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菊的臉直接就黑了,一向以智計過人自居,卻犯下如此大錯誤,簡直是不可饒恕的。
在來到靈州,也是抱著做一番功業的想法,想要去追求功業,卻忽略掉了最大的問題,跟年輕時代一樣,犯下了不可饒恕大笑話。
年輕時代,可以用經驗不豐富,或者考慮不周來形容,可是現在呢,都到了四十多歲,還這樣,這麽明顯的問題,沒有看到麽,真的堅持下去的,那就真的可能萬劫不複了。
周和菊都忍不住,用力敲打自己的頭,這樣的問題都忘記了,還想著釜底抽薪,韓琦製止了這一封信,或許有私心,可是更大還是不甘心這些牛馬白白的浪費掉,挽救了這些牛馬而已。
挽救了這些牛馬,相應的,等於是救了他們,還有他們身後的人,這真的不是開玩笑。
連他這麽一個在樞密院做過,本來就對軍馬非常了解的官員,都漏掉了這巨大的問題,那些一門心思,想要把韓琦給壓下來保守派大佬,他們在知道這個消息了之後,會怎麽的辦。
在一點點的機會的時候,就不放過任何的努力,明確抓到了這個問題的時候,還不不惜一切代價的去做,這麽一個隱藏的很深的問題,隻要不是從事軍事方麵的,或者說,對於畜牧和軍隊有著很明確的了解的,有幾個人能夠想到這個。
保守派的領袖,想要抓住這個機會,來對付韓琦的話,真的耗費巨大的代價,從東西府,甚至是仁宗哪裏拿來旨意,這也不是辦不到的,麵對著三重的壓製的,韓琦還能夠怎麽辦,他隻有老老實實的交出這些牛馬的。
這或許對韓琦影響很大,可是連移民都沒有最終的開啟,渭州牛馬大會的交易,有靈州的繳獲,甚至是靈州水利工程的投資打底,總之都有講的地方,不可能一棍子打死。
可是當韓琦真的把這些牛馬給送出去的時候,那就不是送出去一個罪證,那是一個燙手的山藥。
韓琦根本就不用多說,如果他真的想要讓變法派衝新崛起的,隻要交出去就好了,那接下來來呢,2000多萬的牲口要怎麽辦,既然是中央出麵,那麽是要運到東京汴梁去,不說是汴梁跟靈州之間的距離,2000多的裏,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很近的路程的。
連組織幾十萬軍隊,2000多公裏,都是一個很難以完成的事情,更別說幾千萬的牲口,就算是能夠處理好這些大型牲口整合的問題,還有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可是食物呢?
30000匹馬,都相當於一兩萬人的大軍,現在是400多萬匹,還不是相當於的幾千萬的大軍,一旦食物不夠,最終大批的牛馬被餓死的,這可是北宋的財富啊。
特別是馬,牛餓死了,還能夠吃肉,羊也差不多,損失可以控製,可是400多萬匹,相當於4億貫馬全死了,這個責任誰來負,
這麽龐大,幾乎可以說震驚天下的損失,別說是掩飾,稍稍遮掩一下,都要出大麻煩的,隻要造成事實,誰也掩飾不了,甚至是郭天將門,甚至當朝首輔之類的,加在一起都不夠,到時候,韓琦隻要看著這件事情發生,然後把這個事情捅上去,天都破了,多少人的身家性命,都會完蛋的。
中年官員想到了,那些年輕的官員,還沒有想到,似乎還想說什麽的,是想要說,韓琦虛張聲勢,想要借此機會,掩飾他的目的,絮絮叨叨的說個不停。
韓琦也沒有跟他們一般見識,斜眼看著他們,那兩個小年輕,似乎感覺到他們說對了,似乎得理不饒人,這時候,卻聽見周和菊的一聲大吼。
連韓琦都沒有發作,周和菊發作什麽,讓他們都的愣住了,他們是一個派的,怎麽不幫助他們還幫韓琦,衝他們吼什麽的。
周和菊再也沒有多說什麽,對著韓琦一拱手,然後拉著所有人都離開在此時此刻,他已經沒有臉麵在待在這裏了,離開,就是唯一的選擇了。
雖然對周和菊的做法,那些人有些微詞,可是明顯,周和菊已經不想多說了,不得不說,周和菊還是有些能力的,來到靈州10天的時間,已經把這一群人那捏住了,更別說,不懂的隻是少數人,其他的人或許不會知道,幾千萬牲口消耗幾何,可是當任何一個數目的數量級,達到千萬這個層麵的時候,都會非常可怕的。
