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說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杜甫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毫無疑問,在文化繁榮的大唐朝,詩文同樣非常重要!


    甚至最重要!


    尤其是詩。


    因為嚴格說來,中國曆史隻有盛唐這區區數十年裏,進士科考的詩賦!


    有誌於仕途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打磨著自己的詩才,以圖鯉魚躍龍門。


    即便無心做官,如“襄陽孟夫子”(孟浩然),因為詩好,哪怕歸隱在山野,也不影響他“風流天下聞”。


    在玄宗一朝會作好詩,就好比是明清會寫八股文,在民國留了洋,在現代九門功課同步學、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翻到爛——不愁以後不能出人頭地。


    陳成不想帶兵打仗,爭霸天下;


    也不想學會絕世武功,叱吒江湖。


    他覺得他來大唐朝走一遭,隻要把他腦海中的那些後人耳熟能詳的詩詞寫出來,並把原作者的名字改成他自己的名字——就足夠名揚四海,一生富貴了!


    去參加科舉的話,自己這才“九歲”的年齡似乎太小了,等年齡夠了,層層選拔又太繁瑣了.


    唐玄宗的千秋節宴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宴席上同樣要比寫詩,隻要自己寫的詩是最好的,最後再拿出一兩首千古絕唱,不愁引不起李隆基皇帝老兒的注意。


    主意打定,陳十一郎嘴角露出奸詐的微笑,就等著樓上高力士公公出今天的第一道題了——


    不錯,現場比詩,肯定是命題作文,要不然大家都在家裏準備好了過來怎麽行?


    場中的雜技演員們全部退場,樂隊規模也縮減了一半,宮人們進進出出,迅速布置場地——作詩的人一張席子起碼還是需要的。


    這是今天的第一輪比試,也是給在場的官僚家屬中的年輕人一個展現自己才學的機會,上到二十來歲平日無所事事、玩鷹鬥犬的青年,下到梳著角辮兒甚至牙牙學語的孩童,都可以參加。


    場地前後被分為四個區域,通俗地被稱為“上上”、“上”、“中上”、“中”四塊,離“則天門”最近的那一塊自然是“上上”位,那裏甚至有紅漆案幾、名貴的宣紙徽墨可供使用,而到了離“警戒線”和洛陽平民百姓最近的“中”位,就隻能席地而坐了。


    大唐朝經常舉辦科舉考試,考試的儀程宮人們也是駕輕就熟,“考場”很快就布置妥當,這是“局促”的洛陽,如果是在西京長安,在規模宏大的“花萼相輝樓”中舉辦科舉考試,那場麵才叫真的壯觀呢!


    第一輪暫且不知現場青少年們學問高低,就按照年齡來排座位。


    陳十一郎還沒到十歲,比那些吃奶孩子大不了多少,勉強被分到了第三等級的“中上”位落座,但他並不太在意,神情淡定,甚至有點小激動。


    同樣來湊熱鬧的柳繪小娘子就不那麽幸運了,她隻能“屈尊”於最末的“中”位入座,不隻年齡的因素,現場願意參加“比拚”的女孩子們除了少數幾個人,大多都在這裏坐著。


    因為古代女孩子能識字的沒幾個,更不要說現場作詩了。


    也別控訴此時“男女的極端不平等”——在萬惡的封建王朝時期,也就民風無比開放的大唐朝才能允許女孩子們肆無忌憚地出來拋頭露麵,甚至穿著男裝在市坊的各處隨意遊玩。


    柳繪因為出自經籍世家,別看才六歲,字已經是認識不少了,作詩力有未殆,在後世還是處於幼兒園學前班的年齡段,尹氏也隻是讓她“重在參與”一下。


    小姑娘被強迫坐在席子上,有些不安分,耐不住性子,所以她隔一會就張頭望望前方“中上”位陳十一郎的位置。


    兩人相隔還挺遠的,陳十一郎也沒有搜尋他“未婚妻”的意思。


    當高力士再一次出現在五鳳樓上時,下麵眼巴巴的青少年們都知道今天的第一道題來了!


    陳成緊盯著這白麵死太監的笑臉,自己來之前壓的題有沒有壓上,很快就能知道了。


    還沒等高力士說完,陳十一郎臉上就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第一題,”高力士微笑:“題——‘千秋節’。”


    “千秋節”寫“千秋節”——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送分題嘛!


