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有皇帝的授權,定北王節製福建諸路,這個時候石小凡就可以調動丁順手下的大軍。合理合法,因為這是皇權賦予的權利。
但是石小凡是莫名來到的福建,此時又無戰事,你突然要調八千人。往重了說,這是不臣之心。
誰知,丁順連半個磕巴都沒有打:“可以啊,駙馬爺什麽時候用,末將好去調備一下。”
丁順之所以敢這麽明目張膽,一來他感念石小凡的當年救命之恩。二來,福建地區山高皇帝遠的,這事想瞞過京城也是很簡單的事。
畢竟,一道旨意從東京城傳到這裏來,少則數月多則半年的事了。丁順沒有問石小凡借兵幹什麽,駙馬爺借兵不需要理由。
因為丁順是一個,對石小凡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家夥。當年,他跟著狄青打交趾的時候,就連狄青都一直在誇讚石小凡。丁順一生就佩服兩個人,一個就是戰無不勝的戰神狄青,另一個就是囂張跋扈無惡不作的石小凡。
可這卻把船舶司司使盧建成嚇了一大跳:“駙馬爺,您、您要這麽多兵幹什麽。”
就連喜歡跟著胡鬧的曹小梅,都忍不住提醒:“小凡哥哥,這是兵啊。你要這麽多兵,被朝廷知道了會出事的。”
旺財這個智障,本來想說管這些幹什麽,小公爺要兵肯定有他的理由。是不是咱們要和交趾再打一架,這事我旺財做前鋒。
可曹小梅這麽一說,旺財又不敢吱聲了。看樣子曹姑娘是反對的,自己若是再支持小公爺,萬一挨了揍可就慘了。曹姑娘下手,那可是絕不容情的。
一向沉穩的來福也跟著勸道:“是啊小公爺,這可是八千精兵,您要來做什麽呢。您還是莫要胡鬧了,會出事的。”
來福是了解他們家小公爺的,石小凡要兵肯定不是為了好玩。要兵的目的就是打仗,隻是八千精兵和誰打仗來福不知道。但是不請而戰,被朝廷知道了可是要命的。
好不容易在平安縣闖的禍弄了個功過相抵,本來平安縣事宜用不了石小凡插手。你發現問題上報朝廷就好了,偏偏你就是不。把朱大奇和東方紅泰父子辦了,雖然讓他們伏法,可朝中依舊是有許多怨言的。
在敗家子這裏,大宋律法似乎成了擺設了。倒是跟著來福從唐州來的邢長林邢捕快還有李成跟著沾了光。邢長林後來做了唐州的總捕頭,而李成則成了平安縣的李捕頭。可以說,二人都升了官。
石小凡為什麽要兵,他確實想打仗。而且,他不止是想要八千精兵,還把目光盯到了盧建成身上:“老盧,你把船舶廠的船都給我,我也要用。老子要帶船出海,攻城略地。”
此言一出,眾人無不麵麵相覷。帶船出海?去哪兒。
就在沿海的盧建成也有些不懂了:“駙馬爺,您帶著這八千人出海打仗,打誰,日本麽。”
盧建成不明白,日本雖然是彈丸小國。可哪裏也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吧,八千人,你怎麽打。再者說了,日本窮鄉僻壤的,你打下來有什麽意義。
誰知,石小凡說道:“日本有什麽意思,那裏的日本人還在蠻荒未開化。諸侯混戰的日本,老子沒興趣。老子拿下的,是流求。”
一說起流求,盧建成和丁順不由得麵麵相覷。
流求,就是如今的台灣。之前,大宋並不關注這個島國。但是後來隨著大宋朝航海貿易的發展,大宋的艦隊經常路過流求島嶼。
他們發現這個島嶼還真是不錯,山明水秀的,也有許多礦產寶藏。而且,不像是日本那樣,流求離著大宋沿海是很近的。
日本確實是個雞肋,石小凡壓根就沒有興趣。大唐時期,日本還是茹毛飲血的學習了唐朝的文化才開始慢慢發展。到了大宋朝,日本也沒有發展出個所以然來。
大宋朝連一個朝鮮都沒有興趣,更別提一個日本了。
