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戰事規模擴大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樓令並不喜歡意外,哪怕是一個驚喜。
或者說,沒有人喜歡意外,隻是多數人喜歡驚喜。
作為一個國家的高層絕對不喜歡驚喜,因為驚喜就代表著事情,它的進展沒有按照事先規劃好的計劃在進行。
黑夜裏突然有一道火龍點亮,沿線的楚軍一部分被點著,楚軍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前線將士疑神疑鬼之下敗退,後方的人不敢再往前衝,晉軍取得了勝利。
隻是這一場勝利對晉軍來講並不完美。
“我原本可是打算坑掉至少三千楚軍啊!”樓令知道凡事可能出現意外,心情還是十分不美麗。
意外的產生讓楚軍撤去,今夜的戰事也就落下帷幕。
正在燃燒的不止有事先澆了火油的溝渠,戰場各處點燃篝火,還有戰後遺留在地上的火把在燃燒。
由於這一片區域隻有該處存在火光,外圍二三十裏之外都能夠看到這邊的火光,使之成為黑夜地麵上唯一有光亮的地方。
“主力距離這邊約有一百五十裏。這點距離急趕一個白晝就能夠抵達,隻是楚軍主力被我軍主力死死咬住。我的意思是,我們能不能嚐試殲滅子革所部?”郤至當然想要幹大事,當前的大事莫過於爭取在己方主力到來之前,吃掉楚軍的這一支偏師。
樓令卻是有不同意見,說道:“且先不提有沒有可能吃掉子革所部,一旦他們被殲滅或被擊潰,勢必會讓楚軍選擇從其它路線撤離。”
郤至問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該怎麽說呢?
事情沒有真正發生之前,一切隻能進行猜測。
假設他們真的能夠吃掉或擊潰子革所部,楚軍主力從其它路線撤離,接下來的戰事恐怕就跟他們無關了。
要是子重選擇從其它路線撤離,很大可能性是跑得漫山遍野都是,晉軍也隻能分散去追擊,誰都難以估測追擊的效果,可能是消滅或俘虜很多楚軍,也有可能取得的收獲極少。
但是,楚軍主力仍舊選擇走“鄢陵”這一條路線,起碼晉軍能夠從南北夾擊楚軍。
當然了,爆發了一場戰爭,沒有真正分出勝負之前,沒有誰敢百分百預測出結果,隻是從目前來看晉軍獲勝的概率很大。
郤至聽完樓令的闡述,說道:“那就耗著。”
這一場戰爭進行到現在已經分布成為兩個戰場,一個當然是兩軍主力的撕咬,另一個則是“鄢陵”這邊的交戰。
從戰爭的態勢來看,無疑問就是以晉軍為首的聯軍占優,後路被斷的楚軍隨時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晉軍為首的聯軍既然已經取得優勢,該做的事情是讓優勢保持下去,著實不該想要搞什麽新花樣。
樓令明白上述那一點,能從郤至的反應察覺到人心不足。
有了很多,還想要更多,屬於人之常情。
一個人能不能成功,減少將事情辦砸的概率,真的就取決於理智了。
樓令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很理智,有了明確的既定目標,隻要事態不發生太大的偏離,己方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很難接受什麽軍事上的靈光一閃或靈機一動之類。
事實上,兩軍進行較量,隻有劣勢一方才需要冒險,勝勢一方則是更需要保證交戰進程按照預設計劃進行。
翌日的一大清早,剛剛吃完朝食的楚軍就急不可耐發起了進攻,早有準備的晉軍當然是嚴陣以待。
雙方再一次圍繞著防線展開激戰,來來迴迴爭奪溝渠的控製權,使之溝渠內積滿了人體流出來的血液,周邊躺滿了屍體。
這樣的交戰持續了三天,到第三天之後,晉軍主動放棄第一條防線。
而在第四天,子重統率的楚軍主力已經抵達。這也是郤至和樓令為什麽會主動棄守第一條防線的原因。
“一百五十裏,楚軍主力走了四天。他們一路上丟了六萬多人,傷亡可謂異常慘重。”郤至剛剛從己方主力來人那裏聽到情報。
那是子重命令鄭軍、陳軍、蔡軍等等附庸的軍隊阻擊以晉軍為首的聯軍,楚軍拉開距離沒有多久,鄭軍率先向聯軍投降,其餘南方的軍隊很幹脆一哄而散,逼迫子重不得不抽出部隊繼續阻擊,總體的損失才超過六萬。
“子重的主力再加上子革這一支偏師,楚軍還有十四萬的兵力。楚國本土一定會派出援軍,他們的總兵力極可能再一次達到二十萬以上。”樓令很密切在關注楚國本土的消息,暫時隻收到楚國廟堂對北上兩支軍團被困出現嘩然,其餘的消息還沒有傳迴。
郤至先“哇嗚”的一聲,再說道:“要是這一次楚軍再敗,他們至少三年內很難與我們爭鋒了。”
講實話,樓令剛才有被那聲“哇嗚”嚇一跳,甚至懷疑郤至是不是被魂穿了。
有那種懷疑的樓令盯著郤至一直看,看得郤至困惑又不自在。
“我說錯了什麽?”郤至問道。
古人表達詫異,一般是用“嗟唿”這樣的發音。
樓令笑著說道:“天王蓋地虎?”
