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個人打發了,路朝歌叫人給於景澤和盧建霖拿來了兩份午飯,軍營裏吃的喝的就那麽多,在豐盛肯定不如家中,路朝歌一直秉承著官兵平等,想吃小灶那你就自己花錢。


    路朝歌的午飯已經有些涼了,不過他也不在乎,連年征戰吃涼的已經不算什麽稀奇事了,要是能吃上頓熱乎的,那在戰場上絕對是一件美事。


    “你是王爺,就吃這些?”盧建霖在一次開始質疑路朝歌,畢竟在他們的認知當中,都當王爺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大明親王,總是要有些待遇的。


    “這還差嗎?”路朝歌說道:“一葷一素能吃飽,就可以了,這裏畢竟是軍營,若是戰時那就剩下包子了,說實話,這些年吃包子我都快吃吐了。”


    “以你的身份地位,想吃點好的不難吧!”於景澤也好奇,為什麽所有的大明將軍,都能做到和戰兵同一待遇,而且這幫人還覺得很合理。


    “吃,你們是為了享受。”路朝歌說道:“我們是為了果腹,為什麽一定要一葷一素呢?肉,是力量的源泉,隻有多吃肉,才能保證戰兵的體力在戰場上跟得上。菜,是營養,營養均衡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而你們吃的確實很有營養。”路朝歌說道:“我家裏有幾個禦廚,做過幾次飯,味道也確實不錯,做出來的東西,我別說是見過了,聽都沒聽說過,一隻雞都能給我做出各種各樣的花樣來,我以為我做飯很厲害,當我吃到他們做的菜之後,我才知道,對於廚藝來說,我就是個門外漢,之所以很多人都說我做的好吃,那是因為我做的那些飯菜,百姓們現在也能吃的到了,而且他們做的可能確實不如我,但是說道真正的美食,我……不及格。”


    “我和你談論的不是美食。”於景澤說道:“我的意思是說,為什麽大明的戰兵將軍,覺得自己和戰兵吃的一樣,他們卻覺得很合理?”


    “我們都不是什麽富貴人家出來的。”路朝歌笑著說道:“才吃了幾天飽飯,就開始嫌這嫌那了,以前吃不飽飯的時候,他們連草根樹皮都吃過,現在有肉有菜能吃飽,還有什麽可不滿足的,就算是鄭洞國這樣的將軍,在我們軍中也是一個待遇,你覺得不行那就吃小灶唄!你願意花錢想吃什麽就吃什麽,沒人管你。”


    “鄭洞國,大楚鄭國公後人。”於景澤說道:“如今封了個什麽爵位?”


    “毅國公。”路朝歌說道:“鄭國公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是大明的毅國公了。”


    “不如鄭國公好聽。”於景澤說道。


    “當初我大哥也不想給他更換封號的,他不接受鄭國公的封號,我大哥就給他換一個唄!”路朝歌說道:“一個封號而已,沒有什麽實際意義,也沒有土地和食邑的,封什麽其實都無所謂的事。”


    “他是怎麽接受你製定的軍規的?”於景澤問道:“他畢竟可是將門出身,從小錦衣玉食,可不是你們這些窮苦人能比的了的。”


    “你也說了,他是將門出身。”路朝歌說道:“他知道要籠絡人心需要的是什麽,他知道指揮一支龐大的軍隊,要的不僅僅是指揮能力。”


    “大明軍中皆是如此嗎?”盧建霖問道。


    “當然了。”路朝歌想了想:“楊延昭不在此列。”


    “為什麽他有特權?”於景澤問道。


    “也不是有特權,主要是他能弄到吃的。”路朝歌想起了楊延昭,一個不管到什麽地方,都能弄到些好吃的的人,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天賦:“每次領他出征,我都能享受一次,真是什麽都愁,就不愁吃的。”


    “少將軍,楊老將軍迴來了。”魏子邦走了進來說道。


    “請進來啊!”路朝歌說道:“他跟我怎麽還客氣上了?”


