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隱瞞的來講,樓令對智氏自然是有濾鏡的。


    簡單的來說,樓令的妻子來自智氏,還是當代智氏之主的同胞妹妹,自己的兒子有智氏的一半血統。


    所以了,理智了來講的話,樓氏與智氏天然上就該是盟友。


    那種天然盟友的關係,說起來真的一點不複雜,隻說樓小白有智氏的一半血統就夠了。


    因為樓小白身上有一半來自智氏的血統,互相之間的猜忌會少許多,遇到利益發生衝突更容易坐下來麵對麵談。


    要是不產生衝突,因為有那一層原因,自然會顯得更為緊密。


    血緣帶來的親近感,講事實就是這麽一迴事。


    拿這一次來說,妻子不是來自智氏,樓令才不會那麽糾結,他隻是覺得韓氏對樓氏存在的潛在威脅不小,可是毫不猶豫就選擇付諸武力了。


    輪到智氏可能也將可能對樓氏產生威脅,盡管做好了一係列的準備和打算,願意將選擇權交到智罃的手上。


    當然了,主要也是智氏對樓氏的威脅不夠大,要不然樓令可不會有絲毫的猶豫。


    當天,智罃吭吭唧唧還是沒有多說什麽。


    翌日,樓令帶上一眾家人,離開“新田”前往“韓”地的路上。


    隨同一起離開“新田”的還有樓氏私軍,以及得到分配的戰利品。


    大部分樓氏私軍會帶著戰利品先北上,過程中私軍會走一路散一路,可能隻有不到一半的最終目的地是太原盆地,有一部分甚至會繼續北上。


    那是由樓氏的封地分布所決定,沿途的“呂”、“瓜衍”、“平陵”都是樓氏的封地,好些納賦的人就是出自那些地方。


    其中有一些非樓氏本家族的人,他們出了“新田”地界也會散開,迴到各自的家族封地。


    樓氏出動兩個“師”的兵力納賦,其中有兩個“旅”來自狐氏,約三個“旅”來自其餘的附庸。


    什麽?


    納賦的部隊竟然不是全部來自樓氏本家族?


    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說各個家族的小宗,某個小宗之主是卿大夫,他率軍納賦的部隊大半可能來自大宗或同宗的其餘家族,能夠不算在納賦額度內嗎?自然不能那樣看待的。


    所謂卿大夫必須出動多少部隊進行納賦,真不是必須全部來自本家族,隻要能夠拿出足夠合格的兵力與數量就可以了。


    那個“就可以了”包括從不統屬的勢力雇傭武士,甚至可以是來自國外。


    所以了,一個家族有多少附庸,能夠有任何手段拉到多少幫手,一樣是算在這個家族的實力之內。


    當然了,論起背叛的話,父子都能反目成仇,隻能說是萬事無絕對。


    “完全不留人,可以的嗎?”阿嬌說的是不在都城留下足夠分量的人。


    樓令半躺在了阿嬌的大腿上。


    夫妻二人則是乘坐廂型車正在往“韓”地的路途中。


    這一輛廂型車屬於特別打造,有車壁在在當前算是一種特色,另幾個特別就是它為四個輪子,有車軸以及減震裝置。


    車廂長兩米四十、寬一米八,能夠視作一個移動的小型房車,由前方的四匹馬來拉動。


    這等造型的車以前有沒有,講實話就是樓令不知道。他設計並製造出來,主要是為了阿嬌出門能夠少受罪。


    真的!


    乘坐當前的其餘車輛出門,光是顛簸都可能將一個人震得快散架,別說一路上還要站著風吹日曬。


    現代人去試一試沒有減震裝置的車駕,可能一開始感覺新鮮而歡唿雀躍,一小會之後就該放棄了。


    至於說騎馬?一樣是騎個新鮮,真要騎馬趕路不用幾裏路,別說是沒有馬鞍或馬鐙,即便是有也一樣要叫苦連天。(作者寫某部小說的時候,為了感受騎馬馳騁的狀態,親自去體會過。當時還是師傅控馬,不是自己控馬,斷斷續續兩小時下來,渾身上下的哪哪哪都感到難受)


    因此,不是太急的話,騎馬或乘車真沒有步行來得舒坦。


    樓令去“韓”地做什麽?當然是進行視察。


    樓氏攻下“韓”地的過程不算艱辛,隻是手段方麵顯得酷烈,光是城池就有好幾個局部出現火災,城內或許有漏網之魚逃生,絕大多數則是被殺光了。


    因為樓氏攻占“韓”城的過程比較酷烈的關係,不是沒有人說些閑言碎語,連帶好幾個卿大夫都當著樓令的麵特地問過。


    主要是什麽?根本原因是韓氏的嫡出在那一戰全部死光,事後到現在樓氏都沒有挑人來祭祀韓氏的先祖。


    樓令當然要秉承存亡續絕的理念,會從韓氏一眾旁支去挑人,奈何就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後麵率軍南征了。


