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希迴過神來再看看四周,這些人有些癡醉,有些迷茫。
癡醉者是因為他們已然認同了大儒所述之道,迷茫者則是因為自身理解與大儒理解相衝突,而又被大儒說動,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堅信自己,還是相信他人。
沈希沒有主動去打攪周圍的人,因為這對於這些人而言便就是在悟道的過程,隻是是被影響,而後是失去自己的道還是從他人的道之中得到自己有用的收獲便要看各自的造化了。
沈希自顧自的聽著四位大儒之間的辯道,而後梳理自身認可的說法,記錄下自己不認可的說辭。
不認可也要記錄,因為或許是自己暫時還沒辦法理解,但或許有了相同的經曆,便可以理解對方的想法。
許多人的認知便是由各自的經曆性格組成,所以當沒有對方的經曆時可能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所以便產生分歧。
可這不意味著對方便是錯的,隻是自己沒有遇到,又或者某些理論隻針對特定的環境起作用。
當然,知曉不代表理解,理解也不代表接納,去蕪存菁,這才是沈希真正要做到的。
沈希這樣不斷的提升自己,而在沈希旁邊的孔衷林聽得雖然認真,但卻沒有絲毫失神的情況。
反而還在不斷的拿著小本子記錄下來自己的疑惑與問題。
沈希注意到孔衷的狀態,不由得感慨,此人的定力之強,心智之堅簡直是匪夷所思。
在沈希看來,此人未來若是沒有夭折,成就至少在現在的自己之上。
而四位當世大儒各自不斷的闡述自身的道,如此過了不知多久,他們在辯道之中所做的事情與沈希一般。並非是單純的去駁斥對方的想法,而是在思考,思考對方所言是否有理。
所以這論道整整論了七日,這七日最終也沒有論出輸贏,而後王仁明言說,“我等四人論道便就到此,再論隻怕是也隻會陷入攻訐之中,反倒是失去了論道的初心,此次論道不妨到此為止,下一次再做印證。”
其他三人也如此點頭,“那便如此。”
四人互相同意,而後這場七日的論道便打算就這般落幕,卻見一位煉虛修士這般站了出來,而後說道,“在下有問題,還請前輩賜教。”
此人說話聲音極大,以靈力擴散,許多靠前的修士都聽得見,沈希也不例外。
此刻在場的人都在想,這究竟是何人,居然敢如此言語。
就連一旁的四宗煉虛此刻也是臉色一變,看著那煉虛便立即恫嚇道,“你是何人,也敢在眾人麵前詢問尊者。”
隻是那人卻是說道,“後生孟卿,今日無理,但卻還是希望四位前輩可給在下解惑。”
王仁明笑著說道,“倒是無需如此,不妨說說,儒道並非修行之道,從不以修行高低來論儒道深淺。”
王仁明的話倒是讓沈希感覺到,不愧是儒門大佬,比起那些化神修士強的多了。
隻是沈希也誤會了,能夠主辦所謂書會的四宗弟子大多本身就是貪圖名利之人,而但凡真正想要鑽研的四宗之人都不會去。
隻見那孟卿說道,“多謝前輩,方才幾位前輩所言不論是先正儒心,還是知禮守禮,亦或者是倫常道德,但若是有人不願遵守又當如何?”
“那你的意思是?”王仁明問道。
他人若是不肯接受教化,便就是隻能聽之任之,他們又能如何!
