了,可百姓不想打,這個時候就可以讓這些人去放風說匈奴人殺了咱們過路的商隊,朝廷得知情況後立刻遣使去處理這件事情,結果匈奴人非但不聽,反倒將使者給扣留了下來,還說什麽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對這種話。”
“雖然他沒說,但這是我家,我說他說了,那他就是說了,反正又沒人能去求證,再不濟就派個使者假裝出使一趟,隨便溜達一圈就迴來,或者幹脆就躲起來,到時候假裝被軍隊給解救迴來的不就成了嗎?”
“如果事情按照這樣操作,先把民憤給挑動起來,到時候朝廷就是不打百姓都不會同意,這個時候朝廷在出兵那就是順應民意了……”劉破奴毫不客氣的說著。
輿論戰這玩意兒其實早就有了,但是作為大一統的王朝,大規模的對自家百姓使用輿論戰的行為,雖然也不是沒有過,但是卻沒有像劉破奴說的這麽係統性的操作過。
以往更多的都是因為動員打仗,或者前線吃了敗仗,後方必須要畫大餅去動員才會這麽搞。
劉徹認真的思考著劉破奴說過的話,腦子裏的思路也是越來越清晰了。
它不僅可以監控輿論,幫助朝廷監督各級官吏,掌握各地的實際情況,他同時還可以操控輿論,讓朝廷在幹一些事情的時候減少遇到的阻力。
“朕會了,但是朕不想幹,這事兒還是交給你來幹吧……”
劉破奴小嘴微微一努,你就是不會,你要是會了你為啥不自己幹?
我又不是生產隊的驢……
</p>
這批新犁的目標實在是太大了,想要悄然無息的將他處理掉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劉破奴派人暗中去調查,其實就是在給那些人施加壓力,逼迫他們盡快出手。
隻要他們頂不住這股壓力,自然就會露出馬腳。
至於說打造兵器,這個已經幾乎不在劉破奴的懷疑範圍之內了。
現在這個天下,有資格和有實力造反的諸侯王幾乎沒有,劉據倒是有這個資格,可他卻沒有這個實力。
而對於那些想要造反的人來說,也完全沒必要冒著將自己推到台前的風險去劫走這批新犁。
所以說,掌握犯罪動機很重要。
但是不論結果如何,這件事情還是給劉徹敲了個警鍾。
看似穩定的大漢江山,實際上卻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般穩固。
一個安定的社會是不應該出現這種大規模的惡性事件的,即便因為意外情況出現了,朝廷也不該對此沒有任何的預警信息。
“揚州刺史是無辜的,他剛上任不過月餘時間,現在恐怕連整個揚州都還沒有轉一遍呢,加上又是第一次設置州府刺史部,各方麵都需要熟悉磨合,最大的問題,還是出現在了基層!”劉破奴眉頭緊皺的分析道。
“他無辜不無辜那是以後的事情,在他的治下發生了這麽嚴重的事情,總得有人來承擔這個後果!”劉徹略顯不以為然道。
這種事兒其實已經形成默契了,也別說自己冤不冤的,要怪也就隻能怪自己點背。
那些剛上任就因為一些不可抗拒原因被牽連的官員多了去了,他啥也沒幹,他甚至連自己的手下都還沒認全呢,可這妨礙他背這口鍋了嗎?
並沒有,而事情既然發生了,不管你是什麽時候去的,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在這裏的人是你,所以你就得承擔起這個責任。
當然,皇帝心情好的話,或許會不在意這些,將你換個地方繼續任命。
但皇帝若是心情不好的話,那你就徹底的玩完了。
至於劉破奴說的基層問題,古往今來大家都是這麽搞的,明顯的漏洞也早就被堵上了,你竟然說基層有問題?基層能有什麽問題?
看著劉徹這幅反應,劉破奴大概也能猜出來這糟老頭子十有八九是不大願意相信自己的話了。
嗶嘀閣
如果是一年前的自己,肯定會立刻逮著糟老頭子一陣劈頭蓋臉狠狠的訓斥一番。
但是當了太子之後,劉破奴的這種行為卻是收斂了太多太多了。
隻不過……
人的性格是打一出生就注定了的,一味的壓製其實也不是什麽好事兒。
劉破奴看了看劉徹,強忍住自己那即將爆發的意念,心中不斷的左右互搏著。
然後……
算了,管他個求,活人還能讓尿給憋死了?
