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河開,八九燕來,這個在民間俗語之中的說法,在小冰河時代,並沒有那麽的準確,起碼,現在河還沒有開。


    在一片黃色和綠色的背景之下,曠野顯得那麽的清冷。


    早春的天氣,勤勞的農民們,已經開始了辛勤的勞作,而在農田的另外一側,靠近的一條小河之上,一個巨大的工地,正在緊張的施工之中。


    這不是一條很大的河流,河麵的寬度,隻是8米左右,是兩岸農田的最主要的水源來源,澆灌著周圍的土地,在河麵上,本身有一個簡單的木橋,為周圍提供便利的交通狀況。


    而現在,一條龐大的鐵路橋,開始在這裏修建。


    這是最快幾個橋梁之一,實際上,使用了水泥預製件之後,對於一些不超過10米的橋梁,修建的速度相當的快,隻要地基完成,然後混凝土的澆灌,然後就是把水泥預製件給送過來,然後通過吊車,運送到上麵。


    幾乎是如同兒童搭積木的樣子,把橋梁搭建在一起,本身合理力學平衡,再加上一些粘合劑等的使用,讓他們足夠的堅固,足以抵擋住鐵路帶來的沉重的重量。


    這才多長時間,大半個月的時間,施工隊一共有40名專業的人員,加上從周圍雇傭的200名工人,完成了龐大的工程量,底部的建設已經基本完成了,包括在河兩側的挖掘的巨大的基座。


    按照力學來說,施工速度最快的,應該是單孔拱橋,因為不必在河道之中挖掘,修建橋墩這樣的東西,無論是這個時代,還是21世紀,在河道中央,挖掘修建橋墩,總不是那麽容易的。


    必須要挖掘一個,隔離的水的區域,然後在河底繼續向下挖掘,然後才是灌注鋼筋混凝土,構成一個堅固的橋墩。


    拱橋的拱形,有一定的限製,後世甚至可以修建幾十公裏,甚至更長的跨海大橋,可是單孔的拱橋,最長的,也就是一百多米而已,這中間的差距巨大。


    不過,單孔拱橋,沒有那麽高的技術難度的,趙州橋這個始建於隋朝的單孔拱橋,全長50多米,單孔的長度也超過了30多米。


    使用了水泥和鋼筋這樣新式的材料,這個技術水準,應該是遠高於趙州橋,這一點,已經在之前的興建之中實驗過了,隻要孔徑不超過50米的,都可以使用這個技術。


    50米長的河麵的,這個看起來不太長的距離,實際上,在中華大地上麵,河流分布真的很多,一般平原上麵,地表徑流非常之多,一個流域河流,全流域的各種的支流匯聚在一起,非常之多。


    可是真正超過50米的河流,還真的不多。


    50米以下,除了少數的河流,其他的很少有通航能力。


    卡主應天府到汴梁的水路咽喉的汴河,最窄的地方,也超過了150米,就這樣的河流,在龐大的運力壓力之下,已經有些不足了。


    汴河不能夠稱之為大河,可是在中國的北方,這樣的河流,真的不多見,在應天府到汴梁的300裏範圍之中,幾乎最多的,就是這樣的橋梁。


    300裏的距離之中,超過50米河流,隻有不足6條,最寬的,也不會超過200米,這也是應天府到汴梁鐵路的有利條件。


    沒有經過很著名大河,或者是黃河的一些大型的支流,基本上,隻是區域性的一些河流,這些河流,在這個時代,一般而言,都沒有很寬。


    這個距離汴梁最近的一條河流,實際上,他是汴梁汴河的一條小的支流,水量不大,卻跨度在關鍵的區域,通過了這裏,就不必前往汴河最寬的地方,這也是鐵路選擇的一個關鍵。


    河流一個很多特別的地方,河道的寬度,並不是固定的,有寬,有的窄,比如說,大名鼎鼎的長江三峽,為什麽稱之為三峽,原因就是因為狹窄,原來近千米,甚至更長幹流寬度,在三峽,被限製到了幾百米,最窄的地方甚至才四五十米。


