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寶不行?”鄭寶旦眉頭一皺:“那程咬金!‘安得程咬金,叫他小命休’!行了吧!”
“程咬金隻有三板斧……”
“尉遲敬德呢?‘安得尉遲恭,叫他小命休’!”
“他倆也挨不著……”
“單雄信可以!安得單雄信,叫他……”
……
鄭寶旦認為自己的句式極好,幾乎把隋唐之間的名將說了個遍,眾人發現這小子讀書不靈光,說起這些武將故事還都挺了解的樣子,一時間啼笑皆非。
鄭寶旦也是說累了,最後隻能求饒,最後無奈道:“那你們告訴我,到底是誰殺了隋煬帝啊!”
“令狐行達。”見表弟終於“求知若渴”,龔子業總算有些安慰,告訴了他。
鄭寶旦一呆,令——狐——行——達?這特麽是誰?
擰著眉頭:“還有嗎?”
“宇文化及。”
“……”鄭寶旦:“還有嗎?”
“司馬德戡。”
“……”
大業十四年三月十一日(618年),宇文化及、司馬德戡等發動江都兵變,叛軍要殺死隋煬帝,隋煬帝說:“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怎麽能對天子動刀,取鴆酒來!”眾人不答應,讓令狐行達按著煬帝坐下。隋煬帝自己解下練巾交給令狐行達,於是令狐行達用這條練巾絞死了隋煬帝。
“辣塊媽媽!這些混賬簡直是故意跟老子作對!”鄭寶旦大怒!“他們都叫四個字的名字!讓老子怎麽入詩?”
此言一出,眾人爆笑,忍俊不禁。
“你才是混賬!”龔子業也被他氣笑了:“就算是三個字,你這也算不上是詩!多讀點書吧!老兄!”
哭笑不得間,忽然發現似乎忽略了一個人:
英俊異常的蔡卓言少俠!
連卜海峰、鄭寶旦都作詩了,偏偏漏了蔡少俠!
看他的個頭,應該是要比表弟大一點才對。
不管人家會不會作詩,問都不問,那不是不禮貌嘛!
龔子業邀請道:“蔡兄弟也來熱鬧一下?”
陳成還在想著“楊勇刨了楊廣墳”的梗呢,被他一點,迴過神來:“啥?嗯,你們玩你們的,我不會。”
小陳我從小到大都在抄詩,實在是累了,不想抄了,這迴就不摻和了。
“來吧,你看寶旦平日也不作詩,不也作了?”龔子業笑道:“重在參與,不用太介懷。”
幾番邀約,小陳執意不肯。
這未免有些不給麵子,龔子業自己倒不在意,那個口出狂言“舉首江南近,金陵一目收”的趙眉山不高興:“你這小郎君,怎的不識抬舉呢?還說練劍呢,扭扭捏捏,哪像個男子漢的樣子?”
眾人把小陳的年齡錯估了兩歲,十五六七歲的話,應該已經變聲了,可小陳還是細聲細語的童子腔,這也讓大家不滿,並沒想到他現實年齡是十四。(實際年齡四十……)
又有人笑道:“過去人說‘江南脂粉氣濃甚’,這小兄弟是東都來的,沒想到東都的風氣隻怕比我們江南還要‘濃甚’呢!”
“我還在尋思,這小郎君是‘劍術高手’,有些奇怪,會不會是用錯了一個字啊?”
“哪個字?”
“應該是,‘劍器高手’。”那人道:“怕不是——公孫大娘的徒弟?”
“劍器”本質上是一種使劍的舞蹈,怎麽看小陳都更像是一個跳舞的,所以眾人都笑了。
眾人見小陳粉雕也似的臉,玉琢也似的麵,真個是俊秀得一塌糊塗,因為沒聽他談詩,也未曾見他下午以一敵十時的英姿和高超劍術,沒啥敬畏之心,隻當他是尋常少年。
可是小陳自小那都是被捧上天的,哪怕是現在落魄了,一聽到他的大名,那也都是“久仰久仰”“如雷貫耳”的,何曾聽人說他“像個小姑娘”?
媽的老子不抄詩,一來是抄多了有負罪感,二來是怕虐到你們讓你們沒麵子嘛!
怎麽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呢!
其實也是小陳的自尊心未免太過脆弱了,眾人興之所至,隨口而出的調笑之語,對一個看上去十五六歲的小年輕,那是再正常不過了,鄭寶旦也被眾人取笑了,可那也沒有惡意嘛!
大家還更喜歡他了呢!
“行,那我來。”小陳答應道。
“哎,這才對嘛!”眾人喜悅:“小兄弟,混江湖,要懂得一個道理,合群!”