太子咋了?太子也有自己的脾氣啊,看見啥不順心的地方,該懟還是要懟的。
不能當太子之前懟天懟地懟空氣,當了太子之後卻又誰都不敢懟了。
再懟他一次,就一次……
“你是不是認為朝廷現在對基層的掌控力度已經足夠了?是不是認為鄉老和裏正已經做的無可挑剔了?”
“我就這麽跟你說吧,其實你就不會你知道吧?”
“瞪我幹啥?你還真別不服氣,等我給你分析一下你在想一想看看到底是不是這麽迴事兒再說其他的!”
“鄉老和裏正那不過是擺在明麵上的,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怕他們,這種情況下誰還敢跟他們去說真話?他們也就隻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以為的說出來,但是你能保證他們說的都是真的嗎?”
“如果下麵的百姓都在罵你,這話他敢報上來給你聽嗎?肯定不敢啊,雖然他也知道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他要是報了上來,身為鄉老裏正,平日裏肩負著教化百姓的職責,結果這麽長時間了你們就教會了他們怎麽來罵皇帝?隻要他們敢上報,事後朝廷是肯定會找他的麻煩的,這是不用懷疑的。”
“再有就是,但凡是個人,他都會有爭強好勝之心呢,當官的誰不希望自己做出來的成績超過其他人?當兵的誰不希望自己在戰場上殺的敵人比同僚更多?”
“這些都不是缺點,這是實實在在的優點,但是你得看怎麽去利用這些優點了,一旦沒有掌控好,就會出現虛報的現象。”
“若是發生在戰場上的虛報,就會讓統兵將軍錯誤的估計敵方的實力,從而導致不可預估的後果,而官員們虛報,後果那就更嚴重了,明明百姓以及活不下去了,卻還上報朝廷說是大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你以為下麵的百姓過的都很好,很舒服,卻不知道他們其實早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了,朝廷能做的是什麽?皇帝不斷的出巡各地進行視察,不斷的派遣禦史到各地去走訪調查。”
“這麽幹的確能解決一部分的問題,也能夠讓他們不敢虛報的太過份,但隻是這樣的話,問題就能徹底解決了嗎?”劉破奴巴拉巴拉的逮著劉徹便是一頓猛懟。
不可否認的是,這話就連劉徹聽了都不得不點頭表示認可。
雖然……
但是你說的這些朕特麽的都知道啊?
用你多說?
朕看你小子今天就是純粹憋的沒事幹,故意來找朕過嘴癮的吧?
“嗯,朕就是不會,就你會,你今日可得好好的教一教朕該怎麽辦!”劉徹一臉壞笑的看著劉破奴,舞台已搭好,請開始你的表演。
接下來的表演要是敢讓朕不滿意,那你就等著看朕的表演吧。
不把你收拾的抱頭鼠竄的,朕還就不當這個皇帝了,直接原地吃翔給你看你信不?
“害……咱們都是自己人,什麽教不教的,幫你就是在幫我自己,反正早晚都是我的,說不定我說完這句話你就興奮的立即要禪讓了呢……”劉破奴忽然一臉懵逼的看著劉徹,特麽的,自己這是突然說嗨了,結果沒把住嘴把不該說的也給說了,臉上盡是尷尬的表情的看著劉徹。
“嗬嗬,朕興不興奮不知道,反正朕知道待會兒你肯定是要興奮的……”劉徹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副不要臉般的笑容看著劉破奴道。
什麽禪讓不禪讓的,劉徹對禪讓這事兒有自己的規劃。
堂堂皇帝,說話肯定是要算話的,說了禪讓那就一定會禪讓。
雖然朕也知道你很急,但是請你先別急,等朕啥時候覺得自己快要不行了的時候就禪讓給你了,反正朕又沒有食言,反正咱們又沒有約定時間……
此刻的劉破奴恨不能給自己兩耳光,讓自己嘴欠,裝逼就裝逼唄,你說你沒事逮著一隻羊往死裏擼是幹啥呢?
