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酒肆的老漢看自家婆娘被群毆,連說話都不敢——
他倆本來就是鄭公子雇傭來的專業“群演”。
不說他婆娘,就是他自己也要隔三差五挨鄭公子和手下人一頓胖揍的。
不白揍!
揍一次鄭公子給一貫錢呢!那是賣多少碗茶湯、壓多少盞酒汁才能換迴來的?
這會兒老漢生意也不做了,抱著媳婦又是喂水又是安撫,委屈巴巴。
小陳怪問:你倆老夫婦看著也一把年紀了,安分守己做生意不好麽,這種錢惡少肯給,你倆還真敢要?
老漢委屈道:一開始是不願,但後麵看別人也賺這傻少爺的錢,不賺白不賺。反正都是走走過場,隨意糊弄的,老夫婦倆有年齡、性別的優勢,都不用化妝,甚至場地和道具都是現成的。
可是近些日子來,敷衍浮誇的表演鄭公子已經不滿意了,都必須真打,打得越慘鄭公子越高興,行俠仗義起來也更有滿足感。
陳成:“……”要不我怎麽說,這鄭公子和鄭家狗腿子揍得不冤呢……
眼看著鄭家人的拳腳是越來越重,老頭還扛得動,老太婆是越來越吃不消了,上一次就說不演了,別為了一貫錢的出場費,把命送掉了,不值當。
陳成:“……”
你們還知道疼啊!
既然已經賺了不少了,身體也吃不消了,還不知道收手,人性的貪婪呀!
老頭抹眼淚,看看鄭家如狼似虎的那群下人和喜怒無常的鄭公子,不說話。
陳成恍然大悟,這是怕惹毛了鄭公子,變“假打”為“真打”!
小陳既是同情又是好笑:“你這老漢,幸虧這次遇到小陳我,要不然即使‘假打’,老婆婆也非得受重傷不可。”
就算不敢不接著演,你也可以替你老婆上陣麽!
言外之意,是譏諷老漢自己能“扛得住群毆”的話,都這時候了,還要吹牛。
“這位少俠看來是行走江湖的,不讀書卷,”老漢倒是一眼就看穿了小陳不是“讀書的料”,道:“今天這戲碼,還非得我媳婦演不可……”
陳成本來都不打算跟這倆糊塗老頭老太說話了,聽他這話,還挺“驕傲”,又是啼笑皆非。
這掌故的確不是揚州人的話,不一定知道,但此時一本《廣陵耆老傳》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在晉元帝時期,有一個老婦人每天挑一甕茶水到市場上賣,市民們爭相購買。但是甕裏的茶水卻絲毫不見有減少。老婦人把賣茶水得來的錢施舍給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有人對此事很詫異,把她抓到牢獄裏。在晚上的時候,老婦人舉著茶甕和茶碗,從窗戶裏飛走了。
這故事從晉代起在揚州城口耳相傳,包括鄭公子在內的小孩子都是聽著長大的。
鄭公子要演這個故事,怕是還想把自己“行俠仗義”的故事的從“武俠”往“仙俠”上引,說不定在他原本設計的動作中,已經有了飛天遁地、劍氣縱橫,家丁們人仰馬翻。誰知道遇到了不開眼的小陳,他的那些絕技平日抵擋十萬契丹大軍都不在話下,卻拿區區小陳毫無辦法!
弄清楚了來龍去脈,小陳愈發啼笑皆非。
自己“行俠仗義”的第一天,教訓了一個每天都“行俠仗義”的人,可本質上仍然是“行俠仗義”,有意思。
警告了鄭家的狗腿子們,以後不可再拿普通良民來開涮。就算你們家公子愛角色扮演,你們也可以在自家後花園裏搭台,自己扮演老頭老太太嘛!
然後又勸告了真正的老頭老太太,不要再為了鄭公子那一千個錢,拿自己的尊嚴和性命開玩笑了!
從剛剛交手的過程來看,鄭公子還真的挺“莽”的。
也不知是不是都被江森的棍術打怕了,眾人都沒有任何意義,答應不迭。
此時挨了小陳一記“迴馬棍”的鄭公子仍在迷糊中。
“twins雙俠”和懷揣演員夢想的老夫婦倆趁機溜之大吉,老漢不忘要上這次的一貫錢,那可是老太婆“搏命”換來的,順便把酒肆門鎖上。
……
離開了鄭家人的視線,小陳擔著江森的長棍、挑著行李一通小跑,免得鄭寶旦醒來之後再報複。
雖然以雙俠的武力值,鄭家的戰五渣都是酒囊飯袋,可想想人家家大業大,能躲還是要躲躲的。
“二公子,行李我來挑啊!”
