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靠在艙外的守衛顯然也沒料到這麽大晚上還有不速之客打擾到主人修行,從半寐半醒之中打了一個激靈,還沒有來得及大聲斥責從艙裏奔跑出來,風一般少年的陳成,轉瞬就被同樣雷厲風行的刺客從麵前閃現,對方還推了一把,導致他跌落到水中,大聲疾唿救命。
“什麽情況?”
“誰在唿喊?”
“大半夜的不睡覺,外麵鬧的什麽?”
議論聲四起。
漸漸的,不少船隻都被這兩個大半夜在各條船上狂奔不止的人激活過來,船上開始重新點燈。
可是這時候的燈顯然不像後世的電燈那樣一按就亮——
你得先找火折子吧?
火折子看起來跟後來的打火機的作用相似,用紙卷起來的一個小紙筒,卷得十分緊密,之後用火把紙筒點燃之後再吹滅,最後用蓋子蓋起來,留些縫隙,紙筒上麵還留著一些火星,就是靠這些火星才能夠使得火折子很容易再次燃燒起來。
在古裝劇裏經常看到,大家僅僅隻吹一口氣,火折子就亮了,平常人家也都能夠用得起。
可也不想想,這玩意要是真的如此便宜方便,簡單易用,後來為毛還要發明火柴呢?
而且所謂的“洋火”剛剛從西洋傳過來的時候,還非常危險,隨便擦哪裏都能很快意外燒著。
必然是——火折子經常遇到時靈時不靈的窘境。
古代的達官顯貴所使用的可以更高級一點了,可如果還是火折子的思路,那最多再多用到幾種材料,例如硫磺、鬆香、硝、磷等易燃物質,高級貨除了聽起來更貴一點,方便耐用也不一定。
其實,火折出現的時間很晚,普及度有限,也沒有小說中幾天幾夜不熄滅那般神奇。
在小陳這個時候,生火最常用的工具是“火石、火刀和火絨”生火三件套。
生火時,火刀與火石撞擊,迸發出火星,火星落在火絨上,燃燒起來,便可作為火種,這才是普通人最常用的生活工具。
就好像《笑傲江湖》中大師兄施展獨孤九劍刺瞎眾刺客眼睛那一段,令狐衝在黑暗的石洞中看不見就是到處去死屍身上去找火刀和火石,“摸到第五個死人,才尋到了火刀火石,打著了火點燃紙媒。”才照亮了石洞。
於是,當狀況發生時,大多數人都一臉懵逼,有的想看看外麵發生了什麽,那也是啥也看不到。
點燈吧,那就吭哧吭哧打火石吧!
小陳以為這樣一邊逃命,一邊把大家都吵醒,就能嚇走刺客,可完全沒想到這段時間大家連把燈重新點起來都很難辦到!
又想到關鍵時刻不應該喊“救命”而是叫“救火”,可是當他想到這一茬的時候,前麵沒有路了!
是的,隻顧著從秦淮河的船上跳來跳去,沒發現眼前竟然已經到了邊緣,離另一條船竟然十米遠!
這特麽後世跳遠世界紀錄保持者邁克·鮑威爾也跳不過去啊!
轉眼一看,那還是河案離得更近,可也有四五米遠,背後感受到殺手的寒芒正在逼近,小陳眼一閉心一橫,直接往岸上躍去!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小陳這跳,差點落水。
好在連滾帶爬避免了掉進水裏,五髒六腑震得生疼,卻也容不得暫緩片刻,慌不擇路地隨即選了一個方向狂奔而去。
那殺手輕舒猿步,身體條件明顯比陳十一郎這副發育沒有完全的身軀好太多,輕飄飄地便落入岸上,按下刀柄,緊隨陳成而去。
岸上不比河中船上路線複雜,這時候的大路,都修得筆直方正,你在這條道上奔跑,一眼就能看見盡頭在哪裏,可不就是找死嘛?
你能逃到哪去?
小陳顯然也是被逼無奈,這深夜的大路上,一點掩護都沒有,純粹是放著給人家來追!
更何況晚上在大街上行走,本來就是罪責,可兩害取其輕,比起被人稀裏糊塗地殺掉,那還是一口門牙被巡街的差役打掉更好一點。
小陳甚至還希望能在大街上撞到巡邏隊。
兩個人很快便消失在濃厚的夜色中了。
當把全秦淮河船上的人都叫醒的兩個人跑遠了之後,船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火石終於點燃了火絨,燃起了油燈。
如果小陳還在的話,看到眼前的情景一定會被氣死——
這些船頭的燈,好看是好看,可是不頂用啊!
