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在江北攻陷漢陽,在江南打得韋俊、陳玉成不能還手。一時間,戰場形勢似乎正在朝著有利於湘軍的方向發展。


    吳捷不為所動,令李秀成、陳玉成、韋俊等部太平軍繼續牽製湘軍。各路複興軍正星夜疾進,執行迂迴、包抄戰略。


    中路軍最為關鍵,能否順利迂迴包抄至湘軍背後,關鍵看中路軍能否及時抵達預定地域,截斷武昌方麵湘軍的退路。


    右二軍一馬當先,先以一支鐵甲艦隊突破武昌江防。除了50噸級鐵甲艦、100噸級鐵甲艦外,右二軍又裝備了一艘200噸級的鐵甲艦,令湘軍水師驚懼不已。


    湘軍水師仍由彭玉麟、楊載福分營統帶。楊載福率領六營湘軍水師前往荊州,配合劉長佑的湘軍陸師堵截太平軍石達開部。


    彭玉麟率領湘軍水師主力,留在武昌一帶江麵,配合湘軍陸師圍攻武漢三鎮。


    彭玉麟是清朝方麵難得的水戰專家。九江之戰中,湘軍水師幾乎被右二軍全殲。彭玉麟和右二軍交手多次,屢敗屢戰。


    他深知右二軍的厲害,極力主張從洋人手中購買蒸汽戰艦、大口徑洋鐵炮;主張效仿姑塘造船廠,招募洋匠,興建西式造船廠,自造戰艦。


    但湘軍財力有限,根本就買不起洋艦。滿清人才緊缺,鹹豐見識有限,對建設新式造船廠並不熱心。


    到最後,彭玉麟隻從洋人手裏買到兩艘三百噸級的蒸汽戰艦。這種戰艦使用橡木作龍骨,火炮也很弱,根本就不是右二軍鐵甲艦的對手。


    彭玉麟還花費重金,從姑塘方麵挖來幾個工匠。可是,這些工匠隻曉得某一項造船技術,並不能完整設計戰船。湘軍沒有鋼鐵廠,也不能製造蒸汽鍋爐、螺旋槳,建造戰艦完全就是天方夜譚。


    無奈之下,彭玉麟隻得派人偽裝成商人,到姑塘造船廠購買民用汽輪。民用汽輪使用蒸汽動力,木製結構,造價比洋船便宜。彭玉麟再從廣東購買洋炮,安裝在汽輪上,勉強湊起一支擁有十來艘小型炮艇的蒸汽艦隊。


    盡管如此,湘軍水師也絕非右二軍的對手。


    首先,湘軍戰船不行。與右二軍相比,湘軍戰船的火力、防護力、機動力都很弱,根本就不是右二軍鐵甲艦的對手。


    其次,湘軍水師官兵不行。湘軍沒有水師學堂,沒有培養水師專業人才。原有的水師營官、哨官對蒸汽動力船一竅不通,駕船、操舵、輪機維護等方麵的人才都很緊缺。


    這些專業人才大多在右二軍姑塘水師基地受過訓練,與右二軍有數千絲萬縷的關係。離開這些專業人才,湘軍水師不說與右二軍作戰,就連基本的維護、保養、駕駛都成問題。


    再次,湘軍水師雖有戰船,卻不成體係。蒸汽戰艦不比風帆艦,需要配套專業的水師基地、燃煤供應、通信聯絡、戰船檢修保養等設施。在這些方麵,湘軍水師都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困難。


    彭玉麟沒有足夠的權力、視野、能力、財力解決以上難題,也就不能建成一支堪與右二軍戰鬥的水師。


    論起來,右二軍的鐵甲戰艦也不多,還不到三十艘。但鐵甲艦的火力、防護力遠超湘軍的木質炮艇,完全可以做到以一敵十。


    麵對著浩浩蕩蕩的右二軍船隊,彭玉麟不想做無畏的犧牲,也不敢當麵硬杠右二軍。他率領水師戰船略作抵抗,便靠泊至岸邊,隱蔽在長江支流中,企圖借助岸炮阻擊右二軍。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右二軍並未在武昌江麵停留,而是越過武昌,繼續向西前進。


    對於武昌一帶的湘軍水師,右二軍視若無睹,隻要湘軍水師不主動挑釁,右二軍就不還擊。


    等湘軍的岸炮開火,右二軍鐵甲艦才開炮壓製。岸炮一熄火,右二軍亦停火,繼續前進。


    看得出來,右二軍鐵甲艦並不願在武昌糾纏。其目的不在於消滅湘軍水師,而在於為運輸船護航。


    運輸船排水量在五百至上千噸不等。船隻吃水很深,上麵偽裝有遮擋物,看不出船艙內是人還是物資。


    運輸船的目的地顯然在西麵。


    它們是到荊州為石達開的大軍運輸給養嗎?如果不是這樣,它們還會去哪裏?


