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的神嘞,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耶桂州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水繞山環桂州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漓江,乃是桂林風光的精華所在,如果一時間想不起此間的風貌,沒關係,掏出人民幣二十元錢,翻到背麵


    那風景就是漓江的代表景點“九馬畫山”了,臨江而立,石壁如削,景致迷人。


    中間還有一個身披蓑衣的漁民劃著小船,一派自在祥和的畫卷。


    此刻,陳成便在前幾日在始安城中結識的漁民老鄉的船上,頗有自己穿越到20元人民幣中的感覺。


    上午,陳成和七少以及他們隨從保鏢組成的龐大隊伍,浩浩蕩蕩出了城來。


    可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細雨,陳成就對少年們道:你們看,你們留在城中,日日天朗氣清;你們一離開,雨意綿綿。這是在勸告你們,沒事別往外麵瞎跑,宅在家裏玩泥巴不是快樂得很嗎?


    少年們並不理會他,脫韁的野狗一般衝向城外廣闊的天地中。小六拍了拍陳成的後背,語重心長道:沒關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陳成:“……”


    也真是巧,當陳成一行人來到江邊的時候,恰好看到停舟岸邊的漁民大叔,大叔一見陳成就樂了,說你那天給我打的酒好喝得很,正琢磨喝完了再去城裏打一些呢


    遇到熟人正好,陳成便上了大叔的船,看看沿途的風光。


    七少也爭搶著要上大叔的這條小漁舟,被陳成喝令禁止:


    你們這夠“一個班”的兵力了,怎麽坐得下!


    這樣,小六跟我一起上船,剩下的抽簽抽一個,咱們上四個人,其他人自己想辦法去!


    “憑什麽小六不用抽簽,就可以直接上船啊?”六少們大怒,搞得小六受寵若驚。


    “跟我熟,聽我話,你們也可以的!”陳成拋了個媚眼,老神在在地踏上了大叔的漁船,小六滿心喜悅地跟上分化七少的第一步就這麽達成了。


    跟陳成一起坐上捕魚的小破船仿佛是什麽了不得的榮幸似的


    最終郭小四抽到了這個“幸運”的名額,眉開眼笑就好像中了六合彩一般,沒把他臭屁死。


    剩下的人跟著隨從,雇了一艘帶艙室的大船,放下所有行李,跟隨在陳成的小船之後。少年們站在船艙邊,滿是妒忌地看著前麵載有陳成那慢悠悠的小船,打心底裏覺得沒有什麽比坐在那上麵更好玩了。


    實際上,陳成坐在船尾,風也很大,又淋漓著細細的小雨,感覺有一些涼意,還要擔心水湧上來打濕了他的屁股和腳,並不十分享受。


    小四、小六倆人一左一右撐著傘,幫他遮擋了一些,總算維持住陳大才子的風範。


    對於給陳成打傘這種事,少年們是頗有意見的,陳成不廢話:


    如若不然,我讓你們上船是幹嘛來的呢?


    你不高興,可以,迴頭就是大船,你們上去,換別的願意給我打傘的人下來


    有的是人!你信不信!


    他倆一聽,頓時變了一張臉,滿是諂媚的笑:


    好哥哥!隻要讓我們留在船上,幹啥都行!


    陳成啞然失笑,就這樣享受著人肉盾牌的嗬護,悠然地坐下,和漁民大叔聊天扯淡,聽這位“地接導遊”介紹漓江一路的風景。


    每一座山峰都是一個故事,就好像“九馬畫山”,真是一個很神奇的景點,一座山峰天然地形成九匹馬的形象,有低頭喝水的,有仰天長嘶的,形態各異。


    陳成想到後世網站上經常出現的“數人頭測智商”的遊戲,就對兩個撐傘的人說:


    看出馬匹數量越多的人,就越聰明!


    數不出七匹馬,就是弱智大白癡!


    一下把兩個少年的好勝心都引起來了,都躍躍欲試,一匹兩匹地數著


    最後越數越多,直接奔著二十匹去了!


    陳成:“……”


    一共才九匹你們能數出這麽多,真雞兒牛皮!


