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看著眼前的斥候,急切問道:“將軍派汝何來?”
斥候伸手入懷,取出麴義親筆書信,雙手捧上,迴道:“將軍有書在此!”
徐盛一把取過書信,拆開來看,隨即麵露喜色,對門外大喊道:“傳吾將令,速速集合兩千人馬,備足幹糧,隨吾出征!”
……
高密,麴義坐於主位,手下文武皆在,分坐兩側。
左側皆文士,以成公英為先,而後依次是崔林和孫乾。
而右側則以張合居首,太史慈僅隨其後,接下來便是呂岱,王雙和範方。
麴義環顧一周,而後說道:“剛剛接到孔北海求援,言海賊管承領兵五千,圍攻劇縣,劇縣兵少,難以匹敵,故請吾出兵救之,諸位可有對管承了解者?”
太史慈聽完抱拳迴道:“迴將軍,管承為東萊長廣人,然自幼離去,吾之初於郡中做奏曹史,對其有所耳聞。
此人長期盤踞膠縣,手下徒眾三千餘戶,於賊中有威信,頗有勇力,先前未聽其有大惡,隻不知為何忽然進攻劇縣!”
麴義聽完點頭迴道:“之前吾與成公軍師曾有討論,認為其乃受他人鼓動,禍亂北海,隻為對吾有所牽製爾!
在此之前,吾以命徐盛領兵自廣縣出,伏於劇縣與即墨之間,防止吾大軍出動,賊寇從即墨逃走,算算日程,此時徐盛應該已經動身。”
說到此處麴義掃視右邊一眾武將,緩緩說道:“今孔北海求援,不得不救,不知諸將誰願領兵前往,以解劇縣之危?”
麴義話音剛落,太史慈猛然起身,抱拳迴道:“末將願往!”
其實麴義心中的第一人選也是太史慈,見到其主動請纓,滿意道:“子義勇烈,可當此任,與汝五千馬步,馳援劇縣,彼時若賊兵逃跑,當領兵追之,勿必全殲,以免複叛,還北海清平!”
太史慈聽到麴義同意,臉上興奮,大聲迴道:“將軍放心,必取管承首級以送將軍!”
麴義對著太史慈點頭示意,而後繼續下令,說道:“範方聽令!”
範方自從歸降以來,自認身份有礙,故行事極為低調,非麴義相問,從不主動開口。
範方聽到麴義點名,猛然抬頭,麵露喜色,起身迴道:“末將在!”
雖然範方為降將,但麴義並沒有刻意將其疏遠,開口說道:“命汝為太史慈副將,與其一同馳援劇縣!”
範方聽到麴義任命,精神為之一振,神情激動道:“末將領命!
麴義點頭,而後看向呂岱。
呂岱乃曆史上吳國後期的大將軍,麴義對其非常喜歡,遂下令道:“呂岱聽令!”
其實在麴義問誰願意領兵救援之時,呂岱便有心請命,但想到自己乃新歸附之人,故心中猶豫,未曾開口,如今聽到麴義點名,心中一喜,當即起身迴道:“在!”
“命汝領兵五千,直奔膠縣埋伏,若管承僥幸逃脫,必然返迴,汝可引兵殺之!”
呂岱本以為麴義也會讓自己做太史慈副將,不想竟是讓自己獨立領兵,心中大為感動,忽記起成公英和孫乾當初對麴義的評價,言其知人善用,人盡其才,方知不假,當即鄭重道:“末將必不負將軍所望!”
“戰勢緊急,汝等即刻領兵出發,不得有誤!”
“諾!”
一時間,整個高密大營迅速行動起來。
遠處密林之中,一名管承派來的斥候,看著正在集結的大軍,心中一驚,快速向劇縣方向跑去。
……
劇縣,孔融滿臉愁容,對王修問道:“自那日之後,管承一直未有動作,何也?”
王修對於此事亦是不解,迴道:“賊寇頗為奸詐,莫非有何詭計乎?”
孔融歎息一聲,說道:“吾擔心賊寇以益恩相要挾,逼吾就範,彼時兩難矣!”
王修思索片刻,搖頭迴道:“益恩被俘已有數日,若賊寇想以益恩為要挾,當早為之,何以拖延至今耶?”