保守派,灰溜溜的走了,其他的中立派,他們沒有一些固有的看法,對有些事情,看的更加分明一點,韓琦都點的這麽明了了,一些知道的,小聲告訴了一下別人的,沒錯,當數量龐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數量本身就很可怕,牛馬,都是大型動物,他們一天攝入的東西,可能比人都要多的。
青草本身提供的能量,也比不上植物,畢竟,植物之中蘊含的熱量極高,青草有什麽。
牛馬這樣的大型生物,他們再怎麽的吃的少,也不會比一個人吃的少吧,2000多萬人的夥食,還是2000多裏路的路程的,一句空口白牙的收迴去,哪裏那麽的簡單。
這種情況下,要提供足夠的東西,那很困難,一個不好,幾千萬牲口,可能全死光。
牲口,他的價值就在於他是活物,他可以生長,甚至是繁衍,活著的動物,大部分要比死去的值錢,而且動物死掉之後,就會快速的腐爛的,真的要是命令下達了,最終韓琦不會負責運送,隻會在靈州清點之後,送出去,那麽這個牲口要怎麽的送到汴梁。
中立派沒有跟著保守派一起,雖然他們不會得罪保守派,卻不怎麽看得慣,順帶的,詢問了韓琦一些,他們不理解的東西。
沒錯,就是糞便,來到西北的官員之中,其中有幾個專門潛心於農業,很自然的就問起來這些糞便來了。
隻要稍稍對農業有一丁點的認識,都會知道,糞便對於農業的好處,不過,因為收集不易,加上的效果的問題,沒有大規模的使用的。
在牧場,這個明顯動物比較多的地方,糞便也比較集中,這樣的堆放,絕對不是無用的,而是有規格。
韓琦對於農家肥這一塊,知道的也不多,如果他知道的話,就不會到了牧場之後,才會了解這一切,甚至還饒有興趣的挖了幾下糞便。
對於這些來到靈州的人員,韓琦分的非常的清楚,保守派是敵人,卻沒必要針對,對方選擇人員很特別,有中層不得誌的,這部分不但在朝廷之中是邊緣,就算是在保守派之中也同樣是邊緣,如果韓琦對付他們,值不值得就不用說了,真的被抓住機會,韓琦也會非常麻煩。
當然了,為了防止韓琦真的下手,其中還是摻雜著一部分貴族,他們或者是後戚家族的直係成員,或者是高官的次子或者庶子,地位是夠了,可是也不太重要。
這部分人,擺著看就可以了,就算是最好的那個周和菊,也是一個沒有多大能力的,最多是有些小聰明,這些人韓琦從來都不看重。
可是中立派的這些,就不一樣了,他們有些隻是奉命過來調查,一些人雖然級別不高,其中一個樞密院郎官,隻有六品,卻掌握著樞密院軍馬司的重要職責,還有東府的一個水利方麵的官員,甚至曾經參與過黃河治理。
這些人,都是能力很強,最少在他的專項之中,能力很強,這些人,是韓琦必須要拉攏的,說不定,將來就可以用的上。
韓琦是一個自負的人,也喜歡有能力部下,也喜歡提拔有能力的人。
這些問題,如果是周和菊他們提出來,恐怕韓琦都懶得解釋,現在是這一部分人,他哪怕懂得不多,也隻能夠隻是按照的趙信的說法,一一的給予解釋。
趙信很清楚,肥料不過是氮磷鉀,這些植物生長之中,至關重要的微量元素的,後世的化肥,相對於農家肥,含量多很多,一畝地使用化肥,一般都不超過100公斤,可是農家肥的話,最少需要五六方,這中間的差別,幾十倍以上。
這個時代的化學水平,或許在定海軍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會出現化肥,甚至如果不惜一切的成本,用實驗室合成的話,也是可以把化肥給做出來,可是那個代價太大了。
趙信目前,幾乎90%力量,是用在定海幣,各種無法保證成功率的高精尖的產品,小規模的化肥根本沒有用,化肥的作用,是普遍,那麽注定,是沒有辦法進入到序列之中的。
糞便經過積累,發酵,最終形成的農家肥,是一種天然的複合肥,雖然使用量要比化肥大的多的多,可是不容易產生化肥所出現的問題的,提升的效果也比較廣泛。
