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蔣益澧率領第二師第五團官兵一千名生力軍,準時發起進攻。


    右二軍使用戰艦,左七軍使用75mm火炮、40mm迫擊炮,對鹹寧城牆實施了炮火支援。


    炮火支援時間長達二十分鍾。在這二十分鍾內,無數炮彈飛向湘軍設在城牆處的陣地。炮彈的密度、威力,炮火準備的時長再次刷新湘軍守軍的認知。


    昨夜,複興軍為進攻鹹寧忙碌了一整夜。炮兵靠前構築炮陣地,前運彈藥。工兵籌集小船,在鹹寧護城河上架設浮橋。一千名陸戰隊員、兩千名左七軍連夜乘船,來到鹹寧城北,在鹹寧與賀勝橋之間構築防線,切斷兩地湘軍聯係。


    隻有左七軍二師第五團一千名官兵、五百名陸戰隊員睡了個好覺,預備次日主攻鹹寧。


    八時整,炮火準備結束。蔣益澧緊張地看著手中的懷表,當秒針指向八時一分時,他示意身旁的司號員吹響衝鋒號。


    進攻開始了,蔣益澧橫刀躍馬,指揮第一撥敢死隊衝入城內。


    馮桂芳第一次安排湘軍降將打主攻,心裏並不托底。除蔣益澧一千人,還有五百名根正苗紅的陸戰隊員。蔣益澧第五團在前,陸戰隊在後。


    陸戰隊除了要輔助攻城,還負有督戰之職。指揮官甚至得到命令,一旦第五團有異動,陸戰隊在背後可以便宜處之,甚至可以直接襲殺膽敢叛變的第五團官兵。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第五團官兵作戰非常賣力。他們已被上級雪藏已久,早就想在戰場上建功立業,證明自己。全團上下都憋著一口氣,在團長蔣益澧的率領下勇猛突入城中,和城內湘軍發生激烈巷戰。


    大膽起用降將,在曆史上並不乏先例。滿清入主中原,軍力最鼎盛時也不過二十萬才八旗。這二十萬八旗中,還包括了漢軍八旗、蒙古八旗。


    按,漢軍由較早投降滿清的漢人組成。


    在滿清統一華夏的戰爭中,一直都由明朝降軍打頭陣。很多明軍在明朝手裏非常稀爛,投降滿清後卻煥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這些明朝降軍,不管是對付農民軍,還是對付南明軍隊,戰鬥力爆表,與投降滿清之前有著天壤之別。


    同樣的,在華夏諸朝中,元朝武功最強。蒙古人不過百萬人口,卻征服了世界上疆域最大的領土。為彌補兵力上的不足,曆任蒙古大汗也都非常信任、重用降將。


    譬如,在元朝滅宋戰爭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名將劉整,正是南宋降將。直接滅亡南宋的張弘範,本身也是漢人。


    在某種程度上,降將名節有虧,內心存在羞愧,渴望被其他人認同。在戰場上,他們就會爆發出非同尋常的戰鬥力。


    曆史上,李鴻章重用程學啟、丁汝昌等太平軍降將。程學啟、丁汝昌成為淮軍骨幹後,轉過頭來剿殺太平軍,手段比湘軍還要狠毒。


    此次武昌之戰,湘軍主力被圍在馬鞍山、賀勝橋、鹹寧、金牛鎮彈丸之地,覆亡已是板上釘釘的了。


    人往高處走,誰也會投奔一個沒有希望的軍隊呢?


    實際上,九江之戰後,湘軍陸師精銳折損殆盡,大批書生軍官或死或降。為了應付太平軍、複興軍,曾國藩不得不大肆擴軍,湘軍良莠不齊,軍紀更加敗壞。


    湘軍很快就蛻變成了一支沒有信仰、沒有靈魂、軍紀敗壞的軍隊。


    曆史上,湘軍攻陷天京後,分兵圍剿散布在各地的太平軍。那時侯,湘軍擴軍嚴重,各個派係加起來有三十萬之眾。


    湘軍軍餉供應不齊,不時發生嘩變。即便是戰鬥力最強的霆軍,也整建製的嘩變,加入了太平軍,反過頭來打湘軍。


    太平軍覆亡在即,湘軍卻嘩變加入太平軍。從中不難看出,湘軍軍紀已經渙散到了何種地步。難怪戰爭還未結束,曾國藩就急著裁撤湘軍,遑論稱帝了!