    拖一年兩年,中間有出征狀態,大家能夠理解。


    隻是,長久時間不執行存亡續絕的理念,樓氏可就要被指著脊梁骨罵了。


    在這一次,樓令去“韓”地進行視察,其中之一就是敲定誰來成為新的韓氏之主,由這個人日後祭祀韓氏的一眾祖先。


    他們到了“韓”地的邊沿地帶,受到一眾封臣的迎接。


    這些封臣約三分之一是樓令後麵安排過來,剩下的三分之二便是韓氏的屬民。


    什麽是屬民?便是直接屬於韓氏,不交稅就要納賦的那一批人,並不是後世的“百姓”之類。


    當代真不是誰都是“民”這一類別,起碼不是現代人所理解的“百姓”。


    出現百姓要到西漢,漢高祖劉邦先模糊掉姓與氏的界線,再由曆史上第一位皇後進行決議,民間登記造冊報上什麽姓氏都認,開始了諸夏的又一新篇章。


    樓令顯得極其熱情,進行饗宴的時候不分新人老人,跟誰都能聊上幾句,問一問近來的日子過得怎麽樣。


    饗宴是什麽?這是一個很大的禮節,能夠視作是大老板對員工進行犒勞。


    合格的貴族每一年都會召集自己的封臣舉行饗宴,地點則是不分在哪裏,用這樣的方式接觸封臣,了解他們的生活和詢問有什麽訴求。


    新一次出征的時候,樓令並沒有在“韓”地下達征召令。


    樓令的選擇並不特別。


    許許多多家族吞並了哪一塊地盤,一概不會在當年下達征召令,肯定是要等上那麽一段時間。


    那一段時間的等候有許多原因。


    首先,剛剛曆經戰爭的區域,該地的穩定度極差,曆經戰火有太多需要撫平的傷痛。


    然後,曆史上有很多占領某地,在該地發布征召令,結果軍隊是集結了起來,他們卻也原地作亂了。


    最後一個不得不提的原因,從新占領地征召的軍隊,很難保證他們上戰場之後的發揮。


    一般的情況下,新占領某地的新貴族,非必要的情況下不會三年的時間內對該地有什麽大動作。這種做法有讓時間去改變一切的因由在。


    其實,不止不會進行征召,貴族還會對該地免稅。後一項收買人心的成分比較大。


    當然了,貴族不在新占領的封地收稅,他卻是要為那一塊新占區交稅給國君。


    等於說,貴族拿儲備或在其它區域加稅,補上了應繳的那一部分。


    樓令來到“韓”城,至今還能看到戰鬥過的痕跡。


    那是城牆之上有一片斑黑的區域,城內一些廢墟沒有被清理,裏麵的居民數量也顯得比較少。


    “你決定讓哪些人入城居住?由誰來當城主?”阿嬌在看韓氏列祖列宗的牌位。


    樓氏與韓氏交戰的時期,戰火當然打到了韓氏嫡出的住宅,隻是刻意避開了韓氏的家廟,自然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也就是韓氏沒了,要不然外人沒有可能靠近他們的家廟,更別想入內進行參觀,看到供奉的祖宗牌位。


    樓令早就有了決定,說道:“我會讓黑豚來當‘韓’城的城主,再讓近幾年有功的人過來充實城內人口。”


    阿嬌遲疑聲問道:“要將‘韓’地給黑豚?”


    “不是你想的那樣。”樓令說道。


    委任城主跟直接將城池賞賜下去是兩迴事。


    樓黑豚在樓氏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樓令卻是很難公平公正去對待。


    各個家族類似樓黑豚這樣的人簡直不要太多,不是嫡出就注定有再大的功勞或苦勞都很難得到足額的賞賜,嫡出也不是每一個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封地。這屬於普世規則,不是一兩個一家之主過分吝嗇。


    不是嫡出都能夠獲得城池賞賜?那要多少城池才夠分呢。


    要是每一個家族都動不動就割地開枝散葉,世界上就不會存在大家族了。


    因為不是隻有樓氏那樣,屬於是當代的普世規則,個別人再怎麽不滿意,他們無法對現狀進行什麽改變。


    其實,恰恰因為是普世規則的關係,幾乎所有人都視為理所當然,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


    “類似樓魚管理‘平陵’啊?”阿嬌懂了。


    樓令說道:“黑豚近幾年一直在北部征戰,好幾次提到年紀大了,感到力不從心。我認為是該讓他享福了。”


    阿嬌當然不會反對,甚至說道:“那就在‘韓’地賜多一些土地,再獎賞更多的奴隸。”


