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遊了後世蘇南範圍內的幾個州縣後,小陳江森二人帶著一批精美絕倫的蘇州帛錦,來到了後世屬於浙江的湖州臨溪縣範圍內。
中國有邯鄲那樣幾千年都不改名字的地方,也有臨溪縣這種自從建城以來不停改名字的地方。
一開始,本縣隻是季蘭姐姐的家鄉烏程和餘杭兩縣的夾縫地帶,直到三國時並入東吳版圖,立縣後起了一個永遠平安的名字“永安”。
司馬炎太康元年改永安為永康,過了三年又改名武康。
武則天奶奶的天授二年,重新劃分地盤後又改叫“武源”,睿宗景雲二年推翻他老娘的觀點,改名“臨溪”。
從那時候起到現在30年了,還有再折騰過。
可是,當今天子李隆基,最愛改名字的人,他奶奶改過,他老爸改過,他又怎麽會放過這個地方呢?
也不用多久,就到明年的天寶元年,他又會把這裏改名“德清縣”。從此以後,本縣的縣名就一直沿用至後世了。
畢竟,以後也少有李隆基這種恨不得把所有東西都重新取一個名字的君主了。
因為“臨溪”這個名字前前後後也沒用到30來年,所以小陳真的對本地沒啥子映像。
但是本縣有中外聞名的旅遊、避暑勝地莫幹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一下子就知道腳下這片土地在哪裏了!
當初甚至還和同事們到這裏團建過!
而且,這特麽不是幹將、莫邪在此鑄成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的地方嗎?
“話說春秋末期,群雄爭霸,吳王闔閭欲爭盟主,得知吳越邊疆有幹將、莫邪夫婦,是鑄劍神手,限令三月之內,鑄成蓋世寶劍來獻。幹將、莫邪采山間之銅精,鑄劍於山中。冶爐不沸,妻子莫邪剪指甲、斷頭發,發黃土拌揉,作為人狀,投之爐中。爐騰紅焰煆錘成雌雄寶劍。雌號莫邪,雄稱幹將,合則為一,分則為二,蘸山泉,磨山石,劍鋒利倍常。時莫邪孕,夫妻倆知吳王奸兇,莫邪留雄劍於山中,幹將往獻雌劍。吳王問此劍有何奇妙,幹將說:妙在剛能斬金削玉,柔可拂鍾無聲。論鋒利,吹毛斷發,說誅戮,血不見痕――試之果然!”
一想到當初來這團建時,聽當地地接導遊用半土不白的方言講著幹將莫邪的故事,小陳就有些好笑。
後世景點就愛把各種不相幹的曆史人物跟自己編排在一起,既有“莫”,又有“幹”,那肯定跟幹將莫邪相幹了。
而且一會兒吳王鑄劍,一會兒楚王鑄劍――最後出土已發掘,人家越王勾踐劍更鋒利。
這故事還有後續說,吳王為使天下無此第二劍,殺幹將,十六年後,莫邪、幹將之子成人,殺了闔閭報仇。
這聽得小陳又是啼笑皆非――
闔閭不是在與越國的李之戰中,被越大夫靈姑浮揮斬落腳趾,得破傷風而死的嗎?
他的前任,吳王僚倒真的是被刺殺的,而且還就是闔閭指使人刺殺的。
可你說刺客,那不正是小陳最擅長的領域麽?
魚腸劍,專諸刺吳王啊!
莫非專諸竟然是幹將莫邪的兒子?
反正隨便你們胡扯了。
後麵闔閭的兒子夫差,死亡跟勾踐、西施、範蠡相關,就更扯不上關係啦。
總之,在國內的景點,導遊們說什麽,權且聽個樂,莫要太較真。
小陳隻記得,這裏的風景還不錯,團建玩得很開心,什麽滑草、越野車、大秋千,都是抖音上各種網紅的項目。
現在這個時候來更好,也沒有人把景區圈起來收門票,也沒有導遊硬要跟你說幹將莫邪的無聊的故事。
反而是看過魯迅寫的“眉間尺”,小陳很喜歡,而且覺得魯迅先生還是蠻有寫武俠的天賦的,可惜他誌不在此,負責真寫一部長篇“魔劍三頭錄”,可能還真的很好看。
山中的風景在這個時候的確很好看,物產也足夠豐富,這就使得用來製衣的麻、葛、獸皮等物根本不缺,小陳兩個人漂亮的“貨物”,壓根無人問津。
翻出大山,抵達平原丘陵地帶,那便是臨溪縣縣治的所在地了。
按說到了湖州境內,理應去李季蘭的道觀拜訪,三人組重聚。
可是背負著如此滯銷的貨物,他倆又不好意思去。
小陳也說了,在這種小縣城,這玩意依然沒有銷路――
除非到達杭州大城還有點希望。
故而在這邊,還是姑妄售之,看看買不買得出吧!