對於還沒有接觸過化肥的北宋人來說,是一個神物,可惜的,在現在,隻是在初步的積蓄的階段,西北的農田水利,已經進行到了一個段落,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接下來,就是在以後的時間之中,逐步完善,體係化這些水利工程,讓他們起到更大的效果。
還有不足一個月,就是春天了,種植的季節要到了,西北這邊,冬天稍稍長了一點,種植莊稼的時間,可以拖到的四五月,可是最多,也就是兩三個月的時間。
對於韓琦來說,靈州和西北的根基,已經紮下了,5000萬到7000萬畝體量的龐大農田,需要數目更加廣大的人員。
在軍隊之中,已經做了準備,30多萬的原來靈州的牧民,會抽出10萬青壯,剩下的全部投身到牧場之中,數量不足,也算是可以接受,抽出來的10萬,加上後來到來的20萬青壯,則作為屯田和開墾的主要力量。
這些人提供勞力是夠了的,可是要種田,真的不行,必須要有30萬到50萬之間中原勞動力,當兩者的勞動力加起來達到80萬的時候,勉強一人照顧50畝的土地,可以保證這些土地不被荒著。
精耕細作是別想了,一個人照顧50畝的土地,哪怕在牛馬這樣的大型牲口,還有與之相配套的大量的工具,也隻是保證了開墾,種植等基本的步驟,恐怕連除草,都很難做到精密,隻能夠大略的來完成。
可是韓琦隻能夠在西北,臨時調動了3萬多人有經驗的農戶,再加上各大商會支援的一些,大概20萬人,這些不是過來定居,是通過商會的關係,可以過來務工,從春天過來,到冬天,農作物完成收割之後離開,他們也不依靠種植過活,西北會給出一定的工錢,總之,不會低於普通勞動力一天工錢。
這些幾個渠道一起努力,這才讓韓琦,對於未來充滿了信心,哪怕,關於移民的政策,無法得到中樞批準,在商人還有本身靈州的努力下,也可以推動60萬-80萬左右的勞力,未必能夠把整個西北都給開辟出來,最少可以保證4000萬畝。
4000多萬畝水澆地,代表著什麽,近億石的糧食產出,以西北目前不足百萬的人口,一年的花費隻有一千萬石,也就是說,可以有9000萬石的結餘。
在南方,或許糧食多起來,不是什麽好事情,畢竟江南是目前北宋的糧倉,哪裏普通的土地,也有2石以上的產量,加上曆史的關係,大部分都是新開辟出來的土地,土地兼並和問題並不嚴重,真的到了豐產的時候,糧食還會大規模的降價。
西北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為什麽京杭大運河的江南部分,任務基本上,就是在不停的運送糧食,把大量的糧食,從江南運送到北方,就可以知道,有多麽缺少糧食。
這個時代有一個數字,南方農田數量,已經超過了北方,而且超過了不少,可是人口上麵,北方一直都是碾壓這南方,除了大量軍隊帶來的人口增長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
中原,河南陝西,這兩個省份,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搖籃,無數的傳說和上古聖王,無不是誕生於這裏,再加上漢唐這兩個強大帝國的基礎,以長安和洛陽為核心的這個體係,在過去千年的時間之中,一直都是整個中原王朝的核心,以此衍生出了人口稠密的北方。
在北方,糧食是不愁賣,哪怕在京兆府,在山西,糧食可比汴梁高的多。
韓琦沒打算賣出高價,當糧食總量上漲的時候,9000多萬石的糧食,最少可以供1800萬以上人吃一年的時間,哪怕一石500文,這也是一筆足足有4500萬貫的財富。
這筆錢不可能全部被靈州拿在手中,上繳國庫,補充財政,還有一些後續的水利工程,可是毫無疑問,這筆錢將會成為靈州富足的基礎。這也是韓琦在靈州書寫的最高的篇章。
跟這些懂得農業,懂得水利的官員聊天,進行的總是那麽的暢快,韓琦幾乎把野心,徹底的展現在了這些官員的麵前,甚至因為他高談闊論,還增加了幾個追隨者。
這不是刻意的拉攏,而是誌同道合之後,自然而然的吸引,君子群而不黨,之前韓琦追隨範仲淹,不是因為他屈尊於範仲淹之下,要完全聽從他的命令。
隻是範仲淹的理念,信念,還有意誌刺激了他,讓他願意為之奮鬥。
