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人間百態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君薨逝期間怎麽占便宜?當然是針對新君來進行欺騙了。
趙錡花了將近三個時辰才將部隊帶進宮城。
來的隊伍之中,樓氏的人數隻占了七十五,反倒是郤氏來了三百,旬氏來了兩百二十五,範氏、欒氏、韓氏、邯鄲氏各自來了一百五,總數一千兩百人的武裝。
樓令來到廣場接受指揮權,再下達各種指示,很快剛開進宮城的部隊前往控製各個主要城門與要道,連帶一些特殊位置也控製住。
宮城裏麵有武庫,還有儲存糧食的專門所在。這些就是比較特殊的區域。
樓令怎麽能夠從各個卿位家族調兵呢?
難道關係是已經好到這種份上了?
其實就是一種默契。
說白了就是卿大夫事先有過交代,一旦樓令派人過來調兵,抽出多少隊伍前往聽從指揮。
而卿大夫那麽交代,簡單的原因就是晉君獳薨逝之後,宮城秩序會由司馬來負責維持。
不是每一名卿大夫都篤定樓令會來調兵,隻能說是一種事先準備。
當然了,樓令要是不去借兵,卿大夫明麵上不能說什麽,暗地裏則是必然有意見了。
要說那是一種潛規則吧?不是每一任司馬在國君薨逝後,會找卿大夫借兵維持宮城秩序。
那些卿大夫事先準備好隊伍等著樓令來借,其實就是知道樓氏在“新田”沒有那麽多的兵力,再來就是能夠借兵給樓氏的家族沒有幾個。
之所以全部的卿大夫都有準備,隻因為他們相信樓令懂得人情世故,不會向這位卿大夫借兵,不去照顧這個卿大夫的情緒感受。
那當然還有一個前提,也就是樓令要相信去借能夠借得到。
所以前提的之前還有一個前提,也就是樓令沒有將某位卿大夫得罪得太狠了。
涉及到兵權就沒有簡單過。
當前時代不存在能夠隨便借兵出去,裏麵必然是有著諸多的原因與因素。
品得懂的人自然懂。
不懂的那些人?他們在得知樓令從所有卿位家族那邊借調來部隊之後,感到震驚之餘,不免要感慨樓令跟那些卿大夫交情實在是太好了。
“要盡快讓孟姬搬離宮城。”
樓令做好了相關安排,前去複命的時候,進屋恰好聽到欒書講了那麽一句。
要求孟姬搬離宮城絕不是什麽“人走茶涼”之類。
講實話,外嫁了的翁主一直居住宮城,本身就顯得非常特殊了。
那個能夠居住在宮城的外嫁翁主,她不止參與了各種事件,平時也非常喜歡幹涉國家政務。
國君因為自己有所圖謀的關係,願意有那麽一個翁主的存在。
排除掉那些本就希望翁主搞事獲利的人,其餘人對那個翁主恐怕很難抱有好感了。
眾卿大夫對於讓孟姬搬離宮城是相同的態度。
士燮同意,隻是說道:“君上方方薨逝,立刻讓她搬離宮城,是不是……”
郤錡哂笑了一聲,說道:“上軍將,對有些人可不能太放縱,便是與禮不合,她失禮在先。想來天下人能夠理解。”
另一層意思就是:卿大夫們一起決定了的事情,晉國還有誰能夠反對?
士燮也就是說說,才不會因為這件事情跟其餘卿大夫起矛盾。
剛進來的樓令找個機會走到欒書邊上,低聲說道:“各個宮門,武庫與儲糧所在,全數已經派兵把守。”
欒書默不作聲點了點頭。
旁邊的旬庚問道:“司馬調動了多少部隊入城?”
