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歸迴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雨季過後的半個月,樓氏私軍再次行動起來。
這一次,樓氏私軍主要是配合當地新歸附的那些人展開對逃亡者的追殺,並非向外繼續進行擴張。
為什麽要等半個月?因為雨季之後,泥土會變得比較鬆軟,根本不適合大批人一塊行動。
另外,雨季之後各種物種都活躍起來,包括但不限製於猛獸、毒蛇、毒蟲之類。
所以了,沒有相關生存經驗的人到荒野,講真話就是太危險了。
春秋時代的人可不講究什麽找刺激,更不會閑著沒事幹玩什麽荒野求生,能夠避免的坑,說什麽都不會踩進去,因為那真的會丟了小命。
相關的任務布置下去之後,樓令帶著一批人離開太原盆地,其中當然包括樓小白。
迴去所消耗的時間比來時少了一半。這個當然是因為路被開辟了出來。
樓令在歸途的一半遇到了敖的隊伍,兩支隊伍合流,敖馬上找樓令獻功了。
“家主,臣這一次從楚地帶迴各類匠人四百餘,含括金匠、木匠、泥瓦匠。”敖一臉的驕傲。
那個“金匠”就是與金屬相關的匠人。
樓令已經知道相關信息,明白敖在做什麽,滿臉嚴肅地說道:“你為家族立下大功了啊!”
之前,樓令隻是下大夫,哪怕是在家族內部都無法封賞誰成為“家大夫”。
現在的情況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敖繼續保持驕傲的表情,隨即向樓令詳細介紹自己在南方的所作所為。
這種邀功行為比較明顯,隻是真的有功勞之下,確確實實有那個資格來進行炫耀。
樓令並不遲鈍,問道:“接過來了嗎?”
“家主至明。”敖變得比較不好意思,說道:“找到了家人,已經全部接過來了。”
所以吧,沒有在樓氏這邊成家的敖,他果然還念著自己的家人,去了楚地怎麽會不尋找,找到又怎麽可能不帶迴樓氏呢?
樓令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了,直接將樓小白喊過來,當著敖的麵吩咐一係列安排。
總之,敖對樓氏有功,該給予的待遇不能少。
同時,樓令還額外給了敖一些更好的待遇,比如封了一個村子給敖的後代。
在場直接聽到的敖直接對著樓令就是一個大禮,看上去就是激動得無法自已。
自己立功獲得賞賜屬於正常。
家主願意賜封後代,情況就比較不一樣了。
那是一種福澤相伴的意思。
不出現什麽意外,敖這一家子就為樓氏持續效勞,幾代人之後大致也會有自己的家族,之類等等。
類似的情況在春秋前期是一種很好的典型,隻是到春秋中後期變得非常少見。
春秋前期,諸侯與家臣就是開拓團隊,他們一同打拚下了一片地盤,諸侯分封家臣成為某某地方的貴族。
到了春秋中期,非姬姓的貴族,基本上就是那麽來的。
至於姬姓卻不是一國公族的貴族?他們是國家被吞並,得益於存亡絕續的規則能夠幸存,到了當代又重新發展起來。
“父親……,您這般優待敖?”樓小白有點想法。
現在沒有“千金買馬骨”的典故,關於發現人才進行重視卻有相關的例子。
例如秦穆公用五張羊皮買下百裏奚,隨後百裏奚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那一段曾經。
樓小白有讀過秦穆公與百裏奚的故事,訝異敖難道也是百裏奚那般的人物嗎?