孔融聽完感覺有理,點頭道:“但願如此!”而後似想起什麽,向王修問道:“吾之前所說之事,吾以為如何?”
王修聽問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疑問道:“不知府君所言何事耶?”
“表麴義為青州牧之事!”
王修見孔融重提此事,眉頭微皺,迴道:“府君何以執意乎?”
孔融看著王修,表情認真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吾為北海相,卻不能使北海百姓安居樂業,屢受戰亂,失職也!
雖為亂世,兵禍連連,然北海再吾手中,卻無半點建樹,凡敵臨城,若無外援,皆難自保,管承僅為海賊,領兵五千,吾卻不能勝之,羞恥也!
世人皆言麴義背信棄義,然以吾觀之,其人頗為光明磊落,知恩圖報,若非吾當初對其有收留之恩,北海恐早已歸其所有矣。
若吾仍留北海,與其早晚敵對,然以吾之實力,焉能是其敵手,自取其辱也,不若提前離去,以贈人情,若其日後做大,亦好相見!”
“這……?”王修聽到孔融語氣頗為堅決,一時間竟不知如何勸解。
孔融沉吟片刻,下定決心道:“吾意已決,親自上書表麴義為青州牧,並請辭北海相!”說完當真向案幾走去。
王修見此大急,勸道:“府君三思,不若請眾人同來,一齊商議,再做決斷如何?”
孔融麵無表情,搖頭拒道:“吾意已決,休要多言!”說完奮筆疾書。
“唉……!”王修看到孔融不為所動,重重歎息一聲,問道:“董卓亂政,深恨府君,豈能不加害乎?”
孔融聽到王修提起董卓,稍稍停頓一下,而後繼續書寫,口中迴道:“人之命,天定也,是生是死,皆有天意,不可違也!”
王修聽此,再不相勸,眼露迷茫,心中不知自己今後該何去何從。
孔融伏案疾書,手中筆自開始至結束,絲毫不見停頓,洋洋數百言,竟一氣嗬成,當真不凡!
孔融停筆檢查一番,見並無差錯,裝好封印,喚來一名心腹,再三囑咐,方才命其離去。
斥候伸手入懷,取出麴義親筆書信,雙手捧上,迴道:“將軍有書在此!”
徐盛一把取過書信,拆開來看,隨即麵露喜色,對門外大喊道:“傳吾將令,速速集合兩千人馬,備足幹糧,隨吾出征!”
……
高密,麴義坐於主位,手下文武皆在,分坐兩側。
左側皆文士,以成公英為先,而後依次是崔林和孫乾。
而右側則以張合居首,太史慈僅隨其後,接下來便是呂岱,王雙和範方。
麴義環顧一周,而後說道:“剛剛接到孔北海求援,言海賊管承領兵五千,圍攻劇縣,劇縣兵少,難以匹敵,故請吾出兵救之,諸位可有對管承了解者?”
太史慈聽完抱拳迴道:“迴將軍,管承為東萊長廣人,然自幼離去,吾之初於郡中做奏曹史,對其有所耳聞。
此人長期盤踞膠縣,手下徒眾三千餘戶,於賊中有威信,頗有勇力,先前未聽其有大惡,隻不知為何忽然進攻劇縣!”
麴義聽完點頭迴道:“之前吾與成公軍師曾有討論,認為其乃受他人鼓動,禍亂北海,隻為對吾有所牽製爾!
在此之前,吾以命徐盛領兵自廣縣出,伏於劇縣與即墨之間,防止吾大軍出動,賊寇從即墨逃走,算算日程,此時徐盛應該已經動身。”
說到此處麴義掃視右邊一眾武將,緩緩說道:“今孔北海求援,不得不救,不知諸將誰願領兵前往,以解劇縣之危?”
麴義話音剛落,太史慈猛然起身,抱拳迴道:“末將願往!”
其實麴義心中的第一人選也是太史慈,見到其主動請纓,滿意道:“子義勇烈,可當此任,與汝五千馬步,馳援劇縣,彼時若賊兵逃跑,當領兵追之,勿必全殲,以免複叛,還北海清平!”
太史慈聽到麴義同意,臉上興奮,大聲迴道:“將軍放心,必取管承首級以送將軍!”
