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銷路還挺好的,漸漸有點低迷了。關心排名的,隻需要看一眼排名的變化就行了,沒必要專門再買新的。現在買新詩榜的,要麽是每月都買的老主顧,要麽就是自己上榜了,專門買這本迴去收藏的。”
陳成恍然大悟!
是啊!說得在理!
一直以來,陳成和小郡主追求的,都是詩榜的公平、客觀、結果能服眾,為此,小陳動用其“未卜先知”的能力,凡是後世不聞於世的詩人以及作品,堅決“打壓”,而流傳千古的大詩人,即便一段時間沒啥好作品,也要穩固其排名,不使下跌。
時間,當然會證明小陳的正確性。
畢竟李杜、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一大幫明星的地位,是千百年來大眾和精英們都認可的。
可是如果每次一打開詩榜都是這幾個家夥占據著扉頁,至多名次微調,的確讓人失去了新鮮感。
隻有孟浩然突然去世從詩榜上除名那次,的確令很多人格外吃驚,連帶著當月的詩榜銷路都好了不少。
新詩人無法威脅李白王維王大叔的扉頁位置,拿不出亮眼的成績,就無法讓人正視他們的實力,以至於他們在扉頁後麵競爭得再激烈,也被看熱鬧的人認為是“菜雞互啄”,提不起精神。
如此一來,看似內容豐富、客觀公正、每一條變化都給出公道評價的詩榜,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變化不大的“數據庫”,隻能引起那些較真的“極客”的興趣,而無法網羅大眾的興趣。
甚至連扉頁的李白、王老師、王大叔那幾位,自己根本不看這種玩意兒,因為對所謂的“江湖地位”,根本不關心。
“哎呀,小卜!我這次到你這來,算是來對了!”陳成一拍大腿:“我以為這詩榜越辦越好,實際是走向死胡同呢!”
一份刊物——起碼在小陳眼中,詩榜就是他在大唐協助小郡主開發的一份月刊,要想良性發展,就得補充新鮮血液,必須自己可以良性循環!
如果每次出詩榜,成本都收不迴來,需要小郡主拿自己的封戶例供錢來“供血”,那遲早會有供血不足的那天的。
眼下還沒到那個程度,詩榜還處於上升的階段——但看聯絡站的小卜日子過得如此拘謹,就知道長此以往是不行的!
改革!
必須往大眾化、低俗化、幼齡化轉變!
要新穎活潑!
要博人眼球!
後世無良報刊總拿狗血新聞出來炒作,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不是說要放棄詩榜的專業性,而是要搞點大家關心的東西,吸引他們有動力購買當月的新詩榜!
事實上,這種事,小陳嚐試過啊!
在金陵,他就采取過用怪談榜和孟老師詩集、小陳詩集捆綁銷售的方法。
最終,在鼠目寸光的周瑞縣令的阻撓下,被勒令禁止了!
這招就不錯!我讓小郡主把奇聞怪談,連著詩榜一起發,從長安直接發——連聖人都沒有意見,那難道還不行?
嗯,這是個吸人眼球的路數。另外,就像那幾個揚州少年,明明自己挨了打,甚至是交錢來挨打——還是樂此不疲?
因為他們能參與其中,並被允諾在劍榜上露臉啊!
如果告訴他們,不擊敗陳少俠,不可能上劍榜的(畢竟陳少俠或者蔡卓言少俠都不在劍榜上),他們的熱情自然就沒有那麽高了。
本土化、區域細分、專題活動……
小陳思緒紛飛,最後一拍大腿:“我要在揚州舉辦一次大詩會!”
詩會的內容、經過,都記錄在下月的詩榜上,作為詩榜每月特殊內容的首次嚐試!
“哎——你不是說,”卜海峰有些奇怪:“你這次來揚州,是以‘遊俠’身份來的嗎,隻論劍,不比詩!”
為了不暴露陳十一郎與岐王府的關聯,連惹人注目、黑黢黢的“鍾心同”少俠都沒咋讓他出來露麵,省得讓人猜測出“twins雙俠”的真實身份。
“嘿!我又沒說我要出來比!”小陳笑道:“我要是放風出去:潁川陳萇已達揚州,邀揚州各路騷人墨客相會!那豈不成了我來單挑揚州群豪了嗎?”
比劍,小陳現在有信心;
比詩,他現在還有點虛。
卜海峰認為在理,又問他是怎樣打算?