現在,在插手科舉之後,範仲淹已經沒有能力再起,這個禁區,將會成為他的教訓。
在變法派離開中樞之後,韓琦以為,他要有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夠重新的積蓄力量,重迴中樞。
插手西夏,攻占興慶府,滅亡了西夏,本身已經讓他大大減少了這個時間,可是他要用怎麽樣的方式重新站在北宋朝堂。
不能小看這些,哪怕實力再強,能力再大,沒有一個完整的施政方法,那是不行的,根本無法越過這一步。
或許真的等十幾年後,韓琦從少年的銳意,變成了中年的沉穩,會變得保守一點,可是現在,他別無選擇,隻能夠在變法這一條路上麵走下去。
不過,對於範仲淹自上而下的變法,韓琦在靈州的親身經曆之中,有了不一樣的想法,自下而上也不是不可能。
在中樞,在京畿,那些保守派勢力強大的地方,根本無法實現他的想法,反倒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是之前,範仲淹和他們變法派遭遇的問題。
為了改變這些問題,範仲淹強硬的手段,甚至最終,動了的科舉。
科舉是什麽,那是皇帝跟文臣之間,唯一能夠控製的東西,不科舉,幾乎無法成為宰撫一類的高官,而剛剛科舉完成的進士,也隻是進入官場的一個基礎,是一群青年學子,這就很好的把握到了皇權跟相權之間的平衡,當範仲淹動了這個心思,用科舉來培養變法的力量的時候,結局就注定要完了。
韓琦不會走範仲淹的老路,卻會在範仲淹的基礎上麵,吸收一些有益的東西,找出來自己的亮點,進行改良,讓變法進行的更好。
在了靈州,韓琦用實際經驗,證明了變法的好處,集中資金,對於一些地方進行改變,用整體的力量,改變整個格局,這就是靈州的變化之一,似乎,這個可以應用到其他的方麵。
這隻是一個初步的想法,大型水利工程,龐大的投入,也就是在靈州,有了靈州和議的基礎了之後,這才能夠開啟。
在此之前,別說是2000萬,3000萬貫的工程,恐怕在北宋,開啟一個300萬的工程,都需要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努力。
黃河工程提過多少次了,黃河是什麽地方,那是中原的母親河,也是包括汴梁在內的重要城市的主要水源,在北宋定都汴梁之後,單純汴梁被淹的水災都有十多次,算上之前周朝,那就更多了。
可就算這麽重要的一個水利治理的問題,不說把黃河徹底的治理好,那是不可能的,可是通過對於主幹和支流,進行簡單的疏浚,已達到延緩災害的程度,這樣都做不到。
原因很簡單,那是沒錢,哪怕一個官員,一個宰撫,胸中有錦繡的文章,可是沒錢也是枉然。
隻有真正的站在那個位置,才知道這麽一個老大帝國的不容易,以前年輕的時候,甚至為了上台的,他跟範仲淹,很是敵視呂夷簡,把他作為貪官,作為逆臣,可是真正當範仲淹掌控朝政的時候,才發現,能夠把持朝政幾十年,沒有出現大的紕漏,北宋還能夠平穩向前,呂夷簡的能力真的不差,有些事情,換做別人,還真的處理不了。
有靈州作為基礎,特別是有趙信的支持,要調動這些資金,或許對規模的如同西北水利工程這樣的開發,很難,可是一些零星的,自下而上的,從最底層開始的改革,就不難了。
韓琦主動把目光放下來,從底層開始,還是能夠看到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再加上不再依靠底層的那些吏目,不是利用行政命令,直接用資金作為引導,如同靈州這樣,由一些商人們來引導,這就避免了範仲淹所遭遇的問題,保守派不聽從,繞過他們就可以了。
在這一次談論之中,韓琦也把它說出來了,很自然的,就吸引了一些人,兩個人直接投了過來,還有一些人,對於他的這個有了好感,讓他感覺到很興奮,從這個入手,從下而上,用真正發生的改變,用事實說明。
或許還無法動搖那些保守派,可是底層的民眾,將不會被他們蒙蔽,誰都希望日子過好,明明可以更好,還是擺在麵前的例子,為什麽不參與呢?
