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最終還是被納入“揚州詩”的範圍。


    雖然黃鶴樓離廣陵很有一段距離,但——


    距離產生美嘛!


    事實上,李白在揚州的詩那麽多,就算這首不入,再挑一首來也還是能入。


    但是他和孟夫子,兩個人都是泰鬥級的人物了,名額都被他們占了,別人就不要再玩了。


    兩個就是上限了。


    如此一來,十首詩中,孟夫子自己兩首,小陳作為他的徒弟,占了兩首,李白有一首還是贈給他的——


    一下子占了揚州詩壇的“半壁江山”,可謂是風光無限了。


    小陳感歎自己何德何能,能與孟夫子和李太白並駕齊驅?


    駱賓王才一首呢!


    被自己舟車勞頓請來作為評委會主席的王昌齡大叔,一首都沒有呢!


    還是去掉一首,把名額讓給祖詠吧!


    隻留“玉人何處教吹簫”比較好,畢竟吹簫這種形式,小陳還是很喜歡的。


    那個“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還是不提為好,畢竟當初就因為隋煬帝的“水調”,被李林甫在禦前使壞,給小陳在李隆基麵前好好上了一次眼藥。


    這首還是去掉吧!


    小陳剛要大咧咧地“退位讓賢”,可馬上反應過來:


    現在他是“蔡少俠”,不是陳十一郎本“郎”,讀者和觀眾們選擇了陳萇,哪輪得到你說話呢?


    隻得求助王大叔。


    王大叔見小陳深明大義,更加讚賞,稱自己也是因為怕眾人要給他麵子,硬要把他的詩抬入“十佳”,這才忍著不作的——他到揚州還是初來乍到呢!哪好意思喧賓奪主!


    咱還是私下裏可勁地作吧!


    王大叔如此公正,讓小陳佩服萬分,也是,王大叔隻要肯好好寫,詩文不愁傳播天下,更不會在意“十佳”中入選了幾首。


    觀眾們為《送孟浩然之廣陵》爭得麵紅耳赤的時候,想必李白自己對這無聊問題也毫無興趣。


    孟夫子要是活著,同樣不感興趣——甚至紹生當著他麵抄襲他的詩,他也不在乎。


    眼下,劉隱士就已經推辭不要入選這什麽“十佳”了:


    我不就到揚州見一下老友麽,幹嘛非要讓我上榜呢?


    我連詩榜那排名都不想上!


    可是他不想上,觀眾們不答應啊!


    我們要是沒聽見也就罷了,您當著我們的麵,念這麽好的詩,“道由白雲盡”這種句子,也屬於“鬼神之筆”了!


    如果我們還不讓您入選的話,難道我們是瞎子聾子傻子嗎?


    這“揚州十佳”,您是想上也得上,不想上,也得上!


    劉隱士無可奈何,小陳王大叔啞然失笑。


    推辭無果,聯絡站站長小卜來請教這首詩叫什麽名字?


    劉隱士叔叔說隨便作的,沒有名字。


    小卜不敢怠慢,一本正經地在登記冊上寫了個“闕題”——即“缺題”、“無題”是也。


    小卜又請教劉叔叔的全名,劉隱士指了一下詩榜上第十七位那個名字——


    卜海峰陳成都去看,赫然是“洪州劉慎虛”!


    我靠!怪不得你能寫出這等詩作,竟然是詩榜上有名的一流高手!


    兩人對視一眼,暗歎“有眼不識泰山”!


    也難怪,孟夫子、王大叔的朋友,要是普普通通,那才奇了怪了!


    既然是詩榜前茅的國手,小陳自然是有映像的,隻是這位劉叔叔產量實在是有點低,他要是不拖更,再高產的一點的話,應當是有前十的實力的,與王大叔、孟夫子的差距應隻在一線之間而已。


    當他透露了真實身份,自然引得在場眾人一片拜服。


    這位劉慎虛先生,亦作“昚虛”,字全乙,亦字挺卿,號易軒,洪州新吳(江西奉新)人,也是“神童”出身,自幼聰穎,八歲便作文上書,受到李隆基的賞識,拜為童子郎,開元二十一年中進士,開元二十三年又考中吏部宏詞科(考官又是孫逖了,所以他倆也有“師生之誼”),可謂順風順水。


    隻可惜擔任的左春坊司經局校書郎,崇文館校書郎之類,都是從九品的小官,洛陽尉,夏縣令這種,也沒什麽前途。故而他早早便辭官南歸,遊曆四方,與孟浩然、王昌齡、高適等朋友往來唱和,怡然自樂。


    一聽說劉慎虛小時候也是神童,甚至比自己成名更早,如今也就是這幅閑雲野鶴的模樣,說實話小陳有點備受打擊,我大唐真的是才子多如狗,神童遍地走啊……


    獲選十大名詩的作者們挨個被唱名,詩作一一被朗誦,氣氛熱烈,無比融洽。


    王昌齡大叔榮獲“最佳公證獎”,劉慎虛榮獲“最佳即興創作獎”,龔子業榮獲“最佳提名人獎”……


    就連小陳也獲得了“最佳安保獎”,畢竟他現在是“少俠蔡卓言”麽。


    而鍾心同少俠的“最佳後勤獎”,也由他代領。


    觀眾們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在抽獎環節中,不少人抽到現錢,鄭氏銅鏡,揚州氈帽,詩榜合訂本和未來一年詩榜訂閱權等——


    總之,就是見者有份,人人都收到了小陳這裏來的糖衣炮彈!


    最後,主持人小卜宣布,岐王詩榜將升級改版,內容更加豐富,價格更加實惠,可讀性更強,並且每個月都會獨家刊登國內大宗師的首發作品!


    從下個月起,將火熱發布王昌齡大叔繼《從軍行》組詩,《長信秋詞》組詩之後又一組重磅作品!


    《采蓮曲》組詩!


    敬請期待!敬請支持!


    王昌齡本來跟劉慎虛聊得樂嗬嗬的,聽到這裏,眉頭一皺,把小陳叫來問:我什麽時候說過要在你這裏發布什麽《采蓮曲》組詩了?我壓根沒有這組詩!


    小陳嬉笑道,雁過拔毛嘛,難得請來王大叔坐鎮,你可不得給我們寫幾首獨占作品,來提升我們詩榜的價值嗎!


    《采蓮曲》組詩不會寫?沒關係!小陳我會寫啊!


    王大叔你放心!


    我寫的《采蓮曲》,比王昌齡寫的,還要像王昌齡!


    王大叔:“……”


    真拿這小子沒辦法!


    王大叔說可以發,但代筆就不用了——區區《采蓮曲》也能難道王某嗎?我可是“七絕聖手”!


    小陳大喜!一組名篇被他搞到了首發權!


    解釋說,王大叔幫我們寫獨占作品,並不是一無所得的,日後詩榜實現了盈利,我們會按比例給大叔你發“稿費”的——就是“潤筆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