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柳繪的喊聲望過去,六座裝扮華麗的花轎
更準確的說法,六座花團錦簇的“肩輿”,正緩緩而來。在肩輿上,六位被扮成“蠶花娘子”的少女坐在正中,或亭亭玉立;或落落大方;一邊揮手,一邊把蠶花和糖塊撒向圍觀的人群,眾人自然是上前一陣轟搶。
蠶花並不是真的花卉,而是用彩紙或綢帛做成的花飾,村民搶得熱鬧,就是為了討個好彩頭。
“哇,她們可真好看啊!”柳繪大眼盯著比她大不了幾歲的幾位小姐姐,語氣中不無羨慕道。
陳成心道:這有什麽好看的,秦淮河爭花魁那會兒,那才叫咳咳。
柳繪一邊連連衝著小姐姐們揮手,一邊道:“我記得華珍跟我說”
“誰是華珍?”
“是我剛在臨溪認識的小姐妹啊!”
“是臨溪驛那個馬驛卒的女兒嘛?”
“那是馬蘭花!是另一個小姐妹!”
“那天教你繡花的?”
“也不是,那是秀芝!”
陳成:“……”
真是無語了,說人是社會動物,群居動物應該限定為女人才對!
不管大小!
陳成深深懷疑,在柳繪小娘子來到臨溪縣不幾天裏,已經把和她差不多年齡段的妹子們認識了個遍了!
全成了塑料姐妹花!
而小陳我,就是一隻獨來獨往,莫得感情的孤狼……
“華珍呢,”柳繪不理會陳成的吐槽,繼續興致勃勃地講著她那些小姐妹:“華珍的爺爺,以前是臨溪下蘭村養蠶最多的,雖然年齡大了現在不養了,但還保留著手藝哩!連沈家那些養蠶的下人,遇到問題都要去請教他!華珍說她從小就看沈家的掃蠶花地,要是過幾年也選她當沈家的蠶花娘子就好了,就能坐上這麽漂亮的花肩輿了……”
陳成再次撇嘴,大姐,人家臨溪小姑娘,那是村裏長大的,沒見過世麵,你可是去過聖人千秋節,上元節,觀賞過公孫大娘、李龜年男高音三兄弟、毛順巨燈的女人!
當真覺得這種豔俗便是美嘛?
女娃的世界,你不懂啊!果然都是人雲亦雲,很容易受小姐妹幹擾的。
“哎呀,我也想坐!”柳繪自言自語:“就是不知道,我要是想去選蠶花娘子的話,阿爺阿母給不給去,我又能不能選的上……”
話雖然這麽說,可她也很清楚,貴為“明府之女”,阿爺大概率不允許她這般胡鬧。
“那個,小娘子,”江森道:“你要是也想坐花肩輿的話,也不是一定非要選蠶花娘子的。”
“咦?是嗎?”柳繪訝然。
“對啊。”江森聳聳肩,理所當然道:“成親也可以啊!”
柳繪:“……”
陳成:“……”
小姑娘麵泛紅暈,陳成咳咳兩聲,瞪江森一眼,男女雙方同時一左一右分開,離對方遠一些,以示清白。
“相傳當年範蠡送西施去姑蘇,途經臨溪時給養蠶的姑娘送過蠶種,以後蠶繭獲得大豐收,世代沿襲,至今不絕。方圓百裏的蠶農為紀念西施,每到清明、寒食前後,都要舉辦盛大的蠶花節,祈求蠶繭有個好收成……”當地人興致勃勃地對陳成介紹道,不無炫耀的意思,仿佛西施路過一下,整個縣城都與有榮焉了。
陳成心想:“每個地方的人都愛拿古人往自己臉上貼金,古往今來,莫不如此。問題在於,西施人長得美就算了,沒理由蠶也養得最好啊!要說會洗衣服,那還馬馬虎虎,西施浣紗嘛。果然,顏值高的人做什麽都是對的……”
就好像小陳自小俊俏無匹,深受廣大中老年婦女的憐愛,人人都要當他的親媽粉。
連小柳繪也認同這一點,從小到大,親朋要是拿她的結親對象陳十一郎來在她麵前開玩笑戲弄,小姑娘從來沒有一次被逗生氣,再跟父母嚷嚷著“要把這門親事退掉”一次都沒有!
挺好的呀!
沒看到哪家的小郎君看著有陳十一郎那般順眼,也沒有人像他那樣有趣!