這下好了,直接把氣球給捅炸了。
算了,反正氣球也炸了,補是補不迴來的。
那索性就讓氣球炸的聲音再響一點,直接把劉徹給炸暈算了,隻要自己趁著在他反應之前溜之大吉,那他不就不能讓自己興奮了嗎?
“論皇帝應該如何精準的掌控全國百姓?單方麵的施壓是絕對不可行的,那樣就如同柳條一樣,雖然可以壓出一個很大的弧度,但是一旦超過了臨界值,那柳條就會應聲而斷。”
“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如何掌握好這個度呢?如何才能夠做到該緊的時候緊,該鬆的時候鬆呢?有些人會根據實際反應出來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有些人則是完全憑靠著感覺來調整,不能說誰是對的,但也不能說誰是錯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朝廷想要發動戰爭的時候,無非就是按照程序進行調兵征召,同時將任務發放到百姓身上,百姓隻有接受的權力,卻沒有了解的權力,一次兩次的倒是無所謂,可經常這麽來,但凡是個人都會有些想法的。”
“可是朝廷就算知道了百姓有想法又能如何?是立刻停止戰爭?還是把有想法的人全都抓起來?”
“這兩個選項肯定都是不能選的,那還能怎麽辦?隻能讓各地官員想辦法把這股不正之風給壓下去,先集中精力去打這一仗。”
“但是地方官員又能怎麽壓?常年打仗導致地方上都是空的,就算有些官員想要冒著風險給百姓一些好處,他們也沒有這個實力和資本,所以隻能以強硬的態度去壓下去,或者是先許諾一些好處,然後因為無法兌現而導致官府的信譽降低。”
“所以說啊,這個時候輿論的威力就體現出來了,如果朝廷能事先在每個縣都秘密的安插一些人手專門來幹這些事情的話,整件事情就簡單了許多。”
“平日裏就讓他們搜集區域內的一些情報,比如說哪個官員幹了什麽壞事兒,哪個村的百姓經常抱怨什麽事情,如此朝廷便能繞過鄉裏係統可以直接的了解到真正基層的情況,方便朝廷在某些方麵進行改進。”
“再比如還是打仗,按照原先的操作是肯定會引起百姓不滿的,不管說不說,他們心裏麵都會不滿的,如果這個時候先讓這些人提前放出一些風聲的話,效果就會完全不同了。”
“輿論其實並不需要什麽事實去支撐的,但也不能完全脫離事實,適當的謊言有時候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至於具體的,要看怎麽去掌握這個度。”
“比如說你就是想去打匈奴,因為再不打就讓他緩過來了,可百姓不想打,這個時候就可以讓這些人去放風說匈奴人殺了咱們過路的商隊,朝廷得知情況後立刻遣使去處理這件事情,結果匈奴人非但不聽,反倒將使者給扣留了下來,還說什麽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對這種話。”
“雖然他沒說,但這是我家,我說他說了,那他就是說了,反正又沒人能去求證,再不濟就派個使者假裝出使一趟,隨便溜達一圈就迴來,或者幹脆就躲起來,到時候假裝被軍隊給解救迴來的不就成了嗎?”
“如果事情按照這樣操作,先把民憤給挑動起來,到時候朝廷就是不打百姓都不會同意,這個時候朝廷在出兵那就是順應民意了……”劉破奴毫不客氣的說著。
輿論戰這玩意兒其實早就有了,但是作為大一統的王朝,大規模的對自家百姓使用輿論戰的行為,雖然也不是沒有過,但是卻沒有像劉破奴說的這麽係統性的操作過。
以往更多的都是因為動員打仗,或者前線吃了敗仗,後方必須要畫大餅去動員才會這麽搞。
劉徹認真的思考著劉破奴說過的話,腦子裏的思路也是越來越清晰了。
它不僅可以監控輿論,幫助朝廷監督各級官吏,掌握各地的實際情況,他同時還可以操控輿論,讓朝廷在幹一些事情的時候減少遇到的阻力。
“朕會了,但是朕不想幹,這事兒還是交給你來幹吧……”
劉破奴小嘴微微一努,你就是不會,你要是會了你為啥不自己幹?
我又不是生產隊的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