抵達縣城中市集的所在,小陳江森對視一眼,又把之前販賣銅鏡的那套方案拿出來了:
江森愁眉苦臉,擺出牌子,小陳聲嘶力竭,大聲嚎唿:
吳中蘇州,吳中蘇州,最大帛錦坊,江南帛錦坊倒閉了!
王八蛋東家黃鶴,吃喝嫖賭,欠下了3.5個億,帶著他的小姨子跑了。
我們沒有辦法,拿著帛錦抵工資!
這批帛錦,原本都是遠銷海外,直抵大秦的帛錦!
原價都是三萬錢、兩萬錢、一萬錢的精美刺繡帛錦,通通一尺二百錢,通通一尺二百錢!黃鶴王八蛋,你不是人,我們辛辛苦苦給你幹了大半年,你不發工資,你還我血汗錢,還我血汗錢!
不出所料,小陳繪聲繪色的經典營銷話語,又吸引來不少圍觀群眾的興趣,前來觀望者不少。
可是――
一旦聽到小陳給出的價格,眾人還是勃然色變,紛紛四散而去!
沒搞錯吧!
貴得離譜了!
能穿價值幾千錢衣服的人,你覺得可能會住在我們這小小縣城中嘛?
吆喝了半天,見圍觀者眾,問津者少,小陳江森對視一眼,清楚了:
果然這個地方也是一點都賣不出去!
實話說,這帛錦的價格的確是居高不下,無論如何都打不下來啊!
不同朝代,不同地區,一匹絲綢的長度、寬度並不相同,官營製造局的絲綢,在一個朝代的時候才會是相對穩定的尺寸。一般來說,以十丈左右為準,大致長度折合現在的2030米左右。
而且,絲綢不是一個品種,而是一個大類。輕薄的和厚實的,肯定不會一樣。比如紗、綃肯定比緞、錦的價值低多了,可以相差十倍以上!製造一匹素織的絲綢,需要至少兩個工人,工作五天。如果是提花織物,一台織機就需要4個工人同時操作,比如蜀錦,這還不包括牽經和卷緯等準備工序。這麽複雜的工費,加上蠶絲費,一匹絲綢最高可一萬多錢!
這還是在國內,如果出口的話,就更可怕。
公元2世紀,一磅上等中國絲織品,在羅馬帝國售價12盎司,相當於454元絲綢,等價於360克黃金!
僅此一項,羅馬每年至少花費五千萬賽斯特斯,相當於425萬金磅。公元301年,羅馬皇帝戴克裏先還強行製定了中國生絲的價格,每磅約合274個金法郎,以此遏製羅馬人對絲綢的狂熱消費。
哎,這麽看來的話,中國用絲綢就能跟歐洲換黃金,中國應該富得流油啊?但奇怪的是,在中國境內,被發現的古羅馬金幣卻很少,而且大部分都在西域地區。
主要黃金都被中亞倒買倒賣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賺去了,中間商一旦賺差價,利潤就高不到哪裏去了。
所以小陳一直希望大唐能邁過阿拉伯商人,直接跟歐洲做生意,狠狠賺洋鬼子的錢,隻可惜這個偉大的夢想還沒付諸行動,他就已經人微言輕,說話使不上力了。
看著今天又是白忙活的一天,小陳自然忍不住連續給江森翻了幾個白眼。
真不知你是怎麽想的,一出手就買了三匹處於價值鏈頂端的貨物,我們怎麽出手呢?
真以為二公子我之前錢來得容易,就隨意地花,幸虧手頭也才兩三萬錢,要是再多一點,你還不得去――
買馬啊!