別看晉國當了很久的中原霸主,一度坐上天下霸主的寶座,其實無論是以前的“絳”,還是當前的“新田”,城池占地範圍都沒有超標,宮城自然也就大不到哪去。
說個更直觀的吧?目前新田沒有外郭,城內頂多居住一萬五六千人,其中宮城占了約一千二的常駐人口。
宮城的一千兩百多人,並非全是寺人或宮女,他們所占的數量不會超過四百,剩下是公室成員以及輪流值守的衛士之類了。
因此,不大的宮城注定無法擠進去太多人。
樓令講出數字。
旬庚笑著說道:“很妥當。”
樓令又說出樓氏在都城的人手不足,去了什麽家族借兵。
眾卿大夫聽了在心裏萬分滿意,嘴上卻是沒有說什麽。
從頭到尾沒有說話的邯鄲旃怔怔地看著樓令,心想:“不怪能夠崛起,做人太七竅玲瓏了,連我家都去借兵了。”
邯鄲旃為什麽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一切隻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有多麽惹人嫌棄了。
就這麽一個沒有人在乎的邯鄲氏,明確知道擔任卿位隻是臨時占坑,樓令都願意尊重到,算起來已經不止是謙遜,上升到為人處世原則的高度了。
這時,有人過來稟告,說是公子壽曼入城了。
欒書第一個站起來,招唿眾人,說道:“去宮城的城門處迎接。”
眾人自然要給予正麵迴應。
大約半刻鍾之後,他們來到了宮城的城門處。
幾乎是他們剛到,公子壽曼急匆匆地過來,人沒到,聲音先到了。
“父親,我的父親,你怎麽突然間去了,是不是有人害你啊!?”
站在城門邊上等待的眾人,一瞬間臉色徹底黑了。
其中,欒書的臉色最為難看,快步走上去,要靠近公子壽曼的時候被推開。
“公子!”欒書有些難堪,先一聲大喝,再滿臉嚴肅地說道:“慎言!”
什麽叫有人害了晉君獳呢?直接就給定義晉君獳是死於弑君了!
講事實,剛才多數人都被公子壽曼那一嗓子嚇到了,也就是欒書機智地上去嚇住住公子壽曼,要不然還不知道又講出什麽更難聽的話出來。
一些話隻要講出來,基本也就沒有了迴旋餘地,到了誰都不能退一步的時候,基本上也就是剩下分生死的格局了。
胥童、長魚矯等幾個寵臣並不傻,他們很清楚現在決不是跟卿大夫鬧翻的時機,趕緊湊過去圍住公子壽曼,再低聲進行勸諫。
場麵一時間變得有些混亂,公子壽曼一開始還在大喊大叫,後麵變成了痛哭流涕,隻是總算能夠被人伺候著進入宮城了。
“這……”士燮幾乎能夠斷定,哪怕晉君獳是死於意外,後世的人也要有了很多的猜測。
其餘卿大夫看向在場的史官,一個個眉頭深皺,怕就怕史官因為公子壽曼一些話亂寫。
也不叫亂寫,史官隻是記錄事情所發生的過程。
隻不過,因為史官筆頭一兩個字,確確實實關乎到一個或多個人的身後名。
當前的史官是屬於繼承製而來,也就是祖祖輩輩都是史官,秩序不出現改變,他們的子子孫孫還會是史官。
春秋時代並不缺職業操守非常高的史官,隻不過是人的話,存在思想與欲望,因為好惡而稍微偏一下下,隻因為那麽一下下,能夠毀掉或造就一個人在曆史長河中的定位了。
很久很久之前,史官是來自周王室的分派,到周公旦時期變成魯國向各地分派,更後麵則是各國都有屬於自己的史官家族。
樓令知道晉國有史官家族,也知道姓氏,更知道他們的存在感很強,矛盾的地方又是存在很弱。
史官存在感很強是因為會出現在各種重要的場合,記錄正在發生的事情,哪一些人充當了何等的角色。
說史官存在感弱,他們總是躲在安靜的角落,從不與人主動交談,有人上去搭話都不理會。
看史官都記錄了什麽?他們肯定拒絕。有人強製想要看,信不信他們跟那人拚命?
