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擅長寫軍旅題材的詩。”
小陳一句話引發全場大笑,四秀在內都覺得外地人要認輸了。
可是他下麵一句話差點把人直接給噎死:“隻是想要勝過這位王文卿兄——仍然綽綽有餘!”
冷場!
王文卿的笑容僵硬在臉上,隨即大怒道:“大言不慚!”
陳成仍然麵露漸漸的微笑,不置可否的樣子。
王文卿這篇頗為自得的“大作”,說來也確有可取之處——
算是將從春秋到六朝之間江左的“武事”迴顧了一遍。
首聯說到了越王勾踐、幹將莫邪,都與“兵器”相關。
的確,劍是吳越之地首選的兵器,曆史上這片區域也盛產銅錫,李斯《諫逐客書》說“江南金錫”,後世考古時也在貴池、銅陵以及宣城等地發現礦址,這才會有幹將、莫邪、歐冶子等等鑄劍傳說,越王勾踐劍時隔兩千年,出土時仍然那麽鋒利,說不定便是從宣城采來的礦鑄造成的。
頷聯說的是本地的形勢,一派兵家必爭之地的模樣,更加深了本地“武風”的氣勢。
到了頸聯,是實實在在地詠古,“黃龍”是東吳大帝孫權的年號,意思是孫權年輕時誌向不小,也致力於問鼎中原。隻可惜與魏在離本地不遠的合肥逍遙津發生大戰,東吳的十萬大軍頂不住張遼區區800將士的衝擊,張遼甚至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北伐受挫。
一轉眼,孫權就老了——而垂老的孫權,幾乎可以競爭曆史上老年後最昏聵的君主,不知道作了多少自廢武功,枉殺忠良的蠢事。
以至於後來三代君主孫亮、孫休、孫皓都碌碌無為,孫皓更是在王浚樓船之下當了亡國之君。
意思很明顯了,要想建功立業,耀威江山,必須盡早著手,等自己老了或者留給子孫後代去做,是不現實的。
尾聯便是“正確”的做法:
“擊楫”說的是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
趁早效仿祖逖那樣“中流擊水”,領兵出征,襲扣胡虜,凱旋而歸。
一首詩,又有典故又有景,幾聯對仗也算頗為整齊,外地來的邋遢少年何德何能,就放言自己想勝對方“綽綽有餘”呢?
陳成歎了口氣:“我是想寫幾篇豪言壯語把你打下去啊,可是這跟我的‘人設’不符哇!”
要說陳成如今也算是見得多了,像這樣鋪陳張狂,再貶低一點說是“灑狗血”的詩,不大容易唬得住他。
何況小陳胸中邊塞詩多了去了,隨便拿兩首出來,怎麽會拿不住他呢?
你是覺得小陳我,吟出嶽飛《滿江紅》“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拿不下王文卿呢?
還是吟出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五十州”——拿不下王文卿呢?
再近一點,王昌齡大叔“但使龍城飛將在”還沒寫出來呢!
可問題是,這些真的與小陳“人設”不符。
而且,有些話,他王文卿敢說,我陳十一郎不敢說啊!
小陳今天來,是為了揚孟浩然的名來的——
隻要“勇武”的詩作出來了,孟浩然的徒弟,不吟青山流水,滿口金戈鐵馬,旁人不覺得諷刺嗎?
就算你的“金戈鐵馬”不是跟孟浩然學的,自己想出來了……
可這又引到了“陳朝餘孽包藏禍心”那一套江湖傳聞上來了啊!
陳十一郎!
陳十一萇!
你還說你沒想過“起兵反唐”?
隻要敢寫,就是死罪啊!
千萬不要低估小陳的影響力,朝堂上自然仍然有人是盯著我的!
小陳的這些苦衷,在場諸人根本不了解也不同情,見他隻顧放大話,卻不寫詩,很是不滿,譴責聲又起來了!
王文卿本人甚至不介意當場“寶劍出鞘”,“襲扣陳成跨馬歸”!
陳成強忍著吟出“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衝動,臉上仍然平靜道:“敢問王兄——本地有多少年沒打過仗啦?”
“隋末杜伏威之亂——”這個難不倒王文卿,一臉沒好氣:“百十年有啦,怎麽了?!”
“既然是百十年沒有打仗了,天下太平,安居樂業,有什麽不好的?”陳成反問道:“如王兄這般,整日喊打喊殺,不覺得不合時宜嗎?”