麴義對著太史慈點頭示意,而後繼續下令,說道:“範方聽令!”
範方自從歸降以來,自認身份有礙,故行事極為低調,非麴義相問,從不主動開口。
範方聽到麴義點名,猛然抬頭,麵露喜色,起身迴道:“末將在!”
雖然範方為降將,但麴義並沒有刻意將其疏遠,開口說道:“命汝為太史慈副將,與其一同馳援劇縣!”
範方聽到麴義任命,精神為之一振,神情激動道:“末將領命!
麴義點頭,而後看向呂岱。
呂岱乃曆史上吳國後期的大將軍,麴義對其非常喜歡,遂下令道:“呂岱聽令!”
其實在麴義問誰願意領兵救援之時,呂岱便有心請命,但想到自己乃新歸附之人,故心中猶豫,未曾開口,如今聽到麴義點名,心中一喜,當即起身迴道:“在!”
“命汝領兵五千,直奔膠縣埋伏,若管承僥幸逃脫,必然返迴,汝可引兵殺之!”
呂岱本以為麴義也會讓自己做太史慈副將,不想竟是讓自己獨立領兵,心中大為感動,忽記起成公英和孫乾當初對麴義的評價,言其知人善用,人盡其才,方知不假,當即鄭重道:“末將必不負將軍所望!”
“戰勢緊急,汝等即刻領兵出發,不得有誤!”
“諾!”
一時間,整個高密大營迅速行動起來。
遠處密林之中,一名管承派來的斥候,看著正在集結的大軍,心中一驚,快速向劇縣方向跑去。
……
劇縣,孔融滿臉愁容,對王修問道:“自那日之後,管承一直未有動作,何也?”
王修對於此事亦是不解,迴道:“賊寇頗為奸詐,莫非有何詭計乎?”
孔融歎息一聲,說道:“吾擔心賊寇以益恩相要挾,逼吾就範,彼時兩難矣!”
王修思索片刻,搖頭迴道:“益恩被俘已有數日,若賊寇想以益恩為要挾,當早為之,何以拖延至今耶?”
孔融聽完感覺有理,點頭道:“但願如此!”而後似想起什麽,向王修問道:“吾之前所說之事,吾以為如何?”
王修聽問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疑問道:“不知府君所言何事耶?”
“表麴義為青州牧之事!”
王修見孔融重提此事,眉頭微皺,迴道:“府君何以執意乎?”
孔融看著王修,表情認真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吾為北海相,卻不能使北海百姓安居樂業,屢受戰亂,失職也!
雖為亂世,兵禍連連,然北海再吾手中,卻無半點建樹,凡敵臨城,若無外援,皆難自保,管承僅為海賊,領兵五千,吾卻不能勝之,羞恥也!
世人皆言麴義背信棄義,然以吾觀之,其人頗為光明磊落,知恩圖報,若非吾當初對其有收留之恩,北海恐早已歸其所有矣。
若吾仍留北海,與其早晚敵對,然以吾之實力,焉能是其敵手,自取其辱也,不若提前離去,以贈人情,若其日後做大,亦好相見!”
“這……?”王修聽到孔融語氣頗為堅決,一時間竟不知如何勸解。
孔融沉吟片刻,下定決心道:“吾意已決,親自上書表麴義為青州牧,並請辭北海相!”說完當真向案幾走去。
王修見此大急,勸道:“府君三思,不若請眾人同來,一齊商議,再做決斷如何?”
孔融麵無表情,搖頭拒道:“吾意已決,休要多言!”說完奮筆疾書。
“唉……!”王修看到孔融不為所動,重重歎息一聲,問道:“董卓亂政,深恨府君,豈能不加害乎?”
孔融聽到王修提起董卓,稍稍停頓一下,而後繼續書寫,口中迴道:“人之命,天定也,是生是死,皆有天意,不可違也!”
王修聽此,再不相勸,眼露迷茫,心中不知自己今後該何去何從。
孔融伏案疾書,手中筆自開始至結束,絲毫不見停頓,洋洋數百言,竟一氣嗬成,當真不凡!
孔融停筆檢查一番,見並無差錯,裝好封印,喚來一名心腹,再三囑咐,方才命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