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農不穩,這句話說一個國家,說一個島也沒錯,雖然說,從泉州,從定海軍運送,更快一點,可是他們不持久,琉球本身,就是一個適合種植的島嶼,地處熱帶,可以一年兩熟,適當的開發,就可以讓琉球,獲得強大的支撐。


    雖然說,現在開啟農業,稍稍的早一點,卻並不浪費,台北地區肥沃的土壤,加上定海軍出色的種子,一定可以獲得良好的收成,隻要一年的時間,台北盆地就擁有承接10萬人以上的能力,那才是大開發的時候。


    定海軍現在的農業非常的發達的,因為合成氨的成本的關係,尿素暫時,還是沒有辦法生產出來,不過農家肥和良種的結合,已經讓定海軍的農業,走出了另外的一條路。


    在實驗室的溫室狀態下,一年之間,定海軍的良種可以生長3季,而參考後世的良種選育,這個最簡單的,隻是知道了理論,就可以實施的農業科技,早已經在定海軍開啟了。


    達爾文的進化論,揭示了自然界的發展,因此推動了植物科技的發展。


    在同樣種植的土地之中,各種的植物,呈現出不同的特性,而進化論的方法,是不斷的強化優勢的。


    這種方法,本身就是整個糧食種植的方法,老農民在選擇種子的時候,不會選最差的,而是選擇最飽滿,顆粒最好的,這本身就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


    可是,對於真正的植物科技來說,這還不夠的,因為單獨強化一種特性,會在其他的特性上麵,有些缺憾,而且每一代的進展並不明顯。


    在整個中國種植的曆史上麵,無論是小麥,還是水稻,都有從自然界到人工種植的轉化,然後緩慢的提升產量,偶爾提升的太過了的,還會出現的倒退的情況。


    良種的培育,跟這種人工的留種完全不一樣,產量是最關鍵的,可是其他的項目也都不漏下,比如說,抗病蟲害,抗倒伏。


    單獨針對某一個單項的培養,容易讓這個單項獲得巨大的提升,然後,就是雜交,在雜交的過程之中,留下了保留全部,或者大部分優勢的品種,然後才投入到市場之中。


    目前定海軍的農業科技,做不到這樣的程度,可是經過幾年的培養,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要知道,在沒有使用化肥,合理的提供肥力的前提下,就算是農民們留下的種子,他們看起來是顆粒飽滿的,可是未必就是整個種子之中潛力最好的。


    農業科技種植之中,各種的肥料,都是按照比例,經過了最佳的測算添加的,產出遠高於普通的農田,從中間挑選最好的,並且通過一係列的雜交手段,讓這個優勢固化下來,之後就優勢明顯。


    保守估計,就產量上麵,極限的產量,最少也比之前提升30%左右,施肥之後,效果就更佳了。


    目前在農科所的小田之中,麥子的產量,極限甚至達到了7.5石,放到大田,精心照顧之下,也可以達到5.5石的平均,單純這個,已經完爆整個北宋的產量了。


    這樣種子,已經通過定海軍的渠道,開始小規模的出售,主要是跟定海軍關係親密的,比如說,保州苗家莊的田地,全部都種植了的這種種子,屬於仁宗皇莊的土地,也差不多種植了3成左右,剩下的,就是一些跟定海軍關係親密的,一直都有往來的商人。


    不是不繼續的擴大,而是定海軍的農科所的土地有限,每年生產的種子,可能隻能夠供20萬畝左右的土地使用。


    開發台北盆地,也是一個方向,第一批的人員之中,12名農科所的專家,還有100多位熟悉種田,甚至清楚農科所培育過程,他們肩負的任務,除了把台北附近的土地,盡可能的開發出來,然後就是擴建農科所。


    趙信始終認準一點,無工不富,無農不穩。


    以北宋的富庶,工業,隻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就算是如同英國那樣的工業水平,把工業產品,傾銷到周圍,也不可能換取更多的糧食。