到秦末時期仍舊有史官家族,進入西漢也有,比如司馬氏。
司馬遷因為幫李陵說了好話而被實施宮刑,強如漢武帝也沒有修改司馬遷定下的記錄。
一直到李唐時期,李二鳳可聰明了,不用強硬的態度,主打一個溫和,看完了自己的起居錄,再對記錄曆史的官員說:好好寫,好好記。
那麽,李唐史官敢不好好寫,再好好記嗎?
自從李二鳳之後,帝王起居錄就不存在所謂的真實了。
進入北宋時期,一個叫司馬缸砸光的人,他官場失意,得到命令修史,主打一個窩起來,時不時喊上幾位同黨好友,寫什麽全憑自己好惡,後來的人發現:哎喲?還能這樣操作!俺再不信史書了,俺也要掌握曆史評價權!
其實吧,掀翻了前朝的勝利者給失敗者寫史,這事本身就挺操蛋。把前朝寫好了,新朝哪來的正義性質呢?能夠少貶低一些,多一些客觀,其實就挺不錯的了。
一場風波沒有完全發生,留下了可以令人產生很多遐想的空間。
眾人來到了停放梓宮的所在。
之前,欒書也隻是命人梳洗再收斂晉君獳的遺體。
公子壽曼一進去就撲向梓宮,嚎哭聲很大,時不時還要用力拍一下地板。
一眾公族封君跟著幹嚎。
霎時間,哭喊聲大作起來。
仍舊還是公族身份的欒書、郤錡、郤至也跟了上去嚎起來。
剩下那些不是公族身份的人,他們調整好表情,站在周邊也就是了。
隻是臣子,不是親屬,撲上去一頓哭,做給誰看呢?
“趙孟?”樓令走到韓厥身邊,問道:“會有人通知吧?”
韓厥沉默點頭。
趙氏已經複立,哪怕在“新田”沒有家宅,留下人手在“新田”則是必須做的事情。
通知趙武的事情,該由趙氏的人手自己去做,實在沒辦法才輪到其餘的家族。
太多人真哭或假哭,室內的聲音能夠震得人的耳膜疼。
即便是耳朵難受,誰情商會那麽低,選擇到外麵躲一躲?
樓令看到了出現在門外的趙錡,不需要向任何人請示,走了過去,問道:“什麽事?”
現場聲音很雜很亂,趙錡不得不大點聲,說道:“家主,翁主帶人跪在台階之下。”
樓令原以為是孟姬,要說話的時候,新消息來了。
“不是那位翁主,是好多翁主。”趙錡這話講得奇怪,意思卻是表達到位了。
晉國有許許多多的翁主,分為上一任國君的女兒,以及晉君獳的女兒。
上一任國君的女兒,也就孟姬在“新田”並且居住於宮城,其餘外嫁的翁主都在夫家的封地。
晉君獳的很多女兒已經嫁出去,隻不過仍舊有三位翁主沒有嫁出去。這三位翁主肯定是居住在宮城內,隻是她們在待遇上比不過孟姬就是了。
樓令理解了趙錡的意思,來到門外,走幾步到台階邊上,往下看去之後,確實看到了三位翁主領頭的一眾人。
那些人不止有翁主,還有晉君獳的很多女人。
晉君獳的夫人早就過世,依照規則與習俗並沒有提拔誰為夫人。
現在的“夫人”級別非常高,諸侯的妻子就是“夫人”這個品階,僅次於天子的“王後”了。
樓令鬼使神差地問道:“小白在‘平陽’遇到的是哪一位翁主?”
這個……,趙錡哪裏知道呢?
非必要的話,樓令怎麽會去打聽晉君獳有幾個閨女,誰叫什麽,又是長什麽模樣。
樓令知道在“平陽”與樓小白相遇的翁主叫采,同時也已經知道了年齡,問題在於晉君獳有兩個十三歲的閨女。
所以了,樓令在兩個年齡一致的翁主來迴掃視,心思有些活絡。
該怎麽說呢?晉君獳在世的時候,娶翁主是一迴事;等晉君獳薨逝,娶翁主變成了另外一迴事。
之前,大家排斥娶翁主,原因是晉君獳有前科,利用孟姬攪亂了趙氏,導致趙氏被圍攻覆滅。
看看公子壽曼,很明顯教育方麵出了一些問題。他看著並不成熟,甚至沒有多少城府,極小概率有那個手段利用翁主做點什麽。
樓令停下思考,走下去來到一眾公室女子邊上,說道:“諸位,入內吧?”
