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兩個插曲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能夠一言九鼎的話,誰不想呢?
晉君壽曼被長魚矯那麽一激,能夠做的隻是暗自生悶氣,發作什麽的要極力忍住。
不因為其它什麽別的,哪怕是晉國沒有卿大夫,一國之君也無法做到一言九鼎,一樣會有這種那種的貴族來與一國之君爭奪話語權。
君主能夠一言九鼎該是從大一統王朝開始,同時能夠真正可以一言九鼎的君主並不多,曆史長河中也就那麽幾位。
強如唐太宗李世民,他一樣無法達到一言九鼎的程度,乃至於被門閥世家狠狠地牽絆住,屢屢想要頒布什麽政策而不成,甚至鬧出了皇族貴女不如五姓七望的笑話來。
如果縱覽曆史會發現一點,真正的史官家族消亡之後,許許多多強勢的君主,無論他在位做了什麽,最終隻會得到一個暴君的定論。因由當然是強勢的君主會損壞太多強權者的利益,利益受損也就不可能在君主的蓋棺定論上給予什麽好話。
在有門閥世家的時代,門閥世家就是強權者。後麵讀書人取代了門閥世家,掌握了最大的定義權。沒有千年的帝國,隻有千年的世家,等沒有了世家還有讀書人這個群體,誰好或是壞,就是由他們張嘴去說的。
長魚矯這一類君主寵臣,他們隻有君主得勢才能夠獲得利益,自然而然希望君主振作起來,從而再去占據什麽位置,取得想要的利益之類。
以前有胥童,他與郤氏本身有仇,一直挑釁郤氏卻不止是為了報仇,更多是在製造晉君壽曼與郤氏的矛盾。
所以,沒有了一個胥童,必然會有人來取代他的角色,可以是長魚矯,也一定有某某誰跳出來。
“長魚矯比胥童聰明或更大膽的地方,在於他沒有死盯著一個家族咬,時不時會開一下地圖炮。”樓令認為長魚矯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不是特別針對一個卿位家族,不會有卿位家族輕易動手。
畢竟,卿位家族那麽多個,他們誰都不會郤氏解決胥童之後,去當下一個出頭鳥。
因此,長魚矯是一直在招惹卿位家族沒有錯,踩鋼絲似得掌握那一個度,不止個人安全會有保障,能夠從晉君壽曼那裏獲得的好處也不會少。
會議結束之後,欒書喊了旬庚與郤至私下交流。
三位卿大夫聊了點什麽,該透露出來,不久之後一定會有傳聞。
事後,樓令隻知道晉君壽曼的決議並沒有被推翻,聯軍來到“麻遂”之後,不會展開什麽軍事行動,將會等待秦君盤率軍前來。
當然了,聯軍並不會幹等著。
“單公派出使者前去秦國都城?”樓令從公子周這裏獲知這個消息。
公子周說道:“是中軍將請求老師那般做。”
現在的情況是,聯軍這邊知道秦君盤早在一個月前已經率軍離開,等於秦國的一國之君與多數重臣並不在“雍”待著。
派人去秦國都城邀請秦君盤前來“麻遂”會獵有用嗎?如果是晉國邀請,想來作用應該不會大,原因是晉國與秦國的交戰早就不講規矩。
單公朝雖然是單國的一國之君,他還是周王室掛了號的公卿。
由單公朝派人前去邀請秦君盤率軍前來會獵,隻要秦國還想作為諸夏的一份子,秦國君臣隻能硬著頭皮過來。
樓令簡直不知道該怎麽表達,隻能說道:“中軍將的手腕真是靈活啊。”
公子周苦笑出聲。
這一次,單公朝多少算是受了無妄之災。他不肯為欒書辦事,會在聯軍中會顯得地位堪憂;幫了欒書那個忙,單公朝會得到晉國的禮遇,其餘列國則是要用別樣的眼光看待了。
“老是被我拖累了。”公子周又講了這麽一句。
樓令挑了挑眉頭,知道公子周在等著自己開口問,故意坐著就是不吭聲。
任何人都會區分遠近親疏,關於這點毋庸置疑。
對公子周來講,無論單公朝是作為老師,亦或是與之相處的時間長短,哪一方麵樓令都比不上單公朝對公子周的重要性。
很顯然,公子周想要求助,對象則是樓令,心裏那杆秤已經分出了輕重。
樓令願意友善地對待公子周,力所能及的忙也樂意幫,不代表願意為了公子周跟欒書對上。
“老師多次拒絕,被逼無奈才答應中軍將。”公子周用祈求表情看著樓令,繼續往下說道:“雖然老師照做了,還是得罪了中軍將。可能的話,請您為其轉圜?”