    樓令點了點頭。


    夫妻倆聊天的時候,挑中的幾個韓氏旁支已經過來。


    盡管那是自家的家廟,被挑選中的韓氏那一些人卻隻能站在圍牆外等候。


    樓令並沒有選擇在韓氏家廟裏麵接見,出來後讓人保護阿嬌出城,招唿一眾人在城內散起步來。


    他們這一趟到“韓”地,正經的視察並未開始,樓令無法獲知更多,首先要做的事情卻是選出一個祭祀韓氏先祖。


    曆經過戰火卻沒有來得及完全清理的城池,反正看不到曾經的舊樣,能夠看到更多的隻是破敗。


    樓令一路上觀察那些韓氏旁支,隻能說每一個都有自己的表現。


    有人全程忐忑不安。


    有的人在看到城內破敗後悲傷。


    更有人全心全意關注樓令的神色。


    韓氏作為一個曆史悠久的家族,每一代的嫡出有多有少,作為一個曾經風光過的大家族,一代代下來的旁支卻是會極多極多。


    樓令要從中挑人,肯定不是閉著眼睛瞎選,更不會隻有他一個人去選。


    那個過程就是劃定一個界線,多少代之內的韓氏旁支,他們目前在哪裏生活以及有沒有爵位、官職之類,經過一層一層地精挑細選。


    可別以為做這樣的事情會很簡單。


    馬馬虎虎不管不顧地做,閉著眼睛亂指也就是了。


    不想因為選錯人在後續出現麻煩,有太多需要規劃與驗證,參與的人手絕對不少,完全就是一個大工程。


    樓令為什麽會讓樓黑豚來當“韓”城的城主?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曆經過大風大浪的樓黑豚,他在後麵能夠擔起監視韓氏之主的任務。


    啊?


    韓氏之主會住在“韓”城之內?


    那是肯定的事情。


    因為韓氏的家廟就在“韓”城之中,新的韓氏之主還能住哪?


    起碼在一代人之內,新的韓氏之主隻會住在“韓”城,甚至樓令要在“韓”地選出足夠的耕地給新任韓氏之主,這不是光選人就任韓氏家主就夠了。


    要是某國滅了某國,勝利一方履行存亡續絕傳統,過程就是將被滅一方的都城留下,成為他們的封地。被滅一方自動成為勝利方的臣子,融為該國的一份子。


    同理,樓令秉承存亡續絕的理念,以後韓氏也會成為樓令治下的一個家族,也就是成為封臣之一了。


    國家層次與家族層次另有一點相同的地方,完全可以在一代之後給挪窩,遷徙到一個新的地方。要是狠一點也能在輪到第二代人的時候,直接讓這個家族消失。


    “你叫韓穿?”樓令招唿一個人過來。


    這個韓穿與韓氏嫡出的韓穿同名。


    當代同一個家族內部出現同名的情況很常見,不值得大驚小怪。


    “拜見家主,我是韓穿。”他彎腰九十度行禮。


    樓令吩咐跟隨左右的樓冰,說道:“讓其餘人迴家吧。”


    得到吩咐的樓冰自然照辦。


    “我會在‘韓’地賞賜你三千畝地,再贈予一名家臣以及五十名武士,以及若幹物資與仆、奴。可好?”樓令說道。


    那算小氣嗎?


    講實話就是不好判斷。


    隻說這位韓穿沒有自己的封地,淪落到連媳婦都娶不上,一轉眼卻是有了三千畝地,有一名家臣和五十名武士。


    魂穿過來的樓令,開局還不如韓穿呢。


    又或者說,當代超過九成九的人沒有土地和家臣、武士。


    “我自然願意!”韓穿簡直狂喜,止不住道謝。


    樓令問道:“那你知道要怎麽報答嗎?”


    那一刻,韓穿整個人看上去很窘迫,完全不知道該怎麽應對。


    這就對了!


    要是韓穿表現極好,他也不會被選中。


    後續的事情不用樓令再去操心,會有其餘人接手。


    樓令在後麵巡視起了“韓”地各處,到某一些村莊走走看看,主要是看當地的人對自己這位新家主將展現什麽態度。


    每一個地方的韓氏舊人,身份越高就會對樓令表現得更尊重。


    主要是新的韓氏雖然也叫韓氏,但真的不是韓氏了。


    腦子清醒的各家之主都知道怎麽迴事,很明白該做出何等選擇。


    至於腦子不清醒的一家之主?他們活不到樓令過來視察。


    所以,不管那些韓氏舊人真實的態度怎麽樣,反正他們隻會對樓令表現出尊重的那一麵。


    “總體來說,需要時間讓更多的人習慣換了新的主家。”樓令不是在自言自語。


    一直跟隨在樓令左右的人之中,少不了樓武這位子嗣。


    “看起來,韓氏沒有趙氏好。”樓武說道。


    韓氏滅亡之後,不少附庸幸存下來,他們沒有為了韓氏賣力奔走,很快接受了韓氏被滅的事實。


    有可能是韓氏有明確的敵人,並且那家敵人處在上升期的因素?