陳成瞥見小姑娘輕齧朱唇,默不吭聲的模樣,不由得有些困擾……
你這個樣子,讓我壓力很大,心中背負著深深的罪惡感啊!
眼看著六位“蠶花娘子”走近了臨溪縣衙,就此停轎,扭動腰肢踏上平地。
一首悠揚的江南古典名曲采蓮曲奏響,婉轉的曲調、獨特的悠揚曲風,仙音嫋嫋,極具江南韻味。
6位蠶花姑娘伴隨著曲調,翩翩起舞,她們步履輕盈,如出水芙蓉,江南女子的婀娜身姿展示得淋漓盡致。
柳繪的注意力很快又被她們的歌舞給吸引去了,把剛剛的羞澀拋諸腦後。陳成倒是看得心不在焉,因為他一聽到采蓮曲,就想到了之前讓王昌齡大叔寫的采蓮曲組詩,不知道他有沒有開始動筆,如果他懶癌犯了,就需要找個人去給他催稿,如果他真的忘了寫了,最後就要小陳來給他代筆了……
一曲終了,又換上了一曲彩蝶飛,一群人衝上去給“蠶花娘子”們換上了各色的衣服,全是上等的絲綢,輕盈若飛,張開大袖的時候,仿佛人人腋下都生長出一對大大的翅膀。
蹁躚的“蝴蝶”們,翅膀隨著歡快曲調的節奏起伏,配合著旋轉、扇動、展開、收縮……動作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遠遠望去,真的恰似一群遊戲花叢的彩蝶在花間滑翔著、飛馳著、盤旋著。台下的觀眾,尤其是一大把年齡娶不到媳婦的老光棍們簡直是看呆了,怔在那兒嘴巴成了“o”形,口水眼看著就要落下來了,偶爾間受到了某位蠶花娘子的“媚眼”,老光棍們驚訝得手中的東西都掉了,渾身一陣舒爽……
哪怕是挑剔無比的小陳,也不得不稱讚:這一套還真特麽挺好看的……
主要是尺度夠大啊!
輕薄如蟬翼的綢子舞衣,分明都是為了今天的演出特意製作的,再配合上少女們窈窕的身段,那真是
臉上不由得漸漸放鬆,笑意忍不住快要顯露出來,猛一瞥,似乎看到柳繪小娘子正緊緊地盯著自己的反應,立馬正了形色,古井無波不為所動的樣子。
小陳是正人君子,哪怕是這種風情萬種的表演,那我也是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再看!
狠狠地批判她們!
嗯,這有些不對啊!
名義上,這是沈家辦的“掃蠶花地”,那應該把主戰場放在你們沈家的大宅院才對!
怎麽好似這些重頭戲,全都放到了臨溪縣衙來了?
莫非,沈白石那個老東西,麵對軟硬不吃的老嶽父未果,找了這幫妖嬈女子來誘惑嶽父他老人家?腐化他?墮落他?還要教他學英語?人民民義的梗
嗯,這應該不會,畢竟嶽父大人對丈母娘那可是忠貞不二的,你看他在外麵當官那麽多年,也沒給柳繪多整幾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就可以看得出來……
接下來,又換了數隻曲,伴了幾隻舞,絲綢服裝都不知換了多少套,讓人連唿沈家真是闊綽。
觀眾們神態各異,但無不表示著大家對節目的讚歎和欣賞。
到這裏,小陳已經對沈家的用意差不多猜到了:
借著“掃蠶花地”的名義,給嶽父大人補辦一個盛大的上任歡迎儀式!
就是嘛,你“掃蠶花”就掃蠶花,搞了這麽一幫妖童媛女,又是唱,又是跳,鑼鼓喧天,爆竹齊鳴,演出的形式很多都跟蠶桑挨不著關係,那你的真正用意,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不出所料,在沈白石老爺子的帶領下,沈家一眾當家做主的人,伴隨著腰鼓隊的敲敲打打,笑容滿麵地登場,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敲著銅鑼,打著腰鼓,十分熱鬧;
接著是桑葉舞龍,由綠色的桑葉紮成的龍身如波浪一般連綿起伏,忽上忽下,忽高忽低……
桑葉龍舞到了縣衙門口,連連翻轉,眾人唿喚著青天大老爺出來“與民同樂”。
不明就裏的嶽父大人被屬下人叫出來時,還處於一片茫然的狀態中。
“我生在臨溪,長在臨溪,哪一次沈家掃蠶花地沒看過?每年都會來參加!可是哪一年有今年這般聲勢浩大而精彩?你們啊,今天真的是看對了,自則天皇後以來,最精彩的一次!那時候,本縣析武康之東鄉立縣,名字還叫武源呢!”有本縣的老學究無比感慨道,眼睛還盯著妖豔女子看個不停。
“晉太元中,武源人捕魚為業,難道就是這裏?”小陳不經意間聽到他們的對話,有些錯愕道。
莫非這裏離傳說中的“桃花源”不遠?
