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有什麽禁忌嗎?
寫開元寺就要輸?
不可思議寫在陳成和七少的臉上,眾人都盯著氣喘籲籲的通訊之人。
“詩榜的人說了,”七律派的師弟平順著氣息,指著陳成詩作的尾聯道:“問題出在最後一聯。”
眾人看去,乃是“耽幽衲子應間坐,未罷楞伽響磬聲”。
這能有什麽毛病?
難道是說“響磬聲”破壞了前麵的“耽幽”意境嗎?ァ78中文ヤ~8~1~.7~8z~w <首發、域名、請記住
這點陳成是有說法的。
因為這句同樣借鑒自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尾聯的“以聲襯靜”的妙筆。
原詩尾聯“萬籟此俱寂,但餘鍾磬音”
這也是後人常常質疑的地方,頸聯中明明寫了小鳥到處飛的動景,到了尾聯也有“鍾磬音”,卻說此時此刻萬物俱沉默寂靜,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不矛盾,“以聲襯靜”的用法前人早已有之,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便是最好的例子,一點點聲音反而能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
而且佛門的鍾磬之音,遠遠超出了“晨鍾暮鼓”的報時功能,而被賦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義,這是來自佛門聖地的“世外之音”,是引領人們進入純淨怡悅世界的奇妙佛音,是迴蕩在人們心靈深處的天籟之音!
悠揚而宏亮,深邃而超脫!
山寺裏本沒有鍾磬音,可有了佛法,你就能腦補出鍾磬音!
陳成這麽寫,同樣是要表達一種餘音嫋嫋,佛音純淨的意境。
這一點點門道,參加過高考的同學們在“古詩文鑒賞”環節可謂是背得滾瓜爛熟,故而陳成也懶得跟“吉祥三寶”他們闡明。也是擔心自己這麽一說,李吉吉他們也推脫李大吉的“香客燒香”也有“鳥鳴山更幽”的奇妙境界。
難道常登科選拔來的這批小編,連簡單的“以聲襯靜”都不知道嗎?
“不不不,不是這個。”報信的人表示對方並沒有質問陳成的“以聲襯靜”,畢竟這個跟“開元寺”“西慶林寺”沒啥關聯。
對方質疑的原因是:
開元寺僧眾多讀阿含經、楞嚴經,少讀或者不讀楞伽經!
故而陳成的詩犯了事實性錯誤,詩中描繪的場景並不存在!
理應判其負!
陳成聽得目瞪口呆:
還能這樣?
那邊李吉吉等人聽了卻是恍然大悟之後喜笑顏開:姓陳的小子總是從別人的詩裏挑毛病,沒想到這迴別人也從他這裏挑毛病了!
真是作繭自縛!自己挖坑自己跳啊!
“我不服!”陳成大叫道!
他對詩榜如此草率、武斷的觀點表示質疑!
的確,他這詩裏“未罷楞伽響磬聲”隻是隨筆寫的,那日並沒有在開元寺真見到有僧人在誦讀“楞伽經”。
可之所以“楞伽”,而不是其他什麽經,陳成也是有自己的依據的。
的確,佛教典籍浩如煙海,各個宗派在此時也是有非常多的分支,大大小小,不像後世“禪宗”一枝獨秀。
什麽禪宗、攝論宗、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各有其最重要的經典。心經、金剛經、無量壽經、圓覺經、梵網經、壇經、楞嚴經、解深密經、維摩詰經、楞伽經、金光明經、法華經、四十二章經,是為“佛教十三經”。
當然十三經並不是都會納入主要學習經典,可楞伽經在這裏麵的確屬於很常見的,是一部性相圓融、各宗共尊的聖典,還被兩個宗派選為修行所依經典!性宗相宗的根本經典中,都列於首要之位。
你看岑參偃師東與韓樽同詣景雲:山陰老僧解楞伽,潁陽歸客遠相過。
韋應物的寄恆璨:今日郡齋閑,思問楞伽字。元稹寫給白居易的酬樂天勸醉:沈機造神境,不必悟楞伽。
白居易寫給某禪師的晚春登大雲寺南樓贈常禪師:求師治此病,唯勸讀楞伽。
勸死了老婆的元稹不要難過:人間此病治無藥,唯有楞伽四卷經。見元九悼亡詩因以此寄
……
大唐的詩人們都在讀楞伽經,還都要把它寫進詩裏,可謂佛經標配啊!78中文最快 手機端:
而這位“深好佛法”的李大吉,和他脫口而出“四卷本楞伽經”的李嚞,很顯然也都讀過楞伽經。
結果你竟然跟我說,開元寺僧眾多讀阿含經、楞嚴經,不讀楞伽經!
