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取名好麻煩的再次打賞!)
“誰……誰贏了?”周小三跑迴來的時候,幾乎喘不上氣來了,可是他仍然關心著此處的戰況。
還沒等眾兄弟開口,陳成率先開口吟道:“
百蟲當其時,齧花夜不怠!
秋色凋芳華,斑蝥正為害!”
周小三:“……”
這外地來的惡棍已經吟起“花詩”之後的“蟲詩”了,孰勝孰負自然不言而喻了,周小三原本熱切的目光不禁流露出一絲悲涼。
事實上,當他走近了發現眾兄弟再次垂頭喪氣,沒來熱情迎接他的歸來,就知道是這麽個結果了。
斑蝥會在七八月葛花開放時咬吃花朵,聽了陳成這“齧花夜不怠”的補刀之作,仿佛那蟲子每一口都咬在各自的心頭一般。
“五百二十八丈,來吧!”陳成微笑開口道。
小七原也說了一寸不少,真要舉步,卻覺得腳下沉重。此時一隻溫暖的手按在他的肩頭。
抬頭看,老大竇亮正衝他寬慰地笑,然後站出來麵對陳成,指了指七弟蔣飛,又指了指自己,意思是:
這距離他來替跑。
蔣小七一下子感動到不行,感激地看著他。
“還帶賒賬的嗎?”陳成也在打量“始安七少”中這位大哥,也是七兄弟中唯一一個“詩之力二段”,先前一直看老二孫沐在那邊巴拉巴拉了,“實力最強”,位分最高的老大倒沒怎麽見他說話。
從臉上看,也像是個老實帶點木訥的樣子。
不知為何,看了這老實孩子,陳成卻不由得有些好感,而且對一個九、十來歲的孩子來說,一來一迴跑三公裏是有些“殘忍”了,陳成直到上初中的時候,“長跑”才區區1000米,還有很多同學堅持不下來呢!
“欠著就欠著吧!”陳成首肯道,自己畢竟不是什麽“帶惡人”,無禮粗魯的帽子,那是蕭子平和不明事理的七少們硬要給他帶上的。
聽說自己的五百二十八丈先賒下來了,蔣飛鬆了一口氣。這時孫沐攔住大哥道:“殺雞焉用宰牛刀!是否要跑還看下一迴合呢,就算要跑也該我來!大哥且先歇著,待小弟出帳提刀,斬此賊於馬下!”
竇亮想了想,還是點了點頭。
“行啊,反正隻要你們願意一直鬥,不管誰上,陳某都會奉陪!”陳成一臉有恃無恐的樣子。
“就是呢,”陳成搖晃著手指:“現在是一千零五十六丈了,再加上……”
一來一迴6400米,加上欠的3200米,乖乖!
萬米不跑,沒練過的話,真的是能讓人欲仙欲死的……
“不用你提醒,我們自己會算!”孫沐瞪眼道。
“那你把詩吟來吧!”
孫沐道:“我這詩是:
池畔芙蓉流韻雅,水濱紅豔意飛揚。
凝霞善變如三醉,一掃群芳渺萬香!”
現在七少人人都在,等二哥一念完,便是一片鼓噪叫好之聲,氣勢上一下就把形單影隻的陳成給壓了下去。
孫沐也感受到了來自兄弟們的大力支持,念完之後衝陳成勾手指:“換你來吧!”
陳成才聽了“池畔芙蓉”四字,就有些懵:
啥意思?
開卷考試嗎?
七少們知道比猜謎的話,根本比不過陳某人,所以也不玩猜謎那套,直接明牌來搏命了嗎?
選擇這樣我也能理解,可問題是……
咱們是不是誰的記憶出現了偏差,這芙蓉……
不是第一首就寫不過了嗎?
王小五的“滿池綠葉染荷香,仙子淩波映日光”和小陳我的“半曲采蓮歌,臨風散清響”還曆曆在目呢!
感情你小子是覺得自己的功力比你五弟和陳某的詩都要好,所以要再比一遍是吧?
那就怪不得我了!
必須拿“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芰荷叢一段秋光淡”出來,把你們爆得渣都不剩了!
“且聽我的!”陳成想都沒想,長大了嘴巴,正要“畢竟西湖六月中”脫口而出時,卻見孫沐眼中流露一絲笑意!
好小子!
跟老子玩“詐”是不是?