“反戰”“和平”“止戈為武”有萬古不廢的正確性,隨時可以拿出來給好戰的人扣上“唯恐天下不亂”的帽子。
“要你管我!”王文卿寫詩的時候還算儒雅隨和,講話就像放炮一樣,吐沫星子都要噴到人臉上:“大唐男兒投筆從戎,建功立業,乃是本朝風尚!連聖人都對此大加褒獎!那輪得到你這無知少年來放屁!”
眾人也都讚同王文卿的觀點,盛唐本來就尚武,即便是江左男兒,也不全是喜歡脂粉之氣的,莫說大唐現在邊事未平,便是全然太平,“居安思危”又有何不可?
陳成果然被當做不諳世事、隻知迷信儒家經典的無知少年,被眾人好生鄙視了一通。
見大義上說不服一根筋的王文卿,陳成便從小節上挑毛病:“我看王兄的詩,囫圇一氣下來,也不知哪個是重點,要表達什麽。”暗指對方寫的“流水賬”。
“再看你這律詩頷聯的對仗啊——”
他之前被四秀的下人挑過毛病,便也有樣學樣。
可還沒說完,便被王文卿一口打斷:“不要跟我講什麽細枝末節的事!我就問你,你的詩,寫是不寫了?”他不像申詩樹,豪放派麽,本就是不拘小節的。
“要評我的詩,等你自己的寫好了大家放一起再評好麽?”四秀兒就是因為先被陳成貶低了一番,失了銳氣。
“我不管你是擅長不擅長寫軍旅,隻要你寫不出來,那就認輸,退下!”
“我兄弟四人,還等著與紹生比賽呢!”
言下之意,陳成還不像紹生那樣,值得做他們四秀的對手,王文卿的雄作,也就是要讓陳成知難而退的!
“你怎麽知道沒有?我是給你麵子,怕我作了,你下不來台,才幾番好意相勸!”王文卿一番擠兌,把小陳也說不高興了,千萬別拿小陳跟紹生比較:“江森,取我筆來!”
自己找虐,就別怪小陳我了!
王文卿隻當他是死鴨子嘴硬,冷笑不止。
小陳一句話引發全場大笑,四秀在內都覺得外地人要認輸了。
可是他下麵一句話差點把人直接給噎死:“隻是想要勝過這位王文卿兄——仍然綽綽有餘!”
冷場!
王文卿的笑容僵硬在臉上,隨即大怒道:“大言不慚!”
陳成仍然麵露漸漸的微笑,不置可否的樣子。
王文卿這篇頗為自得的“大作”,說來也確有可取之處——
算是將從春秋到六朝之間江左的“武事”迴顧了一遍。
首聯說到了越王勾踐、幹將莫邪,都與“兵器”相關。
的確,劍是吳越之地首選的兵器,曆史上這片區域也盛產銅錫,李斯《諫逐客書》說“江南金錫”,後世考古時也在貴池、銅陵以及宣城等地發現礦址,這才會有幹將、莫邪、歐冶子等等鑄劍傳說,越王勾踐劍時隔兩千年,出土時仍然那麽鋒利,說不定便是從宣城采來的礦鑄造成的。
頷聯說的是本地的形勢,一派兵家必爭之地的模樣,更加深了本地“武風”的氣勢。
到了頸聯,是實實在在地詠古,“黃龍”是東吳大帝孫權的年號,意思是孫權年輕時誌向不小,也致力於問鼎中原。隻可惜與魏在離本地不遠的合肥逍遙津發生大戰,東吳的十萬大軍頂不住張遼區區800將士的衝擊,張遼甚至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北伐受挫。
一轉眼,孫權就老了——而垂老的孫權,幾乎可以競爭曆史上老年後最昏聵的君主,不知道作了多少自廢武功,枉殺忠良的蠢事。
以至於後來三代君主孫亮、孫休、孫皓都碌碌無為,孫皓更是在王浚樓船之下當了亡國之君。
意思很明顯了,要想建功立業,耀威江山,必須盡早著手,等自己老了或者留給子孫後代去做,是不現實的。
尾聯便是“正確”的做法:
“擊楫”說的是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
趁早效仿祖逖那樣“中流擊水”,領兵出征,襲扣胡虜,凱旋而歸。
一首詩,又有典故又有景,幾聯對仗也算頗為整齊,外地來的邋遢少年何德何能,就放言自己想勝對方“綽綽有餘”呢?