這是韓琦的野望和理念,雖然隻是一個雛形,卻不斷的生根發芽,成為了他的施政綱領,隻不過,他沒想到,他的方法,隻是拾人牙慧,當來自未來更好的方法出現了之後,他的這個方法也最終作古,沒有發揮作用。
在來到靈州,也是抱著做一番功業的想法,想要去追求功業,卻忽略掉了最大的問題,跟年輕時代一樣,犯下了不可饒恕大笑話。
年輕時代,可以用經驗不豐富,或者考慮不周來形容,可是現在呢,都到了四十多歲,還這樣,這麽明顯的問題,沒有看到麽,真的堅持下去的,那就真的可能萬劫不複了。
周和菊都忍不住,用力敲打自己的頭,這樣的問題都忘記了,還想著釜底抽薪,韓琦製止了這一封信,或許有私心,可是更大還是不甘心這些牛馬白白的浪費掉,挽救了這些牛馬而已。
挽救了這些牛馬,相應的,等於是救了他們,還有他們身後的人,這真的不是開玩笑。
連他這麽一個在樞密院做過,本來就對軍馬非常了解的官員,都漏掉了這巨大的問題,那些一門心思,想要把韓琦給壓下來保守派大佬,他們在知道這個消息了之後,會怎麽的辦。
在一點點的機會的時候,就不放過任何的努力,明確抓到了這個問題的時候,還不不惜一切代價的去做,這麽一個隱藏的很深的問題,隻要不是從事軍事方麵的,或者說,對於畜牧和軍隊有著很明確的了解的,有幾個人能夠想到這個。
保守派的領袖,想要抓住這個機會,來對付韓琦的話,真的耗費巨大的代價,從東西府,甚至是仁宗哪裏拿來旨意,這也不是辦不到的,麵對著三重的壓製的,韓琦還能夠怎麽辦,他隻有老老實實的交出這些牛馬的。
這或許對韓琦影響很大,可是連移民都沒有最終的開啟,渭州牛馬大會的交易,有靈州的繳獲,甚至是靈州水利工程的投資打底,總之都有講的地方,不可能一棍子打死。
可是當韓琦真的把這些牛馬給送出去的時候,那就不是送出去一個罪證,那是一個燙手的山藥。
韓琦根本就不用多說,如果他真的想要讓變法派衝新崛起的,隻要交出去就好了,那接下來來呢,2000多萬的牲口要怎麽辦,既然是中央出麵,那麽是要運到東京汴梁去,不說是汴梁跟靈州之間的距離,2000多的裏,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很近的路程的。
連組織幾十萬軍隊,2000多公裏,都是一個很難以完成的事情,更別說幾千萬的牲口,就算是能夠處理好這些大型牲口整合的問題,還有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可是食物呢?
30000匹馬,都相當於一兩萬人的大軍,現在是400多萬匹,還不是相當於的幾千萬的大軍,一旦食物不夠,最終大批的牛馬被餓死的,這可是北宋的財富啊。
特別是馬,牛餓死了,還能夠吃肉,羊也差不多,損失可以控製,可是400多萬匹,相當於4億貫馬全死了,這個責任誰來負,
這麽龐大,幾乎可以說震驚天下的損失,別說是掩飾,稍稍遮掩一下,都要出大麻煩的,隻要造成事實,誰也掩飾不了,甚至是郭天將門,甚至當朝首輔之類的,加在一起都不夠,到時候,韓琦隻要看著這件事情發生,然後把這個事情捅上去,天都破了,多少人的身家性命,都會完蛋的。
中年官員想到了,那些年輕的官員,還沒有想到,似乎還想說什麽的,是想要說,韓琦虛張聲勢,想要借此機會,掩飾他的目的,絮絮叨叨的說個不停。
韓琦也沒有跟他們一般見識,斜眼看著他們,那兩個小年輕,似乎感覺到他們說對了,似乎得理不饒人,這時候,卻聽見周和菊的一聲大吼。
連韓琦都沒有發作,周和菊發作什麽,讓他們都的愣住了,他們是一個派的,怎麽不幫助他們還幫韓琦,衝他們吼什麽的。
周和菊再也沒有多說什麽,對著韓琦一拱手,然後拉著所有人都離開在此時此刻,他已經沒有臉麵在待在這裏了,離開,就是唯一的選擇了。
雖然對周和菊的做法,那些人有些微詞,可是明顯,周和菊已經不想多說了,不得不說,周和菊還是有些能力的,來到靈州10天的時間,已經把這一群人那捏住了,更別說,不懂的隻是少數人,其他的人或許不會知道,幾千萬牲口消耗幾何,可是當任何一個數目的數量級,達到千萬這個層麵的時候,都會非常可怕的。