“那是武陵人。”柳繪糾正他道。
陳成:“……”
好吧,不知道什麽時候,柳繪又悄悄湊迴陳成身邊來了,依著他,就好像擔心他總是瞟那些妖豔的女人。
“要是還要叫武源也不錯,幹嘛要改名字呢!”本縣的名字改來改去,許多年輕人都搞不明白了。
“這還不簡單嘛,則天皇後姓武,中宗、睿宗光複我大唐,自然要把名字改掉啦!”小陳趕緊展示一下自己的學識,以免被柳繪都要看不起了。
眾人恍然。
不過,小陳口口聲聲“我大唐”,理所當然,卻有一個老頭現在卻賭起了他將要做“天子”,而要家人百般示好於他。
普通人對於今年的聲勢竟然這般浩大大惑不解。
可是,基本上也都知道差不多是與本縣新來的明府大人有關係了
看樣子他還是一個很有來頭的人。
大家倒是沒有想到柳察躬完全是沾了女婿的光。
臨溪縣民不知誰起的頭,開始齊唿柳明府現身,都要一睹這位進士出身、大有來頭的縣令的真身。
柳察躬入主臨溪之後,顯然每天都在忙於公務,與縣丞、縣尉交接前任留下來的大小事,他手上還拿著臨溪去年稅收的簿子。
答應沈白石,出席他家的“掃蠶花地”儀式,他以為就是去對方家,題個字,敬蠶神一杯酒就完事了。
哪知道他們吹吹打打,在縣衙前鬧了個不停,最後硬是把自己抬出來了。
柳明府一現身,先前的那些鋪墊已經顯示出他的身份地位,與眾不同,臨溪縣民不由得齊齊叉手行禮,高唿“明府安好”。
柳察躬受寵若驚,也是還禮不迭。
此時沈氣郎作為代表站了出來,徑自上前,高聲道“有柳明府來到臨溪,臨溪眾人就好似有了主心骨,人人精神大振,做事特別有勁,全身發熱”,巴拉巴拉雲雲,沈白石瞪了他一眼,這話說得有點太露骨了,長官肯定不喜歡,所以他說話就要平實多了,以後柳明府在本地遇到什麽事情,但有所需,在所不辭,我們大家都要為美好臨溪作出貢獻之類。
十分融洽,看得周圍百姓們也是連連叫好。
這變相的歡迎儀式讓柳察躬說好也不是,反對也不是,最後隻能感謝了對方的好意,表示自己自當兢兢業業,急民之所需,利民之所利雲雲,看得柳繪都有些頭大,說老爸被他們給帶跑偏了……
可是有時候,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偏偏還就是當地百姓們熱衷看到的東西。
接著讓年長的人身背紅布“蠶種包”,將自家今年頭蠶蠶種紙置於包襆之中,繞著柳明府行一周,讓蠶種染上柳明府的喜氣與英氣,以祈求今年蠶繭豐收。蠶婦們則爭向往柳明府身上拋灑精美的彩紙蠶花,簪戴在他頭上,有的在甘蔗上插上五、六枝蠶花送給他,意為“甘蔗節節高,蠶花插在上麵蠶養得好”。
柳明府不斷升官,蠶花也不斷長好。
至今的10位曆屆蠶娘代表也齊聚縣衙,為柳明府祝福,將活動推向了一個小高潮。
巡遊結束後還有蠶絲產品展、古鎮聽社戲、品美食等係列活動舉行。通過傳統民俗節慶與非遺項目的結合,使蠶花廟會在傳承中不斷融合,重現江南古鎮民俗廟會的熱鬧景象。
蠶花廟會精彩紛呈,南潯善璉鎮含山“軋蠶花”民俗活動也亮點頻頻,不少人趕到活動現場感受傳統民俗的魅力。
臨溪是蠶桑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被稱為“蠶花聖地”,每年清明時節,方圓百裏數以萬計的蠶農紛紛前來含山“軋蠶花”“祭蠶神”,期許把蠶花喜氣帶迴來,這一習俗一直傳承至今。
更準確的說法,六座花團錦簇的“肩輿”,正緩緩而來。在肩輿上,六位被扮成“蠶花娘子”的少女坐在正中,或亭亭玉立;或落落大方;一邊揮手,一邊把蠶花和糖塊撒向圍觀的人群,眾人自然是上前一陣轟搶。
蠶花並不是真的花卉,而是用彩紙或綢帛做成的花飾,村民搶得熱鬧,就是為了討個好彩頭。
“哇,她們可真好看啊!”柳繪大眼盯著比她大不了幾歲的幾位小姐姐,語氣中不無羨慕道。
陳成心道:這有什麽好看的,秦淮河爭花魁那會兒,那才叫咳咳。
柳繪一邊連連衝著小姐姐們揮手,一邊道:“我記得華珍跟我說”
“誰是華珍?”