是的,絲綢已經貴得變態了,可要說比絲綢還貴的東西,那就得是馬匹了。
在大唐,一匹馬大概值絹帛35匹左右,價值簡直是天文數字了。
可偏偏大唐最流行的運動還是“打馬球”,那些打球的權貴,想象“運動裝備”是這種價格,真的是“壕無人性”了。
就在小陳準備和江森收拾攤位,迅速閃人時,市集中忽然來了幾位“不速之客”。
兩匹高頭大馬緩步二來,馬上兩人,都穿著皂衣,看樣子是縣衙裏的人。
看到小陳和江森兜售的幾匹布,很感興趣,詢問幾句“江南帛錦坊東家黃鶴和他小姨子”的事情,看對方是官府中人,小陳也不敢隨意糊弄,笑說這故事隻是編出來吸引“愚民”的噱頭,並不是真事,吸引大家關注,逗人發笑罷了。
對方打量小陳和江森幾眼,說這一個少年、一個胡商倒真的是有幾分意思,你們的帛錦看起來的確也是精致,這樣吧,咱們縣剛好新官上任,需要用到布匹,正發愁還要去杭州采購呢,就遇到你們了,著實天助我也!
有多少我們買多少!
小陳江森聞言大喜!
真是走上門來的好事都遇上了!
拿走拿走別客氣!
不過,對方卻要求小陳隨後到縣衙裏來取錢――
這一說,小陳又有些懷疑幾人的真實身份了。
對方笑了,手中拿著文書說是朝廷的赦令,衙裏的公文,不會有仿造的。
而且,我們出來,也隻是隨便看看,怎麽可能帶那麽多錢?
放心吧,到了衙裏,該多少錢,我們一分錢都少不了你們的!
說著,拍了拍馬匹,笑道:如果拿不出來錢的話,我們就拿這匹馬,來換你的幾匹布,你看如何?
小陳大樂,道:好哇好哇!
馬才是真正的硬通貨,比幾匹步值錢多了。
小陳如果有馬,那還真的是“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看盡人世繁華”了。
對方白了小陳一眼:“想得美”。然後將幾匹步帶上,前往下一個攤位。
小陳跟周圍人打聽,知道前任縣令期滿,朝廷又指派了新的縣令來上任。
看樣子,本縣縣官上任,的確需要不少東西,小陳和江森看了他們一會兒,購置了一堆東西,檀香、蠟燭、花燈……
都像是“就職儀式”上能用得到的東西。
最後,縣衙的那些人把東西掛在馬身上,又雇了牛車趕往北麵的縣衙。
小陳一看市集上大多數都是賒賬,也不疑有他,便和江森一起去吃了午餐,等待午後去縣衙中領錢。
午後,小陳和江森一起,來到臨溪縣縣衙討要賣帛錦的錢。
可是,卻見不到早上批量購買他們東西的人。
小陳不禁內心忐忑,難道是被人耍了?
不多時,又來了許多其他被購買了大量攤主,都是來討要銀錢的。
終於,縣衙裏出來了話事了,要求大家報上自己的貨品,一一梳理價格。
小陳報上:蘇州一等刺繡帛錦,進價兩萬五,可以賣三萬錢,既然說過是成本價,就給你們打個折扣,隻收你們兩萬八好了!
剩下的兩千錢,就當是我兄弟二人為你們信任縣官老爺的賀禮好了。
小陳也是實話實說,這三匹帛錦,能早點出手那是大好事,賺不賺錢的已經無所謂了,隻要能迴本就行。
跟縣衙做生意,敞亮,放心,一切我都透明著給你們說,你們給多給少看心情吧!
對方見小陳情真意切,讚了一聲!
不多時,把各位掏錢的人叫來,紛紛送上應給的價錢。
小陳也拿到了沉甸甸的錢袋,十分喜悅――
可就是感覺,比之前賣完銅鏡時的銅錢,要輕了不少!
心裏感覺不對,打開一數,數來數去,竟然隻有十六貫錢!
也就是一萬六千錢!
你們特麽地不是跟老子開玩笑吧!
一問其他人,也是紛紛被克扣了不少價格!
沒有一個是按照市場價格來給的!
一時間群情激憤!