樓令沒有答應什麽,笑嗬嗬地說道:“你且去與小白玩耍吧。”
公子周沒有多說什麽,站起來行禮,告辭離去。
別看單公朝是一國之君,還是周王室的公卿,他竟然敢得罪欒書?
周王室隻剩下名份,其餘什麽都不是。
作為周王室的公卿,他們其實隻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時候才能顯示權柄,例如某國的君位交替之際,並且也隻是能為難,壓根無法成事或是敗事,其餘時間根本無法為難列國諸侯或是貴族。
知道這一些事情之後,是不是發現得罪周王室公卿的代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欒書是誰?他是晉國的中軍將,晉國是當前公認的兩大霸主國之一。
晉國的高層都知道欒書是個老銀幣。
單公朝的地位足夠高,他一直負責與晉國接洽,不可能完全沒有收到相關的風聲。
“是公子周私下過來,還是單公讓他過來的?”樓令很難去尋找到答案。
現在,樓令要等樓小白的信息反饋,多少也算是對樓小白的一個考驗。
如果樓小白認為該幫公子周的忙,樓令會試著操作一下,反之則是坐視。
那件事情隻是一個小插曲。
聯軍在“麻遂”駐紮的第二十一天,得到秦國與白翟的大軍正在過來的消息。
“秦軍之前進入白翟勢力範圍,他們躲在群山裏麵,想來是要偷偷渡河偷襲我們本土。”魏相第一次在重要會議現場露麵。
盡管魏相是疑問用詞,看其語氣和表情,擺明篤定秦軍與白翟軍就是要那麽幹。
眾人也就看向了欒書。
之前已經提到過,晉國去邀請秦國來正麵交戰,礙於兩國的互信幾乎為零,想來秦國君臣不可能答應下來。
欒書耍了手段,逼迫單公朝以周王室公卿的身份派人前去秦國都城,顯示出了應該有的效果。
“秦國君臣這群不要臉的東西!”晉君壽曼看上去很生氣,站起來說道:“有言道,可一可二不可三。他們已經偷襲了我們兩次,還想來第三次!?”
晉軍其實也偷襲過秦軍,隻不過是在戰場上的手段。
秦軍倒是沒有成功偷襲過晉軍,他們卻是兩次進入晉國勢力範圍,逮著非軍事的相關人員大肆殺戮。
由於旬氏和魏氏的封地就在晉國西部的關係,兩個家族與其它封地在西部的公族封君或貴族,一起落得了兩次損失慘重的下場。
旬氏再怎麽說也是晉國的卿位家族,秦軍在大肆殺戮的時候多少收了一些手。
要說晉國哪個家族在秦軍的大肆殺戮中損失最嚴重,毫無疑問是魏氏了。
這裏是魏氏不是卿位家族,再來就是他們的封地比較大,無法在其它方麵讓秦國感到忌憚,封地大一定是安置的人口多,損失自然也就慘重。
因為已經吃過兩次大虧的關係,魏氏比誰都重視秦國的動向,他們也不得不投入較大的關注力。
在秦國動員卻失去行蹤之後,魏氏真的感到異常緊張,他們甚至請示晉君壽曼與欒書,允許各處封地展新一輪動員,防止封地遭到秦軍的偷襲。
恰是由於知道怎麽迴事,晉君壽曼和欒書通過了魏氏的請求。
換作是由旬氏進行那樣的請求,出發點也是為了防止被秦軍偷襲封地,晉君壽曼和欒書卻不大可能通過。
不因為別的,隻因為旬氏是卿位家族。他們封地很多,可以納賦的人員也充足,遠比魏氏突然幹點什麽的破壞力更大。
換而言之,郤氏、欒氏、範氏、韓氏、邯鄲氏……等一些實力太強的家族,他們跟旬氏一樣,做什麽都更容易引起猜測,再引來應該有的忌憚。
這裏也不是說魏氏的實力弱小。他們才不弱小,隻是政治聲望無法與卿位家族相比。
純以可征召兵力的話,魏氏勝過邯鄲氏,大概跟韓氏相差無幾?
