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鹹宜公主將要出嫁,”陳十一郎一副悠然迴憶的樣子:“鹹宜公主——周明府知道吧?”


    周瑞點點頭,這個不是不懂裝懂,鹹宜公主是武惠妃的女兒,作為武惠妃娘娘的掌上明珠,自然是貴不可言。


    她下嫁給了衛尉卿楊洄,楊洄也算皇親,是中宗李顯的女兒長寧公主與楊慎交的兒子。他倆結婚可是一樁盛事,堪與英國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結婚時一比,鬧得舉國皆知。


    “那場婚禮啊,我也有幸在現場參加——嗯,我與楊駙馬、鹹宜公主殿下都挺熟的,那叫一個熱鬧非凡啊!”小陳感慨道:“正所謂——


    青鸞飛入合歡宮,紫鳳銜花出禁中。


    可憐今夜千門裏,銀漢星迴一道通。”


    故技重施,把王昌齡大叔寫的《蕭駙馬宅花燭》適時吟誦出來,不關心詩文的周縣令還以為這是小陳寫給楊駙馬的,有些不明覺厲。


    隻記得一句“他與楊駙馬、鹹宜公主挺熟”。


    “鹹宜公主殿下受寵啊,聖人、惠妃向來看她與別個公主不同的。她一出嫁,惠妃娘娘舍不得啊,就跟聖人鬧,要求聖人多給鹹宜公主殿下增加五百戶食邑,可是聖人他,就是不聽啊!”小陳敘述著,一副跟周縣令嘮家常的樣子:“話說迴來哈,也就是跟周明府您,我講句實在話。惠妃娘子啊,得到聖人的厚愛太多了,所以她很容易不滿意。有的時候我也勸勸她,‘您老人家要知足常樂’,還不聽,我就找壽王殿下一起勸她,稍微聽進去點。但是鹹宜公主出嫁這件事,誰也勸不了她!”


    周瑞聽著陳成絮絮叨叨的,心想:他與武惠妃、壽王李瑁很熟。


    食邑,“封建時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所謂“萬戶侯”便是一例。到此時,已經是一種賜予宗室和高級官員的榮譽性加銜,倒不是真的裂土分封,隻是享受封地的實物賦稅之類,而且還要政府統一送至長安洛陽,通過太府寺分配。


    在以前,公主的食邑隻有三百戶,隻有牛b哄哄的太平公主多達五千戶。


    到了開元年間以來,食邑最多的便是當今天子的妹妹玉真公主——畢竟她要辦詩榜,需要經費啊!


    她有一千戶。


    到皇女呢,就減半,是五百戶,每戶最多不超過三個成人。


    這其實已經很不少了,但武惠妃要在女兒出嫁的時候鬧,是因為“駙馬爺”說著好聽,可除了被任命一個三品員外官,不實際任事——也就是說,沒錢啊!


    公主嫁出去了,反而還要再加一個“吃軟飯”的,生活質量能不下降嗎!


    食邑收入很少,車馬、服裝、舉辦詩會所需要的費用,都不能滿足了!


    武惠妃能不說自家寶貝公主的食邑太少嘛!


    “聖人他,全天下人都是知道的,克勤克儉,體恤民情啊!”小陳恭維著李隆基,周縣令也不住點頭。


    “聖人就對惠妃娘子說:百姓的租賦,又不是天家私人的財產。前方的戰士出生入死,也隻不過賞賜一些布帛,我們家這些女孩子,有什麽功勞?現在五百戶還不夠多嗎?還要再享受那麽多的食邑封戶呢?再說這樣也可以使她們知道節儉生活嘛!”


    “然後聖人就講了幾個故事,像長孫皇後‘性尤儉約,凡所服禦,取給而已’啊,高宗皇帝‘常著七破間裙’,最後就是這個‘牛首山為雙闕''的故事,並稱讚王導的為人,要不是長安洛陽附近沒有牛首山這種天然‘天闕’,他也不打算鏽呢!”


    王導認為,東晉政權初創,財力不足,實在不宜建立雙闕,“乃假天闕於牛頭”。


    “聖人還考過我呢:‘陳萇,你可知甘果盈溢是何事?’我答:怎麽不知?這是《世說新語》上的故事,說的是東晉丞相王導本性節儉,幕府中的美味水果堆得滿滿的,也不分給大家。到了春天就腐爛了,衛隊長稟報王導,王導叫他扔掉,囑咐說:‘千萬不要讓我大兒子王大郎(王悅)知道!’”


    周瑞根本沒有心思聽陳成講故事,隻是又暗暗想:他果然和聖天子也很熟!


    作為一個對聖天子忠心耿耿的臣子,周瑞渾然忘卻自己剛剛說的“這人也死了嗎”,動情道:“陛下良苦有心,真是叫我等臣下動容呀!”


    向混跡過宮廷的小陳虛心求教道:“那後來呢?陛下說服了惠妃和鹹宜公主嗎?”


    “沒有,”小陳實話實說道:“惠妃娘子又是哭又是鬧,聖人隻能從了她,將鹹宜公主食邑實封至一千戶。”


    周瑞:“……”


    靠……


    說一套做一套……


    那你特麽跟我說了這麽半天天子多麽節儉愛民是幹什麽……


    嗯,單純是為了證明,“天闕”真的是李隆基金口玉言過的。


    ……


    唐玄宗前期,在生活上的確是相當注意節儉的。


    奢侈亡國、淫逸敗家,所以他經常要求王公貴勳體恤民情,力戒奢靡。


    開元二年七月,李隆基就曾下令將宮中過於豪奢的乘輿服飾、金銀器玩統統拿出去銷毀;過去織成的錦繡衣物,都染成黑色;規定今後禁止采集珠玉,不得紡織錦繡衣布,撤銷兩京織錦坊。


    為了表明決心,令人把宮中錦繡珠玉搬出來堆放在前殿,點火將這些奢麗之物一並焚毀。


    擬詔禁絕奢靡:“近代以來,共行奢靡,逆相仿效,浸成風俗,既竭家產,多至凋弊”,對社會上的奢靡之風零容忍,如有違者,先打個一百大板,再行處置;州縣長官不能舉察,一律貶授遠官,連坐懲罰。


    活人不行,死人也不行啊!


    他說:人死後用大量的財物去陪葬,對死人來說毫無益處,隻能損害百姓,影響生產!


    極力反對厚葬!敢幹你試試!


    哎,不對啊——


    這不符合我們對唐玄宗的認知啊!


    看看《長恨歌》,看看其他詩文記載,這色老頭明明很能花錢啊!


    這也沒錯。


    盡管在前期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的話說得很好聽——可最終,他卻成了有史以來最奢靡的君主,堪與隋煬帝媲美,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諷刺。


    即位後的第一個元宵節,李隆基想借節日慶祝歌舞一番,便下令大開皇城門,燃燈千百,賜天下“大酺”三日,並奏樂歌舞,他自己也會登上城門樓,準備通宵達旦地觀看。左拾遺嚴挺之上疏諫說,“今勞損眾多的人力,花費巨大的物力,並不是光聖德,美風化”,建議取消這一活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