    水量龐大充沛的長江,一下子縮小了這麽多,再加上兩側獨特得山區,形成了三峽壯美的風光,當然了,在壯美之中,卻蘊含了無數危險。


    當寬廣平靜的江水,突然被集中了起來,落差又大的前提下,水流當然會非常的湍急,在三峽綜合治理之前,在大壩出現之前,三峽幾乎是鬼門關的,每年不知道多少的船隻在這裏沉沒。


    汴河當然無法跟長江相比,這一個被稱為小王莊橋的橋梁,也沒有三峽大壩那麽的偉大,隻是一個汴河支流上麵,較為狹窄的地方,不足8米的河麵寬度,水流也並不快捷,設計一條橋梁並不困難。


    地基完成澆築,然後,就是把水泥預製件給分別的搭建在底座之上,而早已經搭建起來的基礎架子,已經把整個橋麵給托起來,然後吊裝預製件,通過水泥和鋼筋等,進行編製鏈接,讓原來,技術含量很高的建橋工作,變成了非常簡單的積木。


    因為橋梁較小,再加上靠近汴梁,人員布置較多,進度也加快了許多,原定大概40天完成的橋梁,實際上,進度已經快了很多。


    現在,已經到了預製件的搭建工作了,而一些怪模怪樣的東西,樹立在了旁邊,一些技術人員,正在緊張的施工之中。


    在朝會之後,韓琦拜訪趙信,已經向趙信詢問了鐵路的一些東西,相對於葉清臣這樣的三司官員,韓琦更加看重的是鐵路的運輸能力。


    作為北宋唯一一個,現場指揮長弓為主題禁軍戰鬥的統帥,他可以說對於長弓的了解很深。


    長弓確實不錯,很好的解決了反應速度和射程之間的關係,整體的投射能力,也在加強,可是卻誕生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對於後勤的壓力巨大。


    哪怕趙信做出了專門生產箭杆的工具,隻要攜帶足夠的機器,獲得足夠多的木材,就可以在短時間之中,加工出大量的箭杆,這很大的減輕了後勤的壓力,隻要攜帶箭頭和尾翼,這幾乎減輕了箭的一半的重量,而小的箭頭和尾翼,也很容易的打包,而不是長達1.5米的箭杆那樣,需要專門的打包。


    可是比起一般的箭手,多出了四五倍的投射能力,加上原來的禁軍之中,弓箭手的比例,最多,也就是一成,現在高達七成,這給耗費量,是之前的幾倍。


    尋常的士兵,如果沒有了糧食,短時間還可以接受,甚至某些情況下,破釜沉舟之下,還有可能戰勝,可是弓箭手,一旦沒有了弓箭的前提下,那就真的抓瞎了,根本無法戰鬥的。


    一個能夠改變整個北宋交通狀況的鐵路,對於軍事上麵的提升,會有多少,這一點,正是韓琦看重的。


    哪怕韓琦盡可能的高估了鐵路的可怕,卻沒有想到,鐵路會可怕到這種程度之下,一節車廂2500石的運輸量,放在箭頭上麵,按照1斤16個箭頭來計算的話,一節車廂就可以運送400萬箭頭。