照明範圍也就數步之內。
你把他們叫醒了也沒用!
醒來的那些觀看了花魁大賽的觀眾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隔著船相互詢問,都不知道到底剛剛是怎麽了,稀裏糊塗。
一眼望去,隻見疏疏的樓,淡淡的月,襯著蔚藍的天;
遠處呢,鬱叢叢的,陰森森的,又似乎藏著無邊的黑暗:
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畫舫,終於使大家認識這還是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
從清清的水影裏,隻感到的隻是薄薄的夜——
這正是秦淮河最美的夜啊!
接著睡吧!
至於發生了什麽,明天看看花榜小報,說不定就能尋找到答案了。
他們怎麽會知道,花榜小報的主編輯兼第一撰稿人,自己都不知道過不過得了今夜,花榜小報還有沒有下一期了。
這個時候,陳十一郎已經狂奔到了兩裏開外,一頭衝進了“天街”。
這“天街”自然不會是真正的“天街”,隻是金陵百姓對前朝建康時首都大街的沿襲稱唿,既沒有以前那麽長,也沒有以前的天街那麽寬。
自南向北分6段,全長接近兩千米,街上依稀可見昔日古跡。
也許金陵人自己也覺得江寧都降格為“縣”了,再稱天街有些僭越,於是改稱為“新街口”,以示與以前的天街還是有區別的。(與以後的也是有區別的,現在新街口地名出現在同治年間,指糖坊橋至明瓦廊之間的一條狹長的街道,1929年民國的《首都計劃》將新街口規劃為商業區,對新街口進行拓寬改造,才逐漸有了現在繁華的模樣。)
小陳白日走在古街,會發現這裏濃濃的江湖氣,與長安城裏天街車水馬龍的人潮洶湧相比,這裏的居民們習慣於不急不緩、在晃晃悠悠的自得中過著自己的日子。
現在,他沒有心思去感悟慢節奏的生活,第一反應是——
金陵真的與長安、洛陽不同!
主幹道上,竟然沒有一個巡夜的!
是啊,金陵作為前朝故都,有沒有帝王,又沒有宰相,有什麽可以保護的?
眼看著前路將盡,高大的坊牆如同鴻溝一半橫亙在眼前,左右無路,難道陳十一郎的小命,就交代在這裏了不成!
“什麽情況?”
“誰在唿喊?”
“大半夜的不睡覺,外麵鬧的什麽?”
議論聲四起。
漸漸的,不少船隻都被這兩個大半夜在各條船上狂奔不止的人激活過來,船上開始重新點燈。
可是這時候的燈顯然不像後世的電燈那樣一按就亮——
你得先找火折子吧?
火折子看起來跟後來的打火機的作用相似,用紙卷起來的一個小紙筒,卷得十分緊密,之後用火把紙筒點燃之後再吹滅,最後用蓋子蓋起來,留些縫隙,紙筒上麵還留著一些火星,就是靠這些火星才能夠使得火折子很容易再次燃燒起來。
在古裝劇裏經常看到,大家僅僅隻吹一口氣,火折子就亮了,平常人家也都能夠用得起。
可也不想想,這玩意要是真的如此便宜方便,簡單易用,後來為毛還要發明火柴呢?
而且所謂的“洋火”剛剛從西洋傳過來的時候,還非常危險,隨便擦哪裏都能很快意外燒著。
必然是——火折子經常遇到時靈時不靈的窘境。
古代的達官顯貴所使用的可以更高級一點了,可如果還是火折子的思路,那最多再多用到幾種材料,例如硫磺、鬆香、硝、磷等易燃物質,高級貨除了聽起來更貴一點,方便耐用也不一定。
其實,火折出現的時間很晚,普及度有限,也沒有小說中幾天幾夜不熄滅那般神奇。
在小陳這個時候,生火最常用的工具是“火石、火刀和火絨”生火三件套。
生火時,火刀與火石撞擊,迸發出火星,火星落在火絨上,燃燒起來,便可作為火種,這才是普通人最常用的生活工具。
就好像《笑傲江湖》中大師兄施展獨孤九劍刺瞎眾刺客眼睛那一段,令狐衝在黑暗的石洞中看不見就是到處去死屍身上去找火刀和火石,“摸到第五個死人,才尋到了火刀火石,打著了火點燃紙媒。”才照亮了石洞。
於是,當狀況發生時,大多數人都一臉懵逼,有的想看看外麵發生了什麽,那也是啥也看不到。
點燈吧,那就吭哧吭哧打火石吧!