小陳大怒,要來紙筆,揮毫寫道:
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
染為紅線紅於藍,織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廣十丈餘,
紅線織成可殿鋪。彩絲茸茸香拂拂,線軟花虛不勝物。
美人踏上歌舞來,羅襪繡鞋隨步沒。太原毯澀毳縷硬,
蜀都褥薄錦花冷,不如此毯溫且柔,年年十月來湖州。
臨溪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
線厚絲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中國有邯鄲那樣幾千年都不改名字的地方,也有臨溪縣這種自從建城以來不停改名字的地方。
一開始,本縣隻是季蘭姐姐的家鄉烏程和餘杭兩縣的夾縫地帶,直到三國時並入東吳版圖,立縣後起了一個永遠平安的名字“永安”。
司馬炎太康元年改永安為永康,過了三年又改名武康。
武則天奶奶的天授二年,重新劃分地盤後又改叫“武源”,睿宗景雲二年推翻他老娘的觀點,改名“臨溪”。
從那時候起到現在30年了,還有再折騰過。
可是,當今天子李隆基,最愛改名字的人,他奶奶改過,他老爸改過,他又怎麽會放過這個地方呢?
也不用多久,就到明年的天寶元年,他又會把這裏改名“德清縣”。從此以後,本縣的縣名就一直沿用至後世了。
畢竟,以後也少有李隆基這種恨不得把所有東西都重新取一個名字的君主了。
因為“臨溪”這個名字前前後後也沒用到30來年,所以小陳真的對本地沒啥子映像。
但是本縣有中外聞名的旅遊、避暑勝地莫幹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一下子就知道腳下這片土地在哪裏了!
當初甚至還和同事們到這裏團建過!
而且,這特麽不是幹將、莫邪在此鑄成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的地方嗎?
“話說春秋末期,群雄爭霸,吳王闔閭欲爭盟主,得知吳越邊疆有幹將、莫邪夫婦,是鑄劍神手,限令三月之內,鑄成蓋世寶劍來獻。幹將、莫邪采山間之銅精,鑄劍於山中。冶爐不沸,妻子莫邪剪指甲、斷頭發,發黃土拌揉,作為人狀,投之爐中。爐騰紅焰煆錘成雌雄寶劍。雌號莫邪,雄稱幹將,合則為一,分則為二,蘸山泉,磨山石,劍鋒利倍常。時莫邪孕,夫妻倆知吳王奸兇,莫邪留雄劍於山中,幹將往獻雌劍。吳王問此劍有何奇妙,幹將說:妙在剛能斬金削玉,柔可拂鍾無聲。論鋒利,吹毛斷發,說誅戮,血不見痕――試之果然!”
一想到當初來這團建時,聽當地地接導遊用半土不白的方言講著幹將莫邪的故事,小陳就有些好笑。
後世景點就愛把各種不相幹的曆史人物跟自己編排在一起,既有“莫”,又有“幹”,那肯定跟幹將莫邪相幹了。
而且一會兒吳王鑄劍,一會兒楚王鑄劍――最後出土已發掘,人家越王勾踐劍更鋒利。
這故事還有後續說,吳王為使天下無此第二劍,殺幹將,十六年後,莫邪、幹將之子成人,殺了闔閭報仇。
這聽得小陳又是啼笑皆非――
闔閭不是在與越國的李之戰中,被越大夫靈姑浮揮斬落腳趾,得破傷風而死的嗎?
他的前任,吳王僚倒真的是被刺殺的,而且還就是闔閭指使人刺殺的。
可你說刺客,那不正是小陳最擅長的領域麽?
魚腸劍,專諸刺吳王啊!
莫非專諸竟然是幹將莫邪的兒子?
反正隨便你們胡扯了。
後麵闔閭的兒子夫差,死亡跟勾踐、西施、範蠡相關,就更扯不上關係啦。
總之,在國內的景點,導遊們說什麽,權且聽個樂,莫要太較真。
小陳隻記得,這裏的風景還不錯,團建玩得很開心,什麽滑草、越野車、大秋千,都是抖音上各種網紅的項目。
現在這個時候來更好,也沒有人把景區圈起來收門票,也沒有導遊硬要跟你說幹將莫邪的無聊的故事。
反而是看過魯迅寫的“眉間尺”,小陳很喜歡,而且覺得魯迅先生還是蠻有寫武俠的天賦的,可惜他誌不在此,負責真寫一部長篇“魔劍三頭錄”,可能還真的很好看。
山中的風景在這個時候的確很好看,物產也足夠豐富,這就使得用來製衣的麻、葛、獸皮等物根本不缺,小陳兩個人漂亮的“貨物”,壓根無人問津。
翻出大山,抵達平原丘陵地帶,那便是臨溪縣縣治的所在地了。
按說到了湖州境內,理應去李季蘭的道觀拜訪,三人組重聚。
可是背負著如此滯銷的貨物,他倆又不好意思去。
小陳也說了,在這種小縣城,這玩意依然沒有銷路――
除非到達杭州大城還有點希望。
故而在這邊,還是姑妄售之,看看買不買得出吧!