陳成聽了他“池畔芙蓉”就沒再多想,這時候卻要迴過頭來琢磨一下這小子的詩。
“池畔芙蓉流韻雅,水濱紅豔意飛揚”,寫荷花的話,沒什麽毛病,而要以陳成批評的眼光看的話,什麽“流韻雅”,什麽“意飛揚”,都是犯了乾隆大帝“務虛避實”的臭毛病,沒什麽實質內容。
“一掃群芳渺萬香”也是犯了重複拖遝的毛病,群芳就是萬香,萬香就是群芳,一件事情沒有必要講兩遍,硬要說是“增強語氣和氣勢”的話,也能勉強接受。
就是不知道一首寫“花”的詩裏,為什麽要把氣勢搞得像橫掃天下似的,“起興”也不是你這麽“興”的。(黃巢:我行啊!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四句詩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第三句:
凝霞善變如三醉。
費解,著實令人費解!
何為“善變”?這是花,又不是女人!
“三醉”就更令人摸不著頭腦,我倒是知道有種白酒叫“醉三秋”……
孫沐原本看陳成都打算直接作詩了,可詩到嘴邊又吞迴去了,現在一臉沉思的樣子,心中就有些不耐。
可又不好馬上催促他,讓他警覺。
“那個,大叔啊——”陳成又故技重施,意圖和老鄉交流溝通兩句。
“不準交頭接耳!”孫沐喝道,一副監考老師嚴防作弊的樣子。
“你急什麽!”陳成見他心急火燎的樣子,不由得笑了,心思反而沉定了下來。
“詩我已經做好啦,我又不是向老鄉‘場外求助’,”陳成笑道:“單純問問他中午吃點什麽好呢!”
“不準問!”
“怎的,你連我們日常寒暄,吃喝拉撒都要管嗎?”
“我——”孫沐語塞,怒道:“不要說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為何剛剛我隻不過問問老鄉中午吃什麽,你都要橫加阻撓,滿是不耐?又說吃什麽根本‘無關緊要’?你可知道,民以食為天,每天吃什麽是大事呢!是了,你們這些公子哥,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根本不關心平民的生活狀態啊!”
陳成連連搖頭。
他這種級別的挑撥,也太沒技術含量了,兼之東拉西扯,為了潑汙水而潑汙水,刺激平民與富家子弟的矛盾——可孫沐又怎麽好說自己不想讓陳成和老鄉說話的原因,單純是不想老鄉幫助陳成猜題……
陳成長歎道:
“飛蟬抱葉食,葉凋斑點白。
清響眾口譽,誰解是蟊賊?”
古人常常以為蟬餐風食露,性本高潔,實則它是危害數目的大害蟲呢!
聽著陳成指桑罵槐,孫沐大怒:“你——”孫沐寒著臉,忍住道:“詩作好了沒有?作好了你就快說來吧!”他覺得陳成應該是發現自己的詩中有貓膩,可又沒弄明白自己所說的“三醉”到底是什麽。
“好嘞!如你所願!”陳成打了個響指:“我的詩是:
單瓣雖雲薄,無霜亦自紅。
香生黃蕊外,秋在玉顏中。
美種沅湘廣,嘉名菡萏同!
芭蕉深傍汝,涼愛綠衣風!”
孫沐一句句聽著,等聽到“美種沅湘廣,嘉名菡萏同”的時候,忍不住輕輕一歎:
沒瞞住他。
是的,這花,和荷花共用一個名字。
隻不過荷花叫“水芙蓉”;
而他叫,“木芙蓉”。
也是後世成都市的“市花”。
木芙蓉,又名芙蓉、拒霜花、地芙蓉,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在長江以北栽植時,冬季常被凍死——
但偏偏第2年春季能從根部萌發新條,秋季又能正常開花,堪稱是“裝死”的典範。
按道理這根本不難猜,甚至“芙蓉”的名字就在詩裏了,可壞就壞在,孫沐這小子又是什麽“池畔”,又是什麽“水濱”,故意引自己往荷花上想!
萬一又作出一首“荷花詩”出來了,那自己這沒見過世麵的樣子,肯定要挨他們好一通恥笑了!
