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使,我們求你啦!”大理國的文武百官,一齊哀求。
沒錯,現在隻有韓琦能救他們了。段思廉來了個破釜沉舟,讓韓琦退無可退。你不管,大理會亂。你管,就得讓大理合並與大宋。
段思廉在位之時,權臣高智昇就虎視眈眈。如今他退位為僧,又沒有立太子,這就給了高智昇機會。
若不是看在大宋的麵子上,高智昇不敢輕舉妄動。若是他韓琦不管,這大理國的段家,很可能就會成為他老高家的了。
到時候,那些段氏皇親子嗣很可能會麵臨一場腥風血雨。畢竟,一個謀權篡位的皇權,決不容許身邊威脅存在。
就當是為了大理百姓了,韓琦內心在想著。雖然,他並不想這麽做。而且他也沒有權利這麽做,他隻是個使臣。
“好,我答應你們,但是這事我做不了主。我隻能迴京告知我主陛下,由我主陛下決斷。”
沉默,短暫的沉默,眾人麵麵相覷。然後,就是爆發出陣陣歡唿。
韓琦有些鬱悶,他一時間有些恍惚。為什麽,為什麽還會有一個國家去甘願歸順另一個國家。
不,大理與大宋本就是一個國家,他們說一樣的語言用一樣的文字。主要是大宋為世人仰慕,他們太發達了。在這些異族眼裏,太過於發達了。
一個領先於文明幾百年的國度,一個一隻腳跨進了近現代科技,一個擁有了熱兵器的國家,是值得他們向往的。加入他們,就可以沐浴科技沐浴文明。
百姓的生活就會富足,官員的俸祿就會翻倍,皇親國戚的待遇就會提高。後者,才是最重要的。
韓琦匆匆忙迴到了京城,在大理國民的期盼中,他踏上了歸途。大宋仁義之師,以律法治天下。對待異族,平等自由。
這些消息,使得大宋朝的周邊各國中的地位,如日中天。他們有著完善的律法體係,有著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製度。眼花繚亂的美食,如水一般的女子,還有他們浩瀚如海的詩詞...
韓琦憂心忡忡,他知道迴京後自己麵臨的將是什麽。收服遼國和西夏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兩個國家太強大了,至少是曾經太強大。他們對於大宋的威脅太大了,收服這兩個國家,是勢在必行的事。
大理,這種雞肋一樣的國家,隻能成為大宋的累贅。你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去填補,朝中反對聲此起彼伏。甚至有人紛紛上書彈劾韓琦,說他矯旨擅專。朝廷,對此完全可以不予承認。
趙禎也在猶豫,猶豫著該不該同意大理的歸順。按理說,這應該是好事,可眼前的大宋和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不一樣。
如今的大宋有著他的特殊性,當一個文明科技領先於這個時代的國家橫空出世的時候,掠奪就成了他們明目張膽甚至於名正言順的一件事。
可大宋並沒有,在仁宗趙禎手裏,他還是原來的大宋,以和為貴。我們可以通過貿易的順差來賺錢,卻不會去殖民掠奪。
朝中爭議不下,有的說這種千載難逢的機遇,不答應就是傻子。這可以讓大宋的版圖一統華夏,我們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
有的對此嗤之以鼻,大理不過是個偏安一隅的小國,取之為天下人會說大宋欺辱小國。且還需要大量的財力去支持大理的發展,既然歸順了大宋,總不能棄之不理吧。
還有就是軍費的開支,一個契丹和西夏就夠頭疼的了。再加上個大理,軍費也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之前有契丹和西夏的先例,三年百姓免賦稅。錢從哪裏來,還不是國庫。