“就是,你寫出什麽句子,我們都不會笑你。”
最不濟不就是鄭寶旦寫的那個嘛。
雖然大家還蠻期待小陳也寫一個類似的,因為大家需要一點笑料來調劑。
“從哪一句開始接啊?”陳成問:“鄭公子這句‘安得王伯當,叫他小命休’嗎?”
他一提鄭公子的大作,眾人又是笑成一團,惹得鄭公子老大不高興,大罵令狐行達、宇文化及、司馬德戡不是東西,連累自己現在被哥哥們嘲笑。
“不用,”龔子業笑道:“寶旦的詩,就讓他自己再琢磨一會兒,有個定論吧。你接著卜兄弟的‘可恥隋皇帝,荒淫天下仇’續寫便好。”
陳成有些意外,沒想到這句還是小卜寫的。
寫得呢,不咋樣。
畢竟一個優秀的詩評人,並不一定要會寫詩。
令小陳咂嘴的是,你小子……
還有點憂國憂民啊!
小卜抿嘴笑,把胸膛一挺,意思他就是“心念蒼生,胸懷天下”的人。
這群人中,連跟陳成最熟悉的鄭寶旦都不清楚陳成的底細,而小卜自然深知名揚四海的陳十一郎究竟是怎樣的驚才豔豔。
“可恥隋皇帝,荒淫天下仇——”小陳就像剛剛鄭寶旦那樣,念叨著這兩句。
眾人以為他也是不學無術,龔子業心思一動,微微笑道:“乍讓蔡兄弟作,他恐怕有些為難,我且為他作四句注解!”
負手而立,吟道:“顧身不顧民,及樂不及憂。
遠棄宗室重,死作社稷羞!”
眾人聞言,都是喝彩起來,因為簡單的幾句話,一下就把隋煬帝之所以眾叛親離,國破身亡的原因點出來了:
顧自己,不顧百姓。
享樂,沒有憂患意識。
遠離國都宗室,跑到千裏之外的揚州樂不思蜀,死了,也是社稷之恥。
一針見血,而且說是“注解”,實際是接著卜海峰的頭,又續了四句詩!
剛剛眾人不是怪龔子業“偷懶”麽?人家自己寫也不是行!
嘿!有奸情啊!
對自己表弟,龔九都沒有這麽盡心地為其“解析”過。
就在眾人在為龔子業叫好的時候,小陳微微一笑:“多謝龔九兄助力,不過不需注解,我業已有了句子。“
“程咬金隻有三板斧……”
“尉遲敬德呢?‘安得尉遲恭,叫他小命休’!”
“他倆也挨不著……”
“單雄信可以!安得單雄信,叫他……”
……
鄭寶旦認為自己的句式極好,幾乎把隋唐之間的名將說了個遍,眾人發現這小子讀書不靈光,說起這些武將故事還都挺了解的樣子,一時間啼笑皆非。
鄭寶旦也是說累了,最後隻能求饒,最後無奈道:“那你們告訴我,到底是誰殺了隋煬帝啊!”
“令狐行達。”見表弟終於“求知若渴”,龔子業總算有些安慰,告訴了他。
鄭寶旦一呆,令——狐——行——達?這特麽是誰?
擰著眉頭:“還有嗎?”
“宇文化及。”
“……”鄭寶旦:“還有嗎?”
“司馬德戡。”
“……”
大業十四年三月十一日(618年),宇文化及、司馬德戡等發動江都兵變,叛軍要殺死隋煬帝,隋煬帝說:“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怎麽能對天子動刀,取鴆酒來!”眾人不答應,讓令狐行達按著煬帝坐下。隋煬帝自己解下練巾交給令狐行達,於是令狐行達用這條練巾絞死了隋煬帝。
“辣塊媽媽!這些混賬簡直是故意跟老子作對!”鄭寶旦大怒!“他們都叫四個字的名字!讓老子怎麽入詩?”
此言一出,眾人爆笑,忍俊不禁。
“你才是混賬!”龔子業也被他氣笑了:“就算是三個字,你這也算不上是詩!多讀點書吧!老兄!”
哭笑不得間,忽然發現似乎忽略了一個人:
英俊異常的蔡卓言少俠!
連卜海峰、鄭寶旦都作詩了,偏偏漏了蔡少俠!
看他的個頭,應該是要比表弟大一點才對。
不管人家會不會作詩,問都不問,那不是不禮貌嘛!
龔子業邀請道:“蔡兄弟也來熱鬧一下?”