小陳大手一揮:“你來組織!咱們辦一個‘揚州二十年經典詩文頒獎盛典’,廣邀揚州文人大儒參加,讓他們都來幫我們撐場麵,下個月的詩榜,就以此為專題,評點揚州這些年的詩文——平常不上榜的詩人可以露臉了,那些被忽略的精品詩文也可以刊登了,覺得每月詩榜都差不多的人,也多一個動力購買新詩榜了,是不是一個聽起來還不錯的嚐試?”
如此一來,等於在“全國詩人排行”中,專開了一個“揚州十大詩人”或者“揚州十大好詩”的盤點,這在詩榜原本冷冰冰的姓名、數字裏是不會有的。
“哎,是有點意思!”卜海峰笑道:“你要說挑戰那些大詩人,他們未必肯來;可你要說給他們頒獎,那肯定有不少人要來湊熱鬧了。而且,要是發現獲獎的詩寫得不行,這些人說不定一時技癢,還要當場作詩來打擂!的確值得一試!隻不過……”
卜海峰把雙手一攤:“辦這種大集會,場地、酒水、飲食,都要使錢,而且,還不是一個小數目。”
小陳一聽在理,就好像後世的電影節、國劇盛典,那也要有讚助商來給讚助,否則辦不起來。
隻是這個時候,讚助你是別想了,像花榜那種群眾參與度高的項目還有點可能搞到讚助。
小陳抓抓頭:“你覺得,成本要多少?”
“這要看你想辦成什麽規模的囉!”卜海峰道:“如果是二三十人那種,吃飯、飲酒,再找兩個姑娘唱歌跳舞,沒上萬錢辦不起來。”
小陳一聽有些頭疼:“能不能——不找姑娘唱歌跳舞?”
你早說啊,我在金陵的時候,可是認識好幾個會唱歌跳舞的呢。
“那也省不了多少。”
小陳點頭:什麽時候都少不了要用錢。
辦“頒獎盛典”要錢,想給小郡主送一麵金花銀葉銅鏡,也要錢。
而且動輒就“上萬錢”。
小卜肯定是拿不出來的,這事辦不辦的成還是個未知數,也不好意思向小郡主申請批準經費。
“嗯,明天那幾個少年要是還來,可以進賬幾千錢。”陳成尋思著,準備再揍他們一頓掙點錢。
另外……
巨富鄭萬裏家那個熱衷cosy、角色扮演的傻小子鄭寶旦不是說了要用“一天五千錢”來雇小陳麽?
一天五千錢,不掙白不掙啊!
就是你了!
陳成恍然大悟!
是啊!說得在理!
一直以來,陳成和小郡主追求的,都是詩榜的公平、客觀、結果能服眾,為此,小陳動用其“未卜先知”的能力,凡是後世不聞於世的詩人以及作品,堅決“打壓”,而流傳千古的大詩人,即便一段時間沒啥好作品,也要穩固其排名,不使下跌。
時間,當然會證明小陳的正確性。
畢竟李杜、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一大幫明星的地位,是千百年來大眾和精英們都認可的。
可是如果每次一打開詩榜都是這幾個家夥占據著扉頁,至多名次微調,的確讓人失去了新鮮感。
隻有孟浩然突然去世從詩榜上除名那次,的確令很多人格外吃驚,連帶著當月的詩榜銷路都好了不少。
新詩人無法威脅李白王維王大叔的扉頁位置,拿不出亮眼的成績,就無法讓人正視他們的實力,以至於他們在扉頁後麵競爭得再激烈,也被看熱鬧的人認為是“菜雞互啄”,提不起精神。
如此一來,看似內容豐富、客觀公正、每一條變化都給出公道評價的詩榜,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變化不大的“數據庫”,隻能引起那些較真的“極客”的興趣,而無法網羅大眾的興趣。
甚至連扉頁的李白、王老師、王大叔那幾位,自己根本不看這種玩意兒,因為對所謂的“江湖地位”,根本不關心。
“哎呀,小卜!我這次到你這來,算是來對了!”陳成一拍大腿:“我以為這詩榜越辦越好,實際是走向死胡同呢!”
一份刊物——起碼在小陳眼中,詩榜就是他在大唐協助小郡主開發的一份月刊,要想良性發展,就得補充新鮮血液,必須自己可以良性循環!
如果每次出詩榜,成本都收不迴來,需要小郡主拿自己的封戶例供錢來“供血”,那遲早會有供血不足的那天的。
眼下還沒到那個程度,詩榜還處於上升的階段——但看聯絡站的小卜日子過得如此拘謹,就知道長此以往是不行的!
改革!
必須往大眾化、低俗化、幼齡化轉變!
