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時因為要顧慮身份,所以混在彭家商隊之中,而迴程則再無顧忌,剛剛離開郯城,成公英等人便一路向高密飛馳而去。
隻不過在隊伍之中並沒有管亥的身影,因為準備偷襲兗州,故成公英讓管亥領十名先登死士留下,待諸事辦妥,再按計劃行事。
眾人一路急行返迴高密,看著黃昏中見見清晰的城牆,呂岱反而有些緊張。
雖然這段時間已與成公英等人廝熟,然麴義態度如何卻不得而知,亦不知能否接納自己。
孫乾善於觀察,見呂岱麵露忐忑,微笑說道:“吾當初奉恩師之命投奔孔融,路過高密卻被麴將軍誤會,以為前去投奔激動不已,當時情景至今記憶猶新,倍受感動!
麴將軍重才愛才,似定公如此英雄人物,待到高密必得將軍重用,此毋庸置疑也!”
呂岱聽完孫乾的話,心中稍定,拱手謝道:“多謝公佑解惑!”
城中,麴義早已得成公英提前報信,知道幾人返迴,更知其與孫乾說服呂岱來投,心中驚喜過望!
對於呂岱麴義一點也不陌生,這位大器晚成的東吳大將軍,大司馬,曾以八十歲高齡上陣殺敵,引為佳話,被同僚敬為:不遜廉頗!
麴義正想間,麴演進入,恭敬道:“報將軍,成公軍師一行人已入城門,即刻便到!”
此時天色已晚,麴義聽完猛然起身就往外跑,準備前去迎接,誰知剛跑幾步,忽然停住,心中若有所思,而後轉身迴到榻前,將自己腳上的絲履脫下,扔到榻邊,隨後轉身向外跑去。
身後的麴演看著麴義一番操作,心中暗笑,大步跟上。
待麴義跑到門外,正逢成公英等人剛剛下馬,見此口中高唿:“定公何在?”
成公英和孫乾見麴義如此激動,麵露笑意,側身讓出身後呂岱,而後向麴義介紹道:“迴將軍,此便為呂岱呂定公!”
呂岱待成公英介紹完畢,急忙上前,剛想施禮,忽見麴義乃光腳跑出,心中一凜,感動之情無以複加,當即拜道:“在下呂岱,久聞將軍高義,特來相投,若將軍不棄,必誓死效忠矣!”
此時成公英等人也發現麴義乃是赤足,臉上笑容更盛!
麴義趕忙上前一步扶起呂岱,拉住其右手不放,滿臉喜色道:“先前成公軍師派人送信,言定公高風亮節,赤膽忠心,今能來投,乃吾之幸也!”
一旁的成公英聽完眼皮微跳,仔細迴憶自己何時說過此話。
呂岱感激的看了成公英一眼,而後對麴義報拳道:“成公軍師謬讚矣!”
麴義至此方才鬆開呂岱右手,與成公英和孫乾見禮,口中說道:“二位先生一路辛苦!”
成公英與孫乾同時迴禮,口稱本分。
眾人見禮畢,而後一同迴到廳中落坐。
麴義先將絲履穿上,口中說道:“剛才心急,故忘穿爾,諸公勿怪!”
眾人皆口稱不敢。
這時,崔林,張合,太史慈,王雙,範方,幾人接到麴義傳信,亦先後趕來。
眾人先與成公英和孫乾問好,又得成公英介紹呂岱,互訴仰慕,方才各自就座。
麴義環顧左右,見羽翼日漸豐滿,心中高興,開口向成公英問道:“軍師此次徐州之行,收獲如何?”
成公英見麴義相問,麵露微笑,拱手迴道:“此行徐州極為順利,收獲頗豐!”
隨後將與陳登糜竺商議,讓管亥偷襲兗州之事講出。
麴義至此方知成公英當初點名管亥的用意,思考一下,點頭迴道:“此事可行!”
成公英聽完笑道:“此去徐州,公佑亦辦得一件大事!”
麴義聽完,頓時來了興趣,急看向孫乾,欣喜問道:“公佑辦得何事,快快講來,與眾人同喜!”
孫乾聽問笑著迴道:“算不得甚大事,乾到徐州拜會恩師,本欲為將軍求得幾句美言,不想恩師一心注解經文,不願參與俗事,故未應允。
然念及當初將軍派兵護送之情,故親取“牧之”二字相贈,以為將軍表字!”