樓令也就將“千金買馬骨”的故事模糊掉曆史背景,相關的情況講了一講,隨後說道:“雖然我們有用心在教育,但是發展家族,一定是人才多多益善。”
非常可惜的事情是,當前的人才基本都有自己的家族,排除特殊原因導致無法維持,要不然根本不可能成為其他家族的附庸或家臣。
到各種人才待聘的階段,那要等到戰國初期了。
春秋後期到戰國前期,不止國與國兼並得非常厲害,滅亡的家族更是多不勝數。好些家族失去封地,族人卻不一定會死,他們失去封地隻能依靠知識換取生存,乃至於期望憑借知識重新崛起,使得諸夏文明在那一個階段發生了“知識大爆發”。
其實所謂的“知識大爆發”不過是,大量的人不得不拿傳承來換前程,一時間拿出來的傳承太多,再出現互相交流的環境,不就成了那個樣子嘛。
樓令知道哪怕是樹立起榜樣,其實很難吸引到什麽大才。
目前真正有才能的人,多數會活躍在一國廟堂,出身方麵通常還很不錯。
那是知識被壟斷的一種必然結果。
畢竟,再聰慧,失去了教育,不管從掌握的知識,還是眼界方麵,一概都被限製住了。
不過,哪怕是比較普通的人才,隻要帶著知識過來,能夠進行任事,一樣是一種裨益。
迴到“平陵”之後,樓令哪都沒有再巡視,更多的時間用在陪伴妻兒上麵。
“春耕完就去都城?”阿嬌依靠在樓令的肩膀上。
樓令頷首說道:“最危險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我不能離開都城太久。”
阿嬌知道什麽是最危險的階段,也就是晉君獳被宣布無法醫治那會,怕晉君獳知道自己將要死了各種發瘋。
“會有危險嗎?”阿嬌有屬於自己的嗅覺敏感。
樓令哪敢有什麽保證,隻能說道:“以他們對我的認知,隻會進行爭相拉攏。”
誰瞧不上“天下第二”呢?並且這位“天下第二”可不光善射,近戰搏殺可不輸給誰。
阿嬌有些擔憂地說道:“最近傳得沸沸揚揚,說是公子(壽曼)身邊聚攏了一群乖張的人。因為那些人,公子壽曼與上軍佐、下軍佐起過幾次衝突,連欒氏和範氏都被卷了進去。”
樓令不光知道公子壽曼身邊多了不少人,還知道是哪些人在搞事,其中以胥童和長魚驕最為活躍。
“中軍將會處置的。”樓令說了連自己都不信的話。
阿嬌卻不知道那些,聞言放鬆了下來。
在樓令看來,壓根沒有想過報恩的欒書該是盼著郤氏與公子壽曼的衝突加劇,說不定會暗中推波助瀾。
因此,樓令這一次去都城,能夠見到郤至的話,說什麽都該進行提醒。
至於樓令提醒之後,郤至到底聽不聽,可就不取決於樓令了。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樓令早就猜到未來幾年晉國會很亂,哪能想到會是那麽多事攪在一塊。
這一次,樓氏私軍主要是配合當地新歸附的那些人展開對逃亡者的追殺,並非向外繼續進行擴張。
為什麽要等半個月?因為雨季之後,泥土會變得比較鬆軟,根本不適合大批人一塊行動。
另外,雨季之後各種物種都活躍起來,包括但不限製於猛獸、毒蛇、毒蟲之類。
所以了,沒有相關生存經驗的人到荒野,講真話就是太危險了。
春秋時代的人可不講究什麽找刺激,更不會閑著沒事幹玩什麽荒野求生,能夠避免的坑,說什麽都不會踩進去,因為那真的會丟了小命。
相關的任務布置下去之後,樓令帶著一批人離開太原盆地,其中當然包括樓小白。
迴去所消耗的時間比來時少了一半。這個當然是因為路被開辟了出來。
樓令在歸途的一半遇到了敖的隊伍,兩支隊伍合流,敖馬上找樓令獻功了。
“家主,臣這一次從楚地帶迴各類匠人四百餘,含括金匠、木匠、泥瓦匠。”敖一臉的驕傲。
那個“金匠”就是與金屬相關的匠人。
樓令已經知道相關信息,明白敖在做什麽,滿臉嚴肅地說道:“你為家族立下大功了啊!”
之前,樓令隻是下大夫,哪怕是在家族內部都無法封賞誰成為“家大夫”。
現在的情況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敖繼續保持驕傲的表情,隨即向樓令詳細介紹自己在南方的所作所為。
這種邀功行為比較明顯,隻是真的有功勞之下,確確實實有那個資格來進行炫耀。
樓令並不遲鈍,問道:“接過來了嗎?”
“家主至明。”敖變得比較不好意思,說道:“找到了家人,已經全部接過來了。”
所以吧,沒有在樓氏這邊成家的敖,他果然還念著自己的家人,去了楚地怎麽會不尋找,找到又怎麽可能不帶迴樓氏呢?