惹不惹人忌憚這種事情,曆來並不是單純看持有的武力,相反聲望才是最容易引發忌憚的原因。
那也是曆史上好多人為什麽求名的原因,因為隻是光一個名號,真的能夠達成太多的事情。
“秦軍與白翟人最遲八天之後會抵達。”魏相說完退了下去。
樓令知道《絕秦書》在曆史上的地位,今天第一次見到魏相本人。
當然了,樓令不知道“呂”地到手改變了一些事情。
如果曆史沒有被改變,魏錡獲得“呂”作為封地,今天出現在這裏的會是同一個人,稱唿卻是該換成呂相。
因為魏相的驚豔表現,他成了年輕一代最先嶄露頭角的人,並且沒有之一。
上一個想要高調亮相的人是祁奚的兒子祁午,隻不過祁午的亮相很失敗。
欒書先等晉君壽曼發泄完,沉穩地說道:“君上,修建會盟台吧。”
論哪個國家勢力範圍內的會盟台最多,一定是宋國。
那跟宋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宋國作為“天下樞紐”的定位,諸侯進行會盟肯定要考慮交通因素,多數時候就是選擇在宋國的勢力範圍內進行會盟。
秦國也有幾座會盟台,隻不過會盟對象比較“專一”了,不是楚國就是晉國,沒有跟其餘列國在本土舉行過會盟。
白翟、赤狄、義渠、林胡、樓煩之類?秦國雖然做事手段很靈活,道德觀的底線也很靈活,他們至少知道修建會盟台跟上述那些勢力會盟很丟人,屢屢欺負那些勢力不懂,沒有正兒八經修建過會盟台。
晉國君臣帶著一幫小弟來到秦國境內,修建會盟台的事情由晉人去辦。這裏都不用多猜,擺明就是在羞辱秦國。
畢竟,秦國才是東道主,修會盟台這種事情,該由他們來幹。
會盟台修建起來之後,除非是刻意去拆除,要不然會作為地標存在很久。有人路過看見,每增加一個看到,知道會盟台是為什麽修建,又是誰來修建,便是對秦國多一次羞辱。
從聯軍知道秦軍與白翟軍的動向,到他們抵達“麻遂”的外圍,時間過去了九天。
魏相的猜測是八天,盡管多了一天的時間,他卻是已經表現出對秦國了解的一麵,以後事關秦國的話,晉國君臣有很大概率將對魏相過問意見。
“又一個成功出道的。隻要不出意外,他將前途無量啊!”樓令對樓小白說道。
樓小白很有自覺地說道:“論寫文章,我不配與魏相比;論個人武力,我能夠輕易收拾他;論率軍而戰,我也篤定能夠嬴他。”
前兩個論點,樓令很讚同。
第三個論點?樓令不想打擊樓小白的自信。
對,沒有錯,魏相和樓小白都沒有獨自統兵作戰的例子。
魏氏或樓氏各自有一套教育體係。
樓令沒少教導樓小白軍事相關的知識。
問題出現在哪裏?
這一次,樓令得知魏氏出動三個“旅”的兵力,其中有三個“卒”的士兵搭配重甲。
三個“卒”是多少名將士?晉國擴編之後,一個滿編“卒”的兵力為三百人。
那麽就是說,魏氏拉出了一千左右披甲的士兵!
當然,那不是一千甲士,可能甲胄也是五花八門。
事實卻是擺在那裏,魏氏拉出了一千名披甲的士兵,僅僅這一點就釋放出很強烈的信號!
這也是晉國第一個納賦期間,攜帶一千名披甲士兵的例子,偏偏不是由卿位家族去那樣做。
考慮到魏氏本就以製作甲胄而出名,他們那麽幹倒是沒有顯得多麽突兀。
“父親,我們明明有能力打造鐵甲,也打造出了一批,為什麽不拿出來使用?”樓小白也想到了這一點,感到異常的困惑。
樓令麵對樓小白的提問,一串“哈哈”大笑,反問道:“你說呢?”