郤至一臉的莫名其妙。
“此生無悔入華夏……”樓令自顧自說道。
郤至開始有點憤怒了。
“沒事。”樓令新老兩種暗號都嚐試了,沒有得到絲毫的迴饋,開始講正事,說道:“楚國的雜兵根本死不完,要看這一次北上有多少精銳。”
說起來,楚國跟沙俄或蘇聯……,或者說沙俄或蘇聯跟楚國很像,無論折損掉多少兵力,很快就能拉出更多的兵力,看著就像是兵源永遠不會枯竭。
這種兵源不會枯竭肯定不是真的,純粹就是整體意誌足夠堅韌,物資可以保證跟得上,國家高層又硬得下心腸。
樓令見郤至沒有說話,繼續說道:“今年北上的近二十萬楚軍,至少我們遭遇的楚軍,他們的素質比較不錯。要是楚軍主力也是這般的素質,哪怕未來楚國不退縮,我們會打得很輕鬆。”
精銳被消耗掉,補充的兵源素質也就堪憂,需要時間去沉澱,雜兵再慢慢變成精銳。
既然子重帶著楚軍的精銳抵達,晉軍的主力肯定也到了。
隻不過,晉國下軍和主力,包括來自列國的一眾小弟部隊,他們被楚軍從中間隔開,兩處相隔最遠三十裏左右,最近的距離也有十三裏。
那是子重的腦袋沒有發昏,將楚軍集中一處。
子重在北邊親率八萬楚軍用來擋住郤錡所率的主力以及一幹聯軍,六七萬楚軍則是劃撥給了子革麾下,等於仍舊是兩支楚軍,隻是不再各自為戰。
在楚軍主力抵達之後,子革卻是沒有再對晉國下軍發起攻勢,轉為開始構築和加固營盤了。
北上的楚軍麵臨的形勢很不妙,以兵力對比而言,剩下十四五萬的楚軍麵對數量超過二十萬的聯軍,兵力不但處在劣勢,後路還被斷掉,甚至在遭受包夾。
這種狀況之下,楚軍確實應該暫時放棄打通道路,最佳的選擇就是固守待援。
所以,輪到晉軍該一再主動出擊了?
“中軍將命令我們牢牢釘在原地,攻勢由他們進行。”郤至放下剛剛收到的文牘,問樓令,道:“要不要把宋軍召喚迴來?”
宋軍還在圍攻蔡國都城。
從郤至和樓令收到的戰報來看,蔡國都城的守軍抵抗很頑強,宋軍並未取得什麽實際進展。
“合兵一處嗎?”樓令反問。
郤至說道:“楚國一定會發瘋!宋軍害怕出現損失,讓華元獨自領兵在外,他雖然不敢帶著宋軍逃跑,消極怠戰卻是極有可能。”
當了幾十年老大的晉國,其實對一眾小弟麵對什麽情況會做出何等反應,基本上能夠做到心裏有數。
樓令當即說道:“那讓宋軍放棄攻打蔡國都城,過來與我們會合。”
郤至開始書寫命令,寫好之後封盒塗泥蓋印,再讓心腹前去傳達軍令。
“可惜了,吳國暫時不是我們的盟友,不然……”樓令說到一半停下來。
郤至當然知道什麽意思。
剛剛說到一半停下來的樓令,繼續說道:“楚國再次集結部隊北上,來少了沒有作用,一定不會低於十萬。他們一下子動用三十萬以上的兵力,國內一定非常空虛。我們應該讓吳國知道楚國的本土很空虛。”
吳國還不是晉國的盟友。
可是,並非需要是盟友才能夠配合。
有極大野心的吳國,他們本身就跟楚國不對付,知道楚國內部空虛,哪有可能不想占便宜?