隻是孟卿說道,“在下遍走世俗王朝,禮法禮法,除卻禮之外,尚有法在。隻是大多數人法度不明,權貴不在法內。所以晚輩認為可以明法度,以嚴刑峻法來讓法度明晰,也隻有如此,有了代價才可以將人的行為規範在法度之內。
而且若是適用,甚至於可以在修仙界開始嚐試,以法來治天下,沒有劫殺,將所有人都捆在規矩之內。”
孟卿最後的話野心極大,其他修士至多也隻是想要安定凡俗,他居然想要將修仙界全部涵蓋進去,想要給整個修仙界定下規矩。
一旁的孔衷林聽著孟卿的野心也是有些熱血沸騰,儒家所求,不過是天下大同,而這天下大同目前在這些人心中也隻是想要宣揚理念而已。
在這個世界的儒家心中,想要天下大同,便就是將儒學理念慢慢擴散出去,讓整個儒家的人越來越多,最後若是能夠傳達給整個修仙界,那或許便可以天下大同。
而現在孟卿的想法則是不需要教化所有人,而是將所有人限製在規矩之內,以懲罰的形式讓他人忌憚,讓他人不敢逾越規矩,在孟卿看來,隻要能夠促成這樣的規矩。
孔衷林聽著孟卿不斷闡述自己的想法,眼神之中也是不斷的發光,孟卿的想法以及框架都十分的詳盡,顯然認真鑽研過。
隻是孔衷林卻看到沈希在搖頭,“先生,這人說的有什麽問題嗎?”
沈希知道孟卿在想什麽,但這是做不到的事情,規矩的建立是需要製約的。但修仙者卻是最無法約束的一群人。
規則不論如何都需要人執行,而若是執行的人本身不願意被拘束在框架之內,便就不可能實現。
孟卿說的很多,但卻永遠無法估算人心,人心一旦變味,那不論怎麽樣的製度都沒有意義。
沈希將自己的想法說完後,卻感覺到一自己似乎被一股神識鎖定。而後在他麵前的所有人都被一種神秘的力量所影響,竟然都不由自主的向兩邊退開。
如此奇事自然便引起了眾人的注意,而沈希三人也就這般被暴露在眾人的目光之下。
王仁明的聲音驟然響起,“道友既然有不同見解,不妨上來一道分說。”
孟卿的話確實有幾分道理,將權貴修士涵括在內,這是他之前從未敢想過的,所以在孟卿說時他便用神識將全城籠罩。
但凡是有人有不同意見的他都能聽見,而沈希剛剛的話卻是有幾分道理,這才讓他感覺到了好奇,想要沈希上來說說他的想法。
癡醉者是因為他們已然認同了大儒所述之道,迷茫者則是因為自身理解與大儒理解相衝突,而又被大儒說動,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堅信自己,還是相信他人。
沈希沒有主動去打攪周圍的人,因為這對於這些人而言便就是在悟道的過程,隻是是被影響,而後是失去自己的道還是從他人的道之中得到自己有用的收獲便要看各自的造化了。
沈希自顧自的聽著四位大儒之間的辯道,而後梳理自身認可的說法,記錄下自己不認可的說辭。
不認可也要記錄,因為或許是自己暫時還沒辦法理解,但或許有了相同的經曆,便可以理解對方的想法。
許多人的認知便是由各自的經曆性格組成,所以當沒有對方的經曆時可能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所以便產生分歧。
可這不意味著對方便是錯的,隻是自己沒有遇到,又或者某些理論隻針對特定的環境起作用。
當然,知曉不代表理解,理解也不代表接納,去蕪存菁,這才是沈希真正要做到的。
沈希這樣不斷的提升自己,而在沈希旁邊的孔衷林聽得雖然認真,但卻沒有絲毫失神的情況。
反而還在不斷的拿著小本子記錄下來自己的疑惑與問題。
沈希注意到孔衷的狀態,不由得感慨,此人的定力之強,心智之堅簡直是匪夷所思。
在沈希看來,此人未來若是沒有夭折,成就至少在現在的自己之上。
而四位當世大儒各自不斷的闡述自身的道,如此過了不知多久,他們在辯道之中所做的事情與沈希一般。並非是單純的去駁斥對方的想法,而是在思考,思考對方所言是否有理。