    “他……”魏子邦看了一眼路朝歌,然後就不說話了。


    “明白了。”路朝歌笑著說道:“看著他們兩個,我出去看看我們的楊老將軍。”


    交代了幾句,路朝歌出了中軍帳,就看見小老頭一臉愧疚的站在外麵。


    “咋了?”路朝歌來到楊嗣業麵前:“你可不是這樣的人,你有什麽可愧疚的。”


    “要不是我中計被調走,也不至於讓益陽港空虛。”楊嗣業說道:“劉子騰逃離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責任,也是我的責任,和你沒什麽關係。”路朝歌說道:“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你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那一路敵軍確實已經進入平州,你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禍害平州道,出兵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那一路兵馬可不少,你也不可能留太多人駐守益陽港。”


    “可終究是我疏忽了。”楊嗣業說道:“我若是能留下一萬人,絕對能堅持到你趕迴來。”


    “我都說了,責任在我。”路朝歌說道:“我若是能早些看破劉子騰的詭計,咱們也不至於被耍的團團轉,也不至於讓他逃了,咱們都有錯,我的錯更大一些。”


    “安慰我?”楊嗣業看向路朝歌。


    “算不上安慰。”路朝歌說道:“我也需要反省,這麽多年打仗打的太順了,自己也有些飄了,吃了這麽一次虧,也能讓我長長記性,以後學會低調。”


    “劉子騰突然變聰明了。”楊嗣業說道。


    “他身邊有個挺厲害的家夥。”路朝歌說道:“好幾次我都沒能抓住他,第一次和第二次北疆之戰,都是這個人挑起來了的,包括這一次劉子騰的撤離,都是他一手策劃的,不得不說是個不錯的人才,可惜是‘天地院’的人。”


    “好了,老爺子。”路朝歌歎了口氣,繼續說道:“過去就過去了,我也看開些,你也看開些,戰爭就是這樣,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每一個戰略目標都能實現,既然已經發生了,那我們就積極麵對就是了,這次抓不住,他肯定是要去南疆的,到時候咱們去南疆抓他。”


    “好。”楊嗣業點了點頭。


    “你那邊情況怎麽樣?”路朝歌問道。


    “把人都扔在冀州了。”楊嗣業說道:“俘虜什麽的我帶迴來也沒用,交給步嘉澍將軍處理了,冀州那邊情況還算是不錯,至於進入平州的那些人,都被我打迴去了,就邊界附近的幾個村子被燒了,好在是沒殺人,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冀州那邊的善後也是步嘉澍將軍在處理,估計能弄到不少好東西,你要是閑著沒事就過去看看吧!劉子騰走的時候,好像沒帶走多少東西,大量的金銀留在了冀州城。”


    “我就不過去了。”路朝歌說道:“過幾日他們就把東西運過來了,朝廷那邊也會派人過來接收,我就不跟著操那份閑心了,管得多鬧心的事也多。”


    “我剛才聽說,晉州那邊也結束了?”楊嗣業看了一眼中軍帳問道。


    “結束了。”路朝歌說道:“兩個罪大惡極的都抓迴來了,朝廷上那幫大佬們要用《大明律》審判這兩個人,我也就沒動他們,好吃好喝的養一天,明天就送到長安城去,讓他們自己頭疼去吧!我過幾天再迴去。”


    “那你在這邊也沒什麽事了,倒不如去一趟冀州。”楊嗣業說道:“冀州那邊的金銀數額龐大,你親自去一趟,挑一些妻子孩子喜歡的拿迴去,也算你沒出來一次。”


    “那成什麽事了。”路朝歌說道:“那又不是我的東西。”


    “隨你。”楊嗣業笑了笑:“對了,你之前一直在找的那個王大陶,差點抓住了。”


    “差點就抓住了?”路朝歌問道。


    “冀州城破的時候,戰兵配合錦衣衛去抓的人。”楊嗣業說道:“我也是聽步將軍說的,人我是沒見到,不過聽說抓他的時候還是費了一番功夫的,可最後還是讓他給跑了。”


    “這人身手了得?”路朝歌問道。


    “算不得多厲害,但是他身邊的那些護衛確實不一般。”楊嗣業說道:“據步將軍說,這些人肯定是練家子,戰兵一對一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優勢,甚至還會被輕鬆反殺。”


    “應該都是‘天地院’派給王嗯英的護衛。”路朝歌說道:“這一次為了將劉子騰轉移,他也是下了血本了,這個王大陶可是他的親近之人,能把這個人放棄,可見他對劉子騰有多重視了。”


    “也許重視的不是劉子騰,而是他麾下的幾萬精銳水軍。”楊嗣業說道:“冀州守軍將軍交代了,王嗯英曾經試圖拉攏水軍的幾位將軍,可最後沒成功。”


    “他們這些留下的人,其實很多都知道自己是棋子。”楊嗣業繼續說道:“隻不過,劉子騰給的實在是太多了,也沒讓他們全都去死,時間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投降,以咱們大明對敵人的政策,隻要出城投降的,基本上都不會死,也不會對他的家財有什麽威脅,他們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才幫劉子騰拖延時間的。”