陳成還在想著“楊勇刨了楊廣墳”的梗呢,被他一點,迴過神來:“啥?嗯,你們玩你們的,我不會。”
小陳我從小到大都在抄詩,實在是累了,不想抄了,這迴就不摻和了。
“來吧,你看寶旦平日也不作詩,不也作了?”龔子業笑道:“重在參與,不用太介懷。”
幾番邀約,小陳執意不肯。
這未免有些不給麵子,龔子業自己倒不在意,那個口出狂言“舉首江南近,金陵一目收”的趙眉山不高興:“你這小郎君,怎的不識抬舉呢?還說練劍呢,扭扭捏捏,哪像個男子漢的樣子?”
眾人把小陳的年齡錯估了兩歲,十五六七歲的話,應該已經變聲了,可小陳還是細聲細語的童子腔,這也讓大家不滿,並沒想到他現實年齡是十四。(實際年齡四十……)
又有人笑道:“過去人說‘江南脂粉氣濃甚’,這小兄弟是東都來的,沒想到東都的風氣隻怕比我們江南還要‘濃甚’呢!”
“我還在尋思,這小郎君是‘劍術高手’,有些奇怪,會不會是用錯了一個字啊?”
“哪個字?”
“應該是,‘劍器高手’。”那人道:“怕不是——公孫大娘的徒弟?”
“劍器”本質上是一種使劍的舞蹈,怎麽看小陳都更像是一個跳舞的,所以眾人都笑了。
眾人見小陳粉雕也似的臉,玉琢也似的麵,真個是俊秀得一塌糊塗,因為沒聽他談詩,也未曾見他下午以一敵十時的英姿和高超劍術,沒啥敬畏之心,隻當他是尋常少年。
可是小陳自小那都是被捧上天的,哪怕是現在落魄了,一聽到他的大名,那也都是“久仰久仰”“如雷貫耳”的,何曾聽人說他“像個小姑娘”?
媽的老子不抄詩,一來是抄多了有負罪感,二來是怕虐到你們讓你們沒麵子嘛!
怎麽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呢!
其實也是小陳的自尊心未免太過脆弱了,眾人興之所至,隨口而出的調笑之語,對一個看上去十五六歲的小年輕,那是再正常不過了,鄭寶旦也被眾人取笑了,可那也沒有惡意嘛!
大家還更喜歡他了呢!
“行,那我來。”小陳答應道。
“哎,這才對嘛!”眾人喜悅:“小兄弟,混江湖,要懂得一個道理,合群!”
“就是,你寫出什麽句子,我們都不會笑你。”
最不濟不就是鄭寶旦寫的那個嘛。
雖然大家還蠻期待小陳也寫一個類似的,因為大家需要一點笑料來調劑。
“從哪一句開始接啊?”陳成問:“鄭公子這句‘安得王伯當,叫他小命休’嗎?”
他一提鄭公子的大作,眾人又是笑成一團,惹得鄭公子老大不高興,大罵令狐行達、宇文化及、司馬德戡不是東西,連累自己現在被哥哥們嘲笑。
“不用,”龔子業笑道:“寶旦的詩,就讓他自己再琢磨一會兒,有個定論吧。你接著卜兄弟的‘可恥隋皇帝,荒淫天下仇’續寫便好。”
陳成有些意外,沒想到這句還是小卜寫的。
寫得呢,不咋樣。
畢竟一個優秀的詩評人,並不一定要會寫詩。
令小陳咂嘴的是,你小子……
還有點憂國憂民啊!
小卜抿嘴笑,把胸膛一挺,意思他就是“心念蒼生,胸懷天下”的人。
這群人中,連跟陳成最熟悉的鄭寶旦都不清楚陳成的底細,而小卜自然深知名揚四海的陳十一郎究竟是怎樣的驚才豔豔。
“可恥隋皇帝,荒淫天下仇——”小陳就像剛剛鄭寶旦那樣,念叨著這兩句。
眾人以為他也是不學無術,龔子業心思一動,微微笑道:“乍讓蔡兄弟作,他恐怕有些為難,我且為他作四句注解!”
負手而立,吟道:“顧身不顧民,及樂不及憂。
遠棄宗室重,死作社稷羞!”
眾人聞言,都是喝彩起來,因為簡單的幾句話,一下就把隋煬帝之所以眾叛親離,國破身亡的原因點出來了:
顧自己,不顧百姓。
享樂,沒有憂患意識。
遠離國都宗室,跑到千裏之外的揚州樂不思蜀,死了,也是社稷之恥。
一針見血,而且說是“注解”,實際是接著卜海峰的頭,又續了四句詩!
剛剛眾人不是怪龔子業“偷懶”麽?人家自己寫也不是行!
嘿!有奸情啊!
對自己表弟,龔九都沒有這麽盡心地為其“解析”過。
就在眾人在為龔子業叫好的時候,小陳微微一笑:“多謝龔九兄助力,不過不需注解,我業已有了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