當然,楚國一定會防備吳國,隻是單純防備跟實際產生大戰是兩迴事。
涉及到國家層次,光是郤至和樓令有好主意可不行,需要得到來自郤錡的認可與執行。
他倆也就派人去跟郤錡進行匯報與建議,來來往往隔空對話了兩天,建議最終被郤錡否決了。
“這可真是……”樓令得知郤錡拒絕,一時間失去語言能力。
郤錡為什麽拒絕?他覺得晉國根本不需要吳國,又認為吳國想偷襲楚國,不用晉國去通知或邀請,一樣會偷襲內部空虛的楚國。
那是吳國先無視晉國的好意,乃至於用自號為王來迴應晉國的好意,給晉國留下來極壞的印象。
另外就是,今年晉國與楚國再次交鋒,看形勢進展就是對晉國有利,可能讓郤錡心滿意足或心態膨脹了。
“這樣搞下去,別說是扶持吳國,可能連疲楚之策都要被徹底擱置了。”樓令根據郤錡的性格,有一定的心理預估。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性格,而性格將決定做事的風格。
郤錡是一個性格異常高傲的人,意味著在他執政下的晉國,國家展現出來的風格絕對是充滿霸道與傲嬌。
“我可以私下派人到吳國散播楚國內部空虛的消息嗎?”樓令可以偷偷做,卻是開口問郤至了。
郤至用沉默來應對。
樓令看到郤至沉默,知道該怎麽來做了。
畢竟,郤至是郤錡的堂弟,他還是郤氏小宗溫氏之主。
在郤錡拿出決定之後,哪怕郤至再不滿也要執行。
因此,郤至認為樓令的建議很好,心裏也非常同意,無法開口進行讚成,不反對就是支持。
樓氏在很多國家都有人員在活躍或是蟄伏。
這一次,完全就是樓令舍己為人,動用家族的資源來為國家服務了。
他們這一邊處在僵持階段,兩邊隻是小打小鬧,更多的時間用在構築防線與加固營盤上麵。
兩邊的主力每一天都在進行大戰,一天產生的傷亡加起來最少也有數千。
盡管春秋中期幾乎每一年都會爆發戰爭,像是這等烈度的戰爭卻是極為少見。
參與其中的列國,小國先是受不了,後麵連強國也哀聲哉道。
郤錡無視盟友的哀嚎,強硬要求他們每一日出戰,搞得一眾盟友怨氣很大。
現下,楚國看上去情況很不妙,晉國則是如烈陽一般,列國即便是對郤錡再不滿也不敢發作。
隻是,一旦形勢出現變化,哪怕晉國沒有大敗虧輸,隻要稍微出現頹勢,積累了相當多不滿的列國,他們恐怕就要有所動作了。
麵臨生死存亡的楚軍,他們從上到下表現出了超乎想象的堅韌,對此晉人或其餘國家人並沒有絲毫意外。
“楚人本就是那樣。不是這樣的話,他們早就滅亡了。”郤至對楚國有相當的了解,說道:“開始之初,楚國不過是一個小方國,滅國五十餘才有現如今的疆域。他們既然敢問鼎輕重,自然是有所依仗,乃至我中國前所未有的大敵。”
樓令聽到“中國”這樣的字眼並沒有感到驚訝。
西周之初,周王室就多次在各種場合使用過“中國”來自稱,甚至在很多的禮器銘刻上能夠看到文字。
“楚國本土傳來消息,他們再次集結十二萬大軍,已經在‘郢’進行誓師,由楚君帶病親征。”華元完全就是交友廣闊,有人主動告知情報。
很重視情報的樓令暫時沒有收到消息,問道:“準確嗎?”
華元信誓旦旦地說道:“哪能有錯!”
“對了,聽聞你家的醫匠已經是楚國大夫,隨同楚軍一起出征,隨時看顧楚君周全。”華元說道。
自家醫匠成了楚國的貴族,樓令能不知道嗎?