晉君壽曼被長魚矯那麽一激,能夠做的隻是暗自生悶氣,發作什麽的要極力忍住。
不因為其它什麽別的,哪怕是晉國沒有卿大夫,一國之君也無法做到一言九鼎,一樣會有這種那種的貴族來與一國之君爭奪話語權。
君主能夠一言九鼎該是從大一統王朝開始,同時能夠真正可以一言九鼎的君主並不多,曆史長河中也就那麽幾位。
強如唐太宗李世民,他一樣無法達到一言九鼎的程度,乃至於被門閥世家狠狠地牽絆住,屢屢想要頒布什麽政策而不成,甚至鬧出了皇族貴女不如五姓七望的笑話來。
如果縱覽曆史會發現一點,真正的史官家族消亡之後,許許多多強勢的君主,無論他在位做了什麽,最終隻會得到一個暴君的定論。因由當然是強勢的君主會損壞太多強權者的利益,利益受損也就不可能在君主的蓋棺定論上給予什麽好話。
在有門閥世家的時代,門閥世家就是強權者。後麵讀書人取代了門閥世家,掌握了最大的定義權。沒有千年的帝國,隻有千年的世家,等沒有了世家還有讀書人這個群體,誰好或是壞,就是由他們張嘴去說的。
長魚矯這一類君主寵臣,他們隻有君主得勢才能夠獲得利益,自然而然希望君主振作起來,從而再去占據什麽位置,取得想要的利益之類。
以前有胥童,他與郤氏本身有仇,一直挑釁郤氏卻不止是為了報仇,更多是在製造晉君壽曼與郤氏的矛盾。
所以,沒有了一個胥童,必然會有人來取代他的角色,可以是長魚矯,也一定有某某誰跳出來。
“長魚矯比胥童聰明或更大膽的地方,在於他沒有死盯著一個家族咬,時不時會開一下地圖炮。”樓令認為長魚矯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不是特別針對一個卿位家族,不會有卿位家族輕易動手。
畢竟,卿位家族那麽多個,他們誰都不會郤氏解決胥童之後,去當下一個出頭鳥。
因此,長魚矯是一直在招惹卿位家族沒有錯,踩鋼絲似得掌握那一個度,不止個人安全會有保障,能夠從晉君壽曼那裏獲得的好處也不會少。
會議結束之後,欒書喊了旬庚與郤至私下交流。
三位卿大夫聊了點什麽,該透露出來,不久之後一定會有傳聞。
事後,樓令隻知道晉君壽曼的決議並沒有被推翻,聯軍來到“麻遂”之後,不會展開什麽軍事行動,將會等待秦君盤率軍前來。
當然了,聯軍並不會幹等著。
“單公派出使者前去秦國都城?”樓令從公子周這裏獲知這個消息。
公子周說道:“是中軍將請求老師那般做。”
現在的情況是,聯軍這邊知道秦君盤早在一個月前已經率軍離開,等於秦國的一國之君與多數重臣並不在“雍”待著。
派人去秦國都城邀請秦君盤前來“麻遂”會獵有用嗎?如果是晉國邀請,想來作用應該不會大,原因是晉國與秦國的交戰早就不講規矩。
單公朝雖然是單國的一國之君,他還是周王室掛了號的公卿。
由單公朝派人前去邀請秦君盤率軍前來會獵,隻要秦國還想作為諸夏的一份子,秦國君臣隻能硬著頭皮過來。
樓令簡直不知道該怎麽表達,隻能說道:“中軍將的手腕真是靈活啊。”
公子周苦笑出聲。
這一次,單公朝多少算是受了無妄之災。他不肯為欒書辦事,會在聯軍中會顯得地位堪憂;幫了欒書那個忙,單公朝會得到晉國的禮遇,其餘列國則是要用別樣的眼光看待了。
“老是被我拖累了。”公子周又講了這麽一句。
樓令挑了挑眉頭,知道公子周在等著自己開口問,故意坐著就是不吭聲。
任何人都會區分遠近親疏,關於這點毋庸置疑。
對公子周來講,無論單公朝是作為老師,亦或是與之相處的時間長短,哪一方麵樓令都比不上單公朝對公子周的重要性。
很顯然,公子周想要求助,對象則是樓令,心裏那杆秤已經分出了輕重。
樓令願意友善地對待公子周,力所能及的忙也樂意幫,不代表願意為了公子周跟欒書對上。
“老師多次拒絕,被逼無奈才答應中軍將。”公子周用祈求表情看著樓令,繼續往下說道:“雖然老師照做了,還是得罪了中軍將。可能的話,請您為其轉圜?”