你是在逗我玩嘛?
這就好像某大學開課,結果不開馬原、毛概、中特中的任何一課這種學校在天朝絕逼不存在!
傳信人聳聳肩:不管你怎麽看,詩榜的人是這麽說的。
這時候李嚞對陳成笑說:“詩榜的人恐怕並沒有說錯,的確是你在詩裏留下了大的漏洞!”
“忽悠,你們一起忽悠!”陳成冷笑,打定了主意,一定是李嚞幾個買通了詩榜辦事處蕭子平那幫小編,聯合起來用這種低級的謊話在忽悠自己!
你們這種話還是騙鬼去吧!
這時候李大吉摸著下巴的溝道:“或許,陳兄弟真的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哦?”陳成看著他。
阿含經這個名字,對於後世人來說,很少有人聽過,但它在佛教經典中,是占有相當高的地位的,被後人稱為“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翻譯名義集中把“阿含”譯為“無比法”或“教”,意思是“法之最上者也”。無論是漢傳佛教大乘佛教還是南傳佛教小乘佛教對阿含經的研讀從沒有停止過,大名鼎鼎的四十二章經豈是就是選取了阿含經中的部分內容翻譯而成。
這經沒問題,問題在於楞嚴經上。
雖然楞嚴經和楞伽經兩者名字隻相差一字,可區別很大。
楞嚴經為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乃是佛祖對阿難講的就是西遊記向唐僧索要“人事”那兩位之一,主要內容有“七處征心、八還辨見、二十五圓通”以及修行過程中的偏頗指正,從指出人常識中的缺陷直到證入如來、修正法門、修行過程中會出現的種種偏差等都做了詳細的描述,可以說,單單鑽研一本楞嚴經就可以明白佛教修行的整個過程。
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是佛祖對大慧菩薩說的,主要講如來藏的含義,“一切佛語心”更是點名奧義。
這兩部經區別在於楞嚴經重在“見性修根”的原理,楞伽經重在唯心分別境界的修證。
如果這些全部不懂,也沒關係,隻需要知道二者最大的區別:
相對於楞嚴經,楞伽經更加晦澀難懂。
假如難度上楞嚴經相當於“牛頓三大定律”的話,那楞伽經起碼也是大學物理了。
可以說,楞嚴經很像是佛法修行的“說明書”。哪怕是一個初學者,隻要具備一定文化程度,或者就是徹底文盲不識字拿出個三五年的時間“研習”楞嚴經,也能弄出點“名堂”來。
楞伽經……
算了……
還是放棄治療吧……
開元寺或者緣化寺,很多年前就已經不行了,不複七八十年前褚遂良來桂州時那種盛況了,如果不是依賴朝廷的政策,搞不好都要倒閉了。
現在,順應大唐天子的號召,改名“開元寺”,就好比是後世的大學接了一個大課題或者政治任務,有財政補貼支持,正是擴大規模,增招僧侶,重振雄風的時候。
如果吸引那麽多的人來當和尚?
教材是“牛頓三大定律”,嗯,努努力還能鑽研鑽研。
教材是陀螺,電場,約束條件下的統計規律,統計物理和傳統氣體熱力學之間的對照,波動光學的經典和量子模型的推導……
呃……
媽媽,我不想學了……
至於為何如此艱深的一部經書,在曆代詩文中竟然如此常見,出現在這麽多詩文大家的作品中
很簡單啊,幸存者偏差啊!
你想想寫詩的這些人,放在後世誰不是博士、教授級別的啊!他們看更艱深的佛經,才更有逼格,才更能讓平常人敬仰欽佩啊!
哪怕陳成這種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能是很多字都不認識的小和尚能比的嗎?