抵達縣城中市集的所在,小陳江森對視一眼,又把之前販賣銅鏡的那套方案拿出來了:
江森愁眉苦臉,擺出牌子,小陳聲嘶力竭,大聲嚎唿:
吳中蘇州,吳中蘇州,最大帛錦坊,江南帛錦坊倒閉了!
王八蛋東家黃鶴,吃喝嫖賭,欠下了3.5個億,帶著他的小姨子跑了。
我們沒有辦法,拿著帛錦抵工資!
這批帛錦,原本都是遠銷海外,直抵大秦的帛錦!
原價都是三萬錢、兩萬錢、一萬錢的精美刺繡帛錦,通通一尺二百錢,通通一尺二百錢!黃鶴王八蛋,你不是人,我們辛辛苦苦給你幹了大半年,你不發工資,你還我血汗錢,還我血汗錢!
不出所料,小陳繪聲繪色的經典營銷話語,又吸引來不少圍觀群眾的興趣,前來觀望者不少。
可是――
一旦聽到小陳給出的價格,眾人還是勃然色變,紛紛四散而去!
沒搞錯吧!
貴得離譜了!
能穿價值幾千錢衣服的人,你覺得可能會住在我們這小小縣城中嘛?
吆喝了半天,見圍觀者眾,問津者少,小陳江森對視一眼,清楚了:
果然這個地方也是一點都賣不出去!
實話說,這帛錦的價格的確是居高不下,無論如何都打不下來啊!
不同朝代,不同地區,一匹絲綢的長度、寬度並不相同,官營製造局的絲綢,在一個朝代的時候才會是相對穩定的尺寸。一般來說,以十丈左右為準,大致長度折合現在的2030米左右。
而且,絲綢不是一個品種,而是一個大類。輕薄的和厚實的,肯定不會一樣。比如紗、綃肯定比緞、錦的價值低多了,可以相差十倍以上!製造一匹素織的絲綢,需要至少兩個工人,工作五天。如果是提花織物,一台織機就需要4個工人同時操作,比如蜀錦,這還不包括牽經和卷緯等準備工序。這麽複雜的工費,加上蠶絲費,一匹絲綢最高可一萬多錢!
這還是在國內,如果出口的話,就更可怕。
公元2世紀,一磅上等中國絲織品,在羅馬帝國售價12盎司,相當於454元絲綢,等價於360克黃金!
僅此一項,羅馬每年至少花費五千萬賽斯特斯,相當於425萬金磅。公元301年,羅馬皇帝戴克裏先還強行製定了中國生絲的價格,每磅約合274個金法郎,以此遏製羅馬人對絲綢的狂熱消費。
哎,這麽看來的話,中國用絲綢就能跟歐洲換黃金,中國應該富得流油啊?但奇怪的是,在中國境內,被發現的古羅馬金幣卻很少,而且大部分都在西域地區。
主要黃金都被中亞倒買倒賣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賺去了,中間商一旦賺差價,利潤就高不到哪裏去了。
所以小陳一直希望大唐能邁過阿拉伯商人,直接跟歐洲做生意,狠狠賺洋鬼子的錢,隻可惜這個偉大的夢想還沒付諸行動,他就已經人微言輕,說話使不上力了。
看著今天又是白忙活的一天,小陳自然忍不住連續給江森翻了幾個白眼。
真不知你是怎麽想的,一出手就買了三匹處於價值鏈頂端的貨物,我們怎麽出手呢?
真以為二公子我之前錢來得容易,就隨意地花,幸虧手頭也才兩三萬錢,要是再多一點,你還不得去――
買馬啊!