樓令沒有答應什麽,笑嗬嗬地說道:“你且去與小白玩耍吧。”
公子周沒有多說什麽,站起來行禮,告辭離去。
別看單公朝是一國之君,還是周王室的公卿,他竟然敢得罪欒書?
周王室隻剩下名份,其餘什麽都不是。
作為周王室的公卿,他們其實隻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時候才能顯示權柄,例如某國的君位交替之際,並且也隻是能為難,壓根無法成事或是敗事,其餘時間根本無法為難列國諸侯或是貴族。
知道這一些事情之後,是不是發現得罪周王室公卿的代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欒書是誰?他是晉國的中軍將,晉國是當前公認的兩大霸主國之一。
晉國的高層都知道欒書是個老銀幣。
單公朝的地位足夠高,他一直負責與晉國接洽,不可能完全沒有收到相關的風聲。
“是公子周私下過來,還是單公讓他過來的?”樓令很難去尋找到答案。
現在,樓令要等樓小白的信息反饋,多少也算是對樓小白的一個考驗。
如果樓小白認為該幫公子周的忙,樓令會試著操作一下,反之則是坐視。
那件事情隻是一個小插曲。
聯軍在“麻遂”駐紮的第二十一天,得到秦國與白翟的大軍正在過來的消息。
“秦軍之前進入白翟勢力範圍,他們躲在群山裏麵,想來是要偷偷渡河偷襲我們本土。”魏相第一次在重要會議現場露麵。
盡管魏相是疑問用詞,看其語氣和表情,擺明篤定秦軍與白翟軍就是要那麽幹。
眾人也就看向了欒書。
之前已經提到過,晉國去邀請秦國來正麵交戰,礙於兩國的互信幾乎為零,想來秦國君臣不可能答應下來。
欒書耍了手段,逼迫單公朝以周王室公卿的身份派人前去秦國都城,顯示出了應該有的效果。
“秦國君臣這群不要臉的東西!”晉君壽曼看上去很生氣,站起來說道:“有言道,可一可二不可三。他們已經偷襲了我們兩次,還想來第三次!?”
晉軍其實也偷襲過秦軍,隻不過是在戰場上的手段。
秦軍倒是沒有成功偷襲過晉軍,他們卻是兩次進入晉國勢力範圍,逮著非軍事的相關人員大肆殺戮。
由於旬氏和魏氏的封地就在晉國西部的關係,兩個家族與其它封地在西部的公族封君或貴族,一起落得了兩次損失慘重的下場。
旬氏再怎麽說也是晉國的卿位家族,秦軍在大肆殺戮的時候多少收了一些手。
要說晉國哪個家族在秦軍的大肆殺戮中損失最嚴重,毫無疑問是魏氏了。
這裏是魏氏不是卿位家族,再來就是他們的封地比較大,無法在其它方麵讓秦國感到忌憚,封地大一定是安置的人口多,損失自然也就慘重。
因為已經吃過兩次大虧的關係,魏氏比誰都重視秦國的動向,他們也不得不投入較大的關注力。
在秦國動員卻失去行蹤之後,魏氏真的感到異常緊張,他們甚至請示晉君壽曼與欒書,允許各處封地展新一輪動員,防止封地遭到秦軍的偷襲。
恰是由於知道怎麽迴事,晉君壽曼和欒書通過了魏氏的請求。
換作是由旬氏進行那樣的請求,出發點也是為了防止被秦軍偷襲封地,晉君壽曼和欒書卻不大可能通過。
不因為別的,隻因為旬氏是卿位家族。他們封地很多,可以納賦的人員也充足,遠比魏氏突然幹點什麽的破壞力更大。
換而言之,郤氏、欒氏、範氏、韓氏、邯鄲氏……等一些實力太強的家族,他們跟旬氏一樣,做什麽都更容易引起猜測,再引來應該有的忌憚。
這裏也不是說魏氏的實力弱小。他們才不弱小,隻是政治聲望無法與卿位家族相比。
純以可征召兵力的話,魏氏勝過邯鄲氏,大概跟韓氏相差無幾?
