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飲酒這事——真的挺耽誤事的。”孟浩然不無感慨地對陳成道:“起碼有兩次‘飛黃騰達’‘化鯤為鵬’的機會,可最後都因為酒耽誤了。”


    陳成對於八卦向來來著不拒:“哪兩次呢?”


    “一次是開元十五年,老朋友王大登進士第——冬天,我入長安看他。”


    “嘿,這小子——真能吹!”孟浩然嘿嘿一樂:“把自己說得天上地下,絕無僅有的——我跟你認識多少年了,你的本事我還不清楚?忽然就有了想法:咱也考一考去!”


    “憑什麽他王大考得,咱老孟考不得?對吧?”孟浩然微微笑,顯示出他對自己的自信:“我留在長安不走了,準備來年的科舉!”


    在大唐朝,大凡吟詩作賦有點名氣的,尤其是像孟老師這樣能在詩榜上久居前列的——基本上都混得都不錯,畢竟“考大唐公務員”考的不是“以下那種動物與其他三個不同”或者申論,考得就是他們最擅長的詩嘛!


    要麽在中央任職,要麽到地方做官,從知識分子、文藝青年一躍成為國之棟梁、封疆大吏,名氣瞬間“變現”,財富、權勢滾滾而來,的確很有誘惑力!


    這麽多掌握著“敲門磚”的文藝大神裏,唯獨一位是個例外。


    自然是山水田園詩的標誌性人物——孟浩然老師了。


    孟夫子年輕時恪守孔老夫子“父母在,不遠遊”的訓示,主要呆在家裏,侍奉雙親,“苦學三十載”,博覽群書,兼作文吟詩。


    以後雙親不在了,孟老師可以放眼看世界了——卻不知哪位仁兄忽悠他“農村好,一個孩子負擔小”“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孟老師一聽很來勁,又很崇拜並且想效仿古代曾經隱居在鹿門山的龐德公,幹脆就在襄陽城外落地生根了。(勸孟老師、和孟老師一起歸隱的仁兄叫“張子容”,他把孟老師忽悠瘸了之後,自己跑去參加進士考試,一舉得中,


    等到快40歲了,到長安、洛陽一線城市一看:謔!你們城裏人真會玩!


    再看看周圍能作幾首詩的朋友們不是局長,也是科長了,而自己還是農村戶口、沒有養老保險的一個“白身”,挺失落的。


    孟老師打算用他這滿腹的錦繡詩文換一套華麗官服穿穿,銀魚金龜戴戴。


    “哼,科舉考試不過是作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律詩——簡單!我那年更是考的‘終南之景’,正是老夫最擅長的題材!”孟浩然傲然道,滿是田園詩扛把子的王者氣概,聽得小陳也是虎軀一震!


    “那結果呢?”


    “沒考上。”


    陳成:“……”好吧,其實我就知道是這麽個結果。


    “那夫子是因為飲酒誤了考試嗎?”


    “那倒沒有。”孟夫子想起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參加考試的經曆,仍然有點惋惜的樣子:“我也搞不明白為什麽,無論是當時的宰相張燕公,還是後來的宰相始興公(張九齡),都很欣賞我的詩啊?別個以作詩著稱的高官,沒有一個不感歎佩服我的——莫非考官比他們倆還要更懂?”


    陳成也覺得挺費解,難道那屆考官也是“仗杜”的李林甫?


    當然,科舉裏對詩的要求和生活中作詩的要求還是有些不同的——這一點自己以後也一定要注意。


    孟老師吃的虧可以作為自己的寶貴經驗。


    “所以我頗覺失意,經常與袁左丞(袁仁敬)、賀侍郎(賀知章)、王摩詰他們一起飲酒,一飲便是酩酊大醉,落拓長安。”


    “有一天,剛和你師摩詰飲過一攤,忽然張燕公又邀我入禁宮內署與他談刊輯經籍,借著酒興正說得熱鬧時——忽然聖人到集賢殿來了!”


    陳成聽著聽著,感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忽然來勁了:


    嘿!這個故事我聽過啊!


    所謂“轉喉觸諱”是也!


    而且還分了好幾個版本呢!


    有的說孟老師“開元中頗為王右丞所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一句,王維“吟詠之,常擊節不已”。王維在金鑾殿待詔,有天和孟老師“商風雅”,忽然玄宗來了,“浩然錯愕伏床下”。(新、舊唐書)


    有的說玄宗征李白當翰林學士,“孟以故人之分,有彈冠之望”,屁顛顛來了。玄宗有天到李白家裏,孟浩然嚇得鑽到了床下——然後玄宗說到孟浩然,李白說孟老頭就在我家裏呢!


    然後又有說玄宗去找的是李元紱的——反正孟老師啥也別管了,往床下一鑽吧!


    “張燕公是誰?”陳成問。


    “燕國公張道濟啊!”


    噢!原來是張說!


    陳成心裏大樂:這樁千古懸案總算有結果了!什麽都比不了當事人現身說法啊!


    當然,想想也能斷定其他答案的不靠譜——


    想想開元十五年、十六年的時候,王維又沒張九齡舉薦他,剛剛從濟州司倉參軍任上迴長安呢,他自己想見李隆基都見不到,哪還能帶孟浩然來見?


    李白就更扯了,他當翰林學士的時候,孟老師都逝世好幾年了,神特麽“屁顛顛地以故人之分有彈冠之望”,那真是活見鬼了!


    至於“有尊儉以削百姓之負”“南山可移”的李元紱,小陳表示不認識,忽略。(當然,李元紱有點嚴苛執法的樣子,跟詩人們扯一起似乎格格不入。)


    古人寫筆記小說,也不好好考證一下,漏洞百出。


    後世公眾號轉載這些小故事時也是興致勃勃,說得煞有介事的。


    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啊!


    現在有了小陳我,自然可以把這些謊言一一擊碎!(隻是不能將他的“科研成果”展示給世人,有點遺憾。)


    “所以,孟老師就鑽到張丞相的床下去了?”陳成饒有興致地詢問當日詳情,就想聽鑽床肚這段。


    “床?”孟浩然一臉茫然:“你聽誰說的?集賢院全是書啊!哪有胡床!”


    “聖人來了當然謁見啦,幹嘛要躲?”


    陳成有點訕訕的,心想後人筆記小說裏說得有鼻子有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