    嗯,也有可能是此時的地理形態跟後世不一樣,又或者我們現在到的,還不是20元背景那地方……


    在後世,由漓江別說20塊了,隨便竹筏漂流一段,就是200多,哪裏像陳某人此刻,免費旅遊不說,還有專人提供“遮風擋雨”服務。


    翹起二郎腿,這是陳成獨享的“ment”,思緒隨著山巒的變幻,恣意飛揚,好一個煙雨漓江,自由飄蕩呀……


    不行,我要放歌一曲:


    在你的心上自由地飛翔,


    燦爛的星光永恆地徜徉。


    一路的方向照耀我心上,


    遼遠的邊疆隨我去遠方……


    喲,喲……


    “陳郎君也會唱山歌嗎?”漁民大叔一邊劃船,一邊笑著迴頭問。


    “我?山歌?”陳成心想大叔把“鳳凰傳奇”的代表作稱為“山歌”,感覺怪好玩的。


    “還怪好聽呢!”


    陳成再次啞然失笑,一本正經道:“大叔,如果你說的是這樣的歌的話,我會的還有很多!”


    什麽“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夢想在自由的飛翔”,什麽“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多了去了!


    直把漁民大叔給逗得樂不可支,笑道:“我原以為,你們念書識字的,看不上鄉下人嘴裏的俚曲呢,原來隻要歌好聽,你們也喜歡!”


    陳成再次大樂:


    哈哈!在大叔聽來,鳳凰傳奇就是“鄉下人嘴裏的俚曲”!


    玲花她們內蒙算是鄉下嗎?


    曾毅肯定是鄉下,畢竟有一次晚會,這位“隻會yoyoyo”然後分走一半錢的老哥缺席,觀眾問原因,玲花答:他們村封村出不來,無法錄製……


    小六小四聽了,都忍不住撇嘴,對“俚曲”不以為然。


    分明是陳成愛聽,他們是正經的讀書人,怎麽可能喜歡這種粗鄙的東西。


    “你倆才粗鄙呢!”陳成翻了翻白眼,嚴厲譴責他倆這種看不起勞動人民的可鄙行為:“民歌怎麽你們了?古歌可以唱述曆史和傳說,傳播見聞,教育後輩,維係家族和民族團結;祭祀歌可以寄托人們願望,表達美好憧憬;婚嫁歌可以渲染環境,增強喜慶氣氛。幹活時唱兩句山歌,那才有勁呢!就連詩經中的國風,還不是十五地區的民歌?”  兩個“傘童”麵麵相覷,不知道為毛又惹到這位了,反應這麽激烈。


    陳成麵對他們這些“富二代”是一張臉,麵對勞動人民又是另一張臉,“論唱山歌,大叔你們才是行家呢!”陳成笑道,畢竟在後世,到廣西,誰不知道“山歌好比春江水”,大名鼎鼎的劉三姐啊!


    “你看,我也給大叔唱了我們家鄉的民歌了,”陳成嘻嘻笑道:“你也給我吼一嗓子?”


    “我不行,我不行,”大叔鬧了個大臉紅:“沒人在還敢唱著玩呢,這麽多人,怪不好意思……”


    陳成大笑,也沒有勉強,就這樣順流而去。水痕打破了江麵的平靜,小船把整整的漓江水裁開了,又縫上;推皺了,又熨平。江底的沙石水草一目了然,幾乎感覺不到水在流動;群峰倒影,清新可愛。


    江岸邊的山也秀麗,在房陵的大山裏呆久了,乍一看這裏的山峰的形狀感覺新奇,不像其他地方連綿起伏的山脈相連,桂林山水就是在平地上佇立一座座高高的山峰,簡直下雨起霧,就是絕美山水生活畫卷。


    漓江就宛如一條青龍,纏繞於群山之間。


    陶醉在這一路的風光中,陳成忍不住小打了一個盹兒,醒來天已經晴了,空山鳥鳴,格外動人。


    迴頭去看,載著其他人的大船依然不緊不慢地跟在後麵,少年們人卻不見了,想來是躲到裏麵休息去了。


    就在這時,岸邊傳來嘹亮的歌聲,讓陳成和小四小六都打起了勁頭,漁民大叔也笑說那是山中樵夫出來砍柴了。


    “咱們迴應迴應他?”小四對小六說,兩個少年衝著岸邊一通“有人嗎”的大喊,喊聲在兩邊不斷迴蕩。


    “你們這不行,”大叔笑著,停下了手中的櫓,衝著岸邊,氣沉丹田,一通嘹亮的聲音從他口中噴薄而出:


    “哦嗬吔呀嘿哦呀……哦吔呀嘿哦嗬吔……嘿哦嗬嘿……”


    一連串無詞的調從大叔的口中蹦出,聽起來毫無規律,惹得郭小四和小六兩個都笑了起來:


    你這連個詞都沒有!也太寒磣了!