    “而且,王嗯英帶走了差不多四萬人。”楊嗣業說道:“這些人也不是一起出城的,是從第二次北疆之戰開始之後,陸陸續續離開的,所以行動目標很小,劉子騰和他的家眷是什麽時候離開的,沒有人知道,在劉子騰的府邸,找到了一條直通城外的暗道,他應該就是從暗道離開的。”


    聽到‘暗道’兩個字,路朝歌‘噗嗤’笑了出來,當年他就多次利用暗道,如今別人也用上了。


    “四萬人,到了南疆可以有大作為啊!”路朝歌想了想南疆人的戰鬥力:“以前倒是有曼蘇裏能牽製一下他,可這兩年曼蘇裏不爭氣,開始內鬥了。”


    “這你就怨不得曼蘇裏了。”楊嗣業說道:“當年是你執意要派人去曼蘇裏搗亂的,現在人家亂起來了你又不高興了,你這人事真多。”


    “我當初也沒想到劉子騰能跑曼蘇裏去啊!”路朝歌說道:“而且,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讓曼蘇裏亂起來對我們是最有利的,可我也沒想到會亂成這個德行,現在那些南疆小國可以放心了,曼蘇裏沒功夫搭理他們了。”


    “你的意思是,劉子騰可能在南疆做大?”楊嗣業皺了皺眉頭。


    “有作為不代表能做大。”路朝歌說道:“就算是做大了,那還是不是劉子騰就不知道了,‘天地院’在我這吃了太多沒有軍隊的虧,這次有這麽一支軍隊在,他們不能讓這支軍隊脫離掌控的,很有可能就是劉子騰會莫名其妙的死了,然後劉子騰的兒子上位,去當另一個傀儡。”


    “吃一塹長一智唄!”楊嗣業笑著說道:“估計劉子騰也能預料到這一點,到時候就看他怎麽應對了,想在和‘天地院’的交鋒當中占便宜,可不是那麽容易的,咱們能一直壓製這‘天地院’完全是因為自己身太過強大,而劉子騰可不是,他到了南疆之後,肯定會被‘天地院’牢牢控製住,至於他能不能翻身,就看他自己本事了。”


    “估計夠嗆。”路朝歌想了想:“他身邊要是多幾個王嗯英這樣的人到是有可能,可他身邊沒有啊!除了幾個將軍之外,就什麽都沒有了,他麾下的那些將軍領兵雖然一般,但是勉強夠用,但是給他出謀劃策可就不行嘍!”


    “他總是一條腿走路。”楊嗣業說道:“在北方這麽多年,都沒弄明白平衡的重要性,總以為有了軍隊就能和大明掰掰手腕,失敗了好幾次也不長記性。”


    “主要是他最後,把世家大族得罪的太死了。”路朝歌說道:“為了軍費把世家大族捋了一遍,那些平民百姓都跑到咱大明參加科舉了,他手裏根本就沒人可用。”


    “到了南疆那邊情況也差不多。”路朝歌繼續說道:“‘天地院’會給他很多的支持,但是絕對不會讓讀書人靠近他,‘天地院’的慣用手段了,控製讀書人,這次估計能有些長進,控製讀書人,然後用讀書人領兵。”


    “讀書人領兵?”楊嗣業愣了一下:“瘋了吧!”


    “你看著吧!”路朝歌說道:“這種事‘天地院’不是幹不出來。”


    “有王嗯英這個現成的將軍不用,用讀書人領兵?”楊嗣業說道:“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王嗯英就怕他們不敢用。”路朝歌說道:“一旦王嗯英做大,他們可就不好控製了,畢竟王家在‘天地院’內的地位可不低。”


    “而且‘天地院’打心眼裏就看不起咱們這種領兵打仗的。”路朝歌繼續說道:“在他們眼裏,讀書才是最高貴的,要不然大楚的這麽多將軍,怎麽沒幾個‘天地院’的人呢!”


    “他們看不上領軍的將軍,你說他們還能讓這些人領軍嗎?”路朝歌說道:“最後,八成就是‘天地院’之內的幾家將兵權分了,至於分到多少,就看各家的實力了。”


    “不知者無畏啊!”楊嗣業歎了口氣:“我記得你說過,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看來他們不懂這個道理。”


    “不是不懂,而是不想懂。”路朝歌說道:“我一直說文不掌軍武不幹政,就是擔心讀書人有時候太優柔寡斷了。”


    路朝歌對讀書人沒有偏見,但是讓讀書人當將軍,路朝歌從來就沒想過,為什麽一定要建設‘武院’?


    就是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將才,避免出現武官人才凋零的現象,隻要有足夠的武將人才儲備,就不會去想讓文官領兵這件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征伐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披甲莽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披甲莽夫並收藏征伐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