“這點東西算什麽!我來!”奪了江森挑夫工作的小陳心情很好,哼著“我挑著擔,你牽著馬”的小調,對於剛剛江森大發神威、以一敵十的表現十分滿意,“twins雙俠”倍兒有麵兒,就承擔雜活來獎勵“鍾心同”大俠功夫不負有心人,練出神功能揍人。
“哪裏哪裏,”江森謙虛道:“比不上二公子棍術精湛,更為好看。”
連江森都知道誇人了,小陳甚是受用。
的確,小陳的棍術比江森那一板一眼的花哨多了,關鍵那些浮誇的動作他真敢做出來——也是占了鄭公子徒有虛表的便宜。
兩人商業互吹著就要入城,這時聽到身後一陣馬蹄聲:
“二位少俠且留步!”
迴頭一看,又是鄭家的人,快馬追來,不知又有什麽名堂。
但是在城門外也不怕,不遠就有士兵守衛呢,對方再囂張也不敢造次。
到了城裏就更不能仗勢欺人呢,否則鄭公子也不會把舞台遷移到城外去。
“難道鄭公子還想訛我醫藥費嘛?”對鄭公子印象不佳,小陳說話也就沒有那麽客氣。
“不不不,少俠誤會了!”對方飛身下馬,還有些恭敬的樣子,剛剛鄭公子終於完全蘇醒了,又問陳成的下落,得知已經走了,下令趕忙追迴來。
隻是並非小陳想的那樣要訛詐醫藥費——鄭家富可敵國,怎麽會吝惜一點醫藥費?當然鄭公子也不會泄露自己今天技不如人的糗事,更加不會“受傷”啦!
“你是說,鄭公子欣賞本人武藝,想請我到家裏,和他切磋學習?”小陳聽了對方的來意,大感有趣,問江森:“這算什麽?讓我去當鄭公子的……書童?”
江森就是陳公子的書童,有他的“切磋學習”,陳公子的武藝的確進步神速。
“唔,不好,我不讀書的呀!”小陳想起自己到揚州後要隱瞞自己的詩名,當一個快快樂樂的少俠:“那‘棍童’?聽起來有些邪惡。也不好。多謝鄭公子的美意,但在下武藝低微,力有未逮,且替我婉辭了吧!”
覺得這鄭公子當真是一位奇葩,不好評價,又要和江森離開。
他倆本來就是鄭公子雇傭來的專業“群演”。
不說他婆娘,就是他自己也要隔三差五挨鄭公子和手下人一頓胖揍的。
不白揍!
揍一次鄭公子給一貫錢呢!那是賣多少碗茶湯、壓多少盞酒汁才能換迴來的?
這會兒老漢生意也不做了,抱著媳婦又是喂水又是安撫,委屈巴巴。
小陳怪問:你倆老夫婦看著也一把年紀了,安分守己做生意不好麽,這種錢惡少肯給,你倆還真敢要?
老漢委屈道:一開始是不願,但後麵看別人也賺這傻少爺的錢,不賺白不賺。反正都是走走過場,隨意糊弄的,老夫婦倆有年齡、性別的優勢,都不用化妝,甚至場地和道具都是現成的。
可是近些日子來,敷衍浮誇的表演鄭公子已經不滿意了,都必須真打,打得越慘鄭公子越高興,行俠仗義起來也更有滿足感。
陳成:“……”要不我怎麽說,這鄭公子和鄭家狗腿子揍得不冤呢……
眼看著鄭家人的拳腳是越來越重,老頭還扛得動,老太婆是越來越吃不消了,上一次就說不演了,別為了一貫錢的出場費,把命送掉了,不值當。
陳成:“……”
你們還知道疼啊!
既然已經賺了不少了,身體也吃不消了,還不知道收手,人性的貪婪呀!
老頭抹眼淚,看看鄭家如狼似虎的那群下人和喜怒無常的鄭公子,不說話。
陳成恍然大悟,這是怕惹毛了鄭公子,變“假打”為“真打”!
小陳既是同情又是好笑:“你這老漢,幸虧這次遇到小陳我,要不然即使‘假打’,老婆婆也非得受重傷不可。”
就算不敢不接著演,你也可以替你老婆上陣麽!