陳成很不幸地,被那些“詩文大家”給帶到溝裏去了……
“陳郎君的詩作,如果把楞伽換成楞嚴,這首詩將絕殺!”李吉吉洋洋得意道:“可惜啊,換不得!”
看他這臉臭屁哄哄的樣子,像極了被全網封殺前的“五五開”盧本偉,陳成啐了一口:“呸!我就不相信,偌大的開元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連一個能看懂楞伽經的人都沒有!”
“這我們就管不到了!”李吉吉道:“詩榜的評斷結果在此!陳夢見兄!你是服也不服啊?”
服你妹!
陳成心中仍然認為,這絕對是蕭子平那幫人不想看到自己贏,故意雞蛋裏挑骨頭,從中作梗!
下次如果再遇到這種讓詩榜評斷的情況,雙方應該找第三者謄錄,然後不記名,才能確保公平!
看著眼巴巴看著自己的始安七少們,陳成歎了一口氣,衝李氏三傑揮揮手:“算了算了,這局姑且算你們贏了,人家和尚愛看什麽經看什麽經,我也不計較了。”
話一說出,始安七少人人喪氣,快樂不再。
那邊七律派的眾人卻是歡聲雷動,仿佛打了一場了不起的勝仗一般。
就連李大吉也長舒了一口氣,滿頭大汗,“七律派”的顏麵總算讓自己給守住了!
“那你現在可就不是詩士四段,迴到二又二分之一段了!”李嚞“善意”提醒陳成道,剛好大哥幫把陳成從自己這裏贏去的那1.5段給削走了。
“嗬!有什麽大不了的!段位對我來說,就是狗屁!”陳成聳聳肩:“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拜拜了您嘞!”
叫上始安七少一起,離開了黃家的宅子。
“哎呀,你怎麽走了!”走出大門,小六忍不住抱怨。
“就是,那首詩明明是你寫得更好,所有人都是這麽看的!為什麽不再爭取一下呢!”王小五也看不懂。
“哎,就差一個!就差一個啊!就把李氏三傑給剃光頭了!”其他幾個人都摸著腦袋,感覺很遺憾。
“不要介意啦!”陳成麵不改色,也許是來桂林之後,向來“不敗”的陳十一郎輸得多了,輸啊輸啊也就習慣了!
“而且,你們不要看二吉和三吉,你們看看大吉像是贏了的樣子嗎?”陳成微微笑,別人不知道,李大吉從陳成的詩出來之後,那副頹唐沮喪的樣子,就已經表現出他的真實心聲了。
你要勝利的榮光,陳成我自小到大經曆的太多了,眼下就是拿這些人來練手的。輸一場兩場根本無所謂。
何況要證明這一場真正贏家是誰,完全不需要跟吉祥三寶或者桂州詩榜辦事處的人打嘴炮!隻需要去開元寺看看,到底有沒有和尚在看楞伽經就行了!
不用多,一個人,一卷經!就讓這些人對老子的攻訐不攻自破!
迴過頭來,把證據提交到詩榜辦事處,蕭子平等人的臉色一定很好看!
這就是你們幫著外人對付陳總編的下場!
“哪位兄弟受個累,跑個腿,去開元寺走一趟?”陳成環視著七少,伸出一根手指:“我請一碗粉!”
“區區一碗粉就想收買我們?哪有這麽簡單?”周小三冷笑道:“起碼兩碗!”
“每人兩碗!快去快迴!”陳成打了聲響指,周小三屁顛顛地往開元寺的方向而去。
幾碗米粉就能收納一群說啥幹啥的小弟,簡直不要太劃算!
當然,始安七少是不會承認他們已經和陳成化敵為友了,盡管他們在事實上唯陳成馬首是瞻了!
“go!go!go咱們也別閑著,接著咱們的踢館之路吧!”陳成手指前方下令道。
“接下來咱們換哪家呢?”七少們琢磨著七律派其他高手平日出沒的場所,經過和“吉祥三寶”的作戰,他們已經知道普通的詩士三段、四段根本不是陳成的對手了。
“別七律派了吧。”陳成道:“幾種體裁中,我最差的就是七律,百科知識中,最不懂佛家,結果兩種都沾上了。”
“七律也寫得有點膩,咱們換換口味,去挑一家五律的啊?”
“哈哈哈!好!”