怎麽都是家屬,跪外麵哭比較不合適。
她們之所以來了不進屋,一定是知道欒書訓斥了孟姬,心裏有顧忌才這般做了。
“謝司馬!”
樓令一直擺手,意思表達得很明顯:自己可不欺負“孤兒寡母”啊!
一眾女眷開始往台階走。
采姬路過樓令身邊時,行禮再次道謝:“采,謝過司馬。”
樓令心想:“原來是你。”,不由多看了幾眼。
帝王將相的後代就不存在太醜的。原因當然是初代再醜,一代代改善下來,總會一個個變成俊男美女。
隻不過,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審美觀。
講真話,樓令的審美觀跟春秋時期的人不同,心裏也就需要兩個標準,分為現代審美與春秋時期的審美。
“還挺……標致?”樓令中和兩種時代的審美,給出這般評價。
樓令不再看采姬,目光轉向其它位置,心裏想著:“孟姬還真就不再來了?”
從歸屬來算,晉君獳除了是孟姬的兄長,還是她的主君。
如果因為被訓斥而讓孟姬不來,她的名聲絕對要臭上加臭了。
“趙武有這樣的母親,真是不幸啊?”樓令帶問號,主要是大家沒有將孟姬與趙武聯係起來。
關於孟姬與趙武被區分開,委實是趙武的幸運。
沒有被區分對待的話,趙武這一輩子肯定是完了。
樓令重新迴到擺放梓宮的屋內,站在門的一側,正大光明地掃視所有人。
在這一間屋子裏在上演人間百態。
比如說,之前看上去很悲傷的公子壽曼,他在接受父親已經薨逝之後,變成了對掌握權力很是期待。
公子壽曼的那種期待太容易被人看出來了。
看出來的人,他們必須在心裏考慮好怎麽來對待這一位新君。
趙錡花了將近三個時辰才將部隊帶進宮城。
來的隊伍之中,樓氏的人數隻占了七十五,反倒是郤氏來了三百,旬氏來了兩百二十五,範氏、欒氏、韓氏、邯鄲氏各自來了一百五,總數一千兩百人的武裝。
樓令來到廣場接受指揮權,再下達各種指示,很快剛開進宮城的部隊前往控製各個主要城門與要道,連帶一些特殊位置也控製住。
宮城裏麵有武庫,還有儲存糧食的專門所在。這些就是比較特殊的區域。
樓令怎麽能夠從各個卿位家族調兵呢?
難道關係是已經好到這種份上了?
其實就是一種默契。
說白了就是卿大夫事先有過交代,一旦樓令派人過來調兵,抽出多少隊伍前往聽從指揮。
而卿大夫那麽交代,簡單的原因就是晉君獳薨逝之後,宮城秩序會由司馬來負責維持。
不是每一名卿大夫都篤定樓令會來調兵,隻能說是一種事先準備。
當然了,樓令要是不去借兵,卿大夫明麵上不能說什麽,暗地裏則是必然有意見了。
要說那是一種潛規則吧?不是每一任司馬在國君薨逝後,會找卿大夫借兵維持宮城秩序。
那些卿大夫事先準備好隊伍等著樓令來借,其實就是知道樓氏在“新田”沒有那麽多的兵力,再來就是能夠借兵給樓氏的家族沒有幾個。
之所以全部的卿大夫都有準備,隻因為他們相信樓令懂得人情世故,不會向這位卿大夫借兵,不去照顧這個卿大夫的情緒感受。
那當然還有一個前提,也就是樓令要相信去借能夠借得到。
所以前提的之前還有一個前提,也就是樓令沒有將某位卿大夫得罪得太狠了。
涉及到兵權就沒有簡單過。
當前時代不存在能夠隨便借兵出去,裏麵必然是有著諸多的原因與因素。