“是我剛在臨溪認識的小姐妹啊!”
“是臨溪驛那個馬驛卒的女兒嘛?”
“那是馬蘭花!是另一個小姐妹!”
“那天教你繡花的?”
“也不是,那是秀芝!”
陳成:“……”
真是無語了,說人是社會動物,群居動物應該限定為女人才對!
不管大小!
陳成深深懷疑,在柳繪小娘子來到臨溪縣不幾天裏,已經把和她差不多年齡段的妹子們認識了個遍了!
全成了塑料姐妹花!
而小陳我,就是一隻獨來獨往,莫得感情的孤狼……
“華珍呢,”柳繪不理會陳成的吐槽,繼續興致勃勃地講著她那些小姐妹:“華珍的爺爺,以前是臨溪下蘭村養蠶最多的,雖然年齡大了現在不養了,但還保留著手藝哩!連沈家那些養蠶的下人,遇到問題都要去請教他!華珍說她從小就看沈家的掃蠶花地,要是過幾年也選她當沈家的蠶花娘子就好了,就能坐上這麽漂亮的花肩輿了……”
陳成再次撇嘴,大姐,人家臨溪小姑娘,那是村裏長大的,沒見過世麵,你可是去過聖人千秋節,上元節,觀賞過公孫大娘、李龜年男高音三兄弟、毛順巨燈的女人!
當真覺得這種豔俗便是美嘛?
女娃的世界,你不懂啊!果然都是人雲亦雲,很容易受小姐妹幹擾的。
“哎呀,我也想坐!”柳繪自言自語:“就是不知道,我要是想去選蠶花娘子的話,阿爺阿母給不給去,我又能不能選的上……”
話雖然這麽說,可她也很清楚,貴為“明府之女”,阿爺大概率不允許她這般胡鬧。
“那個,小娘子,”江森道:“你要是也想坐花肩輿的話,也不是一定非要選蠶花娘子的。”
“咦?是嗎?”柳繪訝然。
“對啊。”江森聳聳肩,理所當然道:“成親也可以啊!”
柳繪:“……”
陳成:“……”
小姑娘麵泛紅暈,陳成咳咳兩聲,瞪江森一眼,男女雙方同時一左一右分開,離對方遠一些,以示清白。
“相傳當年範蠡送西施去姑蘇,途經臨溪時給養蠶的姑娘送過蠶種,以後蠶繭獲得大豐收,世代沿襲,至今不絕。方圓百裏的蠶農為紀念西施,每到清明、寒食前後,都要舉辦盛大的蠶花節,祈求蠶繭有個好收成……”當地人興致勃勃地對陳成介紹道,不無炫耀的意思,仿佛西施路過一下,整個縣城都與有榮焉了。
陳成心想:“每個地方的人都愛拿古人往自己臉上貼金,古往今來,莫不如此。問題在於,西施人長得美就算了,沒理由蠶也養得最好啊!要說會洗衣服,那還馬馬虎虎,西施浣紗嘛。果然,顏值高的人做什麽都是對的……”
就好像小陳自小俊俏無匹,深受廣大中老年婦女的憐愛,人人都要當他的親媽粉。
連小柳繪也認同這一點,從小到大,親朋要是拿她的結親對象陳十一郎來在她麵前開玩笑戲弄,小姑娘從來沒有一次被逗生氣,再跟父母嚷嚷著“要把這門親事退掉”一次都沒有!
挺好的呀!
沒看到哪家的小郎君看著有陳十一郎那般順眼,也沒有人像他那樣有趣!