    雖然說,北宋的周圍,產糧區很多的,可是那些地方的人卻很懶,工業產品,或許可以推動他們,進行糧食生產,可是天生的習慣,在他們獲得了一定的產品之後,就不開發了。


    北宋到現在,已經擁有一億的人口了,伴隨著趙信的穿越,還有各種產品和科技的出現,北宋的人口一定可以較快的增長,這就是一個問題。


    人口的自然增長,連21世紀,都是沒有辦法的,為什麽實行計劃生育,這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都認為是反人道主義的,可是卻不得不這樣。


    中國的耕地麵積太少了,如果不是計劃生育,控製了人口的爆炸增長,中國的人口,到21世紀,再多出幾億人來,那就麻煩大了,單純解決口糧的問題,就是一個絕對的大問題,人口增長根本等不及糧食科技的進步,到時候,一旦動蕩起來,一切都完了。


    這也是趙信在定海軍,以工業立基,可是從來都沒有放鬆過農業,哪怕定海軍沒有農田,土地也非常稀少,卻也畫出了最少10平方公裏的土地,用於農科所的建設,要知道,這可是定海軍總麵積的三十分之一。


    多年的投入,種子總算是步入了正軌,也開始初步的產生了收益,以水稻,小麥和棉花為主體的種子,開始逐步的影響了整個北宋的農業,別的不說,目前小麥20萬畝的種植,水稻30萬畝,還有接近120萬畝的棉花,都會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之中,產生效果,所有種植這些的農田,他們的產量,都會大規模的上升。


    600人,如果按照北宋傳統的模式,撐死了一人10畝地,這還不是精耕細作,而是類似粗放型的種植,這樣的種植方法,一畝地能夠產出2石已經算不錯了。


    可是定海軍不一樣的,農業科技的研究,除了種子和化肥之外,還有一個就是的農耕技術。


    實際上,在定海軍未來不斷擴大,當大規模的招募工人,幾乎肯定,工業肯定會跟農業爭奪人口,這個如果尖銳起來的話,甚至會引發動蕩。


    畢竟,人人都向著好生活,定海軍開出的工資水準,隻要是來過的,可以接受勞動的,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出現,農民們為了過好日子,甚至放棄種植,都會來定海軍工作的。


    足夠的勞動力,這對於定海軍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因此而影響到了整個糧食的生產,那就不是好事情了。


    哪怕後世工業再怎麽的發達,有一個最基本的東西,是永遠無法忽視的,那就是糧食的總量。


    沒有足夠的糧食,再多的錢,再多的黃金,又有什麽作用,工業如果沒有了基本的糧食作為支撐,那就成為無根之木。


    當然了,跟工業相比,農業的總量不高,隻要夠養活人口,並且略有盈餘的前提下,就夠了,再多的糧食,隻能帶來貶值,而不會有別的。


    為了加強勞動效率,趙信主導農科院和鋼鐵廠結合,進行了新式農具的開發。


    以趙信的見識,本來最適合開發的,是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這樣的,可惜,在蒸汽機沒有大規模的突破的前提下,就算是製作出來的蒸汽機,也隻是具有實驗的功效,而沒有實際運用的功效,就算是勉強弄出來,成本也太高。


    沒辦法做出來拖拉機,也未必不行,對現有農具進行改造,比如說,用更加堅硬,鋒利的工具,可以減少耕地的時候,牲口的消耗,可以在同樣的時間,耕種更多的土地。


    同樣的,參考後世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的辦法,製作出更加龐大的犁,比如說,可以供八頭,甚至是十頭牛共同操作的犁,這對於分成小塊土地的江南,或許沒有太多的效果,可是對於大片地塊的,這是沒問題的。


    台北盆地,在清理掉了土著之後,是一片曠野,在砍掉樹木,清理了雜草之後,就是天然的土地。


    類似的農耕器械非常的多,定海軍的科技發展,特別是力學等基礎理論的研究,物理學和化學的深入,一些小巧的,可以節約勞動力的工具。


    這些工具,推行需要時間,甚至完全推動,可能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這還是在定海軍大幅度的讓利,節約成本的前提下,可是在定海軍本身,卻不存在這個問題。