品得懂的人自然懂。
不懂的那些人?他們在得知樓令從所有卿位家族那邊借調來部隊之後,感到震驚之餘,不免要感慨樓令跟那些卿大夫交情實在是太好了。
“要盡快讓孟姬搬離宮城。”
樓令做好了相關安排,前去複命的時候,進屋恰好聽到欒書講了那麽一句。
要求孟姬搬離宮城絕不是什麽“人走茶涼”之類。
講實話,外嫁了的翁主一直居住宮城,本身就顯得非常特殊了。
那個能夠居住在宮城的外嫁翁主,她不止參與了各種事件,平時也非常喜歡幹涉國家政務。
國君因為自己有所圖謀的關係,願意有那麽一個翁主的存在。
排除掉那些本就希望翁主搞事獲利的人,其餘人對那個翁主恐怕很難抱有好感了。
眾卿大夫對於讓孟姬搬離宮城是相同的態度。
士燮同意,隻是說道:“君上方方薨逝,立刻讓她搬離宮城,是不是……”
郤錡哂笑了一聲,說道:“上軍將,對有些人可不能太放縱,便是與禮不合,她失禮在先。想來天下人能夠理解。”
另一層意思就是:卿大夫們一起決定了的事情,晉國還有誰能夠反對?
士燮也就是說說,才不會因為這件事情跟其餘卿大夫起矛盾。
剛進來的樓令找個機會走到欒書邊上,低聲說道:“各個宮門,武庫與儲糧所在,全數已經派兵把守。”
欒書默不作聲點了點頭。
旁邊的旬庚問道:“司馬調動了多少部隊入城?”
別看晉國當了很久的中原霸主,一度坐上天下霸主的寶座,其實無論是以前的“絳”,還是當前的“新田”,城池占地範圍都沒有超標,宮城自然也就大不到哪去。
說個更直觀的吧?目前新田沒有外郭,城內頂多居住一萬五六千人,其中宮城占了約一千二的常駐人口。
宮城的一千兩百多人,並非全是寺人或宮女,他們所占的數量不會超過四百,剩下是公室成員以及輪流值守的衛士之類了。
因此,不大的宮城注定無法擠進去太多人。
樓令講出數字。
旬庚笑著說道:“很妥當。”
樓令又說出樓氏在都城的人手不足,去了什麽家族借兵。
眾卿大夫聽了在心裏萬分滿意,嘴上卻是沒有說什麽。
從頭到尾沒有說話的邯鄲旃怔怔地看著樓令,心想:“不怪能夠崛起,做人太七竅玲瓏了,連我家都去借兵了。”
邯鄲旃為什麽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一切隻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有多麽惹人嫌棄了。
就這麽一個沒有人在乎的邯鄲氏,明確知道擔任卿位隻是臨時占坑,樓令都願意尊重到,算起來已經不止是謙遜,上升到為人處世原則的高度了。
這時,有人過來稟告,說是公子壽曼入城了。
欒書第一個站起來,招唿眾人,說道:“去宮城的城門處迎接。”
眾人自然要給予正麵迴應。
大約半刻鍾之後,他們來到了宮城的城門處。
幾乎是他們剛到,公子壽曼急匆匆地過來,人沒到,聲音先到了。
“父親,我的父親,你怎麽突然間去了,是不是有人害你啊!?”
站在城門邊上等待的眾人,一瞬間臉色徹底黑了。
其中,欒書的臉色最為難看,快步走上去,要靠近公子壽曼的時候被推開。
“公子!”欒書有些難堪,先一聲大喝,再滿臉嚴肅地說道:“慎言!”
什麽叫有人害了晉君獳呢?直接就給定義晉君獳是死於弑君了!