麴義聽到“表字”二字,心頭猛然記起崔林所談之事,轉頭向崔林看去。
成公英見麴義看向崔林,饒有興趣道:“莫非德儒亦想到此事爾?”
“哈哈哈哈!”崔林開心大笑,遂將之前勸麴義取表字之事講出。
麴義聽著崔林講解,心中暗暗尷尬,唯恐其將女子之事一並講出,還好直到結束崔林也未提及,讓麴義心中暗乎僥幸。
崔林大致說完,接著說道:“吾本意去請孔北海為將軍贈字,不想公佑已從鄭公處求得,孔北海之份量,焉能與鄭公相比,此事大妙也!”
麴義也明白鄭玄為自己贈字意味著什麽,心下高興,對眾人說道:“鄭公此恩重矣,將來若有機會,定當厚報!”
孫乾想起臨走時鄭玄求關照其子之事,對麴義說道:“恩師臨走曾對吾言,其子鄭益恩如今在孔北海手下,若將來有所變故,望將軍能對其子照顧一二!”
北海早晚歸麴義所有,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因此鄭玄才提出讓麴義照顧其子,此乃人之常情。
麴義聽完忽然想起曆史上記載,鄭玄之子在袁譚率黃巾降兵圍攻北海之時戰死,時二十七歲,並留下一遺腹子。
麴義想罷鄭重迴道:“鄭公當代大儒,一心著學,惠澤後人,其隻有一子,以為傳家,故吾今日立諾,無論將來北海若何,定盡力保全其子,不叫有失!”
眾人聽完盡皆肅然,一齊抱拳迴道:“將軍高義,吾等之福也!”
麴義待眾人說完,心下高興,大聲說道:“吾先得定公相投,謂曰:一喜;今又得鄭公贈字牧之,謂曰:二喜;諸公自徐州安全返迴,謂曰:三喜!
今三喜臨門,世所罕見,不可不賀,故明晚設宴,吾與諸公同醉!”
眾人聽完大喜,而成公英與孫乾對視一眼,笑道:“恐怕未止此三喜也!”
“哦……?”麴義聽完再次來了興趣,問道:“還有何喜耶?”
隻不過在隊伍之中並沒有管亥的身影,因為準備偷襲兗州,故成公英讓管亥領十名先登死士留下,待諸事辦妥,再按計劃行事。
眾人一路急行返迴高密,看著黃昏中見見清晰的城牆,呂岱反而有些緊張。
雖然這段時間已與成公英等人廝熟,然麴義態度如何卻不得而知,亦不知能否接納自己。
孫乾善於觀察,見呂岱麵露忐忑,微笑說道:“吾當初奉恩師之命投奔孔融,路過高密卻被麴將軍誤會,以為前去投奔激動不已,當時情景至今記憶猶新,倍受感動!
麴將軍重才愛才,似定公如此英雄人物,待到高密必得將軍重用,此毋庸置疑也!”
呂岱聽完孫乾的話,心中稍定,拱手謝道:“多謝公佑解惑!”
城中,麴義早已得成公英提前報信,知道幾人返迴,更知其與孫乾說服呂岱來投,心中驚喜過望!
對於呂岱麴義一點也不陌生,這位大器晚成的東吳大將軍,大司馬,曾以八十歲高齡上陣殺敵,引為佳話,被同僚敬為:不遜廉頗!
麴義正想間,麴演進入,恭敬道:“報將軍,成公軍師一行人已入城門,即刻便到!”
此時天色已晚,麴義聽完猛然起身就往外跑,準備前去迎接,誰知剛跑幾步,忽然停住,心中若有所思,而後轉身迴到榻前,將自己腳上的絲履脫下,扔到榻邊,隨後轉身向外跑去。
身後的麴演看著麴義一番操作,心中暗笑,大步跟上。
待麴義跑到門外,正逢成公英等人剛剛下馬,見此口中高唿:“定公何在?”
成公英和孫乾見麴義如此激動,麵露笑意,側身讓出身後呂岱,而後向麴義介紹道:“迴將軍,此便為呂岱呂定公!”
呂岱待成公英介紹完畢,急忙上前,剛想施禮,忽見麴義乃光腳跑出,心中一凜,感動之情無以複加,當即拜道:“在下呂岱,久聞將軍高義,特來相投,若將軍不棄,必誓死效忠矣!”