惹不惹人忌憚這種事情,曆來並不是單純看持有的武力,相反聲望才是最容易引發忌憚的原因。
那也是曆史上好多人為什麽求名的原因,因為隻是光一個名號,真的能夠達成太多的事情。
“秦軍與白翟人最遲八天之後會抵達。”魏相說完退了下去。
樓令知道《絕秦書》在曆史上的地位,今天第一次見到魏相本人。
當然了,樓令不知道“呂”地到手改變了一些事情。
如果曆史沒有被改變,魏錡獲得“呂”作為封地,今天出現在這裏的會是同一個人,稱唿卻是該換成呂相。
因為魏相的驚豔表現,他成了年輕一代最先嶄露頭角的人,並且沒有之一。
上一個想要高調亮相的人是祁奚的兒子祁午,隻不過祁午的亮相很失敗。
欒書先等晉君壽曼發泄完,沉穩地說道:“君上,修建會盟台吧。”
論哪個國家勢力範圍內的會盟台最多,一定是宋國。
那跟宋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宋國作為“天下樞紐”的定位,諸侯進行會盟肯定要考慮交通因素,多數時候就是選擇在宋國的勢力範圍內進行會盟。
秦國也有幾座會盟台,隻不過會盟對象比較“專一”了,不是楚國就是晉國,沒有跟其餘列國在本土舉行過會盟。
白翟、赤狄、義渠、林胡、樓煩之類?秦國雖然做事手段很靈活,道德觀的底線也很靈活,他們至少知道修建會盟台跟上述那些勢力會盟很丟人,屢屢欺負那些勢力不懂,沒有正兒八經修建過會盟台。
晉國君臣帶著一幫小弟來到秦國境內,修建會盟台的事情由晉人去辦。這裏都不用多猜,擺明就是在羞辱秦國。
畢竟,秦國才是東道主,修會盟台這種事情,該由他們來幹。
會盟台修建起來之後,除非是刻意去拆除,要不然會作為地標存在很久。有人路過看見,每增加一個看到,知道會盟台是為什麽修建,又是誰來修建,便是對秦國多一次羞辱。
從聯軍知道秦軍與白翟軍的動向,到他們抵達“麻遂”的外圍,時間過去了九天。
魏相的猜測是八天,盡管多了一天的時間,他卻是已經表現出對秦國了解的一麵,以後事關秦國的話,晉國君臣有很大概率將對魏相過問意見。
“又一個成功出道的。隻要不出意外,他將前途無量啊!”樓令對樓小白說道。
樓小白很有自覺地說道:“論寫文章,我不配與魏相比;論個人武力,我能夠輕易收拾他;論率軍而戰,我也篤定能夠嬴他。”
前兩個論點,樓令很讚同。
第三個論點?樓令不想打擊樓小白的自信。
對,沒有錯,魏相和樓小白都沒有獨自統兵作戰的例子。
魏氏或樓氏各自有一套教育體係。
樓令沒少教導樓小白軍事相關的知識。
問題出現在哪裏?
這一次,樓令得知魏氏出動三個“旅”的兵力,其中有三個“卒”的士兵搭配重甲。
三個“卒”是多少名將士?晉國擴編之後,一個滿編“卒”的兵力為三百人。
那麽就是說,魏氏拉出了一千左右披甲的士兵!
當然,那不是一千甲士,可能甲胄也是五花八門。
事實卻是擺在那裏,魏氏拉出了一千名披甲的士兵,僅僅這一點就釋放出很強烈的信號!
這也是晉國第一個納賦期間,攜帶一千名披甲士兵的例子,偏偏不是由卿位家族去那樣做。
考慮到魏氏本就以製作甲胄而出名,他們那麽幹倒是沒有顯得多麽突兀。
“父親,我們明明有能力打造鐵甲,也打造出了一批,為什麽不拿出來使用?”樓小白也想到了這一點,感到異常的困惑。
樓令麵對樓小白的提問,一串“哈哈”大笑,反問道:“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