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孟,我們這樣做,真的好嗎?”
大漢的徐州城內。
為漢武帝劉徹建造的行宮中,劉據和霍光在一個閣樓內喝著茶。
作為開始掌權的大漢太子劉據,他如今正在徐州檢查徐州的以工代賑的情況。
在此之前,他已經徹查了兗州的一些官員,當眾殺了十幾位官員。
可以說,這太子一出手,那就是雷霆雨露。
霍光喝了一口茶,開口道:“殿下,這新官上任三把火,殿下您初次掌權,如若不做一些什麽,那讓朝堂上的三公九卿,如何看待?”
“他們可都是大漢的老臣,此前一直遵循陛下之聖意。”
“如今陛下讓殿下您開始進入工部,管理大漢天下的以工代賑,那這第一步,就必然是查處這些個貪、官、汙、吏,還有那奸、商、惡、霸。”
“也隻有這樣,才能夠彰顯殿下的威嚴,才能讓那些老臣知道,殿下乃是一位公正、聖明、賞罰分明的大漢儲君。”
聽完了霍光的解釋。
劉據才放下心來,母後常說,要讓他多多聽一下霍光的指點。
因為在這些少年才俊之中,霍光之能,算得上是絕世無雙,無人能及。
要不是他有些年輕,未曾經曆太多,有過一番曆練,怕是能夠比得上當朝的丞相桑弘羊。
劉據聽到衛皇後對霍光如此看好,並且大肆稱讚,也就開始依賴於霍光。
就像是現在,他並不能下定決心來查處這些貪、官、汙、吏。
隻有聽了霍光的解釋,才不再猶豫。
……
長安城內。
劉徹和衛皇後兩人,正在喂魚。
華清池內養了不少的鯉魚,每一次,人一到這岸邊,這些鯉魚也就遊了過來,等待人的喂食。
“你看看,這些魚是多麽的愚蠢,明明這池子裏麵,也有不少的草蟲,它們翩翩要等待人的喂食。”
“它們太過於相信人了啊。”
漢武帝感慨了一下,似乎有意所指。
衛皇後則是在一旁說道:“魚的心,本來就很小,小到隻能裝下這麽一個習性,相信了喂食的人。”
“多一些信任,對於它們而言,也沒什麽不好,每天都可以吃飽,不用為了這池子裏麵的那點兒草蟲而互相殘殺。”
漢武帝笑了一下,直接一把把魚餌撒在整個池子裏麵。
而看著漢武帝去了禦書房。
衛皇後的心中卻有一些沉重。
因為她也知道,劉徹的這番話,說的其實就是大漢的太子劉據。
從當初劉徹放權開始,衛皇後還激動不已,特意召見了劉據,好生教導了一番。
隻不過,現在這劉據的表現,多少有一些差強人意。
作為大漢的儲君,怎麽能夠事事都聽從於他人的安排?
這豈不是叫做任人擺布?!