但你要是責怪他故意引人生歧義的話,他也可以辯解:
木芙蓉本來就特別宜於種在水濱,開花時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嬈。
明代文徵明曾孫文震亨《長物誌》就說:“芙蓉宜植池岸,臨水為佳”。
孫沐還沒算做得太絕,起碼還是保留了此花的特征。
木芙蓉因光照強度不同,故引起花瓣內花青素濃度的變化,早晨開放時為白色或淺紅色,中午至下午開放時為深紅色。這種顏色變化便叫“三醉芙蓉”、“弄色芙蓉”。
此花原本是在湖南產的,故陳成說“沅湘廣”,柳宗元在湖南永州時也說“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騷年們覺得自己是從北方來的,故而就算見過,也不十分了解此花的特性。
這才利用“同名”來蒙蔽自己!
他們哪知道,在後世種植技藝高了,哪怕在東北也能種,稍微一想陳偵探就了然於胸了,怎麽會上你的當!
迴到兩人的詩作上,陳成再一次展現了他工整的對仗,和諧的音韻,怎能不把意圖用歪招取勝的孫沐給比下去呢?
陳成再次巧妙破局,見孫沐從信心滿滿,到大失所望,不由得心情大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陳成嘻嘻笑道:“這一首配套的‘蟲詩’,剛剛我譴責孫少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時候,已經說過了。”
眾人:“……”
你幹嘛又要把這事說一遍,還強調“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是的,小綠葉蟬便是危害木芙蓉葉片的“蟊賊”,使其出現白色斑點,嚴重的時候會導致整片葉子發白而凋落,嚴重影響生長。
這家夥竟然能一邊吟出工整的詩句,另一方麵還向眾人普及“花卉養殖及避蟲害”知識,嬉笑怒罵間就跟玩似的!
實力真的是深不可測!
不說“橫掃桂州”了,七少也不知道他有這般本事,之前是為何被“正義聯盟”那幫人打得節節敗退,淪落到詩之力低階上來的!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還真有對他所講“蟲害”知識感興趣的人,比如蟬”是一種害蟲在他們聽起來就十分新鮮,雖然這玩意聒噪得很,卻也不吃莊稼不吃人——求問要義。
“嗯,農業講座後麵有時間咱們再談。”農業專家陳老師向粉絲們擺擺手:“我現在更關心,一千零五十八加五百零二十八丈——該誰跑,來吧?”
孫沐:“……”
小六:“……”
眾少年:“……”
“二哥,我幫你跑一段!”
“我也來!”
“咱們每個人都跑一段,就沒有那麽累了!”
少年們七嘴八舌。
“停停停!”陳成叫道:“咱們賭的是長跑,可不是接力跑啊!誰答應你們可以這樣做的?”
眾少年一時都有些尷尬。
孫沐想要站出來大喊一聲“一人做事一人當”,又被老大竇亮按住,兩個人比劃了一會兒。
看到他們的動作,陳成才恍然明白:
“始安七少”中最大的這個孩子,並不是少年老成,寡言少語。
實際上,的確口不能語,是一個啞孩子。
難怪其他幾個人屢屢跳腳,領頭的孫沐更是上躥下跳,可作為“老大”的他卻一直在一旁不吭聲。
竇亮顯然沒有勸住老二,最後舍了他,自己取了紙筆,寫了字衝向陳成道:“跟我比。”
然後又寫道:“我能跑。”
意思很明白,二弟和七弟還欠在賬上的步數,可以都由他負擔。
不知為何,陳成看了簡單的幾個字,心中卻有些內疚。
自己以四十年的閱曆,戲弄幾個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又用正常的身軀,欺負一個失語少年——
是不是太壞了?
可轉念一想,跟他們比起來,自己正兒八經學詩,也就幾年的時間嘛,說不定還沒這幾個一看就是書香門第出來的小家夥學詩的時間長呢!
為何不能比!
而且,對殘疾人最大的尊重,就是無視他缺陷的地方!
畢竟不能說話,並不意味著不能作詩。
陳成正了正形色,收起了嬉皮笑臉,對竇亮道:“領教閣下的高招!”
見陳成並沒有提到自己的缺陷,竇亮也挺滿意,安安靜靜地拿起筆,創作七少的最後一首詩。
這一局的賭注,是二千一百一十2丈加一千零五十六丈加五百二十八丈,一共三千六百九十六丈!
聽起來,就像是去西天取一趟經一樣可怕!
麵對巨大的壓力,事關“始安七少”的榮譽,竇亮寫下了最後一首詩:
野畔塍邊溪水旁,紫葩白卉向曦陽。
朝開暮閉情猶在,夏去秋來韻味長。
陳成和看熱鬧的群眾都湊上前去,猜測這最後一道謎題的謎底。
“誰……誰贏了?”周小三跑迴來的時候,幾乎喘不上氣來了,可是他仍然關心著此處的戰況。
還沒等眾兄弟開口,陳成率先開口吟道:“
百蟲當其時,齧花夜不怠!