寫開元寺就要輸?
不可思議寫在陳成和七少的臉上,眾人都盯著氣喘籲籲的通訊之人。
“詩榜的人說了,”七律派的師弟平順著氣息,指著陳成詩作的尾聯道:“問題出在最後一聯。”
眾人看去,乃是“耽幽衲子應間坐,未罷楞伽響磬聲”。
這能有什麽毛病?
難道是說“響磬聲”破壞了前麵的“耽幽”意境嗎?ァ78中文ヤ~8~1~.7~8z~w <首發、域名、請記住
這點陳成是有說法的。
因為這句同樣借鑒自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尾聯的“以聲襯靜”的妙筆。
原詩尾聯“萬籟此俱寂,但餘鍾磬音”
這也是後人常常質疑的地方,頸聯中明明寫了小鳥到處飛的動景,到了尾聯也有“鍾磬音”,卻說此時此刻萬物俱沉默寂靜,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
其實不矛盾,“以聲襯靜”的用法前人早已有之,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便是最好的例子,一點點聲音反而能映襯山寺萬籟俱寂的寧靜氣氛。
而且佛門的鍾磬之音,遠遠超出了“晨鍾暮鼓”的報時功能,而被賦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義,這是來自佛門聖地的“世外之音”,是引領人們進入純淨怡悅世界的奇妙佛音,是迴蕩在人們心靈深處的天籟之音!
悠揚而宏亮,深邃而超脫!
山寺裏本沒有鍾磬音,可有了佛法,你就能腦補出鍾磬音!
陳成這麽寫,同樣是要表達一種餘音嫋嫋,佛音純淨的意境。
這一點點門道,參加過高考的同學們在“古詩文鑒賞”環節可謂是背得滾瓜爛熟,故而陳成也懶得跟“吉祥三寶”他們闡明。也是擔心自己這麽一說,李吉吉他們也推脫李大吉的“香客燒香”也有“鳥鳴山更幽”的奇妙境界。
難道常登科選拔來的這批小編,連簡單的“以聲襯靜”都不知道嗎?
“不不不,不是這個。”報信的人表示對方並沒有質問陳成的“以聲襯靜”,畢竟這個跟“開元寺”“西慶林寺”沒啥關聯。
對方質疑的原因是:
開元寺僧眾多讀阿含經、楞嚴經,少讀或者不讀楞伽經!
故而陳成的詩犯了事實性錯誤,詩中描繪的場景並不存在!
理應判其負!
陳成聽得目瞪口呆:
還能這樣?
那邊李吉吉等人聽了卻是恍然大悟之後喜笑顏開:姓陳的小子總是從別人的詩裏挑毛病,沒想到這迴別人也從他這裏挑毛病了!
真是作繭自縛!自己挖坑自己跳啊!
“我不服!”陳成大叫道!
他對詩榜如此草率、武斷的觀點表示質疑!
的確,他這詩裏“未罷楞伽響磬聲”隻是隨筆寫的,那日並沒有在開元寺真見到有僧人在誦讀“楞伽經”。
可之所以“楞伽”,而不是其他什麽經,陳成也是有自己的依據的。
的確,佛教典籍浩如煙海,各個宗派在此時也是有非常多的分支,大大小小,不像後世“禪宗”一枝獨秀。
什麽禪宗、攝論宗、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各有其最重要的經典。心經、金剛經、無量壽經、圓覺經、梵網經、壇經、楞嚴經、解深密經、維摩詰經、楞伽經、金光明經、法華經、四十二章經,是為“佛教十三經”。
當然十三經並不是都會納入主要學習經典,可楞伽經在這裏麵的確屬於很常見的,是一部性相圓融、各宗共尊的聖典,還被兩個宗派選為修行所依經典!性宗相宗的根本經典中,都列於首要之位。
你看岑參偃師東與韓樽同詣景雲:山陰老僧解楞伽,潁陽歸客遠相過。
韋應物的寄恆璨:今日郡齋閑,思問楞伽字。元稹寫給白居易的酬樂天勸醉:沈機造神境,不必悟楞伽。
白居易寫給某禪師的晚春登大雲寺南樓贈常禪師:求師治此病,唯勸讀楞伽。
勸死了老婆的元稹不要難過:人間此病治無藥,唯有楞伽四卷經。見元九悼亡詩因以此寄
……
大唐的詩人們都在讀楞伽經,還都要把它寫進詩裏,可謂佛經標配啊!78中文最快 手機端:
而這位“深好佛法”的李大吉,和他脫口而出“四卷本楞伽經”的李嚞,很顯然也都讀過楞伽經。
結果你竟然跟我說,開元寺僧眾多讀阿含經、楞嚴經,不讀楞伽經!