“他再怎麽樣,那也是你的兒子啊,你未能好好地教導他,卻讓他自己活成你心中的樣子,你對於他,也太過於信任了。”
衛皇後心中有一些無奈。
迴到了寢宮之後,就寫了一封書信,讓人交給了使者,讓他們送給太子劉據。
她知道,這封信,肯定會經過劉徹之手。
不過,她也不為此而害怕什麽,因為她隻不過是一個母親,一個想要自己的兒子可以成才,可以成熟,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劉徹看完了這封信,也沒有說什麽,還是讓繡衣使者,直接把信送到了劉據的手中。
已經處理完了徐州的以工代賑,獲得了百姓們的一致擁戴和感激的劉據,也是第二次享受這種被萬民所敬仰的目光和待遇。
此時此刻,他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大英雄。
直到,他收到了來自於繡衣使者的一封信。
看完之後,心中那股英雄氣概,頓時沒了。
衛皇後對於他的所作所為,有一些失望,作為大漢的太子,他未能做到事事都應該親力親為,而不是讓自己的東宮屬官去做哪些事情。
他應該親自下田地,親自和農戶交流,親自去耕地,這樣,才能知道百姓之疾苦。
衛皇後並沒有說明,劉據什麽事情都聽從自己的屬官,聽從霍光等人的指點,並且隻是坐在府內,或者是去各種宴會,和那些當地的世家大族交好,這樣做,觸動了劉徹的心。
畢竟現在劉徹還沒有完全放權,劉據這樣做,就有一些想要掙權了。
這也是衛皇後最為擔心的一點。
劉據看完之後,手腳冰涼,在離開徐州,前往荊州之後,立即就開始事事親力親為。
大部分事情,也都是自己了解,能夠讓屬官去做的,那就讓屬官去做。
但是很多事情,他也要親自來。
霍光也從中看出來,應該是衛皇後或者是說,這大漢天子出手了。
他雖然年少,可是以霍光的智慧,他自然很快就明白過來。
至此,也就很少主動性地給劉據建議,而是聽從於劉據,他叫做什麽就做什麽。
給的一些建言,那也都是比較中肯,而不是以前,直接說服對方,按照他的想法來做。
自己是有大才,那也要保住自己的命才行啊。
……
“沒有想到小光的反應也不慢。”
衛青看完了書信,對於霍光能夠想到那一點,而感到佩服。
才剛剛及冠不久,就能夠和大漢的天子掰手腕,當真是不一般啊。
霍去病迴道:“小光從小就很聰明,隻是,這性子多少有一些執拗,他要做的事情,就必須做成。”
“我擔心……。”
衛青則是安慰道:“沒事,我們現在還活著,就能夠慢慢地培養他,也能夠護他周全,他也不是那種不知人情世故之人,能夠很快反應過來,開始藏拙,也必然知道我們這位陛下的心思。”
“關鍵在於,有時候啊,我們知道了,卻不能真的就表現出來。”
“伴君如伴虎,有時候需要我們聰明,有時候,卻需要我們不聰明。”
霍去病點點頭,覺得衛青說的很對。
就像是他,其實也知曉人情世故,但是陛下需要的是一個一根筋的少帥,他也就必須一根筋,醉心於戰場,而不是朝堂。
大漢的徐州城內。
為漢武帝劉徹建造的行宮中,劉據和霍光在一個閣樓內喝著茶。
作為開始掌權的大漢太子劉據,他如今正在徐州檢查徐州的以工代賑的情況。
在此之前,他已經徹查了兗州的一些官員,當眾殺了十幾位官員。
可以說,這太子一出手,那就是雷霆雨露。
霍光喝了一口茶,開口道:“殿下,這新官上任三把火,殿下您初次掌權,如若不做一些什麽,那讓朝堂上的三公九卿,如何看待?”
“他們可都是大漢的老臣,此前一直遵循陛下之聖意。”
“如今陛下讓殿下您開始進入工部,管理大漢天下的以工代賑,那這第一步,就必然是查處這些個貪、官、汙、吏,還有那奸、商、惡、霸。”
“也隻有這樣,才能夠彰顯殿下的威嚴,才能讓那些老臣知道,殿下乃是一位公正、聖明、賞罰分明的大漢儲君。”
聽完了霍光的解釋。
劉據才放下心來,母後常說,要讓他多多聽一下霍光的指點。
因為在這些少年才俊之中,霍光之能,算得上是絕世無雙,無人能及。
要不是他有些年輕,未曾經曆太多,有過一番曆練,怕是能夠比得上當朝的丞相桑弘羊。
劉據聽到衛皇後對霍光如此看好,並且大肆稱讚,也就開始依賴於霍光。
就像是現在,他並不能下定決心來查處這些貪、官、汙、吏。
隻有聽了霍光的解釋,才不再猶豫。
……
長安城內。
劉徹和衛皇後兩人,正在喂魚。
華清池內養了不少的鯉魚,每一次,人一到這岸邊,這些鯉魚也就遊了過來,等待人的喂食。
“你看看,這些魚是多麽的愚蠢,明明這池子裏麵,也有不少的草蟲,它們翩翩要等待人的喂食。”
“它們太過於相信人了啊。”
漢武帝感慨了一下,似乎有意所指。
衛皇後則是在一旁說道:“魚的心,本來就很小,小到隻能裝下這麽一個習性,相信了喂食的人。”
“多一些信任,對於它們而言,也沒什麽不好,每天都可以吃飽,不用為了這池子裏麵的那點兒草蟲而互相殘殺。”
漢武帝笑了一下,直接一把把魚餌撒在整個池子裏麵。
而看著漢武帝去了禦書房。
衛皇後的心中卻有一些沉重。
因為她也知道,劉徹的這番話,說的其實就是大漢的太子劉據。
從當初劉徹放權開始,衛皇後還激動不已,特意召見了劉據,好生教導了一番。
隻不過,現在這劉據的表現,多少有一些差強人意。
作為大漢的儲君,怎麽能夠事事都聽從於他人的安排?
