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誌才待曹操說完,微笑迴道:“麴義選擇臨山下寨,雖能防吾軍偷襲,然亦非無計可施!”
曹操聽完臉上一喜,急問道:“計將安出?”
戲誌才迴道:“明日主公可引兵前去挑戰,使麴義無法他顧,而後另派一將,引兵繞至山後而上,搶占山頂,彼時待雙方交戰,則居高射之,麴義士卒無處可避,必然大亂,至此可一戰而勝也!”
曹操聽完神情愉悅,大笑道:“此計甚妙!”而後環顧左右,對著曹洪說道:“曹洪聽令!”
曹洪快速起身,抱拳道:“在!”
“命汝領兵三千,多備弓箭,趁夜繞至山後而上,於山頂埋伏,待明日見吾大軍進攻,以箭射麴義大營,不得有誤!”
“諾!”
曹操微微思考一下,再次喊道:“曹仁何在?”
曹仁聽見曹操點名,起身上前,恭敬道:“在!”
曹操看著沉穩幹練的曹仁,心中滿意,吩咐道:“命汝領兵一萬留守大營,以防陶謙從城中殺出,偷襲大寨!”
曹操最擅劫營,故也最擔心自己被別人劫營。
曹仁聽完曹操命令,大聲領諾。
曹操環顧左右,身上忽湧出一股霸氣,朗聲說道:“陶謙縱兵劫殺吾父,此仇不共戴天,望諸位齊心協力,殺退麴義,攻破徐州,助吾報仇!”
眾人一齊起身,皆神情肅容道:“吾等必效死命也!”
曹操心下滿意,隨即揮退眾人,隻留戲誌才,荀攸,滿寵三人議事。
曹操看著下方三位心腹謀士,收起之前自信的神情,麵色稍顯凝重,說道:“之初吾殺邊讓,實乃迫不得已而為之,其在士人中名望頗高,兗州尤甚,然卻對吾極為敵視,常詆毀之。
吾心知殺邊讓必遭反噬,然亦不後悔,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害,今天下大亂,崛起正當時,以吾如今實力,日後大有可為,彼時實力足夠,不愁無人來投,然有一點卻不可不防。
今吾率大軍攻打徐州,兗州空虛,若此時生變,恐傷原氣,故吾想盡快結束徐州之戰,麴義能一戰而敗之最好,若不可為,亦不戀戰,即刻撤兵,日後再做它謀,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荀攸聽完曹操的話,與戲誌才和滿寵對視一眼,皆暗暗鬆了一口氣。
三人亦曾私下談論此事,皆認為久留徐州無益,應該退兵,然卻顧及曹操報仇之心,故未相勸。
荀攸當先開口迴道:“明公所言甚是,郯縣城郭堅固,且有重兵把守,今麴義又引兵至,良機已失,急切難勝,此時退兵正當時也。
先返迴兗州,休養生息,待日後兗州穩定,兵精糧足,再行出兵不遲!”
戲誌才讚同道:“公達所言有理,明日可先一戰,勝則趁勢強攻郯城,不勝則緩緩退兵可也!”
曹操聽到二人皆同意退兵,微微點頭,而後又看向被自己十分看好的滿寵。
滿寵年輕,剛直不阿,曹操占據兗州,前來相投,被辟為軍中從事,甚得曹操器重。
滿寵見到曹操看向自己,麵露笑容,拱手迴道:“寵附議!”
見三位謀士意見相同,曹操心中大定,再不相疑,忽麵色一悲,歎息一聲道:“隻恨文謙被麴義所擒,無能為也!”
聽到曹操提起樂進,三人同樣心中沉重,戲誌才迴道:“文謙忠烈,必不肯降,吾料麴義顧及名聲,定不加害,故文謙暫無性命之憂,容日後計較可也!”
曹操冷哼一聲,迴道:“麴義善待文謙則罷,若加害之,吾必不與其善罷甘休,新仇舊恨必一起報也!”
戲誌才三人聽完,皆心中感歎,得主如此,夫複何求?
……
郯城,陶謙府邸。
陶謙知麴義到來,心情略微轉好,身體亦恢複一些,此時正在廳中聚眾議事,開口問道:“今麴義已至,何以閉寨不出耶?”
王朗搖頭迴道:“曹軍兵眾,莫非麴義膽怯矣?”