講事實,剛才多數人都被公子壽曼那一嗓子嚇到了,也就是欒書機智地上去嚇住住公子壽曼,要不然還不知道又講出什麽更難聽的話出來。
一些話隻要講出來,基本也就沒有了迴旋餘地,到了誰都不能退一步的時候,基本上也就是剩下分生死的格局了。
胥童、長魚矯等幾個寵臣並不傻,他們很清楚現在決不是跟卿大夫鬧翻的時機,趕緊湊過去圍住公子壽曼,再低聲進行勸諫。
場麵一時間變得有些混亂,公子壽曼一開始還在大喊大叫,後麵變成了痛哭流涕,隻是總算能夠被人伺候著進入宮城了。
“這……”士燮幾乎能夠斷定,哪怕晉君獳是死於意外,後世的人也要有了很多的猜測。
其餘卿大夫看向在場的史官,一個個眉頭深皺,怕就怕史官因為公子壽曼一些話亂寫。
也不叫亂寫,史官隻是記錄事情所發生的過程。
隻不過,因為史官筆頭一兩個字,確確實實關乎到一個或多個人的身後名。
當前的史官是屬於繼承製而來,也就是祖祖輩輩都是史官,秩序不出現改變,他們的子子孫孫還會是史官。
春秋時代並不缺職業操守非常高的史官,隻不過是人的話,存在思想與欲望,因為好惡而稍微偏一下下,隻因為那麽一下下,能夠毀掉或造就一個人在曆史長河中的定位了。
很久很久之前,史官是來自周王室的分派,到周公旦時期變成魯國向各地分派,更後麵則是各國都有屬於自己的史官家族。
樓令知道晉國有史官家族,也知道姓氏,更知道他們的存在感很強,矛盾的地方又是存在很弱。
史官存在感很強是因為會出現在各種重要的場合,記錄正在發生的事情,哪一些人充當了何等的角色。
說史官存在感弱,他們總是躲在安靜的角落,從不與人主動交談,有人上去搭話都不理會。
看史官都記錄了什麽?他們肯定拒絕。有人強製想要看,信不信他們跟那人拚命?
到秦末時期仍舊有史官家族,進入西漢也有,比如司馬氏。
司馬遷因為幫李陵說了好話而被實施宮刑,強如漢武帝也沒有修改司馬遷定下的記錄。
一直到李唐時期,李二鳳可聰明了,不用強硬的態度,主打一個溫和,看完了自己的起居錄,再對記錄曆史的官員說:好好寫,好好記。
那麽,李唐史官敢不好好寫,再好好記嗎?
自從李二鳳之後,帝王起居錄就不存在所謂的真實了。
進入北宋時期,一個叫司馬缸砸光的人,他官場失意,得到命令修史,主打一個窩起來,時不時喊上幾位同黨好友,寫什麽全憑自己好惡,後來的人發現:哎喲?還能這樣操作!俺再不信史書了,俺也要掌握曆史評價權!
其實吧,掀翻了前朝的勝利者給失敗者寫史,這事本身就挺操蛋。把前朝寫好了,新朝哪來的正義性質呢?能夠少貶低一些,多一些客觀,其實就挺不錯的了。
一場風波沒有完全發生,留下了可以令人產生很多遐想的空間。
眾人來到了停放梓宮的所在。
之前,欒書也隻是命人梳洗再收斂晉君獳的遺體。
公子壽曼一進去就撲向梓宮,嚎哭聲很大,時不時還要用力拍一下地板。
一眾公族封君跟著幹嚎。
霎時間,哭喊聲大作起來。
仍舊還是公族身份的欒書、郤錡、郤至也跟了上去嚎起來。
剩下那些不是公族身份的人,他們調整好表情,站在周邊也就是了。
隻是臣子,不是親屬,撲上去一頓哭,做給誰看呢?
“趙孟?”樓令走到韓厥身邊,問道:“會有人通知吧?”
韓厥沉默點頭。
趙氏已經複立,哪怕在“新田”沒有家宅,留下人手在“新田”則是必須做的事情。
通知趙武的事情,該由趙氏的人手自己去做,實在沒辦法才輪到其餘的家族。
太多人真哭或假哭,室內的聲音能夠震得人的耳膜疼。
即便是耳朵難受,誰情商會那麽低,選擇到外麵躲一躲?
樓令看到了出現在門外的趙錡,不需要向任何人請示,走了過去,問道:“什麽事?”