保守派,灰溜溜的走了,其他的中立派,他們沒有一些固有的看法,對有些事情,看的更加分明一點,韓琦都點的這麽明了了,一些知道的,小聲告訴了一下別人的,沒錯,當數量龐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數量本身就很可怕,牛馬,都是大型動物,他們一天攝入的東西,可能比人都要多的。
青草本身提供的能量,也比不上植物,畢竟,植物之中蘊含的熱量極高,青草有什麽。
牛馬這樣的大型生物,他們再怎麽的吃的少,也不會比一個人吃的少吧,2000多萬人的夥食,還是2000多裏路的路程的,一句空口白牙的收迴去,哪裏那麽的簡單。
這種情況下,要提供足夠的東西,那很困難,一個不好,幾千萬牲口,可能全死光。
牲口,他的價值就在於他是活物,他可以生長,甚至是繁衍,活著的動物,大部分要比死去的值錢,而且動物死掉之後,就會快速的腐爛的,真的要是命令下達了,最終韓琦不會負責運送,隻會在靈州清點之後,送出去,那麽這個牲口要怎麽的送到汴梁。
中立派沒有跟著保守派一起,雖然他們不會得罪保守派,卻不怎麽看得慣,順帶的,詢問了韓琦一些,他們不理解的東西。
沒錯,就是糞便,來到西北的官員之中,其中有幾個專門潛心於農業,很自然的就問起來這些糞便來了。
隻要稍稍對農業有一丁點的認識,都會知道,糞便對於農業的好處,不過,因為收集不易,加上的效果的問題,沒有大規模的使用的。
在牧場,這個明顯動物比較多的地方,糞便也比較集中,這樣的堆放,絕對不是無用的,而是有規格。
韓琦對於農家肥這一塊,知道的也不多,如果他知道的話,就不會到了牧場之後,才會了解這一切,甚至還饒有興趣的挖了幾下糞便。
對於這些來到靈州的人員,韓琦分的非常的清楚,保守派是敵人,卻沒必要針對,對方選擇人員很特別,有中層不得誌的,這部分不但在朝廷之中是邊緣,就算是在保守派之中也同樣是邊緣,如果韓琦對付他們,值不值得就不用說了,真的被抓住機會,韓琦也會非常麻煩。
當然了,為了防止韓琦真的下手,其中還是摻雜著一部分貴族,他們或者是後戚家族的直係成員,或者是高官的次子或者庶子,地位是夠了,可是也不太重要。
這部分人,擺著看就可以了,就算是最好的那個周和菊,也是一個沒有多大能力的,最多是有些小聰明,這些人韓琦從來都不看重。
可是中立派的這些,就不一樣了,他們有些隻是奉命過來調查,一些人雖然級別不高,其中一個樞密院郎官,隻有六品,卻掌握著樞密院軍馬司的重要職責,還有東府的一個水利方麵的官員,甚至曾經參與過黃河治理。
這些人,都是能力很強,最少在他的專項之中,能力很強,這些人,是韓琦必須要拉攏的,說不定,將來就可以用的上。
韓琦是一個自負的人,也喜歡有能力部下,也喜歡提拔有能力的人。
這些問題,如果是周和菊他們提出來,恐怕韓琦都懶得解釋,現在是這一部分人,他哪怕懂得不多,也隻能夠隻是按照的趙信的說法,一一的給予解釋。
趙信很清楚,肥料不過是氮磷鉀,這些植物生長之中,至關重要的微量元素的,後世的化肥,相對於農家肥,含量多很多,一畝地使用化肥,一般都不超過100公斤,可是農家肥的話,最少需要五六方,這中間的差別,幾十倍以上。
這個時代的化學水平,或許在定海軍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會出現化肥,甚至如果不惜一切的成本,用實驗室合成的話,也是可以把化肥給做出來,可是那個代價太大了。
趙信目前,幾乎90%力量,是用在定海幣,各種無法保證成功率的高精尖的產品,小規模的化肥根本沒有用,化肥的作用,是普遍,那麽注定,是沒有辦法進入到序列之中的。
糞便經過積累,發酵,最終形成的農家肥,是一種天然的複合肥,雖然使用量要比化肥大的多的多,可是不容易產生化肥所出現的問題的,提升的效果也比較廣泛。
對於還沒有接觸過化肥的北宋人來說,是一個神物,可惜的,在現在,隻是在初步的積蓄的階段,西北的農田水利,已經進行到了一個段落,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接下來,就是在以後的時間之中,逐步完善,體係化這些水利工程,讓他們起到更大的效果。