所以,華元完全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
這幾天一直很困,偏偏睡眠很混亂,老遭罪了。
或者說,沒有人喜歡意外,隻是多數人喜歡驚喜。
作為一個國家的高層絕對不喜歡驚喜,因為驚喜就代表著事情,它的進展沒有按照事先規劃好的計劃在進行。
黑夜裏突然有一道火龍點亮,沿線的楚軍一部分被點著,楚軍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前線將士疑神疑鬼之下敗退,後方的人不敢再往前衝,晉軍取得了勝利。
隻是這一場勝利對晉軍來講並不完美。
“我原本可是打算坑掉至少三千楚軍啊!”樓令知道凡事可能出現意外,心情還是十分不美麗。
意外的產生讓楚軍撤去,今夜的戰事也就落下帷幕。
正在燃燒的不止有事先澆了火油的溝渠,戰場各處點燃篝火,還有戰後遺留在地上的火把在燃燒。
由於這一片區域隻有該處存在火光,外圍二三十裏之外都能夠看到這邊的火光,使之成為黑夜地麵上唯一有光亮的地方。
“主力距離這邊約有一百五十裏。這點距離急趕一個白晝就能夠抵達,隻是楚軍主力被我軍主力死死咬住。我的意思是,我們能不能嚐試殲滅子革所部?”郤至當然想要幹大事,當前的大事莫過於爭取在己方主力到來之前,吃掉楚軍的這一支偏師。
樓令卻是有不同意見,說道:“且先不提有沒有可能吃掉子革所部,一旦他們被殲滅或被擊潰,勢必會讓楚軍選擇從其它路線撤離。”
郤至問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該怎麽說呢?
事情沒有真正發生之前,一切隻能進行猜測。
假設他們真的能夠吃掉或擊潰子革所部,楚軍主力從其它路線撤離,接下來的戰事恐怕就跟他們無關了。
要是子重選擇從其它路線撤離,很大可能性是跑得漫山遍野都是,晉軍也隻能分散去追擊,誰都難以估測追擊的效果,可能是消滅或俘虜很多楚軍,也有可能取得的收獲極少。
但是,楚軍主力仍舊選擇走“鄢陵”這一條路線,起碼晉軍能夠從南北夾擊楚軍。
當然了,爆發了一場戰爭,沒有真正分出勝負之前,沒有誰敢百分百預測出結果,隻是從目前來看晉軍獲勝的概率很大。
郤至聽完樓令的闡述,說道:“那就耗著。”
這一場戰爭進行到現在已經分布成為兩個戰場,一個當然是兩軍主力的撕咬,另一個則是“鄢陵”這邊的交戰。
從戰爭的態勢來看,無疑問就是以晉軍為首的聯軍占優,後路被斷的楚軍隨時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晉軍為首的聯軍既然已經取得優勢,該做的事情是讓優勢保持下去,著實不該想要搞什麽新花樣。
樓令明白上述那一點,能從郤至的反應察覺到人心不足。
有了很多,還想要更多,屬於人之常情。
一個人能不能成功,減少將事情辦砸的概率,真的就取決於理智了。
樓令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很理智,有了明確的既定目標,隻要事態不發生太大的偏離,己方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很難接受什麽軍事上的靈光一閃或靈機一動之類。
事實上,兩軍進行較量,隻有劣勢一方才需要冒險,勝勢一方則是更需要保證交戰進程按照預設計劃進行。
翌日的一大清早,剛剛吃完朝食的楚軍就急不可耐發起了進攻,早有準備的晉軍當然是嚴陣以待。
雙方再一次圍繞著防線展開激戰,來來迴迴爭奪溝渠的控製權,使之溝渠內積滿了人體流出來的血液,周邊躺滿了屍體。
這樣的交戰持續了三天,到第三天之後,晉軍主動放棄第一條防線。
而在第四天,子重統率的楚軍主力已經抵達。這也是郤至和樓令為什麽會主動棄守第一條防線的原因。
“一百五十裏,楚軍主力走了四天。他們一路上丟了六萬多人,傷亡可謂異常慘重。”郤至剛剛從己方主力來人那裏聽到情報。
那是子重命令鄭軍、陳軍、蔡軍等等附庸的軍隊阻擊以晉軍為首的聯軍,楚軍拉開距離沒有多久,鄭軍率先向聯軍投降,其餘南方的軍隊很幹脆一哄而散,逼迫子重不得不抽出部隊繼續阻擊,總體的損失才超過六萬。
“子重的主力再加上子革這一支偏師,楚軍還有十四萬的兵力。楚國本土一定會派出援軍,他們的總兵力極可能再一次達到二十萬以上。”樓令很密切在關注楚國本土的消息,暫時隻收到楚國廟堂對北上兩支軍團被困出現嘩然,其餘的消息還沒有傳迴。
郤至先“哇嗚”的一聲,再說道:“要是這一次楚軍再敗,他們至少三年內很難與我們爭鋒了。”
講實話,樓令剛才有被那聲“哇嗚”嚇一跳,甚至懷疑郤至是不是被魂穿了。
有那種懷疑的樓令盯著郤至一直看,看得郤至困惑又不自在。
“我說錯了什麽?”郤至問道。
古人表達詫異,一般是用“嗟唿”這樣的發音。
樓令笑著說道:“天王蓋地虎?”