是的,絲綢已經貴得變態了,可要說比絲綢還貴的東西,那就得是馬匹了。
在大唐,一匹馬大概值絹帛35匹左右,價值簡直是天文數字了。
可偏偏大唐最流行的運動還是“打馬球”,那些打球的權貴,想象“運動裝備”是這種價格,真的是“壕無人性”了。
就在小陳準備和江森收拾攤位,迅速閃人時,市集中忽然來了幾位“不速之客”。
兩匹高頭大馬緩步二來,馬上兩人,都穿著皂衣,看樣子是縣衙裏的人。
看到小陳和江森兜售的幾匹布,很感興趣,詢問幾句“江南帛錦坊東家黃鶴和他小姨子”的事情,看對方是官府中人,小陳也不敢隨意糊弄,笑說這故事隻是編出來吸引“愚民”的噱頭,並不是真事,吸引大家關注,逗人發笑罷了。
對方打量小陳和江森幾眼,說這一個少年、一個胡商倒真的是有幾分意思,你們的帛錦看起來的確也是精致,這樣吧,咱們縣剛好新官上任,需要用到布匹,正發愁還要去杭州采購呢,就遇到你們了,著實天助我也!
有多少我們買多少!
小陳江森聞言大喜!
真是走上門來的好事都遇上了!
拿走拿走別客氣!
不過,對方卻要求小陳隨後到縣衙裏來取錢――
這一說,小陳又有些懷疑幾人的真實身份了。
對方笑了,手中拿著文書說是朝廷的赦令,衙裏的公文,不會有仿造的。
而且,我們出來,也隻是隨便看看,怎麽可能帶那麽多錢?
放心吧,到了衙裏,該多少錢,我們一分錢都少不了你們的!
說著,拍了拍馬匹,笑道:如果拿不出來錢的話,我們就拿這匹馬,來換你的幾匹布,你看如何?
小陳大樂,道:好哇好哇!
馬才是真正的硬通貨,比幾匹步值錢多了。
小陳如果有馬,那還真的是“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看盡人世繁華”了。
對方白了小陳一眼:“想得美”。然後將幾匹步帶上,前往下一個攤位。
小陳跟周圍人打聽,知道前任縣令期滿,朝廷又指派了新的縣令來上任。
看樣子,本縣縣官上任,的確需要不少東西,小陳和江森看了他們一會兒,購置了一堆東西,檀香、蠟燭、花燈……
都像是“就職儀式”上能用得到的東西。
最後,縣衙的那些人把東西掛在馬身上,又雇了牛車趕往北麵的縣衙。
小陳一看市集上大多數都是賒賬,也不疑有他,便和江森一起去吃了午餐,等待午後去縣衙中領錢。
午後,小陳和江森一起,來到臨溪縣縣衙討要賣帛錦的錢。
可是,卻見不到早上批量購買他們東西的人。
小陳不禁內心忐忑,難道是被人耍了?
不多時,又來了許多其他被購買了大量攤主,都是來討要銀錢的。
終於,縣衙裏出來了話事了,要求大家報上自己的貨品,一一梳理價格。
小陳報上:蘇州一等刺繡帛錦,進價兩萬五,可以賣三萬錢,既然說過是成本價,就給你們打個折扣,隻收你們兩萬八好了!
剩下的兩千錢,就當是我兄弟二人為你們信任縣官老爺的賀禮好了。
小陳也是實話實說,這三匹帛錦,能早點出手那是大好事,賺不賺錢的已經無所謂了,隻要能迴本就行。
跟縣衙做生意,敞亮,放心,一切我都透明著給你們說,你們給多給少看心情吧!
對方見小陳情真意切,讚了一聲!
不多時,把各位掏錢的人叫來,紛紛送上應給的價錢。
小陳也拿到了沉甸甸的錢袋,十分喜悅――
可就是感覺,比之前賣完銅鏡時的銅錢,要輕了不少!
心裏感覺不對,打開一數,數來數去,竟然隻有十六貫錢!
也就是一萬六千錢!
你們特麽地不是跟老子開玩笑吧!
一問其他人,也是紛紛被克扣了不少價格!
沒有一個是按照市場價格來給的!
一時間群情激憤!
小陳大怒,要來紙筆,揮毫寫道:
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
染為紅線紅於藍,織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廣十丈餘,
紅線織成可殿鋪。彩絲茸茸香拂拂,線軟花虛不勝物。
美人踏上歌舞來,羅襪繡鞋隨步沒。太原毯澀毳縷硬,
蜀都褥薄錦花冷,不如此毯溫且柔,年年十月來湖州。
臨溪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
線厚絲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