此時成公英等人也發現麴義乃是赤足,臉上笑容更盛!
麴義趕忙上前一步扶起呂岱,拉住其右手不放,滿臉喜色道:“先前成公軍師派人送信,言定公高風亮節,赤膽忠心,今能來投,乃吾之幸也!”
一旁的成公英聽完眼皮微跳,仔細迴憶自己何時說過此話。
呂岱感激的看了成公英一眼,而後對麴義報拳道:“成公軍師謬讚矣!”
麴義至此方才鬆開呂岱右手,與成公英和孫乾見禮,口中說道:“二位先生一路辛苦!”
成公英與孫乾同時迴禮,口稱本分。
眾人見禮畢,而後一同迴到廳中落坐。
麴義先將絲履穿上,口中說道:“剛才心急,故忘穿爾,諸公勿怪!”
眾人皆口稱不敢。
這時,崔林,張合,太史慈,王雙,範方,幾人接到麴義傳信,亦先後趕來。
眾人先與成公英和孫乾問好,又得成公英介紹呂岱,互訴仰慕,方才各自就座。
麴義環顧左右,見羽翼日漸豐滿,心中高興,開口向成公英問道:“軍師此次徐州之行,收獲如何?”
成公英見麴義相問,麵露微笑,拱手迴道:“此行徐州極為順利,收獲頗豐!”
隨後將與陳登糜竺商議,讓管亥偷襲兗州之事講出。
麴義至此方知成公英當初點名管亥的用意,思考一下,點頭迴道:“此事可行!”
成公英聽完笑道:“此去徐州,公佑亦辦得一件大事!”
麴義聽完,頓時來了興趣,急看向孫乾,欣喜問道:“公佑辦得何事,快快講來,與眾人同喜!”
孫乾聽問笑著迴道:“算不得甚大事,乾到徐州拜會恩師,本欲為將軍求得幾句美言,不想恩師一心注解經文,不願參與俗事,故未應允。
然念及當初將軍派兵護送之情,故親取“牧之”二字相贈,以為將軍表字!”
麴義聽到“表字”二字,心頭猛然記起崔林所談之事,轉頭向崔林看去。
成公英見麴義看向崔林,饒有興趣道:“莫非德儒亦想到此事爾?”
“哈哈哈哈!”崔林開心大笑,遂將之前勸麴義取表字之事講出。
麴義聽著崔林講解,心中暗暗尷尬,唯恐其將女子之事一並講出,還好直到結束崔林也未提及,讓麴義心中暗乎僥幸。
崔林大致說完,接著說道:“吾本意去請孔北海為將軍贈字,不想公佑已從鄭公處求得,孔北海之份量,焉能與鄭公相比,此事大妙也!”
麴義也明白鄭玄為自己贈字意味著什麽,心下高興,對眾人說道:“鄭公此恩重矣,將來若有機會,定當厚報!”
孫乾想起臨走時鄭玄求關照其子之事,對麴義說道:“恩師臨走曾對吾言,其子鄭益恩如今在孔北海手下,若將來有所變故,望將軍能對其子照顧一二!”
北海早晚歸麴義所有,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因此鄭玄才提出讓麴義照顧其子,此乃人之常情。
麴義聽完忽然想起曆史上記載,鄭玄之子在袁譚率黃巾降兵圍攻北海之時戰死,時二十七歲,並留下一遺腹子。
麴義想罷鄭重迴道:“鄭公當代大儒,一心著學,惠澤後人,其隻有一子,以為傳家,故吾今日立諾,無論將來北海若何,定盡力保全其子,不叫有失!”
眾人聽完盡皆肅然,一齊抱拳迴道:“將軍高義,吾等之福也!”
麴義待眾人說完,心下高興,大聲說道:“吾先得定公相投,謂曰:一喜;今又得鄭公贈字牧之,謂曰:二喜;諸公自徐州安全返迴,謂曰:三喜!
今三喜臨門,世所罕見,不可不賀,故明晚設宴,吾與諸公同醉!”
眾人聽完大喜,而成公英與孫乾對視一眼,笑道:“恐怕未止此三喜也!”
“哦……?”麴義聽完再次來了興趣,問道:“還有何喜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