    之前定海軍的小島,也就是3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就算是全部的變成良田,也不過是45萬畝,聽起來很高,可是對於定海軍來說,根本不夠用。


    按照巔峰時代,定海軍1000萬人口來計算,單純每年的消耗,就高達3000萬石,也就是說,可能一畝地要上百石,才支撐的起消耗。


    實際上,土地可能上百石麽,除非是種植紅薯這樣的,一畝地產量8000斤,甚至1萬斤的這種,普通的糧食,最高產的,也不過是玉米,在小麥勉強的達到千斤的時候,玉米的產量早已經突破了1000公斤,極限甚至可以達到1300公斤以上。


    更別說,如果種糧食了,就不可能有那麽多人,這是一個相互爭奪的數據。


    現在,開發台北盆地,雖然說,台北盆地的,跟定海軍差不多大小,也就是300多平方公裏,可是拋開未來的定居點和城市,劃分出來200平方公裏的土地,是沒有問題的,這也就意味著30萬畝。


    一個30萬畝的農田,在通過了定海軍的科技種植,種植了一些高產的作物,哪怕平均達到5石,也就是150萬石的產量,一年兩熟,保守也是250萬石,這就可以養活最少80萬人,這才是大開發的根基。


    當一個島嶼,可以滿足的糧食自給的時候,才可以大規模的移民,琉球跟定海軍最明顯的區別,那就是琉球深入到海洋之中,距離大陸最近的距離也在一百多公裏。


    在海洋之中,二三十公裏跟一兩百公裏,這是完全兩個概念的東西,一個是近海,輪渡和簡單的船就可以通過,一個是遠洋,隻有真正的海船才可以,看似多出了6倍的距離,可是實際消耗卻最少是十幾二十倍。


    也就是說,如果琉球無法自產糧食的話,就算定海軍費盡力氣來開發,琉球的發展也隻是一般,當大部分的糧食都需要外來供給的前提下,以這個定海軍的運輸水平,注定沒辦法供給更多的人。


    定海軍現在,還沒有能力做科技密集型的工廠,那完全是跟現在不是一個科技線上的,比如說,在琉球,如果重現定海軍的工業實力,那麽需要200萬人以上,如果再擴大,300萬,500萬人都打不住。


    600人,哪怕是在眾多的農業機械的幫助下,也不可能完全把整個台北盆地都給開發出來,更別說更加廣闊的琉球。


    琉球多山,整個島嶼大部分都是山地為主,也誕生高山族這樣特有的種族,可是耕地麵積卻也不少,按照後世的記載,大概有8000平方公裏。


    也就是說,3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耕地占據了四分之一左右,算下來,也有1200萬畝,這個全部開發出來,真的就不少了。


    第一批上島的農民,隻是一個先頭部隊,他們會適應琉球的環境,並盡可能多的開發出土地,在工具,還有高山族的努力的幫助下,應該可以完成100到150平方公裏的土地的開發,這樣算下來,就是15到20萬畝土地。


    這些已經夠了,按照平均每畝產量5.5石來計算,隻要4個月的時間,當第一批的糧食完成耕種收割,超過110萬石的糧食,足以支撐20萬到30萬的人員,到時候,才是大規模移民的開始。


    前期的準備已經開始了,當這些農民抵達之後,每隔一個月,都會有同樣數量,甚至更多的農民上島,一旦的農業的規模擴大,足以承擔大規模的移民的時候,才是對琉球開發的真正時刻,那個時間,不遠了。


    除了的這些農業人員和農業機械,其他的東西就不多了,整個船隊的運輸量業快要達到極限了,又增加了一些日常補給,這一個船隊就再一次的開行了,定海軍的擴張,也是從這裏開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宋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殘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殘夢並收藏皇宋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