還有不足一個月,就是春天了,種植的季節要到了,西北這邊,冬天稍稍長了一點,種植莊稼的時間,可以拖到的四五月,可是最多,也就是兩三個月的時間。
對於韓琦來說,靈州和西北的根基,已經紮下了,5000萬到7000萬畝體量的龐大農田,需要數目更加廣大的人員。
在軍隊之中,已經做了準備,30多萬的原來靈州的牧民,會抽出10萬青壯,剩下的全部投身到牧場之中,數量不足,也算是可以接受,抽出來的10萬,加上後來到來的20萬青壯,則作為屯田和開墾的主要力量。
這些人提供勞力是夠了的,可是要種田,真的不行,必須要有30萬到50萬之間中原勞動力,當兩者的勞動力加起來達到80萬的時候,勉強一人照顧50畝的土地,可以保證這些土地不被荒著。
精耕細作是別想了,一個人照顧50畝的土地,哪怕在牛馬這樣的大型牲口,還有與之相配套的大量的工具,也隻是保證了開墾,種植等基本的步驟,恐怕連除草,都很難做到精密,隻能夠大略的來完成。
可是韓琦隻能夠在西北,臨時調動了3萬多人有經驗的農戶,再加上各大商會支援的一些,大概20萬人,這些不是過來定居,是通過商會的關係,可以過來務工,從春天過來,到冬天,農作物完成收割之後離開,他們也不依靠種植過活,西北會給出一定的工錢,總之,不會低於普通勞動力一天工錢。
這些幾個渠道一起努力,這才讓韓琦,對於未來充滿了信心,哪怕,關於移民的政策,無法得到中樞批準,在商人還有本身靈州的努力下,也可以推動60萬-80萬左右的勞力,未必能夠把整個西北都給開辟出來,最少可以保證4000萬畝。
4000多萬畝水澆地,代表著什麽,近億石的糧食產出,以西北目前不足百萬的人口,一年的花費隻有一千萬石,也就是說,可以有9000萬石的結餘。
在南方,或許糧食多起來,不是什麽好事情,畢竟江南是目前北宋的糧倉,哪裏普通的土地,也有2石以上的產量,加上曆史的關係,大部分都是新開辟出來的土地,土地兼並和問題並不嚴重,真的到了豐產的時候,糧食還會大規模的降價。
西北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為什麽京杭大運河的江南部分,任務基本上,就是在不停的運送糧食,把大量的糧食,從江南運送到北方,就可以知道,有多麽缺少糧食。
這個時代有一個數字,南方農田數量,已經超過了北方,而且超過了不少,可是人口上麵,北方一直都是碾壓這南方,除了大量軍隊帶來的人口增長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
中原,河南陝西,這兩個省份,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搖籃,無數的傳說和上古聖王,無不是誕生於這裏,再加上漢唐這兩個強大帝國的基礎,以長安和洛陽為核心的這個體係,在過去千年的時間之中,一直都是整個中原王朝的核心,以此衍生出了人口稠密的北方。
在北方,糧食是不愁賣,哪怕在京兆府,在山西,糧食可比汴梁高的多。
韓琦沒打算賣出高價,當糧食總量上漲的時候,9000多萬石的糧食,最少可以供1800萬以上人吃一年的時間,哪怕一石500文,這也是一筆足足有4500萬貫的財富。
這筆錢不可能全部被靈州拿在手中,上繳國庫,補充財政,還有一些後續的水利工程,可是毫無疑問,這筆錢將會成為靈州富足的基礎。這也是韓琦在靈州書寫的最高的篇章。
跟這些懂得農業,懂得水利的官員聊天,進行的總是那麽的暢快,韓琦幾乎把野心,徹底的展現在了這些官員的麵前,甚至因為他高談闊論,還增加了幾個追隨者。
這不是刻意的拉攏,而是誌同道合之後,自然而然的吸引,君子群而不黨,之前韓琦追隨範仲淹,不是因為他屈尊於範仲淹之下,要完全聽從他的命令。
隻是範仲淹的理念,信念,還有意誌刺激了他,讓他願意為之奮鬥。
現在,在插手科舉之後,範仲淹已經沒有能力再起,這個禁區,將會成為他的教訓。
在變法派離開中樞之後,韓琦以為,他要有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夠重新的積蓄力量,重迴中樞。