如果攻下日本,主要是離著大宋太遠了。攻下來也沒有什麽意義,倒不如流求寶島。
流求寶島就不一樣了,這裏和大宋幾乎是隔海相望。距離有近,當地的土著也是中原百姓移居過去的。
《流求傳》記載,流求國在海島中,正對建安郡東,水路五天便到。土地上有很多山洞。國王姓歡斯氏,名字叫渴棘兜,不知道他們國家有多少個世代相傳。那個地方的人喊他叫可老羊,妻子叫多拔茶。
居處稱為波羅檀洞,壕洞柵欄有三層,周圍有流水,種植樹木和荊刺做籬笆。國王居住的房舍,麵積十六間房,雕刻有禽獸。有很多鬥鏤樹,似橘樹而葉子茂密,枝條纖細好像頭發下垂。
國家有四五個將帥,統領各個山洞,洞有小王。往往設立村莊,各村有鳥了帥,都讓善戰的人充任,自己設立,主管一村的事情。男女都用白繩紮束頭發,從脖子後邊盤繞到前額。男子用鳥的羽毛做帽子,裝飾上珠貝,配飾上紅色毛,形狀不同。婦女用羅紋白布做帽子,形狀是方正的。
編織鬥鏤樹皮與雜色毛做衣服,製作剪裁不一樣。縫綴垂螺做裝飾,不同顏色相雜,下麵垂掛小貝殼,發出的聲音好像玉佩。綴合上、釧,在脖子上掛上珠子。編織藤條做鬥笠,配飾上毛羽。有刀矛肖、弓箭、劍鈹之類的武器。那個地方缺少鐵,刀都很薄小,多用骨角輔助。用苧麻編成盔甲,或者用熊豹皮。
流求傳的真實成分已經不可考,但是石小凡可以肯定的是,那裏的百姓相對於處在一個原始的時代。
他帶著八千精兵打過去,征服他們。把流求歸於大宋的疆土,這並不是什麽難事。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石小凡想在流求占島為王,做一個流求王。
雖然離著趙禎遠了,可遠離朝堂紛爭未必是一件壞事。而且在這島上無憂無慮,逍遙自在的生活著,是多麽愜意的一件事。
在島上,帶著曹小梅和趙嫕,生他一大堆孩子,過上一些世外桃源的生活,豈不美哉。
但是石小凡是莫名來到的福建,此時又無戰事,你突然要調八千人。往重了說,這是不臣之心。
誰知,丁順連半個磕巴都沒有打:“可以啊,駙馬爺什麽時候用,末將好去調備一下。”
丁順之所以敢這麽明目張膽,一來他感念石小凡的當年救命之恩。二來,福建地區山高皇帝遠的,這事想瞞過京城也是很簡單的事。
畢竟,一道旨意從東京城傳到這裏來,少則數月多則半年的事了。丁順沒有問石小凡借兵幹什麽,駙馬爺借兵不需要理由。
因為丁順是一個,對石小凡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家夥。當年,他跟著狄青打交趾的時候,就連狄青都一直在誇讚石小凡。丁順一生就佩服兩個人,一個就是戰無不勝的戰神狄青,另一個就是囂張跋扈無惡不作的石小凡。
可這卻把船舶司司使盧建成嚇了一大跳:“駙馬爺,您、您要這麽多兵幹什麽。”
就連喜歡跟著胡鬧的曹小梅,都忍不住提醒:“小凡哥哥,這是兵啊。你要這麽多兵,被朝廷知道了會出事的。”
旺財這個智障,本來想說管這些幹什麽,小公爺要兵肯定有他的理由。是不是咱們要和交趾再打一架,這事我旺財做前鋒。
可曹小梅這麽一說,旺財又不敢吱聲了。看樣子曹姑娘是反對的,自己若是再支持小公爺,萬一挨了揍可就慘了。曹姑娘下手,那可是絕不容情的。
一向沉穩的來福也跟著勸道:“是啊小公爺,這可是八千精兵,您要來做什麽呢。您還是莫要胡鬧了,會出事的。”
來福是了解他們家小公爺的,石小凡要兵肯定不是為了好玩。要兵的目的就是打仗,隻是八千精兵和誰打仗來福不知道。但是不請而戰,被朝廷知道了可是要命的。