    哪怕是對4萬的禁軍來說,400萬箭頭,也足以支撐,這一隻禁軍,進行一段時間的高強度戰鬥了。


    箭頭,不同於箭杆,隻要不是射中硬物,破損掉的,基本上,是可以迴收的。


    隻要不是打了敗仗,在戰鬥之中,長弓射出的箭頭,絕大部分是可以迴收的,這樣,這些箭,可以支撐的戰鬥時間,就會更長了。


    隻要將來,汴梁到靈州的鐵路貫通,靈州獲得的支持,就更大了,有了糧,有了武器,那麽,就不是守住靈州這麽的簡單了,擴張都有可能。


    北宋在曆史上麵,給人的感覺,是很軟弱的,經常被人欺負的存在。


    不代表北宋不會的擴張的,北宋如果不會擴張,北宋能夠形成的這麽龐大的土地,就是因為不停的戰爭,而跟遼國的澶淵之盟,之前卻是有一係列的摩擦,其中不少,還是北宋發動。


    如果,北宋有能力拿下對方,根本不會跟他們客氣,到時候,靈州甚至不會成為最弱的一環,會成為最強的一環也說不準。


    之後,每隔幾天,韓琦都會過來,主要討論的還是鐵路,從鐵路的效率,到鐵路的興建,還有基本原理。


    這不,聽說,趙信要來觀看汴河支流的這一個橋梁的修建,被韓琦知道了,也硬要跟著過來。


    趙信到來,沒有打過招唿,施工方甚至不知道。


    應天府到汴梁的鐵路,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是目前定海軍最重要的一項工程,甚至在海州到宿遷的鐵路之上,一旦貫通了這些,未來,整個北宋,將會興建無數的鐵路。


    空口白牙的講述,沒有多少人動心,可是真真正正的,擺在眾人麵前的東西,真的可以說服很多人。


    來到了工地之上,趙信的到來,還是引發了一點騷動,工地的負責人,都親自的過來了的,不過在趙信的囑咐之下,並沒有停下施工,整個工程繼續的進行。


    韓琦對任何的東西都比較新奇,橋的樣子,並沒有什麽,在北宋,拱橋,雖然不多,卻也不是沒有,趙州橋就是其中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這個曆經了幾百年的風雨,屹立不倒,到現在還發揮作用的橋梁。


    韓琦在河北多年,對於趙州橋也很熟悉,在知道了這個橋梁是類似趙州橋那樣的,也就明白了,他更加關注的是那些高高的,看起來很奇怪的東西。


    韓琦奇怪的東西,是吊車,基本上,就是後世的樣子,不適用電子產品和動力產品的前提下,吊車的改變很小的。


    借助這一體機,製作出來一些滑輪,被密封起來,形成了一個的固定的體係,這樣方便攜帶,而隻要通過固定,讓吊車擁有較大的自重的前提下,就可以通過蓄力進行操作。


    通過無數的滑輪組,可以讓力量節約到八分之一,這就可以的搬起很大的重物了,按照一組牲口,大概可以拉起的5噸左右的重物,這個吊車的極限是40噸,對於後世來說,隻是一個非常微不足道的數字,可是在這個時代,卻是非常的可怕的。


    一噸大概等於20石,一次性40噸,大概相當於800石,幾乎是一條河麵上,最常用400料大船的船身和貨物的重量。


    水泥預製件的比重,大概在2.5左右,也就是說,40噸,可以一次性形成16立方鋼筋混凝土件。


    16立方,相當於兩個兩米見方的水泥,按照鐵路橋的寬度16米,厚度2米,一個水泥預製件,就可以讓橋麵前進0.5米。


    當然了,40噸的東西,不太可能通過陸路運輸送過來,考慮到了現實的問題,絕大部分的預製件,都會固定在10噸左右。


    這個重量,也已經超過了陸地的承受能力,最好四輪馬車,他們的運輸能力,才2噸左右,還是對於路麵要求非常高的。


    好在橋都是在水上的,哪怕是這麽一個小小河流,隻有8米寬,水量也不算很大,可是運輸20噸的東西還是可以的,一噸相當於20石,20噸才400石,換算成料的話,也就是不足70料,這樣重量,對於水運而言,非常簡單。


    對於一個總長不超過15米的橋梁而言,所要用到的水泥預製件並不算多的,大概是100個左右。


    來參與施工的,都是整個定海軍最出色的工匠,他們很熟悉的使用起重機。


    在知道了起重機的作用,就連韓琦也有些動容了,葫蘆吊這種簡單的起重裝置,早在西北的時候,韓琦就見識過,甚至大量的開啟棱堡的建設,這個東西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可是這種東西,局限性也相當的大,隻能夠直上直下,在一些特定的場所,才可以使用,不少棱堡施工之中,大部分都是依靠人力。


    這個起重機不同,韓琦看著起重機把船上的巨型預製件,吊裝起來,然後如同搭積木一樣的放在橋麵上,川流不息的船隻,按照一定順序,把預製件運來,工人們,熟練的把這些東西吊裝上去,有條不紊進行,很快,一座橋就初具規模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宋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殘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殘夢並收藏皇宋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