所以這論道整整論了七日,這七日最終也沒有論出輸贏,而後王仁明言說,“我等四人論道便就到此,再論隻怕是也隻會陷入攻訐之中,反倒是失去了論道的初心,此次論道不妨到此為止,下一次再做印證。”
其他三人也如此點頭,“那便如此。”
四人互相同意,而後這場七日的論道便打算就這般落幕,卻見一位煉虛修士這般站了出來,而後說道,“在下有問題,還請前輩賜教。”
此人說話聲音極大,以靈力擴散,許多靠前的修士都聽得見,沈希也不例外。
此刻在場的人都在想,這究竟是何人,居然敢如此言語。
就連一旁的四宗煉虛此刻也是臉色一變,看著那煉虛便立即恫嚇道,“你是何人,也敢在眾人麵前詢問尊者。”
隻是那人卻是說道,“後生孟卿,今日無理,但卻還是希望四位前輩可給在下解惑。”
王仁明笑著說道,“倒是無需如此,不妨說說,儒道並非修行之道,從不以修行高低來論儒道深淺。”
王仁明的話倒是讓沈希感覺到,不愧是儒門大佬,比起那些化神修士強的多了。
隻是沈希也誤會了,能夠主辦所謂書會的四宗弟子大多本身就是貪圖名利之人,而但凡真正想要鑽研的四宗之人都不會去。
隻見那孟卿說道,“多謝前輩,方才幾位前輩所言不論是先正儒心,還是知禮守禮,亦或者是倫常道德,但若是有人不願遵守又當如何?”
“那你的意思是?”王仁明問道。
他人若是不肯接受教化,便就是隻能聽之任之,他們又能如何!
隻是孟卿說道,“在下遍走世俗王朝,禮法禮法,除卻禮之外,尚有法在。隻是大多數人法度不明,權貴不在法內。所以晚輩認為可以明法度,以嚴刑峻法來讓法度明晰,也隻有如此,有了代價才可以將人的行為規範在法度之內。
而且若是適用,甚至於可以在修仙界開始嚐試,以法來治天下,沒有劫殺,將所有人都捆在規矩之內。”
孟卿最後的話野心極大,其他修士至多也隻是想要安定凡俗,他居然想要將修仙界全部涵蓋進去,想要給整個修仙界定下規矩。
一旁的孔衷林聽著孟卿的野心也是有些熱血沸騰,儒家所求,不過是天下大同,而這天下大同目前在這些人心中也隻是想要宣揚理念而已。
在這個世界的儒家心中,想要天下大同,便就是將儒學理念慢慢擴散出去,讓整個儒家的人越來越多,最後若是能夠傳達給整個修仙界,那或許便可以天下大同。
而現在孟卿的想法則是不需要教化所有人,而是將所有人限製在規矩之內,以懲罰的形式讓他人忌憚,讓他人不敢逾越規矩,在孟卿看來,隻要能夠促成這樣的規矩。
孔衷林聽著孟卿不斷闡述自己的想法,眼神之中也是不斷的發光,孟卿的想法以及框架都十分的詳盡,顯然認真鑽研過。
隻是孔衷林卻看到沈希在搖頭,“先生,這人說的有什麽問題嗎?”
沈希知道孟卿在想什麽,但這是做不到的事情,規矩的建立是需要製約的。但修仙者卻是最無法約束的一群人。
規則不論如何都需要人執行,而若是執行的人本身不願意被拘束在框架之內,便就不可能實現。
孟卿說的很多,但卻永遠無法估算人心,人心一旦變味,那不論怎麽樣的製度都沒有意義。
沈希將自己的想法說完後,卻感覺到一自己似乎被一股神識鎖定。而後在他麵前的所有人都被一種神秘的力量所影響,竟然都不由自主的向兩邊退開。
如此奇事自然便引起了眾人的注意,而沈希三人也就這般被暴露在眾人的目光之下。
王仁明的聲音驟然響起,“道友既然有不同見解,不妨上來一道分說。”
孟卿的話確實有幾分道理,將權貴修士涵括在內,這是他之前從未敢想過的,所以在孟卿說時他便用神識將全城籠罩。
但凡是有人有不同意見的他都能聽見,而沈希剛剛的話卻是有幾分道理,這才讓他感覺到了好奇,想要沈希上來說說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