好不容易在平安縣闖的禍弄了個功過相抵,本來平安縣事宜用不了石小凡插手。你發現問題上報朝廷就好了,偏偏你就是不。把朱大奇和東方紅泰父子辦了,雖然讓他們伏法,可朝中依舊是有許多怨言的。
在敗家子這裏,大宋律法似乎成了擺設了。倒是跟著來福從唐州來的邢長林邢捕快還有李成跟著沾了光。邢長林後來做了唐州的總捕頭,而李成則成了平安縣的李捕頭。可以說,二人都升了官。
石小凡為什麽要兵,他確實想打仗。而且,他不止是想要八千精兵,還把目光盯到了盧建成身上:“老盧,你把船舶廠的船都給我,我也要用。老子要帶船出海,攻城略地。”
此言一出,眾人無不麵麵相覷。帶船出海?去哪兒。
就在沿海的盧建成也有些不懂了:“駙馬爺,您帶著這八千人出海打仗,打誰,日本麽。”
盧建成不明白,日本雖然是彈丸小國。可哪裏也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吧,八千人,你怎麽打。再者說了,日本窮鄉僻壤的,你打下來有什麽意義。
誰知,石小凡說道:“日本有什麽意思,那裏的日本人還在蠻荒未開化。諸侯混戰的日本,老子沒興趣。老子拿下的,是流求。”
一說起流求,盧建成和丁順不由得麵麵相覷。
流求,就是如今的台灣。之前,大宋並不關注這個島國。但是後來隨著大宋朝航海貿易的發展,大宋的艦隊經常路過流求島嶼。
他們發現這個島嶼還真是不錯,山明水秀的,也有許多礦產寶藏。而且,不像是日本那樣,流求離著大宋沿海是很近的。
日本確實是個雞肋,石小凡壓根就沒有興趣。大唐時期,日本還是茹毛飲血的學習了唐朝的文化才開始慢慢發展。到了大宋朝,日本也沒有發展出個所以然來。
大宋朝連一個朝鮮都沒有興趣,更別提一個日本了。
如果攻下日本,主要是離著大宋太遠了。攻下來也沒有什麽意義,倒不如流求寶島。
流求寶島就不一樣了,這裏和大宋幾乎是隔海相望。距離有近,當地的土著也是中原百姓移居過去的。
《流求傳》記載,流求國在海島中,正對建安郡東,水路五天便到。土地上有很多山洞。國王姓歡斯氏,名字叫渴棘兜,不知道他們國家有多少個世代相傳。那個地方的人喊他叫可老羊,妻子叫多拔茶。
居處稱為波羅檀洞,壕洞柵欄有三層,周圍有流水,種植樹木和荊刺做籬笆。國王居住的房舍,麵積十六間房,雕刻有禽獸。有很多鬥鏤樹,似橘樹而葉子茂密,枝條纖細好像頭發下垂。
國家有四五個將帥,統領各個山洞,洞有小王。往往設立村莊,各村有鳥了帥,都讓善戰的人充任,自己設立,主管一村的事情。男女都用白繩紮束頭發,從脖子後邊盤繞到前額。男子用鳥的羽毛做帽子,裝飾上珠貝,配飾上紅色毛,形狀不同。婦女用羅紋白布做帽子,形狀是方正的。
編織鬥鏤樹皮與雜色毛做衣服,製作剪裁不一樣。縫綴垂螺做裝飾,不同顏色相雜,下麵垂掛小貝殼,發出的聲音好像玉佩。綴合上、釧,在脖子上掛上珠子。編織藤條做鬥笠,配飾上毛羽。有刀矛肖、弓箭、劍鈹之類的武器。那個地方缺少鐵,刀都很薄小,多用骨角輔助。用苧麻編成盔甲,或者用熊豹皮。
流求傳的真實成分已經不可考,但是石小凡可以肯定的是,那裏的百姓相對於處在一個原始的時代。
他帶著八千精兵打過去,征服他們。把流求歸於大宋的疆土,這並不是什麽難事。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石小凡想在流求占島為王,做一個流求王。
雖然離著趙禎遠了,可遠離朝堂紛爭未必是一件壞事。而且在這島上無憂無慮,逍遙自在的生活著,是多麽愜意的一件事。
在島上,帶著曹小梅和趙嫕,生他一大堆孩子,過上一些世外桃源的生活,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