插手西夏,攻占興慶府,滅亡了西夏,本身已經讓他大大減少了這個時間,可是他要用怎麽樣的方式重新站在北宋朝堂。
不能小看這些,哪怕實力再強,能力再大,沒有一個完整的施政方法,那是不行的,根本無法越過這一步。
或許真的等十幾年後,韓琦從少年的銳意,變成了中年的沉穩,會變得保守一點,可是現在,他別無選擇,隻能夠在變法這一條路上麵走下去。
不過,對於範仲淹自上而下的變法,韓琦在靈州的親身經曆之中,有了不一樣的想法,自下而上也不是不可能。
在中樞,在京畿,那些保守派勢力強大的地方,根本無法實現他的想法,反倒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是之前,範仲淹和他們變法派遭遇的問題。
為了改變這些問題,範仲淹強硬的手段,甚至最終,動了的科舉。
科舉是什麽,那是皇帝跟文臣之間,唯一能夠控製的東西,不科舉,幾乎無法成為宰撫一類的高官,而剛剛科舉完成的進士,也隻是進入官場的一個基礎,是一群青年學子,這就很好的把握到了皇權跟相權之間的平衡,當範仲淹動了這個心思,用科舉來培養變法的力量的時候,結局就注定要完了。
韓琦不會走範仲淹的老路,卻會在範仲淹的基礎上麵,吸收一些有益的東西,找出來自己的亮點,進行改良,讓變法進行的更好。
在了靈州,韓琦用實際經驗,證明了變法的好處,集中資金,對於一些地方進行改變,用整體的力量,改變整個格局,這就是靈州的變化之一,似乎,這個可以應用到其他的方麵。
這隻是一個初步的想法,大型水利工程,龐大的投入,也就是在靈州,有了靈州和議的基礎了之後,這才能夠開啟。
在此之前,別說是2000萬,3000萬貫的工程,恐怕在北宋,開啟一個300萬的工程,都需要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努力。
黃河工程提過多少次了,黃河是什麽地方,那是中原的母親河,也是包括汴梁在內的重要城市的主要水源,在北宋定都汴梁之後,單純汴梁被淹的水災都有十多次,算上之前周朝,那就更多了。
可就算這麽重要的一個水利治理的問題,不說把黃河徹底的治理好,那是不可能的,可是通過對於主幹和支流,進行簡單的疏浚,已達到延緩災害的程度,這樣都做不到。
原因很簡單,那是沒錢,哪怕一個官員,一個宰撫,胸中有錦繡的文章,可是沒錢也是枉然。
隻有真正的站在那個位置,才知道這麽一個老大帝國的不容易,以前年輕的時候,甚至為了上台的,他跟範仲淹,很是敵視呂夷簡,把他作為貪官,作為逆臣,可是真正當範仲淹掌控朝政的時候,才發現,能夠把持朝政幾十年,沒有出現大的紕漏,北宋還能夠平穩向前,呂夷簡的能力真的不差,有些事情,換做別人,還真的處理不了。
有靈州作為基礎,特別是有趙信的支持,要調動這些資金,或許對規模的如同西北水利工程這樣的開發,很難,可是一些零星的,自下而上的,從最底層開始的改革,就不難了。
韓琦主動把目光放下來,從底層開始,還是能夠看到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再加上不再依靠底層的那些吏目,不是利用行政命令,直接用資金作為引導,如同靈州這樣,由一些商人們來引導,這就避免了範仲淹所遭遇的問題,保守派不聽從,繞過他們就可以了。
在這一次談論之中,韓琦也把它說出來了,很自然的,就吸引了一些人,兩個人直接投了過來,還有一些人,對於他的這個有了好感,讓他感覺到很興奮,從這個入手,從下而上,用真正發生的改變,用事實說明。
或許還無法動搖那些保守派,可是底層的民眾,將不會被他們蒙蔽,誰都希望日子過好,明明可以更好,還是擺在麵前的例子,為什麽不參與呢?
這是韓琦的野望和理念,雖然隻是一個雛形,卻不斷的生根發芽,成為了他的施政綱領,隻不過,他沒想到,他的方法,隻是拾人牙慧,當來自未來更好的方法出現了之後,他的這個方法也最終作古,沒有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