樓令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了,直接將樓小白喊過來,當著敖的麵吩咐一係列安排。
總之,敖對樓氏有功,該給予的待遇不能少。
同時,樓令還額外給了敖一些更好的待遇,比如封了一個村子給敖的後代。
在場直接聽到的敖直接對著樓令就是一個大禮,看上去就是激動得無法自已。
自己立功獲得賞賜屬於正常。
家主願意賜封後代,情況就比較不一樣了。
那是一種福澤相伴的意思。
不出現什麽意外,敖這一家子就為樓氏持續效勞,幾代人之後大致也會有自己的家族,之類等等。
類似的情況在春秋前期是一種很好的典型,隻是到春秋中後期變得非常少見。
春秋前期,諸侯與家臣就是開拓團隊,他們一同打拚下了一片地盤,諸侯分封家臣成為某某地方的貴族。
到了春秋中期,非姬姓的貴族,基本上就是那麽來的。
至於姬姓卻不是一國公族的貴族?他們是國家被吞並,得益於存亡絕續的規則能夠幸存,到了當代又重新發展起來。
“父親……,您這般優待敖?”樓小白有點想法。
現在沒有“千金買馬骨”的典故,關於發現人才進行重視卻有相關的例子。
例如秦穆公用五張羊皮買下百裏奚,隨後百裏奚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那一段曾經。
樓小白有讀過秦穆公與百裏奚的故事,訝異敖難道也是百裏奚那般的人物嗎?
樓令也就將“千金買馬骨”的故事模糊掉曆史背景,相關的情況講了一講,隨後說道:“雖然我們有用心在教育,但是發展家族,一定是人才多多益善。”
非常可惜的事情是,當前的人才基本都有自己的家族,排除特殊原因導致無法維持,要不然根本不可能成為其他家族的附庸或家臣。
到各種人才待聘的階段,那要等到戰國初期了。
春秋後期到戰國前期,不止國與國兼並得非常厲害,滅亡的家族更是多不勝數。好些家族失去封地,族人卻不一定會死,他們失去封地隻能依靠知識換取生存,乃至於期望憑借知識重新崛起,使得諸夏文明在那一個階段發生了“知識大爆發”。
其實所謂的“知識大爆發”不過是,大量的人不得不拿傳承來換前程,一時間拿出來的傳承太多,再出現互相交流的環境,不就成了那個樣子嘛。
樓令知道哪怕是樹立起榜樣,其實很難吸引到什麽大才。
目前真正有才能的人,多數會活躍在一國廟堂,出身方麵通常還很不錯。
那是知識被壟斷的一種必然結果。
畢竟,再聰慧,失去了教育,不管從掌握的知識,還是眼界方麵,一概都被限製住了。
不過,哪怕是比較普通的人才,隻要帶著知識過來,能夠進行任事,一樣是一種裨益。
迴到“平陵”之後,樓令哪都沒有再巡視,更多的時間用在陪伴妻兒上麵。
“春耕完就去都城?”阿嬌依靠在樓令的肩膀上。
樓令頷首說道:“最危險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我不能離開都城太久。”
阿嬌知道什麽是最危險的階段,也就是晉君獳被宣布無法醫治那會,怕晉君獳知道自己將要死了各種發瘋。
“會有危險嗎?”阿嬌有屬於自己的嗅覺敏感。
樓令哪敢有什麽保證,隻能說道:“以他們對我的認知,隻會進行爭相拉攏。”
誰瞧不上“天下第二”呢?並且這位“天下第二”可不光善射,近戰搏殺可不輸給誰。
阿嬌有些擔憂地說道:“最近傳得沸沸揚揚,說是公子(壽曼)身邊聚攏了一群乖張的人。因為那些人,公子壽曼與上軍佐、下軍佐起過幾次衝突,連欒氏和範氏都被卷了進去。”
樓令不光知道公子壽曼身邊多了不少人,還知道是哪些人在搞事,其中以胥童和長魚驕最為活躍。
“中軍將會處置的。”樓令說了連自己都不信的話。
阿嬌卻不知道那些,聞言放鬆了下來。
在樓令看來,壓根沒有想過報恩的欒書該是盼著郤氏與公子壽曼的衝突加劇,說不定會暗中推波助瀾。
因此,樓令這一次去都城,能夠見到郤至的話,說什麽都該進行提醒。
至於樓令提醒之後,郤至到底聽不聽,可就不取決於樓令了。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樓令早就猜到未來幾年晉國會很亂,哪能想到會是那麽多事攪在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