郤至一臉的莫名其妙。
“此生無悔入華夏……”樓令自顧自說道。
郤至開始有點憤怒了。
“沒事。”樓令新老兩種暗號都嚐試了,沒有得到絲毫的迴饋,開始講正事,說道:“楚國的雜兵根本死不完,要看這一次北上有多少精銳。”
說起來,楚國跟沙俄或蘇聯……,或者說沙俄或蘇聯跟楚國很像,無論折損掉多少兵力,很快就能拉出更多的兵力,看著就像是兵源永遠不會枯竭。
這種兵源不會枯竭肯定不是真的,純粹就是整體意誌足夠堅韌,物資可以保證跟得上,國家高層又硬得下心腸。
樓令見郤至沒有說話,繼續說道:“今年北上的近二十萬楚軍,至少我們遭遇的楚軍,他們的素質比較不錯。要是楚軍主力也是這般的素質,哪怕未來楚國不退縮,我們會打得很輕鬆。”
精銳被消耗掉,補充的兵源素質也就堪憂,需要時間去沉澱,雜兵再慢慢變成精銳。
既然子重帶著楚軍的精銳抵達,晉軍的主力肯定也到了。
隻不過,晉國下軍和主力,包括來自列國的一眾小弟部隊,他們被楚軍從中間隔開,兩處相隔最遠三十裏左右,最近的距離也有十三裏。
那是子重的腦袋沒有發昏,將楚軍集中一處。
子重在北邊親率八萬楚軍用來擋住郤錡所率的主力以及一幹聯軍,六七萬楚軍則是劃撥給了子革麾下,等於仍舊是兩支楚軍,隻是不再各自為戰。
在楚軍主力抵達之後,子革卻是沒有再對晉國下軍發起攻勢,轉為開始構築和加固營盤了。
北上的楚軍麵臨的形勢很不妙,以兵力對比而言,剩下十四五萬的楚軍麵對數量超過二十萬的聯軍,兵力不但處在劣勢,後路還被斷掉,甚至在遭受包夾。
這種狀況之下,楚軍確實應該暫時放棄打通道路,最佳的選擇就是固守待援。
所以,輪到晉軍該一再主動出擊了?
“中軍將命令我們牢牢釘在原地,攻勢由他們進行。”郤至放下剛剛收到的文牘,問樓令,道:“要不要把宋軍召喚迴來?”
宋軍還在圍攻蔡國都城。
從郤至和樓令收到的戰報來看,蔡國都城的守軍抵抗很頑強,宋軍並未取得什麽實際進展。
“合兵一處嗎?”樓令反問。
郤至說道:“楚國一定會發瘋!宋軍害怕出現損失,讓華元獨自領兵在外,他雖然不敢帶著宋軍逃跑,消極怠戰卻是極有可能。”
當了幾十年老大的晉國,其實對一眾小弟麵對什麽情況會做出何等反應,基本上能夠做到心裏有數。
樓令當即說道:“那讓宋軍放棄攻打蔡國都城,過來與我們會合。”
郤至開始書寫命令,寫好之後封盒塗泥蓋印,再讓心腹前去傳達軍令。
“可惜了,吳國暫時不是我們的盟友,不然……”樓令說到一半停下來。
郤至當然知道什麽意思。
剛剛說到一半停下來的樓令,繼續說道:“楚國再次集結部隊北上,來少了沒有作用,一定不會低於十萬。他們一下子動用三十萬以上的兵力,國內一定非常空虛。我們應該讓吳國知道楚國的本土很空虛。”
吳國還不是晉國的盟友。
可是,並非需要是盟友才能夠配合。
有極大野心的吳國,他們本身就跟楚國不對付,知道楚國內部空虛,哪有可能不想占便宜?