言外之意,是譏諷老漢自己能“扛得住群毆”的話,都這時候了,還要吹牛。
“這位少俠看來是行走江湖的,不讀書卷,”老漢倒是一眼就看穿了小陳不是“讀書的料”,道:“今天這戲碼,還非得我媳婦演不可……”
陳成本來都不打算跟這倆糊塗老頭老太說話了,聽他這話,還挺“驕傲”,又是啼笑皆非。
這掌故的確不是揚州人的話,不一定知道,但此時一本《廣陵耆老傳》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在晉元帝時期,有一個老婦人每天挑一甕茶水到市場上賣,市民們爭相購買。但是甕裏的茶水卻絲毫不見有減少。老婦人把賣茶水得來的錢施舍給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有人對此事很詫異,把她抓到牢獄裏。在晚上的時候,老婦人舉著茶甕和茶碗,從窗戶裏飛走了。
這故事從晉代起在揚州城口耳相傳,包括鄭公子在內的小孩子都是聽著長大的。
鄭公子要演這個故事,怕是還想把自己“行俠仗義”的故事的從“武俠”往“仙俠”上引,說不定在他原本設計的動作中,已經有了飛天遁地、劍氣縱橫,家丁們人仰馬翻。誰知道遇到了不開眼的小陳,他的那些絕技平日抵擋十萬契丹大軍都不在話下,卻拿區區小陳毫無辦法!
弄清楚了來龍去脈,小陳愈發啼笑皆非。
自己“行俠仗義”的第一天,教訓了一個每天都“行俠仗義”的人,可本質上仍然是“行俠仗義”,有意思。
警告了鄭家的狗腿子們,以後不可再拿普通良民來開涮。就算你們家公子愛角色扮演,你們也可以在自家後花園裏搭台,自己扮演老頭老太太嘛!
然後又勸告了真正的老頭老太太,不要再為了鄭公子那一千個錢,拿自己的尊嚴和性命開玩笑了!
從剛剛交手的過程來看,鄭公子還真的挺“莽”的。
也不知是不是都被江森的棍術打怕了,眾人都沒有任何意義,答應不迭。
此時挨了小陳一記“迴馬棍”的鄭公子仍在迷糊中。
“twins雙俠”和懷揣演員夢想的老夫婦倆趁機溜之大吉,老漢不忘要上這次的一貫錢,那可是老太婆“搏命”換來的,順便把酒肆門鎖上。
……
離開了鄭家人的視線,小陳擔著江森的長棍、挑著行李一通小跑,免得鄭寶旦醒來之後再報複。
雖然以雙俠的武力值,鄭家的戰五渣都是酒囊飯袋,可想想人家家大業大,能躲還是要躲躲的。
“二公子,行李我來挑啊!”
“這點東西算什麽!我來!”奪了江森挑夫工作的小陳心情很好,哼著“我挑著擔,你牽著馬”的小調,對於剛剛江森大發神威、以一敵十的表現十分滿意,“twins雙俠”倍兒有麵兒,就承擔雜活來獎勵“鍾心同”大俠功夫不負有心人,練出神功能揍人。
“哪裏哪裏,”江森謙虛道:“比不上二公子棍術精湛,更為好看。”
連江森都知道誇人了,小陳甚是受用。
的確,小陳的棍術比江森那一板一眼的花哨多了,關鍵那些浮誇的動作他真敢做出來——也是占了鄭公子徒有虛表的便宜。
兩人商業互吹著就要入城,這時聽到身後一陣馬蹄聲:
“二位少俠且留步!”
迴頭一看,又是鄭家的人,快馬追來,不知又有什麽名堂。
但是在城門外也不怕,不遠就有士兵守衛呢,對方再囂張也不敢造次。
到了城裏就更不能仗勢欺人呢,否則鄭公子也不會把舞台遷移到城外去。
“難道鄭公子還想訛我醫藥費嘛?”對鄭公子印象不佳,小陳說話也就沒有那麽客氣。
“不不不,少俠誤會了!”對方飛身下馬,還有些恭敬的樣子,剛剛鄭公子終於完全蘇醒了,又問陳成的下落,得知已經走了,下令趕忙追迴來。
隻是並非小陳想的那樣要訛詐醫藥費——鄭家富可敵國,怎麽會吝惜一點醫藥費?當然鄭公子也不會泄露自己今天技不如人的糗事,更加不會“受傷”啦!
“你是說,鄭公子欣賞本人武藝,想請我到家裏,和他切磋學習?”小陳聽了對方的來意,大感有趣,問江森:“這算什麽?讓我去當鄭公子的……書童?”
江森就是陳公子的書童,有他的“切磋學習”,陳公子的武藝的確進步神速。
“唔,不好,我不讀書的呀!”小陳想起自己到揚州後要隱瞞自己的詩名,當一個快快樂樂的少俠:“那‘棍童’?聽起來有些邪惡。也不好。多謝鄭公子的美意,但在下武藝低微,力有未逮,且替我婉辭了吧!”
覺得這鄭公子當真是一位奇葩,不好評價,又要和江森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