秋色凋芳華,斑蝥正為害!”
周小三:“……”
這外地來的惡棍已經吟起“花詩”之後的“蟲詩”了,孰勝孰負自然不言而喻了,周小三原本熱切的目光不禁流露出一絲悲涼。
事實上,當他走近了發現眾兄弟再次垂頭喪氣,沒來熱情迎接他的歸來,就知道是這麽個結果了。
斑蝥會在七八月葛花開放時咬吃花朵,聽了陳成這“齧花夜不怠”的補刀之作,仿佛那蟲子每一口都咬在各自的心頭一般。
“五百二十八丈,來吧!”陳成微笑開口道。
小七原也說了一寸不少,真要舉步,卻覺得腳下沉重。此時一隻溫暖的手按在他的肩頭。
抬頭看,老大竇亮正衝他寬慰地笑,然後站出來麵對陳成,指了指七弟蔣飛,又指了指自己,意思是:
這距離他來替跑。
蔣小七一下子感動到不行,感激地看著他。
“還帶賒賬的嗎?”陳成也在打量“始安七少”中這位大哥,也是七兄弟中唯一一個“詩之力二段”,先前一直看老二孫沐在那邊巴拉巴拉了,“實力最強”,位分最高的老大倒沒怎麽見他說話。
從臉上看,也像是個老實帶點木訥的樣子。
不知為何,看了這老實孩子,陳成卻不由得有些好感,而且對一個九、十來歲的孩子來說,一來一迴跑三公裏是有些“殘忍”了,陳成直到上初中的時候,“長跑”才區區1000米,還有很多同學堅持不下來呢!
“欠著就欠著吧!”陳成首肯道,自己畢竟不是什麽“帶惡人”,無禮粗魯的帽子,那是蕭子平和不明事理的七少們硬要給他帶上的。
聽說自己的五百二十八丈先賒下來了,蔣飛鬆了一口氣。這時孫沐攔住大哥道:“殺雞焉用宰牛刀!是否要跑還看下一迴合呢,就算要跑也該我來!大哥且先歇著,待小弟出帳提刀,斬此賊於馬下!”
竇亮想了想,還是點了點頭。
“行啊,反正隻要你們願意一直鬥,不管誰上,陳某都會奉陪!”陳成一臉有恃無恐的樣子。
“就是呢,”陳成搖晃著手指:“現在是一千零五十六丈了,再加上……”
一來一迴6400米,加上欠的3200米,乖乖!
萬米不跑,沒練過的話,真的是能讓人欲仙欲死的……
“不用你提醒,我們自己會算!”孫沐瞪眼道。
“那你把詩吟來吧!”
孫沐道:“我這詩是:
池畔芙蓉流韻雅,水濱紅豔意飛揚。
凝霞善變如三醉,一掃群芳渺萬香!”
現在七少人人都在,等二哥一念完,便是一片鼓噪叫好之聲,氣勢上一下就把形單影隻的陳成給壓了下去。
孫沐也感受到了來自兄弟們的大力支持,念完之後衝陳成勾手指:“換你來吧!”
陳成才聽了“池畔芙蓉”四字,就有些懵:
啥意思?
開卷考試嗎?
七少們知道比猜謎的話,根本比不過陳某人,所以也不玩猜謎那套,直接明牌來搏命了嗎?
選擇這樣我也能理解,可問題是……
咱們是不是誰的記憶出現了偏差,這芙蓉……
不是第一首就寫不過了嗎?
王小五的“滿池綠葉染荷香,仙子淩波映日光”和小陳我的“半曲采蓮歌,臨風散清響”還曆曆在目呢!
感情你小子是覺得自己的功力比你五弟和陳某的詩都要好,所以要再比一遍是吧?
那就怪不得我了!
必須拿“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芰荷叢一段秋光淡”出來,把你們爆得渣都不剩了!
“且聽我的!”陳成想都沒想,長大了嘴巴,正要“畢竟西湖六月中”脫口而出時,卻見孫沐眼中流露一絲笑意!
好小子!
跟老子玩“詐”是不是?