陶謙聽此麵色轉憂,剛想迴話,卻聽陳登說道:“景興此言差矣,曹操兵眾,始自有之,若麴將軍膽怯,便不會自高密領兵而出,更不會於莒縣大敗夏侯淵,生擒樂進。
今未動作,定有緣由,吾等且耐心等待即可,不可相疑也!”
陶謙聽完心情稍緩,點頭同意道:“元龍所言與吾不謀而合,麴將軍與小女已有婚約,定不相負,今未行動,必為暗中謀劃也!”
陳登順勢說道:“今麴將軍已至,早晚與曹操交戰,府君可命城中將士待命,一矣城外戰勢變化,可速出兵支援,以求對曹軍成夾擊之勢。”
陶謙對陳登一向信任,聽其建議,轉頭對曹豹說道:“曹將軍為吾徐州上將,此事便拜托之!”
自從曹操率大軍而來,曹豹數次領兵出城交鋒,無論陣前鬥將,亦或全軍混戰,無一勝績,不過其每次都能全身而退,福祿甚厚!
此時的曹豹對於領兵與曹軍作戰極其畏懼,但陶謙當著眾人之麵點將,又不能推辭,隻好硬著頭皮應諾。
座中有一人,名叫笮融,當初投靠陶謙被封為下邳相,頗有手段,在下邳廣招信徒,約有萬餘,時常豪宴,後曹操大舉進攻徐州,屠戮甚眾,其心中害怕,便引心腹信徒逃至郯縣。
笮融坐在下方,暗暗觀察陶謙及眾人神情,見剛才曹豹在領命之時,麵有懼色,心中暗暗計較,卻並未言語。
陶謙又與眾人商議一番,因身體虛弱,久坐不得,故命散去。
眾人走出大廳,三三兩兩離去,笮融借機走至曹豹身前,假意說道:“今日賤降,欲與將軍少飲兩杯,不知肯賞光否?”
因笮融負責督運下邳,廣陵,彭城三縣糧草至郯城,故曹豹知其家產豐厚,亦有心結交,聽其相邀,當即笑道:“此乃喜事,宜為作賀,幸先生相邀,容吾歸家更衣,隨即便至!”
笮融微笑迴道:“如此,吾便先行一步,在家中恭候將軍親臨!”
曹豹心下高興,拱手迴道:“少時便去討擾!”
曹操聽完臉上一喜,急問道:“計將安出?”
戲誌才迴道:“明日主公可引兵前去挑戰,使麴義無法他顧,而後另派一將,引兵繞至山後而上,搶占山頂,彼時待雙方交戰,則居高射之,麴義士卒無處可避,必然大亂,至此可一戰而勝也!”
曹操聽完神情愉悅,大笑道:“此計甚妙!”而後環顧左右,對著曹洪說道:“曹洪聽令!”
曹洪快速起身,抱拳道:“在!”
“命汝領兵三千,多備弓箭,趁夜繞至山後而上,於山頂埋伏,待明日見吾大軍進攻,以箭射麴義大營,不得有誤!”
“諾!”
曹操微微思考一下,再次喊道:“曹仁何在?”
曹仁聽見曹操點名,起身上前,恭敬道:“在!”
曹操看著沉穩幹練的曹仁,心中滿意,吩咐道:“命汝領兵一萬留守大營,以防陶謙從城中殺出,偷襲大寨!”
曹操最擅劫營,故也最擔心自己被別人劫營。
曹仁聽完曹操命令,大聲領諾。
曹操環顧左右,身上忽湧出一股霸氣,朗聲說道:“陶謙縱兵劫殺吾父,此仇不共戴天,望諸位齊心協力,殺退麴義,攻破徐州,助吾報仇!”
眾人一齊起身,皆神情肅容道:“吾等必效死命也!”
曹操心下滿意,隨即揮退眾人,隻留戲誌才,荀攸,滿寵三人議事。
曹操看著下方三位心腹謀士,收起之前自信的神情,麵色稍顯凝重,說道:“之初吾殺邊讓,實乃迫不得已而為之,其在士人中名望頗高,兗州尤甚,然卻對吾極為敵視,常詆毀之。
吾心知殺邊讓必遭反噬,然亦不後悔,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害,今天下大亂,崛起正當時,以吾如今實力,日後大有可為,彼時實力足夠,不愁無人來投,然有一點卻不可不防。
今吾率大軍攻打徐州,兗州空虛,若此時生變,恐傷原氣,故吾想盡快結束徐州之戰,麴義能一戰而敗之最好,若不可為,亦不戀戰,即刻撤兵,日後再做它謀,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荀攸聽完曹操的話,與戲誌才和滿寵對視一眼,皆暗暗鬆了一口氣。
三人亦曾私下談論此事,皆認為久留徐州無益,應該退兵,然卻顧及曹操報仇之心,故未相勸。
荀攸當先開口迴道:“明公所言甚是,郯縣城郭堅固,且有重兵把守,今麴義又引兵至,良機已失,急切難勝,此時退兵正當時也。
先返迴兗州,休養生息,待日後兗州穩定,兵精糧足,再行出兵不遲!”