要新穎活潑!
要博人眼球!
後世無良報刊總拿狗血新聞出來炒作,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不是說要放棄詩榜的專業性,而是要搞點大家關心的東西,吸引他們有動力購買當月的新詩榜!
事實上,這種事,小陳嚐試過啊!
在金陵,他就采取過用怪談榜和孟老師詩集、小陳詩集捆綁銷售的方法。
最終,在鼠目寸光的周瑞縣令的阻撓下,被勒令禁止了!
這招就不錯!我讓小郡主把奇聞怪談,連著詩榜一起發,從長安直接發——連聖人都沒有意見,那難道還不行?
嗯,這是個吸人眼球的路數。另外,就像那幾個揚州少年,明明自己挨了打,甚至是交錢來挨打——還是樂此不疲?
因為他們能參與其中,並被允諾在劍榜上露臉啊!
如果告訴他們,不擊敗陳少俠,不可能上劍榜的(畢竟陳少俠或者蔡卓言少俠都不在劍榜上),他們的熱情自然就沒有那麽高了。
本土化、區域細分、專題活動……
小陳思緒紛飛,最後一拍大腿:“我要在揚州舉辦一次大詩會!”
詩會的內容、經過,都記錄在下月的詩榜上,作為詩榜每月特殊內容的首次嚐試!
“哎——你不是說,”卜海峰有些奇怪:“你這次來揚州,是以‘遊俠’身份來的嗎,隻論劍,不比詩!”
為了不暴露陳十一郎與岐王府的關聯,連惹人注目、黑黢黢的“鍾心同”少俠都沒咋讓他出來露麵,省得讓人猜測出“twins雙俠”的真實身份。
“嘿!我又沒說我要出來比!”小陳笑道:“我要是放風出去:潁川陳萇已達揚州,邀揚州各路騷人墨客相會!那豈不成了我來單挑揚州群豪了嗎?”
比劍,小陳現在有信心;
比詩,他現在還有點虛。
卜海峰認為在理,又問他是怎樣打算?
小陳大手一揮:“你來組織!咱們辦一個‘揚州二十年經典詩文頒獎盛典’,廣邀揚州文人大儒參加,讓他們都來幫我們撐場麵,下個月的詩榜,就以此為專題,評點揚州這些年的詩文——平常不上榜的詩人可以露臉了,那些被忽略的精品詩文也可以刊登了,覺得每月詩榜都差不多的人,也多一個動力購買新詩榜了,是不是一個聽起來還不錯的嚐試?”
如此一來,等於在“全國詩人排行”中,專開了一個“揚州十大詩人”或者“揚州十大好詩”的盤點,這在詩榜原本冷冰冰的姓名、數字裏是不會有的。
“哎,是有點意思!”卜海峰笑道:“你要說挑戰那些大詩人,他們未必肯來;可你要說給他們頒獎,那肯定有不少人要來湊熱鬧了。而且,要是發現獲獎的詩寫得不行,這些人說不定一時技癢,還要當場作詩來打擂!的確值得一試!隻不過……”
卜海峰把雙手一攤:“辦這種大集會,場地、酒水、飲食,都要使錢,而且,還不是一個小數目。”
小陳一聽在理,就好像後世的電影節、國劇盛典,那也要有讚助商來給讚助,否則辦不起來。
隻是這個時候,讚助你是別想了,像花榜那種群眾參與度高的項目還有點可能搞到讚助。
小陳抓抓頭:“你覺得,成本要多少?”
“這要看你想辦成什麽規模的囉!”卜海峰道:“如果是二三十人那種,吃飯、飲酒,再找兩個姑娘唱歌跳舞,沒上萬錢辦不起來。”
小陳一聽有些頭疼:“能不能——不找姑娘唱歌跳舞?”
你早說啊,我在金陵的時候,可是認識好幾個會唱歌跳舞的呢。
“那也省不了多少。”
小陳點頭:什麽時候都少不了要用錢。
辦“頒獎盛典”要錢,想給小郡主送一麵金花銀葉銅鏡,也要錢。
而且動輒就“上萬錢”。
小卜肯定是拿不出來的,這事辦不辦的成還是個未知數,也不好意思向小郡主申請批準經費。
“嗯,明天那幾個少年要是還來,可以進賬幾千錢。”陳成尋思著,準備再揍他們一頓掙點錢。
另外……
巨富鄭萬裏家那個熱衷cosy、角色扮演的傻小子鄭寶旦不是說了要用“一天五千錢”來雇小陳麽?
一天五千錢,不掙白不掙啊!
就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