這豈不是叫做任人擺布?!
“他再怎麽樣,那也是你的兒子啊,你未能好好地教導他,卻讓他自己活成你心中的樣子,你對於他,也太過於信任了。”
衛皇後心中有一些無奈。
迴到了寢宮之後,就寫了一封書信,讓人交給了使者,讓他們送給太子劉據。
她知道,這封信,肯定會經過劉徹之手。
不過,她也不為此而害怕什麽,因為她隻不過是一個母親,一個想要自己的兒子可以成才,可以成熟,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劉徹看完了這封信,也沒有說什麽,還是讓繡衣使者,直接把信送到了劉據的手中。
已經處理完了徐州的以工代賑,獲得了百姓們的一致擁戴和感激的劉據,也是第二次享受這種被萬民所敬仰的目光和待遇。
此時此刻,他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大英雄。
直到,他收到了來自於繡衣使者的一封信。
看完之後,心中那股英雄氣概,頓時沒了。
衛皇後對於他的所作所為,有一些失望,作為大漢的太子,他未能做到事事都應該親力親為,而不是讓自己的東宮屬官去做哪些事情。
他應該親自下田地,親自和農戶交流,親自去耕地,這樣,才能知道百姓之疾苦。
衛皇後並沒有說明,劉據什麽事情都聽從自己的屬官,聽從霍光等人的指點,並且隻是坐在府內,或者是去各種宴會,和那些當地的世家大族交好,這樣做,觸動了劉徹的心。
畢竟現在劉徹還沒有完全放權,劉據這樣做,就有一些想要掙權了。
這也是衛皇後最為擔心的一點。
劉據看完之後,手腳冰涼,在離開徐州,前往荊州之後,立即就開始事事親力親為。
大部分事情,也都是自己了解,能夠讓屬官去做的,那就讓屬官去做。
但是很多事情,他也要親自來。
霍光也從中看出來,應該是衛皇後或者是說,這大漢天子出手了。
他雖然年少,可是以霍光的智慧,他自然很快就明白過來。
至此,也就很少主動性地給劉據建議,而是聽從於劉據,他叫做什麽就做什麽。
給的一些建言,那也都是比較中肯,而不是以前,直接說服對方,按照他的想法來做。
自己是有大才,那也要保住自己的命才行啊。
……
“沒有想到小光的反應也不慢。”
衛青看完了書信,對於霍光能夠想到那一點,而感到佩服。
才剛剛及冠不久,就能夠和大漢的天子掰手腕,當真是不一般啊。
霍去病迴道:“小光從小就很聰明,隻是,這性子多少有一些執拗,他要做的事情,就必須做成。”
“我擔心……。”
衛青則是安慰道:“沒事,我們現在還活著,就能夠慢慢地培養他,也能夠護他周全,他也不是那種不知人情世故之人,能夠很快反應過來,開始藏拙,也必然知道我們這位陛下的心思。”
“關鍵在於,有時候啊,我們知道了,卻不能真的就表現出來。”
“伴君如伴虎,有時候需要我們聰明,有時候,卻需要我們不聰明。”
霍去病點點頭,覺得衛青說的很對。
就像是他,其實也知曉人情世故,但是陛下需要的是一個一根筋的少帥,他也就必須一根筋,醉心於戰場,而不是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