你是在逗我玩嘛?
這就好像某大學開課,結果不開馬原、毛概、中特中的任何一課這種學校在天朝絕逼不存在!
傳信人聳聳肩:不管你怎麽看,詩榜的人是這麽說的。
這時候李嚞對陳成笑說:“詩榜的人恐怕並沒有說錯,的確是你在詩裏留下了大的漏洞!”
“忽悠,你們一起忽悠!”陳成冷笑,打定了主意,一定是李嚞幾個買通了詩榜辦事處蕭子平那幫小編,聯合起來用這種低級的謊話在忽悠自己!
你們這種話還是騙鬼去吧!
這時候李大吉摸著下巴的溝道:“或許,陳兄弟真的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哦?”陳成看著他。
阿含經這個名字,對於後世人來說,很少有人聽過,但它在佛教經典中,是占有相當高的地位的,被後人稱為“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翻譯名義集中把“阿含”譯為“無比法”或“教”,意思是“法之最上者也”。無論是漢傳佛教大乘佛教還是南傳佛教小乘佛教對阿含經的研讀從沒有停止過,大名鼎鼎的四十二章經豈是就是選取了阿含經中的部分內容翻譯而成。
這經沒問題,問題在於楞嚴經上。
雖然楞嚴經和楞伽經兩者名字隻相差一字,可區別很大。
楞嚴經為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乃是佛祖對阿難講的就是西遊記向唐僧索要“人事”那兩位之一,主要內容有“七處征心、八還辨見、二十五圓通”以及修行過程中的偏頗指正,從指出人常識中的缺陷直到證入如來、修正法門、修行過程中會出現的種種偏差等都做了詳細的描述,可以說,單單鑽研一本楞嚴經就可以明白佛教修行的整個過程。
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是佛祖對大慧菩薩說的,主要講如來藏的含義,“一切佛語心”更是點名奧義。
這兩部經區別在於楞嚴經重在“見性修根”的原理,楞伽經重在唯心分別境界的修證。
如果這些全部不懂,也沒關係,隻需要知道二者最大的區別:
相對於楞嚴經,楞伽經更加晦澀難懂。
假如難度上楞嚴經相當於“牛頓三大定律”的話,那楞伽經起碼也是大學物理了。
可以說,楞嚴經很像是佛法修行的“說明書”。哪怕是一個初學者,隻要具備一定文化程度,或者就是徹底文盲不識字拿出個三五年的時間“研習”楞嚴經,也能弄出點“名堂”來。
楞伽經……
算了……
還是放棄治療吧……
開元寺或者緣化寺,很多年前就已經不行了,不複七八十年前褚遂良來桂州時那種盛況了,如果不是依賴朝廷的政策,搞不好都要倒閉了。
現在,順應大唐天子的號召,改名“開元寺”,就好比是後世的大學接了一個大課題或者政治任務,有財政補貼支持,正是擴大規模,增招僧侶,重振雄風的時候。
如果吸引那麽多的人來當和尚?
教材是“牛頓三大定律”,嗯,努努力還能鑽研鑽研。
教材是陀螺,電場,約束條件下的統計規律,統計物理和傳統氣體熱力學之間的對照,波動光學的經典和量子模型的推導……
呃……
媽媽,我不想學了……
至於為何如此艱深的一部經書,在曆代詩文中竟然如此常見,出現在這麽多詩文大家的作品中
很簡單啊,幸存者偏差啊!
你想想寫詩的這些人,放在後世誰不是博士、教授級別的啊!他們看更艱深的佛經,才更有逼格,才更能讓平常人敬仰欽佩啊!
哪怕陳成這種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能是很多字都不認識的小和尚能比的嗎?