當然,楚國一定會防備吳國,隻是單純防備跟實際產生大戰是兩迴事。
涉及到國家層次,光是郤至和樓令有好主意可不行,需要得到來自郤錡的認可與執行。
他倆也就派人去跟郤錡進行匯報與建議,來來往往隔空對話了兩天,建議最終被郤錡否決了。
“這可真是……”樓令得知郤錡拒絕,一時間失去語言能力。
郤錡為什麽拒絕?他覺得晉國根本不需要吳國,又認為吳國想偷襲楚國,不用晉國去通知或邀請,一樣會偷襲內部空虛的楚國。
那是吳國先無視晉國的好意,乃至於用自號為王來迴應晉國的好意,給晉國留下來極壞的印象。
另外就是,今年晉國與楚國再次交鋒,看形勢進展就是對晉國有利,可能讓郤錡心滿意足或心態膨脹了。
“這樣搞下去,別說是扶持吳國,可能連疲楚之策都要被徹底擱置了。”樓令根據郤錡的性格,有一定的心理預估。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性格,而性格將決定做事的風格。
郤錡是一個性格異常高傲的人,意味著在他執政下的晉國,國家展現出來的風格絕對是充滿霸道與傲嬌。
“我可以私下派人到吳國散播楚國內部空虛的消息嗎?”樓令可以偷偷做,卻是開口問郤至了。
郤至用沉默來應對。
樓令看到郤至沉默,知道該怎麽來做了。
畢竟,郤至是郤錡的堂弟,他還是郤氏小宗溫氏之主。
在郤錡拿出決定之後,哪怕郤至再不滿也要執行。
因此,郤至認為樓令的建議很好,心裏也非常同意,無法開口進行讚成,不反對就是支持。
樓氏在很多國家都有人員在活躍或是蟄伏。
這一次,完全就是樓令舍己為人,動用家族的資源來為國家服務了。
他們這一邊處在僵持階段,兩邊隻是小打小鬧,更多的時間用在構築防線與加固營盤上麵。
兩邊的主力每一天都在進行大戰,一天產生的傷亡加起來最少也有數千。
盡管春秋中期幾乎每一年都會爆發戰爭,像是這等烈度的戰爭卻是極為少見。
參與其中的列國,小國先是受不了,後麵連強國也哀聲哉道。
郤錡無視盟友的哀嚎,強硬要求他們每一日出戰,搞得一眾盟友怨氣很大。
現下,楚國看上去情況很不妙,晉國則是如烈陽一般,列國即便是對郤錡再不滿也不敢發作。
隻是,一旦形勢出現變化,哪怕晉國沒有大敗虧輸,隻要稍微出現頹勢,積累了相當多不滿的列國,他們恐怕就要有所動作了。
麵臨生死存亡的楚軍,他們從上到下表現出了超乎想象的堅韌,對此晉人或其餘國家人並沒有絲毫意外。
“楚人本就是那樣。不是這樣的話,他們早就滅亡了。”郤至對楚國有相當的了解,說道:“開始之初,楚國不過是一個小方國,滅國五十餘才有現如今的疆域。他們既然敢問鼎輕重,自然是有所依仗,乃至我中國前所未有的大敵。”
樓令聽到“中國”這樣的字眼並沒有感到驚訝。
西周之初,周王室就多次在各種場合使用過“中國”來自稱,甚至在很多的禮器銘刻上能夠看到文字。
“楚國本土傳來消息,他們再次集結十二萬大軍,已經在‘郢’進行誓師,由楚君帶病親征。”華元完全就是交友廣闊,有人主動告知情報。
很重視情報的樓令暫時沒有收到消息,問道:“準確嗎?”
華元信誓旦旦地說道:“哪能有錯!”
“對了,聽聞你家的醫匠已經是楚國大夫,隨同楚軍一起出征,隨時看顧楚君周全。”華元說道。
自家醫匠成了楚國的貴族,樓令能不知道嗎?
所以,華元完全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
這幾天一直很困,偏偏睡眠很混亂,老遭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