陳成歎了口氣:“我是想寫幾篇豪言壯語把你打下去啊,可是這跟我的‘人設’不符哇!”
要說陳成如今也算是見得多了,像這樣鋪陳張狂,再貶低一點說是“灑狗血”的詩,不大容易唬得住他。
何況小陳胸中邊塞詩多了去了,隨便拿兩首出來,怎麽會拿不住他呢?
你是覺得小陳我,吟出嶽飛《滿江紅》“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拿不下王文卿呢?
還是吟出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五十州”——拿不下王文卿呢?
再近一點,王昌齡大叔“但使龍城飛將在”還沒寫出來呢!
可問題是,這些真的與小陳“人設”不符。
而且,有些話,他王文卿敢說,我陳十一郎不敢說啊!
小陳今天來,是為了揚孟浩然的名來的——
隻要“勇武”的詩作出來了,孟浩然的徒弟,不吟青山流水,滿口金戈鐵馬,旁人不覺得諷刺嗎?
就算你的“金戈鐵馬”不是跟孟浩然學的,自己想出來了……
可這又引到了“陳朝餘孽包藏禍心”那一套江湖傳聞上來了啊!
陳十一郎!
陳十一萇!
你還說你沒想過“起兵反唐”?
隻要敢寫,就是死罪啊!
千萬不要低估小陳的影響力,朝堂上自然仍然有人是盯著我的!
小陳的這些苦衷,在場諸人根本不了解也不同情,見他隻顧放大話,卻不寫詩,很是不滿,譴責聲又起來了!
王文卿本人甚至不介意當場“寶劍出鞘”,“襲扣陳成跨馬歸”!
陳成強忍著吟出“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衝動,臉上仍然平靜道:“敢問王兄——本地有多少年沒打過仗啦?”
“隋末杜伏威之亂——”這個難不倒王文卿,一臉沒好氣:“百十年有啦,怎麽了?!”
“既然是百十年沒有打仗了,天下太平,安居樂業,有什麽不好的?”陳成反問道:“如王兄這般,整日喊打喊殺,不覺得不合時宜嗎?”
“反戰”“和平”“止戈為武”有萬古不廢的正確性,隨時可以拿出來給好戰的人扣上“唯恐天下不亂”的帽子。
“要你管我!”王文卿寫詩的時候還算儒雅隨和,講話就像放炮一樣,吐沫星子都要噴到人臉上:“大唐男兒投筆從戎,建功立業,乃是本朝風尚!連聖人都對此大加褒獎!那輪得到你這無知少年來放屁!”
眾人也都讚同王文卿的觀點,盛唐本來就尚武,即便是江左男兒,也不全是喜歡脂粉之氣的,莫說大唐現在邊事未平,便是全然太平,“居安思危”又有何不可?
陳成果然被當做不諳世事、隻知迷信儒家經典的無知少年,被眾人好生鄙視了一通。
見大義上說不服一根筋的王文卿,陳成便從小節上挑毛病:“我看王兄的詩,囫圇一氣下來,也不知哪個是重點,要表達什麽。”暗指對方寫的“流水賬”。
“再看你這律詩頷聯的對仗啊——”
他之前被四秀的下人挑過毛病,便也有樣學樣。
可還沒說完,便被王文卿一口打斷:“不要跟我講什麽細枝末節的事!我就問你,你的詩,寫是不寫了?”他不像申詩樹,豪放派麽,本就是不拘小節的。
“要評我的詩,等你自己的寫好了大家放一起再評好麽?”四秀兒就是因為先被陳成貶低了一番,失了銳氣。
“我不管你是擅長不擅長寫軍旅,隻要你寫不出來,那就認輸,退下!”
“我兄弟四人,還等著與紹生比賽呢!”
言下之意,陳成還不像紹生那樣,值得做他們四秀的對手,王文卿的雄作,也就是要讓陳成知難而退的!
“你怎麽知道沒有?我是給你麵子,怕我作了,你下不來台,才幾番好意相勸!”王文卿一番擠兌,把小陳也說不高興了,千萬別拿小陳跟紹生比較:“江森,取我筆來!”
自己找虐,就別怪小陳我了!
王文卿隻當他是死鴨子嘴硬,冷笑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