陳成瞥見小姑娘輕齧朱唇,默不吭聲的模樣,不由得有些困擾……
你這個樣子,讓我壓力很大,心中背負著深深的罪惡感啊!
眼看著六位“蠶花娘子”走近了臨溪縣衙,就此停轎,扭動腰肢踏上平地。
一首悠揚的江南古典名曲采蓮曲奏響,婉轉的曲調、獨特的悠揚曲風,仙音嫋嫋,極具江南韻味。
6位蠶花姑娘伴隨著曲調,翩翩起舞,她們步履輕盈,如出水芙蓉,江南女子的婀娜身姿展示得淋漓盡致。
柳繪的注意力很快又被她們的歌舞給吸引去了,把剛剛的羞澀拋諸腦後。陳成倒是看得心不在焉,因為他一聽到采蓮曲,就想到了之前讓王昌齡大叔寫的采蓮曲組詩,不知道他有沒有開始動筆,如果他懶癌犯了,就需要找個人去給他催稿,如果他真的忘了寫了,最後就要小陳來給他代筆了……
一曲終了,又換上了一曲彩蝶飛,一群人衝上去給“蠶花娘子”們換上了各色的衣服,全是上等的絲綢,輕盈若飛,張開大袖的時候,仿佛人人腋下都生長出一對大大的翅膀。
蹁躚的“蝴蝶”們,翅膀隨著歡快曲調的節奏起伏,配合著旋轉、扇動、展開、收縮……動作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遠遠望去,真的恰似一群遊戲花叢的彩蝶在花間滑翔著、飛馳著、盤旋著。台下的觀眾,尤其是一大把年齡娶不到媳婦的老光棍們簡直是看呆了,怔在那兒嘴巴成了“o”形,口水眼看著就要落下來了,偶爾間受到了某位蠶花娘子的“媚眼”,老光棍們驚訝得手中的東西都掉了,渾身一陣舒爽……
哪怕是挑剔無比的小陳,也不得不稱讚:這一套還真特麽挺好看的……
主要是尺度夠大啊!
輕薄如蟬翼的綢子舞衣,分明都是為了今天的演出特意製作的,再配合上少女們窈窕的身段,那真是
臉上不由得漸漸放鬆,笑意忍不住快要顯露出來,猛一瞥,似乎看到柳繪小娘子正緊緊地盯著自己的反應,立馬正了形色,古井無波不為所動的樣子。
小陳是正人君子,哪怕是這種風情萬種的表演,那我也是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再看!
狠狠地批判她們!
嗯,這有些不對啊!
名義上,這是沈家辦的“掃蠶花地”,那應該把主戰場放在你們沈家的大宅院才對!
怎麽好似這些重頭戲,全都放到了臨溪縣衙來了?
莫非,沈白石那個老東西,麵對軟硬不吃的老嶽父未果,找了這幫妖嬈女子來誘惑嶽父他老人家?腐化他?墮落他?還要教他學英語?人民民義的梗
嗯,這應該不會,畢竟嶽父大人對丈母娘那可是忠貞不二的,你看他在外麵當官那麽多年,也沒給柳繪多整幾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就可以看得出來……
接下來,又換了數隻曲,伴了幾隻舞,絲綢服裝都不知換了多少套,讓人連唿沈家真是闊綽。
觀眾們神態各異,但無不表示著大家對節目的讚歎和欣賞。
到這裏,小陳已經對沈家的用意差不多猜到了:
借著“掃蠶花地”的名義,給嶽父大人補辦一個盛大的上任歡迎儀式!
就是嘛,你“掃蠶花”就掃蠶花,搞了這麽一幫妖童媛女,又是唱,又是跳,鑼鼓喧天,爆竹齊鳴,演出的形式很多都跟蠶桑挨不著關係,那你的真正用意,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不出所料,在沈白石老爺子的帶領下,沈家一眾當家做主的人,伴隨著腰鼓隊的敲敲打打,笑容滿麵地登場,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敲著銅鑼,打著腰鼓,十分熱鬧;
接著是桑葉舞龍,由綠色的桑葉紮成的龍身如波浪一般連綿起伏,忽上忽下,忽高忽低……
桑葉龍舞到了縣衙門口,連連翻轉,眾人唿喚著青天大老爺出來“與民同樂”。
不明就裏的嶽父大人被屬下人叫出來時,還處於一片茫然的狀態中。
“我生在臨溪,長在臨溪,哪一次沈家掃蠶花地沒看過?每年都會來參加!可是哪一年有今年這般聲勢浩大而精彩?你們啊,今天真的是看對了,自則天皇後以來,最精彩的一次!那時候,本縣析武康之東鄉立縣,名字還叫武源呢!”有本縣的老學究無比感慨道,眼睛還盯著妖豔女子看個不停。
“晉太元中,武源人捕魚為業,難道就是這裏?”小陳不經意間聽到他們的對話,有些錯愕道。
莫非這裏離傳說中的“桃花源”不遠?