    難道,它們要到嶽州?是要截斷湘軍退路?還是要奇襲長沙?


    答案很快便揭曉了。


    右二軍第二師六千餘人,分乘一百餘艘運輸船,在第一師鐵甲艦的護航下,一路溯江而上。他們先後越過金口鎮、鯰魚套、嘉魚縣等軍事重鎮,沿途並不停留,直至陸溪口。


    陸溪口是陸水與長江交匯的地方,大致位於湖南嶽州、湖北武昌的中間位置。


    右二軍在陸溪口處留下一千精兵、三艘鐵甲艦,由軍長史潘西親自坐鎮,負責固守陸溪口。然後,大隊人馬並不停留,從陸溪口折入陸水,再次溯陸水而上,目標直指湖北蒲圻縣、崇陽縣。


    蒲圻縣和崇陽縣緊臨陸水西岸,地處武昌城南。


    武昌雖是湖北省會,卻位於湖北省東南方向,位置較偏。從武昌府城往東,是武昌府大冶縣、興國州、通山縣,與江西交界。


    這一帶都是崇山峻嶺,多礦產,往東又是複興會根據地,武昌的湘軍自然不能往這個方向撤退。


    武昌府城西、北都是長江。湘軍要撤退,隻能往西南方向撤,可以撤迴湖南。湘軍的糧台也設在西南方向。


    蒲圻縣、崇陽縣與武昌府城相距並不近。若要從蒲圻縣、崇陽縣包抄湘軍後路,在時人看來,未免有些癡人說夢。


    曾國藩一向注重穩紮穩打,行軍打仗要求結硬寨、打呆仗。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湘軍一天行軍速度隻有四十裏左右。到了下午,天還大亮時,湘軍就要停止行軍,設置營壘、挖掘壕溝,以期立於不敗之地。


    這種打法,對付太平軍還可以,對付複興軍就完全不行了。曆史上,淮軍繼承湘軍衣缽,在甲午戰爭中沿襲舊式戰法,被采用西方戰法的日軍打得潰不成軍。


    與陸師相比,水師打仗又有許多顧忌。當時的蒸汽動力船航程有限,作戰半徑不大。


    右二軍在湖北大冶設置煤港,戰船可在大冶加足煤炭。從大冶至陸溪口,江上航程足有七八百裏。正常來說,戰船燃料絕對不夠。


    之前,右二軍幫石達開運輸五千兵馬至湖南嶽州。運輸船近一半的運力都用來運輸煤炭了。即便這樣,船隊在返程時煤炭用盡,不得不靠岸兩天。直到大冶方麵運來煤炭後,船隊才得返航。


    這一次,右二軍不僅深入敵後,還溯流至長江的支流,真的是不要命了嗎?


    右二軍這一著太過重要,關係到複興軍能否順利包抄湘軍。不管要冒多大的風險,哪怕船隻要擱淺,右二軍也要開進陸水,搶占蒲圻縣、崇陽縣。


    右二軍駛入陸溪口,隨即按計劃分成甲、乙兩隊,分別進攻蒲圻縣、崇陽縣。相較而言,崇陽縣軍事價值更高,湘軍在崇陽縣配置兵力更強。


    甲隊由右二軍複興委員張允華率領,帶三千名陸戰隊員進攻蒲圻縣。乙隊由參謀長崔克率領,帶四千名陸戰隊員進攻崇陽縣。


    右二軍第二師人數最多,共有八千人,主登陸出戰,又稱右二軍“陸戰隊”。這一次,第二師幾乎傾巢出動。


    乙隊先出發,一路直航至魯家港。再往前走,陸水變淺,載重量較大的運輸船無法上駛。


    崔克當即立斷,下令停船,陸戰隊員登陸,跑步向崇陽縣城奔去。乙隊留下一艘鐵甲艦保護運輸船,崔克自率三艘鐵甲艦直航至崇陽城外。


    崇陽縣城地處陸水、高堤河、白羊山水三河交匯處,雖是武昌府治下的縣城,卻靠近江西省、湖南省,是一處非常緊要的水陸樞紐。


    湘軍在崇陽設有糧台,除了湘軍四千精銳守城外,還有上千名團練助守。


    崔克乘船先到崇陽城下,正是中午時分。他等不及陸戰隊員,指揮鐵甲艦向城牆猛烈開炮。


    105mm艦炮使用穿甲彈可以對付普通磚石城牆,使用殺爆彈可以對付普通夯土城牆。


    炮擊一個小時後,右二軍在崇陽城牆上轟出一段五十米長的缺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第一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茂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茂行並收藏晚清第一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