還有官員的安置,大理國軍隊遣散後的安置,這些都是錢。吞並一個國家是掠奪其財富,而不是填坑一般的去幫助他們發展。既然大宋這麽幹了,收複一個國家對咱們來說不是一件什麽好事。
“陛下,臣有一議,何不請駙馬爺。駙馬爺高瞻遠矚,或可有什麽獨到之見解。”
終於有人想起那個敗家子了,對啊,何不問問石小凡呢。
這個敗家子,他應該有自己的辦法。關鍵時刻,眾人還是想起了他。
石小凡是把雙刃劍,立過的功勞和闖過的禍事一樣多。他總能在山窮水盡的時候想出逆襲翻盤的鬼主意損主意,這一點趙禎也是深受其害。想到這裏,趙禎點點頭:“就以卿家的意思去辦吧。”
提這個建議的人,是朝臣翰林學士張方平。張方平覺得這是個機會,在皇帝麵前表現一下自己的機會。而張方平本人,其實是反對收複大理的。
八百裏加急,一封書信送到了正要在平安縣啟程的石小凡。石小凡收到書信的時候,顯然是愣了一下。
待得他打開書信,明白了內容之後,不由得破口大罵:“這幫子昏官,他們腦袋被驢踢了麽,還是秀逗了。來福,拿筆來。”
石小凡是不喜歡用毛筆的,這東西又笨重又難寫。毛筆字不是自己擅長的,他用的是加倍輕便的鵝毛筆。
這是個好東西,字體寫起來方便,字也小。於是,石小凡洋洋灑灑,寫了一篇長篇大論的大白話文,直看的來福心驚肉跳:“小公爺,這、這能成麽。”
石小凡嗤之以鼻:“怎麽就不能成了,老子就這麽寫了。送到急遞鋪去,快去!”
石小凡這封文書,用的是白話文。而且,極其粗鄙。不知道那群朝官看了,會是什麽樣的臉色。要命的是,如果這封文書送到了趙禎禦前,趙禎看了,又是一副什麽樣的表情。
大宋朝的郵遞事業相當發達,急遞鋪的鋪兵,很快晝夜加急,將書信送迴了京城。
張方平,字安道,號樂全居士,諡“文定”,北宋大臣,應天府南京人。
景祐元年,中茂才異等科,官拜參知政事副宰相。
這是個好官,還是個名臣。他曾經出使過契丹,契丹王對左右說:“有這麽好的大臣,多好!”陪他騎馬打獵喝酒,並將坐騎送給了張方平。
可是,此時的他受到石小凡的書信之後,卻臉色大變。
沒錯,現在隻有韓琦能救他們了。段思廉來了個破釜沉舟,讓韓琦退無可退。你不管,大理會亂。你管,就得讓大理合並與大宋。
段思廉在位之時,權臣高智昇就虎視眈眈。如今他退位為僧,又沒有立太子,這就給了高智昇機會。
若不是看在大宋的麵子上,高智昇不敢輕舉妄動。若是他韓琦不管,這大理國的段家,很可能就會成為他老高家的了。
到時候,那些段氏皇親子嗣很可能會麵臨一場腥風血雨。畢竟,一個謀權篡位的皇權,決不容許身邊威脅存在。
就當是為了大理百姓了,韓琦內心在想著。雖然,他並不想這麽做。而且他也沒有權利這麽做,他隻是個使臣。
“好,我答應你們,但是這事我做不了主。我隻能迴京告知我主陛下,由我主陛下決斷。”
沉默,短暫的沉默,眾人麵麵相覷。然後,就是爆發出陣陣歡唿。
韓琦有些鬱悶,他一時間有些恍惚。為什麽,為什麽還會有一個國家去甘願歸順另一個國家。
不,大理與大宋本就是一個國家,他們說一樣的語言用一樣的文字。主要是大宋為世人仰慕,他們太發達了。在這些異族眼裏,太過於發達了。
一個領先於文明幾百年的國度,一個一隻腳跨進了近現代科技,一個擁有了熱兵器的國家,是值得他們向往的。加入他們,就可以沐浴科技沐浴文明。
百姓的生活就會富足,官員的俸祿就會翻倍,皇親國戚的待遇就會提高。後者,才是最重要的。
韓琦匆匆忙迴到了京城,在大理國民的期盼中,他踏上了歸途。大宋仁義之師,以律法治天下。對待異族,平等自由。
這些消息,使得大宋朝的周邊各國中的地位,如日中天。他們有著完善的律法體係,有著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製度。眼花繚亂的美食,如水一般的女子,還有他們浩瀚如海的詩詞...