    前兩年沒考,今年必考!愛背不背!


    不僅早有準備的陳成高興,在場大多數“押題”押對了的人都麵有得色!


    當今聖人春秋鼎盛,國家也在他的治下達到華夏千年的巔峰,千裏富庶,萬國來朝!


    他是天下黎民的聖君,大小番邦的宗主,草原民族的“天可汗”!


    開元十六年,下麵的大臣們都說,聖人啊,您的功績實在是太高了,恩澤實在是太厚了!


    這樣吧,每年您過生日時我們給您過得隆重些,還把這天設成“國家法定假日”,就叫“千秋節”——


    而且還不隻放一天假,一放就放三天!豈不美哉!


    聖人說:不不不!怎麽能為了朕一個人,就這樣鋪張浪費!勞民傷財!——咱們就從明年開始辦吧!


    今年不例外,仍然要這樣大操大辦,聖人也依然如往常一樣登樓設宴,與民同樂。


    樂隊pk,雜耍表演,馬躍龍騰,大型燈會——不僅要大家都一起熱鬧,還要在場文人雅士的妙筆,以“千秋節”為題,用詩作的形式記錄下來!


    讓千年以後的人們,都知道今日煌煌大唐的無限榮光與神武皇帝不朽的功勳!


    高力士自己也咧開嘴,看著下麵這群孩子眼中滿是慈和,沒有要在第一題就為難眾人的意思。


    題目有了,不用廢話,開寫!


    江森站在外圍,不能替二公子磨墨,陳成便自己來——心中把自己想好要抄的詩默念一遍,確認沒毛病後落筆成文:


    “詠聖人千秋節


    禦氣雲樓敞,


    含風彩仗高。


    仙人張內樂,


    王母獻宮桃。


    羅襪紅蕖豔,


    金羈白雪毛!”


    寫完五言六句,陳十一郎端詳著自己的“作品”,難掩得意之色。


    這六句出自杜甫《千秋節有感二首》,寫於距離陳成所在的開元二十四年足足二三十年之後,是杜甫經曆安史之亂、國家破敗之後,迴憶起當年開元、天寶年間玄宗皇帝過生日時熱鬧景象,寫下的無限惆悵、神往的詩句。


    陳成直接刪掉了原詩的開頭結尾如“自罷千秋節,頻傷八月來”、“桂江流向北,滿眼送波濤”這種傷感喪氣的句子,截取了中間幾句歌頌千秋節盛況的內容,看起來與今天的氛圍十分切題,尤其是“羅襪紅蕖豔,金羈白雪毛”這兩句對仗極其工整,顏色對比格外鮮明,一看就是老杜晚年技藝致臻化境的風格!


    自己一上來就拿出了杜甫的大作,搞不好直接就被呈送到唐玄宗的麵前被他禦覽了!


    哈哈哈哈!


    陳成暗暗得意地想。


    這首詩他為了參加今天的比試早就滾瓜爛熟了,寫得也非常快,但是他並沒有急著交卷,而是等那些小傻瓜先交卷後——有的人一看就是有宿稿,要不然才思再敏捷也不可能那麽快,對吧?


    看到已經不少人交卷了,陳十一郎才施施然起身,帶著“自己”的大作,踱著方步走到前麵考官收卷處,遞了過去!


    身穿深青官服、三十來歲的考官大人,看見是一個小屁孩,本沒有太過在意,可略一在他的試卷上一掃,就被鎮住了!


    好醜的字……


    無視陳成拙劣的書法,再去細看他的卷子,考官又陷入了一陣沉思……


    陳成也看到考官那種錯愕轉吃驚的神色,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不出所料!杜甫大大的大作,隻要是明眼人,肯定都還是識貨的嘛!哈哈!


    可看到考官若有所思的表情,陳成又不禁有一點點小緊張……


    該不會自己抄襲了杜甫大大的詩作,被這位大俠看出來了吧?


    也不是沒這種可能——


    現在杜甫已經二十五歲,已經寫了很多絕妙的詩作了,而且今年他還就在洛陽——甚至此刻可能就在考場中與自己同場競技……


    到時候大家寫重了題……


    可怎麽辦……


    “你——”考官指著試卷。


    陳成有些惶恐,緊張地屈身行禮:“我——”


    “你忘記寫自己的名姓了!”考官一臉嚴肅道。


    陳十一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