陳成聽了他“池畔芙蓉”就沒再多想,這時候卻要迴過頭來琢磨一下這小子的詩。
“池畔芙蓉流韻雅,水濱紅豔意飛揚”,寫荷花的話,沒什麽毛病,而要以陳成批評的眼光看的話,什麽“流韻雅”,什麽“意飛揚”,都是犯了乾隆大帝“務虛避實”的臭毛病,沒什麽實質內容。
“一掃群芳渺萬香”也是犯了重複拖遝的毛病,群芳就是萬香,萬香就是群芳,一件事情沒有必要講兩遍,硬要說是“增強語氣和氣勢”的話,也能勉強接受。
就是不知道一首寫“花”的詩裏,為什麽要把氣勢搞得像橫掃天下似的,“起興”也不是你這麽“興”的。(黃巢:我行啊!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四句詩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第三句:
凝霞善變如三醉。
費解,著實令人費解!
何為“善變”?這是花,又不是女人!
“三醉”就更令人摸不著頭腦,我倒是知道有種白酒叫“醉三秋”……
孫沐原本看陳成都打算直接作詩了,可詩到嘴邊又吞迴去了,現在一臉沉思的樣子,心中就有些不耐。
可又不好馬上催促他,讓他警覺。
“那個,大叔啊——”陳成又故技重施,意圖和老鄉交流溝通兩句。
“不準交頭接耳!”孫沐喝道,一副監考老師嚴防作弊的樣子。
“你急什麽!”陳成見他心急火燎的樣子,不由得笑了,心思反而沉定了下來。
“詩我已經做好啦,我又不是向老鄉‘場外求助’,”陳成笑道:“單純問問他中午吃點什麽好呢!”
“不準問!”
“怎的,你連我們日常寒暄,吃喝拉撒都要管嗎?”
“我——”孫沐語塞,怒道:“不要說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為何剛剛我隻不過問問老鄉中午吃什麽,你都要橫加阻撓,滿是不耐?又說吃什麽根本‘無關緊要’?你可知道,民以食為天,每天吃什麽是大事呢!是了,你們這些公子哥,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根本不關心平民的生活狀態啊!”
陳成連連搖頭。
他這種級別的挑撥,也太沒技術含量了,兼之東拉西扯,為了潑汙水而潑汙水,刺激平民與富家子弟的矛盾——可孫沐又怎麽好說自己不想讓陳成和老鄉說話的原因,單純是不想老鄉幫助陳成猜題……
陳成長歎道:
“飛蟬抱葉食,葉凋斑點白。
清響眾口譽,誰解是蟊賊?”
古人常常以為蟬餐風食露,性本高潔,實則它是危害數目的大害蟲呢!
聽著陳成指桑罵槐,孫沐大怒:“你——”孫沐寒著臉,忍住道:“詩作好了沒有?作好了你就快說來吧!”他覺得陳成應該是發現自己的詩中有貓膩,可又沒弄明白自己所說的“三醉”到底是什麽。
“好嘞!如你所願!”陳成打了個響指:“我的詩是:
單瓣雖雲薄,無霜亦自紅。
香生黃蕊外,秋在玉顏中。
美種沅湘廣,嘉名菡萏同!
芭蕉深傍汝,涼愛綠衣風!”
孫沐一句句聽著,等聽到“美種沅湘廣,嘉名菡萏同”的時候,忍不住輕輕一歎:
沒瞞住他。
是的,這花,和荷花共用一個名字。
隻不過荷花叫“水芙蓉”;
而他叫,“木芙蓉”。
也是後世成都市的“市花”。
木芙蓉,又名芙蓉、拒霜花、地芙蓉,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在長江以北栽植時,冬季常被凍死——
但偏偏第2年春季能從根部萌發新條,秋季又能正常開花,堪稱是“裝死”的典範。
按道理這根本不難猜,甚至“芙蓉”的名字就在詩裏了,可壞就壞在,孫沐這小子又是什麽“池畔”,又是什麽“水濱”,故意引自己往荷花上想!
萬一又作出一首“荷花詩”出來了,那自己這沒見過世麵的樣子,肯定要挨他們好一通恥笑了!