韓琦憂心忡忡,他知道迴京後自己麵臨的將是什麽。收服遼國和西夏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兩個國家太強大了,至少是曾經太強大。他們對於大宋的威脅太大了,收服這兩個國家,是勢在必行的事。
大理,這種雞肋一樣的國家,隻能成為大宋的累贅。你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去填補,朝中反對聲此起彼伏。甚至有人紛紛上書彈劾韓琦,說他矯旨擅專。朝廷,對此完全可以不予承認。
趙禎也在猶豫,猶豫著該不該同意大理的歸順。按理說,這應該是好事,可眼前的大宋和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不一樣。
如今的大宋有著他的特殊性,當一個文明科技領先於這個時代的國家橫空出世的時候,掠奪就成了他們明目張膽甚至於名正言順的一件事。
可大宋並沒有,在仁宗趙禎手裏,他還是原來的大宋,以和為貴。我們可以通過貿易的順差來賺錢,卻不會去殖民掠奪。
朝中爭議不下,有的說這種千載難逢的機遇,不答應就是傻子。這可以讓大宋的版圖一統華夏,我們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
有的對此嗤之以鼻,大理不過是個偏安一隅的小國,取之為天下人會說大宋欺辱小國。且還需要大量的財力去支持大理的發展,既然歸順了大宋,總不能棄之不理吧。
還有就是軍費的開支,一個契丹和西夏就夠頭疼的了。再加上個大理,軍費也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之前有契丹和西夏的先例,三年百姓免賦稅。錢從哪裏來,還不是國庫。
還有官員的安置,大理國軍隊遣散後的安置,這些都是錢。吞並一個國家是掠奪其財富,而不是填坑一般的去幫助他們發展。既然大宋這麽幹了,收複一個國家對咱們來說不是一件什麽好事。
“陛下,臣有一議,何不請駙馬爺。駙馬爺高瞻遠矚,或可有什麽獨到之見解。”
終於有人想起那個敗家子了,對啊,何不問問石小凡呢。
這個敗家子,他應該有自己的辦法。關鍵時刻,眾人還是想起了他。
石小凡是把雙刃劍,立過的功勞和闖過的禍事一樣多。他總能在山窮水盡的時候想出逆襲翻盤的鬼主意損主意,這一點趙禎也是深受其害。想到這裏,趙禎點點頭:“就以卿家的意思去辦吧。”
提這個建議的人,是朝臣翰林學士張方平。張方平覺得這是個機會,在皇帝麵前表現一下自己的機會。而張方平本人,其實是反對收複大理的。
八百裏加急,一封書信送到了正要在平安縣啟程的石小凡。石小凡收到書信的時候,顯然是愣了一下。
待得他打開書信,明白了內容之後,不由得破口大罵:“這幫子昏官,他們腦袋被驢踢了麽,還是秀逗了。來福,拿筆來。”
石小凡是不喜歡用毛筆的,這東西又笨重又難寫。毛筆字不是自己擅長的,他用的是加倍輕便的鵝毛筆。
這是個好東西,字體寫起來方便,字也小。於是,石小凡洋洋灑灑,寫了一篇長篇大論的大白話文,直看的來福心驚肉跳:“小公爺,這、這能成麽。”
石小凡嗤之以鼻:“怎麽就不能成了,老子就這麽寫了。送到急遞鋪去,快去!”
石小凡這封文書,用的是白話文。而且,極其粗鄙。不知道那群朝官看了,會是什麽樣的臉色。要命的是,如果這封文書送到了趙禎禦前,趙禎看了,又是一副什麽樣的表情。
大宋朝的郵遞事業相當發達,急遞鋪的鋪兵,很快晝夜加急,將書信送迴了京城。
張方平,字安道,號樂全居士,諡“文定”,北宋大臣,應天府南京人。
景祐元年,中茂才異等科,官拜參知政事副宰相。
這是個好官,還是個名臣。他曾經出使過契丹,契丹王對左右說:“有這麽好的大臣,多好!”陪他騎馬打獵喝酒,並將坐騎送給了張方平。
可是,此時的他受到石小凡的書信之後,卻臉色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