    誰知道,不多時那山中的樵夫卻接著來了那麽幾句,也是“哦呀吔呀嘿呀哦嗬吔呀嘿……”


    聽得讓人感到很是有趣。


    原本陳成以為大叔唱的是當地方言,可見小四、小六倆顯然也沒沒聽懂意思。


    就問大叔:“你倆唱的是啥?”


    黑話嗎?


    類似“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


    “我也不知道呀!”大叔一臉無辜道。


    陳成:“……”


    小四小六:“……”


    感情這就是一個有曲沒有詞的調子……


    唱腔大意,漁夫大叔自己也無法迴答,隻知道他們這裏,爺爺是這麽唱的,爺爺的爺爺是這麽唱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也是這麽唱的……


    大家有樣學樣,就是這樣一輩一輩口口相傳下來。


    “這歌大唐貞觀年間就已經有啦,當時的調和現在不一樣,一直到了我爺爺的爺爺時候才修改成今天這個樣子。這歌就像是“神曲”,百年來庇佑著我們呢!”大叔道。


    你還知道貞觀?


    陳成心想,我還以為到了嶺南,這裏的人們都是“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呢!


    “這歌有名字嗎?”陳成又問。


    “有吧?”大叔狐疑著:“龍門歌?龍船歌?龍王歌?反正,跟龍有關係,說是祭祀龍王爺的時候就要唱……”


    “嗯?”陳成琢磨琢磨,有點不對勁……


    貞觀年間?


    龍王?


    那這不是……


    陳成饒有興致道:“我知道是怎麽迴事!貞觀年間,有段時間長安旱災,赤地千裏,黎民百姓天天逐魃求雨,就是盼不到一星半點雨水。掌雨的龍王聽聞有一個叫算命先生什麽都算得出,於是便和其打賭算雨。先生算定第二天降雨,城內三點,城外七點。老龍王迴府打開風雨簿查看確實如此。賭氣的老龍王於是篡改了雨簿,將城內外雨量對調,結果淹死了不少黎民百姓。胡亂施放雨水,犯了天條,玉帝要將他斬首,派魏徵在午時三刻監斬老龍。老龍於前一天懇求太宗皇帝為他說情,太宗皇帝滿口答應。第二天,太宗皇帝宣魏徵入朝,並把魏徵留下來,同他下圍棋。


    不料正值午時三刻,魏徵打起了瞌睡,夢中靈魂出竅斬了老龍。老龍陰魂不散,怨恨太宗言而無信,天天到宮裏來搗亂,鬧得太宗六神不安。魏徵知道皇上受驚,就派了秦瓊、尉遲恭這兩員大將,守在宮門保駕,果然,老龍就不敢來在前門鬧了。”


    這故事聽得大叔和小四小六都津津有味,問他是怎麽知道的?


    龍船歌的曆史久遠得大叔自己都不清楚,隻是過去聽老一輩說過,


    他們也聽過類似的故事,但是沒有陳成這麽詳細。


    陳成大樂:


    這特麽就是後世西遊記裏爛大街的“魏征斬龍”啊!


    原來你們也聽過麽?


    但是我現在一尋思,大概知道這個故事怎麽來的了。


    大概是貞觀年間太宗皇帝下了詔令,譬如“每年端午讓百姓祭奠龍王”之類的,於是大家在端午節這一天就會祭祀龍王。


    後人琢磨來曆:無端端的皇帝幹嘛要祭祀龍王?


    肯定是他幹過虧心事!


    給龍王戴了綠帽子?


    搶了東海的泉眼?


    反正到最後,人們就給李世民編排了這麽個理由,而且越到後世越說得有根有據……78更新最快 .七8zw.cδm


    陳成到了桂州,仿佛又洞察了什麽曆史大秘密,心情格外爽朗,忍不住再次放歌道:


    “從龍船下水到上岸,我們都要按順序唱這些歌,每一首歌都有不同的鼓點,或重或輕,或急或緩。你莫小看這些歌,我們出去比賽,經常靠著它們捧得名次迴來。”


    唐貞觀元年627年,7撤銷歸義縣並入陽朔縣,為嶺南西道桂州轄地。縣治在今白沙鎮的舊縣村南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