但你要是責怪他故意引人生歧義的話,他也可以辯解:
木芙蓉本來就特別宜於種在水濱,開花時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嬈。
明代文徵明曾孫文震亨《長物誌》就說:“芙蓉宜植池岸,臨水為佳”。
孫沐還沒算做得太絕,起碼還是保留了此花的特征。
木芙蓉因光照強度不同,故引起花瓣內花青素濃度的變化,早晨開放時為白色或淺紅色,中午至下午開放時為深紅色。這種顏色變化便叫“三醉芙蓉”、“弄色芙蓉”。
此花原本是在湖南產的,故陳成說“沅湘廣”,柳宗元在湖南永州時也說“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騷年們覺得自己是從北方來的,故而就算見過,也不十分了解此花的特性。
這才利用“同名”來蒙蔽自己!
他們哪知道,在後世種植技藝高了,哪怕在東北也能種,稍微一想陳偵探就了然於胸了,怎麽會上你的當!
迴到兩人的詩作上,陳成再一次展現了他工整的對仗,和諧的音韻,怎能不把意圖用歪招取勝的孫沐給比下去呢?
陳成再次巧妙破局,見孫沐從信心滿滿,到大失所望,不由得心情大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陳成嘻嘻笑道:“這一首配套的‘蟲詩’,剛剛我譴責孫少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時候,已經說過了。”
眾人:“……”
你幹嘛又要把這事說一遍,還強調“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是的,小綠葉蟬便是危害木芙蓉葉片的“蟊賊”,使其出現白色斑點,嚴重的時候會導致整片葉子發白而凋落,嚴重影響生長。
這家夥竟然能一邊吟出工整的詩句,另一方麵還向眾人普及“花卉養殖及避蟲害”知識,嬉笑怒罵間就跟玩似的!
實力真的是深不可測!
不說“橫掃桂州”了,七少也不知道他有這般本事,之前是為何被“正義聯盟”那幫人打得節節敗退,淪落到詩之力低階上來的!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還真有對他所講“蟲害”知識感興趣的人,比如蟬”是一種害蟲在他們聽起來就十分新鮮,雖然這玩意聒噪得很,卻也不吃莊稼不吃人——求問要義。
“嗯,農業講座後麵有時間咱們再談。”農業專家陳老師向粉絲們擺擺手:“我現在更關心,一千零五十八加五百零二十八丈——該誰跑,來吧?”
孫沐:“……”
小六:“……”
眾少年:“……”
“二哥,我幫你跑一段!”
“我也來!”
“咱們每個人都跑一段,就沒有那麽累了!”
少年們七嘴八舌。
“停停停!”陳成叫道:“咱們賭的是長跑,可不是接力跑啊!誰答應你們可以這樣做的?”
眾少年一時都有些尷尬。
孫沐想要站出來大喊一聲“一人做事一人當”,又被老大竇亮按住,兩個人比劃了一會兒。
看到他們的動作,陳成才恍然明白:
“始安七少”中最大的這個孩子,並不是少年老成,寡言少語。
實際上,的確口不能語,是一個啞孩子。
難怪其他幾個人屢屢跳腳,領頭的孫沐更是上躥下跳,可作為“老大”的他卻一直在一旁不吭聲。
竇亮顯然沒有勸住老二,最後舍了他,自己取了紙筆,寫了字衝向陳成道:“跟我比。”
然後又寫道:“我能跑。”
意思很明白,二弟和七弟還欠在賬上的步數,可以都由他負擔。
不知為何,陳成看了簡單的幾個字,心中卻有些內疚。
自己以四十年的閱曆,戲弄幾個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又用正常的身軀,欺負一個失語少年——
是不是太壞了?
可轉念一想,跟他們比起來,自己正兒八經學詩,也就幾年的時間嘛,說不定還沒這幾個一看就是書香門第出來的小家夥學詩的時間長呢!
為何不能比!
而且,對殘疾人最大的尊重,就是無視他缺陷的地方!
畢竟不能說話,並不意味著不能作詩。
陳成正了正形色,收起了嬉皮笑臉,對竇亮道:“領教閣下的高招!”
見陳成並沒有提到自己的缺陷,竇亮也挺滿意,安安靜靜地拿起筆,創作七少的最後一首詩。
這一局的賭注,是二千一百一十2丈加一千零五十六丈加五百二十八丈,一共三千六百九十六丈!
聽起來,就像是去西天取一趟經一樣可怕!
麵對巨大的壓力,事關“始安七少”的榮譽,竇亮寫下了最後一首詩:
野畔塍邊溪水旁,紫葩白卉向曦陽。
朝開暮閉情猶在,夏去秋來韻味長。
陳成和看熱鬧的群眾都湊上前去,猜測這最後一道謎題的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