戲誌才讚同道:“公達所言有理,明日可先一戰,勝則趁勢強攻郯城,不勝則緩緩退兵可也!”
曹操聽到二人皆同意退兵,微微點頭,而後又看向被自己十分看好的滿寵。
滿寵年輕,剛直不阿,曹操占據兗州,前來相投,被辟為軍中從事,甚得曹操器重。
滿寵見到曹操看向自己,麵露笑容,拱手迴道:“寵附議!”
見三位謀士意見相同,曹操心中大定,再不相疑,忽麵色一悲,歎息一聲道:“隻恨文謙被麴義所擒,無能為也!”
聽到曹操提起樂進,三人同樣心中沉重,戲誌才迴道:“文謙忠烈,必不肯降,吾料麴義顧及名聲,定不加害,故文謙暫無性命之憂,容日後計較可也!”
曹操冷哼一聲,迴道:“麴義善待文謙則罷,若加害之,吾必不與其善罷甘休,新仇舊恨必一起報也!”
戲誌才三人聽完,皆心中感歎,得主如此,夫複何求?
……
郯城,陶謙府邸。
陶謙知麴義到來,心情略微轉好,身體亦恢複一些,此時正在廳中聚眾議事,開口問道:“今麴義已至,何以閉寨不出耶?”
王朗搖頭迴道:“曹軍兵眾,莫非麴義膽怯矣?”
陶謙聽此麵色轉憂,剛想迴話,卻聽陳登說道:“景興此言差矣,曹操兵眾,始自有之,若麴將軍膽怯,便不會自高密領兵而出,更不會於莒縣大敗夏侯淵,生擒樂進。
今未動作,定有緣由,吾等且耐心等待即可,不可相疑也!”
陶謙聽完心情稍緩,點頭同意道:“元龍所言與吾不謀而合,麴將軍與小女已有婚約,定不相負,今未行動,必為暗中謀劃也!”
陳登順勢說道:“今麴將軍已至,早晚與曹操交戰,府君可命城中將士待命,一矣城外戰勢變化,可速出兵支援,以求對曹軍成夾擊之勢。”
陶謙對陳登一向信任,聽其建議,轉頭對曹豹說道:“曹將軍為吾徐州上將,此事便拜托之!”
自從曹操率大軍而來,曹豹數次領兵出城交鋒,無論陣前鬥將,亦或全軍混戰,無一勝績,不過其每次都能全身而退,福祿甚厚!
此時的曹豹對於領兵與曹軍作戰極其畏懼,但陶謙當著眾人之麵點將,又不能推辭,隻好硬著頭皮應諾。
座中有一人,名叫笮融,當初投靠陶謙被封為下邳相,頗有手段,在下邳廣招信徒,約有萬餘,時常豪宴,後曹操大舉進攻徐州,屠戮甚眾,其心中害怕,便引心腹信徒逃至郯縣。
笮融坐在下方,暗暗觀察陶謙及眾人神情,見剛才曹豹在領命之時,麵有懼色,心中暗暗計較,卻並未言語。
陶謙又與眾人商議一番,因身體虛弱,久坐不得,故命散去。
眾人走出大廳,三三兩兩離去,笮融借機走至曹豹身前,假意說道:“今日賤降,欲與將軍少飲兩杯,不知肯賞光否?”
因笮融負責督運下邳,廣陵,彭城三縣糧草至郯城,故曹豹知其家產豐厚,亦有心結交,聽其相邀,當即笑道:“此乃喜事,宜為作賀,幸先生相邀,容吾歸家更衣,隨即便至!”
笮融微笑迴道:“如此,吾便先行一步,在家中恭候將軍親臨!”
曹豹心下高興,拱手迴道:“少時便去討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