    趙氏要消亡並不是因為敵對入侵與占領,屬於是家主出現了意外。


    樓令被樓武那一句話引發觸動,說道:“趙氏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啊?”樓武沒有明白。


    樓令說道:“多數家族在麵臨窘境的時候,整體很快陷入頹勢,目前隻看到黎庶為了趙氏而戰。”


    這是真事。


    那麽多的家族被滅,隻看到普通人願意與趙氏共存亡,委實令人好奇趙氏怎麽會那麽得人心。


    關於那個秘密……,或者說對多數人的秘密,攻滅了趙氏的一眾公族並沒有找到。


    樓令大概明白怎麽迴事。


    趙氏一貫與其他家族不一樣。這種不一樣可不是單指他們不講究嫡長子繼承法,經營家族方麵也存在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是曆代趙孟會拿出很多時間巡視各處的封地,遇到了有訴求的普通人願意聆聽,並且會有選擇性去改進,再進行全方位的宣傳。


    通俗來講就是,曆代趙氏之主願意向更底層幹收買人心的事情,其餘一家之主沒有那種觀念。


    事實上,多數貴族一年之中都不一定會接觸一次“屬民”以下的階層,別說是聆聽他們有什麽訴求了。


    哪怕曆代趙孟是在做戲,起碼他們有在做,並且是用一家之主的身份去做,自然會讓家族內部的普通人,他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比其他家族更強。


    關於那一點,趙武無疑是比其他家族更好,遇到危機的時候也體現出效果了。


    至於其他家族的一家之主為什麽不做?並不是缺心眼,他們有在籠絡屬民階層,可能就是單純做不到禮下庶民吧。


    樓令一圈巡視,每到一個地方基本是走馬觀花,使得不夠資格去迎接和每年參與饗宴的人見一見家主長什麽樣,其餘真就做不到更多了。


    多數視察真就是那樣子的。


    如果要仔細去看去發現,找到一個地方的問題,恐怕一年到頭巡視下來,走不了多少地方。


    那麽,這種巡視能夠起到什麽效果或作用嗎?那肯定是能的。


    起碼家主有來過,親自宣示了主權,無聲強調誰才是統治者,將威懾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使之本來沒有傾向的人知道該效忠誰。


    馬上打天下的人,他們在坐江山之後喜歡進行巡視,恐怕沒有多少是為了遊山玩水,一定是有必須那麽做的理由。


    通常某個地方最不穩,受到巡視的次數會最多。這樣就能夠理解統治者,他勞師動眾到地方巡視是為了什麽。


    “父親,我並沒有看到他們對我們有什麽恨意,相反很多人對我們感恩戴德。”樓武說的是‘韓’地接觸或看到的那些人。


    樓令講出答案:“敢當麵露出恨意的人,他們都死了。感恩戴德的那些人,他們現在隻是感激我們免除了三年稅收。”


    他們是一個家族沒有錯,同時也是統治者,怎麽可能對武力占領下來的地方手軟,不止發現明麵的敵人會清除,還會使用各種手段誘使心懷恨意的人主動跳出來。


    樓令又說道:“不止國戰對普通人無關,頭頂換了誰來統治一樣無關。”


    輪到樓氏去進行統治,難道就不需要收稅了嗎?


    新舊交替的初始階段,對幸存下來的那些人,通常會有好處。


    沒有太複雜的原因,新的統治者需要使用懷柔手段減少反抗;也能是太多資源失去原主人,產生了資源再分配。


    所以,發生朝代更迭之後,隻要新的統治者不亂來,基本上就會出現所謂的盛世。


    那種盛世純粹就是資源再分配,導致當代人用更大的熱情去勞作所產生,不一定是新一代君臣將國家治理得多麽好。


    樓氏對“韓”地和“河陽”也做了資源再分配,隻是得到好處的人大多數是樓氏舊人,韓氏舊人最好的結果是照舊而已。


    能夠照舊對很多韓氏舊人就挺幸福,而幸福的原因是活著且沒有失去。


    樓令在“韓”地巡視到冬季來臨前的半個月,隨後離開“韓”地。


    他們從原路返迴,不是要迴去都城,要迴的地方是太原盆地。


    前往太原盆地期間,樓令自然會一路巡視“呂”地、“瓜衍”和“平陵”,隻是不會像在“韓”地待那麽久。


    直至抵達“太原”城內的家之前,今年的第一場雪早在七天前就下了。


    “過了十月就是新的一年。今年……,該嚐試解決林胡了。”樓令站在城頭,目光注視向北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耀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耀與忠誠並收藏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