陳成很不幸地,被那些“詩文大家”給帶到溝裏去了……
“陳郎君的詩作,如果把楞伽換成楞嚴,這首詩將絕殺!”李吉吉洋洋得意道:“可惜啊,換不得!”
看他這臉臭屁哄哄的樣子,像極了被全網封殺前的“五五開”盧本偉,陳成啐了一口:“呸!我就不相信,偌大的開元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連一個能看懂楞伽經的人都沒有!”
“這我們就管不到了!”李吉吉道:“詩榜的評斷結果在此!陳夢見兄!你是服也不服啊?”
服你妹!
陳成心中仍然認為,這絕對是蕭子平那幫人不想看到自己贏,故意雞蛋裏挑骨頭,從中作梗!
下次如果再遇到這種讓詩榜評斷的情況,雙方應該找第三者謄錄,然後不記名,才能確保公平!
看著眼巴巴看著自己的始安七少們,陳成歎了一口氣,衝李氏三傑揮揮手:“算了算了,這局姑且算你們贏了,人家和尚愛看什麽經看什麽經,我也不計較了。”
話一說出,始安七少人人喪氣,快樂不再。
那邊七律派的眾人卻是歡聲雷動,仿佛打了一場了不起的勝仗一般。
就連李大吉也長舒了一口氣,滿頭大汗,“七律派”的顏麵總算讓自己給守住了!
“那你現在可就不是詩士四段,迴到二又二分之一段了!”李嚞“善意”提醒陳成道,剛好大哥幫把陳成從自己這裏贏去的那1.5段給削走了。
“嗬!有什麽大不了的!段位對我來說,就是狗屁!”陳成聳聳肩:“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拜拜了您嘞!”
叫上始安七少一起,離開了黃家的宅子。
“哎呀,你怎麽走了!”走出大門,小六忍不住抱怨。
“就是,那首詩明明是你寫得更好,所有人都是這麽看的!為什麽不再爭取一下呢!”王小五也看不懂。
“哎,就差一個!就差一個啊!就把李氏三傑給剃光頭了!”其他幾個人都摸著腦袋,感覺很遺憾。
“不要介意啦!”陳成麵不改色,也許是來桂林之後,向來“不敗”的陳十一郎輸得多了,輸啊輸啊也就習慣了!
“而且,你們不要看二吉和三吉,你們看看大吉像是贏了的樣子嗎?”陳成微微笑,別人不知道,李大吉從陳成的詩出來之後,那副頹唐沮喪的樣子,就已經表現出他的真實心聲了。
你要勝利的榮光,陳成我自小到大經曆的太多了,眼下就是拿這些人來練手的。輸一場兩場根本無所謂。
何況要證明這一場真正贏家是誰,完全不需要跟吉祥三寶或者桂州詩榜辦事處的人打嘴炮!隻需要去開元寺看看,到底有沒有和尚在看楞伽經就行了!
不用多,一個人,一卷經!就讓這些人對老子的攻訐不攻自破!
迴過頭來,把證據提交到詩榜辦事處,蕭子平等人的臉色一定很好看!
這就是你們幫著外人對付陳總編的下場!
“哪位兄弟受個累,跑個腿,去開元寺走一趟?”陳成環視著七少,伸出一根手指:“我請一碗粉!”
“區區一碗粉就想收買我們?哪有這麽簡單?”周小三冷笑道:“起碼兩碗!”
“每人兩碗!快去快迴!”陳成打了聲響指,周小三屁顛顛地往開元寺的方向而去。
幾碗米粉就能收納一群說啥幹啥的小弟,簡直不要太劃算!
當然,始安七少是不會承認他們已經和陳成化敵為友了,盡管他們在事實上唯陳成馬首是瞻了!
“go!go!go咱們也別閑著,接著咱們的踢館之路吧!”陳成手指前方下令道。
“接下來咱們換哪家呢?”七少們琢磨著七律派其他高手平日出沒的場所,經過和“吉祥三寶”的作戰,他們已經知道普通的詩士三段、四段根本不是陳成的對手了。
“別七律派了吧。”陳成道:“幾種體裁中,我最差的就是七律,百科知識中,最不懂佛家,結果兩種都沾上了。”
“七律也寫得有點膩,咱們換換口味,去挑一家五律的啊?”
“哈哈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