“那是武陵人。”柳繪糾正他道。
陳成:“……”
好吧,不知道什麽時候,柳繪又悄悄湊迴陳成身邊來了,依著他,就好像擔心他總是瞟那些妖豔的女人。
“要是還要叫武源也不錯,幹嘛要改名字呢!”本縣的名字改來改去,許多年輕人都搞不明白了。
“這還不簡單嘛,則天皇後姓武,中宗、睿宗光複我大唐,自然要把名字改掉啦!”小陳趕緊展示一下自己的學識,以免被柳繪都要看不起了。
眾人恍然。
不過,小陳口口聲聲“我大唐”,理所當然,卻有一個老頭現在卻賭起了他將要做“天子”,而要家人百般示好於他。
普通人對於今年的聲勢竟然這般浩大大惑不解。
可是,基本上也都知道差不多是與本縣新來的明府大人有關係了
看樣子他還是一個很有來頭的人。
大家倒是沒有想到柳察躬完全是沾了女婿的光。
臨溪縣民不知誰起的頭,開始齊唿柳明府現身,都要一睹這位進士出身、大有來頭的縣令的真身。
柳察躬入主臨溪之後,顯然每天都在忙於公務,與縣丞、縣尉交接前任留下來的大小事,他手上還拿著臨溪去年稅收的簿子。
答應沈白石,出席他家的“掃蠶花地”儀式,他以為就是去對方家,題個字,敬蠶神一杯酒就完事了。
哪知道他們吹吹打打,在縣衙前鬧了個不停,最後硬是把自己抬出來了。
柳明府一現身,先前的那些鋪墊已經顯示出他的身份地位,與眾不同,臨溪縣民不由得齊齊叉手行禮,高唿“明府安好”。
柳察躬受寵若驚,也是還禮不迭。
此時沈氣郎作為代表站了出來,徑自上前,高聲道“有柳明府來到臨溪,臨溪眾人就好似有了主心骨,人人精神大振,做事特別有勁,全身發熱”,巴拉巴拉雲雲,沈白石瞪了他一眼,這話說得有點太露骨了,長官肯定不喜歡,所以他說話就要平實多了,以後柳明府在本地遇到什麽事情,但有所需,在所不辭,我們大家都要為美好臨溪作出貢獻之類。
十分融洽,看得周圍百姓們也是連連叫好。
這變相的歡迎儀式讓柳察躬說好也不是,反對也不是,最後隻能感謝了對方的好意,表示自己自當兢兢業業,急民之所需,利民之所利雲雲,看得柳繪都有些頭大,說老爸被他們給帶跑偏了……
可是有時候,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偏偏還就是當地百姓們熱衷看到的東西。
接著讓年長的人身背紅布“蠶種包”,將自家今年頭蠶蠶種紙置於包襆之中,繞著柳明府行一周,讓蠶種染上柳明府的喜氣與英氣,以祈求今年蠶繭豐收。蠶婦們則爭向往柳明府身上拋灑精美的彩紙蠶花,簪戴在他頭上,有的在甘蔗上插上五、六枝蠶花送給他,意為“甘蔗節節高,蠶花插在上麵蠶養得好”。
柳明府不斷升官,蠶花也不斷長好。
至今的10位曆屆蠶娘代表也齊聚縣衙,為柳明府祝福,將活動推向了一個小高潮。
巡遊結束後還有蠶絲產品展、古鎮聽社戲、品美食等係列活動舉行。通過傳統民俗節慶與非遺項目的結合,使蠶花廟會在傳承中不斷融合,重現江南古鎮民俗廟會的熱鬧景象。
蠶花廟會精彩紛呈,南潯善璉鎮含山“軋蠶花”民俗活動也亮點頻頻,不少人趕到活動現場感受傳統民俗的魅力。
臨溪是蠶桑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被稱為“蠶花聖地”,每年清明時節,方圓百裏數以萬計的蠶農紛紛前來含山“軋蠶花”“祭蠶神”,期許把蠶花喜氣帶迴來,這一習俗一直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