現場聲音很雜很亂,趙錡不得不大點聲,說道:“家主,翁主帶人跪在台階之下。”
樓令原以為是孟姬,要說話的時候,新消息來了。
“不是那位翁主,是好多翁主。”趙錡這話講得奇怪,意思卻是表達到位了。
晉國有許許多多的翁主,分為上一任國君的女兒,以及晉君獳的女兒。
上一任國君的女兒,也就孟姬在“新田”並且居住於宮城,其餘外嫁的翁主都在夫家的封地。
晉君獳的很多女兒已經嫁出去,隻不過仍舊有三位翁主沒有嫁出去。這三位翁主肯定是居住在宮城內,隻是她們在待遇上比不過孟姬就是了。
樓令理解了趙錡的意思,來到門外,走幾步到台階邊上,往下看去之後,確實看到了三位翁主領頭的一眾人。
那些人不止有翁主,還有晉君獳的很多女人。
晉君獳的夫人早就過世,依照規則與習俗並沒有提拔誰為夫人。
現在的“夫人”級別非常高,諸侯的妻子就是“夫人”這個品階,僅次於天子的“王後”了。
樓令鬼使神差地問道:“小白在‘平陽’遇到的是哪一位翁主?”
這個……,趙錡哪裏知道呢?
非必要的話,樓令怎麽會去打聽晉君獳有幾個閨女,誰叫什麽,又是長什麽模樣。
樓令知道在“平陽”與樓小白相遇的翁主叫采,同時也已經知道了年齡,問題在於晉君獳有兩個十三歲的閨女。
所以了,樓令在兩個年齡一致的翁主來迴掃視,心思有些活絡。
該怎麽說呢?晉君獳在世的時候,娶翁主是一迴事;等晉君獳薨逝,娶翁主變成了另外一迴事。
之前,大家排斥娶翁主,原因是晉君獳有前科,利用孟姬攪亂了趙氏,導致趙氏被圍攻覆滅。
看看公子壽曼,很明顯教育方麵出了一些問題。他看著並不成熟,甚至沒有多少城府,極小概率有那個手段利用翁主做點什麽。
樓令停下思考,走下去來到一眾公室女子邊上,說道:“諸位,入內吧?”
怎麽都是家屬,跪外麵哭比較不合適。
她們之所以來了不進屋,一定是知道欒書訓斥了孟姬,心裏有顧忌才這般做了。
“謝司馬!”
樓令一直擺手,意思表達得很明顯:自己可不欺負“孤兒寡母”啊!
一眾女眷開始往台階走。
采姬路過樓令身邊時,行禮再次道謝:“采,謝過司馬。”
樓令心想:“原來是你。”,不由多看了幾眼。
帝王將相的後代就不存在太醜的。原因當然是初代再醜,一代代改善下來,總會一個個變成俊男美女。
隻不過,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審美觀。
講真話,樓令的審美觀跟春秋時期的人不同,心裏也就需要兩個標準,分為現代審美與春秋時期的審美。
“還挺……標致?”樓令中和兩種時代的審美,給出這般評價。
樓令不再看采姬,目光轉向其它位置,心裏想著:“孟姬還真就不再來了?”
從歸屬來算,晉君獳除了是孟姬的兄長,還是她的主君。
如果因為被訓斥而讓孟姬不來,她的名聲絕對要臭上加臭了。
“趙武有這樣的母親,真是不幸啊?”樓令帶問號,主要是大家沒有將孟姬與趙武聯係起來。
關於孟姬與趙武被區分開,委實是趙武的幸運。
沒有被區分對待的話,趙武這一輩子肯定是完了。
樓令重新迴到擺放梓宮的屋內,站在門的一側,正大光明地掃視所有人。
在這一間屋子裏在上演人間百態。
比如說,之前看上去很悲傷的公子壽曼,他在接受父親已經薨逝之後,變成了對掌握權力很是期待。
公子壽曼的那種期待太容易被人看出來了。
看出來的人,他們必須在心裏考慮好怎麽來對待這一位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