小陳以為這樣一邊逃命,一邊把大家都吵醒,就能嚇走刺客,可完全沒想到這段時間大家連把燈重新點起來都很難辦到!
又想到關鍵時刻不應該喊“救命”而是叫“救火”,可是當他想到這一茬的時候,前麵沒有路了!
是的,隻顧著從秦淮河的船上跳來跳去,沒發現眼前竟然已經到了邊緣,離另一條船竟然十米遠!
這特麽後世跳遠世界紀錄保持者邁克·鮑威爾也跳不過去啊!
轉眼一看,那還是河案離得更近,可也有四五米遠,背後感受到殺手的寒芒正在逼近,小陳眼一閉心一橫,直接往岸上躍去!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小陳這跳,差點落水。
好在連滾帶爬避免了掉進水裏,五髒六腑震得生疼,卻也容不得暫緩片刻,慌不擇路地隨即選了一個方向狂奔而去。
那殺手輕舒猿步,身體條件明顯比陳十一郎這副發育沒有完全的身軀好太多,輕飄飄地便落入岸上,按下刀柄,緊隨陳成而去。
岸上不比河中船上路線複雜,這時候的大路,都修得筆直方正,你在這條道上奔跑,一眼就能看見盡頭在哪裏,可不就是找死嘛?
你能逃到哪去?
小陳顯然也是被逼無奈,這深夜的大路上,一點掩護都沒有,純粹是放著給人家來追!
更何況晚上在大街上行走,本來就是罪責,可兩害取其輕,比起被人稀裏糊塗地殺掉,那還是一口門牙被巡街的差役打掉更好一點。
小陳甚至還希望能在大街上撞到巡邏隊。
兩個人很快便消失在濃厚的夜色中了。
當把全秦淮河船上的人都叫醒的兩個人跑遠了之後,船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火石終於點燃了火絨,燃起了油燈。
如果小陳還在的話,看到眼前的情景一定會被氣死——
這些船頭的燈,好看是好看,可是不頂用啊!
照明範圍也就數步之內。
你把他們叫醒了也沒用!
醒來的那些觀看了花魁大賽的觀眾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隔著船相互詢問,都不知道到底剛剛是怎麽了,稀裏糊塗。
一眼望去,隻見疏疏的樓,淡淡的月,襯著蔚藍的天;
遠處呢,鬱叢叢的,陰森森的,又似乎藏著無邊的黑暗:
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畫舫,終於使大家認識這還是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
從清清的水影裏,隻感到的隻是薄薄的夜——
這正是秦淮河最美的夜啊!
接著睡吧!
至於發生了什麽,明天看看花榜小報,說不定就能尋找到答案了。
他們怎麽會知道,花榜小報的主編輯兼第一撰稿人,自己都不知道過不過得了今夜,花榜小報還有沒有下一期了。
這個時候,陳十一郎已經狂奔到了兩裏開外,一頭衝進了“天街”。
這“天街”自然不會是真正的“天街”,隻是金陵百姓對前朝建康時首都大街的沿襲稱唿,既沒有以前那麽長,也沒有以前的天街那麽寬。
自南向北分6段,全長接近兩千米,街上依稀可見昔日古跡。
也許金陵人自己也覺得江寧都降格為“縣”了,再稱天街有些僭越,於是改稱為“新街口”,以示與以前的天街還是有區別的。(與以後的也是有區別的,現在新街口地名出現在同治年間,指糖坊橋至明瓦廊之間的一條狹長的街道,1929年民國的《首都計劃》將新街口規劃為商業區,對新街口進行拓寬改造,才逐漸有了現在繁華的模樣。)
小陳白日走在古街,會發現這裏濃濃的江湖氣,與長安城裏天街車水馬龍的人潮洶湧相比,這裏的居民們習慣於不急不緩、在晃晃悠悠的自得中過著自己的日子。
現在,他沒有心思去感悟慢節奏的生活,第一反應是——
金陵真的與長安、洛陽不同!
主幹道上,竟然沒有一個巡夜的!
是啊,金陵作為前朝故都,有沒有帝王,又沒有宰相,有什麽可以保護的?
眼看著前路將盡,高大的坊牆如同鴻溝一半橫亙在眼前,左右無路,難道陳十一郎的小命,就交代在這裏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