    複興軍則堅持支部建在連上,費大力氣塑造一支有信仰、有文化、有追求的新式軍隊。


    蔣益澧於1855年投降複興軍,受軍隊教育改造兩年,對複興軍有了全新的認識,本人也成了一名複興會員。


    鑒於他曾是湘軍大將,上級把他雪藏已久。這一次,蔣益澧決心把握住這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好為自己,也為第五團正名。


    卻說第五團敢死隊突入鹹寧城後,照例受到城內湘軍的頑強阻擊。


    雙方展開激烈的巷戰。湘軍隱藏在房屋裏,透過窗戶向複興軍打冷槍。複興軍則使用手榴彈,逼迫湘軍出戰。


    鹹寧是座小城,兵力施展不開,複興軍的優勢火力亦無法施展。兩軍接觸後,很快便展開大規模的白刃戰。


    蔣益澧本在城外觀戰,見城內攻勢放緩,當即率領後隊人馬入城,親自組織進攻。


    團長入城,第五團官兵士氣大振,在城內爭鬥中逐漸占據上風。


    蔣益澧穩步推進,抵達鹹寧城縣衙外。這裏是湘軍城防司令部所在,原本由湘軍大將李元度駐守。


    李元度見複興軍攻勢淩厲,自知無法守衛鹹寧,便以向賀勝橋湘軍大營求援為名,率領一百親軍走鹹寧北門,向賀勝橋方向突圍。


    李元度主司鹹寧城防,本該堅守城池。此人年輕時便是遠近聞名的才子,卻屢試不第,憤而投軍。他是曾國藩的好朋友,曾在江西出過大力。


    但李元度身上書生氣太重,正如曾國藩所說“戰陣非其所長”,是個做學問的好手。他曾擔任曾國藩幕僚,佐理營務,是個參謀人才,不是帶兵打仗的料子。


    曆史上,李元度守徽州寡不敵眾,臨陣脫逃,致曾國藩祁門大營受到威脅。曾國藩手下幕僚紛紛逃走,李鴻章也拂袖而去。


    這一次,李元度守鹹寧,同樣臨陣脫逃。他在鹹寧城北部署有四個營壘,由吳坤修守衛,負責與賀勝橋加強聯係。沒想到,複興軍已在鹹寧城北登陸,正在猛攻吳坤修的營壘。


    李元度無法前往賀勝橋,隻得和吳坤修匯合,在鹹寧城北抵抗複興軍的進攻。


    鹹寧城內,改由林源恩負責守衛。


    複興軍這邊,在蔣益澧率領下,第五團官兵攻勢淩厲,逐漸推進至鹹寧縣衙。馮桂芳再度加派一千援軍,幫助蔣益澧清剿城內湘軍。


    鹹寧縣衙是湘軍城防司令部所在,也是林源恩的最後庇護所。蔣益澧率軍包圍了縣衙,派人勸降林源恩。


    沒想到,林源恩不僅拒不投降,反而抱定必死之心,殺了蔣益澧的使者,怒斥蔣益澧叛變投敵。


    蔣益澧大怒,用迫擊炮、燃燒彈炮轟鹹寧縣衙。木質結構的縣衙很快便成為一片火海。


    在熊熊烈火麵前,殘存的湘軍紛紛放下武器,爭相逃出縣衙,向複興軍投降。林源恩拒不投降,葬身火海。


    複興軍再接再厲,與城北複興軍前後夾擊,先後攻破湘軍吳坤修部四部營壘。湘軍大將李元度、吳坤修被迫投降。


    複興軍奪下鹹寧,徹底封死了湘軍大營突圍道路。賀勝橋處的曾國藩曾國兄弟,至此成為甕中之鱉,插翅難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第一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茂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茂行並收藏晚清第一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