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形勢愈加複雜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想樓令與郤氏走得太近,乃至於進行捆綁的人,能夠是誰呢?不是晉君獳,便是欒書了。
樓令認為是晉君獳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畢竟,晉君獳已經意識到卿族的危害,怎麽可能隻是處理先氏與趙氏,該是誰蹦躂就收拾誰,誰強也就打壓誰。
“國君不會那麽快收拾郤氏,甚至會拿郤氏當利刃來用,隻是絕對不想看到郤氏再繼續壯大下去了。”
“比郤氏更危險的家族其實是旬氏。他們並沒有立下太大的功勞,結果是一門三卿的局麵。”
“《易經》有一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講得就是真理。”
樓令卻是知道旬氏無比的清醒。
如果旬氏不清醒,他們見即將到手的中軍將飛了,哪怕是再知道要克製,怎麽可能一次都不針對欒書?
旬氏非但沒有針對搶奪中軍將職位的欒書,他們還在該配合的時候沒有馬虎,盡力盡責地做好本職的工作。
“旬氏很理智,隻是遇到戰略級別抉擇的時候,好像屢屢犯錯?”
“旬氏在晉國輝煌到三家分晉之前,他們被趙氏和魏氏、韓氏聯合消滅,有兩支逃到秦國安居?”
“三國時期的那個荀氏便是逃到秦國那兩支,其中一支的後裔。”
所以,樓令知道晉君獳當政時期的旬氏會是安全的……,或者說至少沒有被滅。
在三國與春秋時代進行挑選,樓令肯定是更熟悉三國時代。
其實,現代的很多人對三國大多耳熟能詳。
問春秋時期發生了一些什麽,春秋時期又是有哪些名人,大多數人應該就答不上了。
有一點,很多人卻是不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誕生的成語占了諸夏約百分之八的比例。
同時,後麵曆朝曆代的人,他們在研究的作品,絕大多數正是出產自春秋戰國時期。
“走吧?”步毅進行招唿。
其實,步毅有極大的疑問,想到郤錡的一些吩咐,忍住沒有問出來而已。
樓令點頭,與步毅並肩而行,很快來到晉君獳的所在處。
現場的人並不多,除了欒書之外,不見其餘卿大夫。
每一次,樓令同時看到晉君獳與欒書的時候,兩人都像是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那般,時時刻刻壓低聲音在進行交流。
“想來中軍佐會將事情辦妥?”
“為了展現誠意,讓首卿趁會盟沒有結束,去見齊君,隨後便出發吧。”
樓令與步毅的到來,讓晉君獳與欒書停下交流。
晉君獳和欒書在說的事情是關於公子壽曼的婚事。
這位公子壽曼便是晉國的儲君,他剛剛行冠禮不久,隻是很早之前就已經定親,妻子乃是齊君無野的女兒。
齊國一直不服晉國,兩國怎麽還聯姻?
其實,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同姓不婚的限製下,姬姓諸侯能夠聯姻的對象有限,想要門當戶對更難。
所以,晉國與秦國不對付,晉國一直在打壓齊國,可是晉國的夫人之中,七成來自秦國,兩成來自齊國。
晉君獳將兒子壽曼的婚姻對象選齊國公室女,主要是自晉文公之後,晉國與秦國惡劣到了極致。
另一個因素則是晉國希望以聯姻的方式安撫齊國,奢望齊國不要一再搗亂。
既然是“奢望”的話,代表晉國君臣並不認為聯姻就能夠讓齊國消停下來,對吧?
隻是,晉國君臣還是會用最大的努力去做,說不定就成了呢?
樓令知道這件事情,不過……,講真話還是感到了訝異。
到今年,智首可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盡管近期沒病沒災,歲數卻是擺在那裏。
晉國那麽多卿大夫,比智首年輕的比比皆是,怎麽會讓六十多歲“高齡”的智首在冬季充當迎親官去長途跋涉?
史書的記載對智首前去齊國迎親隻記了“智首如齊逆女”這麽一句。
然後,史書沒有記載的事情是,智首這一次之後,他開始頻繁犯病,直至最後病逝。
“老丈人顯然是已經答應下來了。”樓令並不知道智首這一次迎親帶來的後果,現在去勸……根本不適合,乃至於要遭到多方的怨恨。
樓令隻是出於對智首在年齡上的考慮才想要勸,並不知道出使歸來的智首會一再生病,這點必須講清楚。
而旬氏那邊沒有拒絕,明顯是有自己的考慮,要不然旬氏不知道智首年紀已經大了,不適合再長途跋涉,尤其是在冬季出遠門嗎?
“國君與中軍將在近期要做什麽事情,需要智首這個中軍將離得遠遠的?”樓令多少是升起了一些警惕心。
之前,步毅被吩咐去檢查車輛。
本來樓令也要走,卻是被欒書喊住。
欒書過問了一些事情,大多與軍律的製定有關,隨後說道:“這一次要比試,你定要全力以赴!”
樓令看向晉君獳。
“狠狠地震懾他們!”晉君獳說道。
那麽,到底是怎麽個比試法?
文的?
還是武的?
文的就是射靶子,能夠是箭靶之類,也能是動物什麽的。
武的話,便是武將單挑模式了。
之前不知情的樓令沒有攜帶弓箭,請示之後派人迴去拿。
晉君獳有其它事情要忙,人去了後帳。
“近期聽到一些關於你的傳聞,影響很不好啊。”欒書也沒有壓低聲音。
樓令沒有假裝從未聽說過,如實說道:“我也是昨天才從下軍佐那邊得知。”
欒書卻隻是提了那麽一句,不再多說什麽了。
這是欒書要讓樓令去追問,或是尋求解決的方法嗎?
如果樓令真的向欒書尋求解決方法,會變成像是要掛靠欒書這一邊,真的要變成趨炎附勢的小人了。
哪怕樓令沒有問,其實欒書的目的也已經達到,暗示那些傳聞跟欒氏一點毛線關係都沒有。
本來樓令猜測會是晉君獳的手筆,結果欒書來了這麽一出,反倒讓樓令懷疑極可能是欒書所為了。
原因?樓令不知道欒書有“春秋第一老銀幣”的稱號,相處下來卻知道欒書絕不會做沒有意義的事情。
剛才去了後帳的晉君獳重新出來,招唿道:“走!”
這一次是鄭國那邊設宴,邀請會盟諸侯前往與宴。
因為正式的會盟儀式已經結束的關係,會盟地點在鄭國的勢力範圍,倒不算是鄭國在搶戲,晉君獳自然不會有什麽意見。
等晉君獳帶著一眾人來到鄭國的營區,之前去拿弓箭的樓氏族人才過來。
樓令接過弓箭的一幕被很多人看到,不少人看得眼皮子直跳……
樓令認為是晉君獳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畢竟,晉君獳已經意識到卿族的危害,怎麽可能隻是處理先氏與趙氏,該是誰蹦躂就收拾誰,誰強也就打壓誰。
“國君不會那麽快收拾郤氏,甚至會拿郤氏當利刃來用,隻是絕對不想看到郤氏再繼續壯大下去了。”
“比郤氏更危險的家族其實是旬氏。他們並沒有立下太大的功勞,結果是一門三卿的局麵。”
“《易經》有一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講得就是真理。”
樓令卻是知道旬氏無比的清醒。
如果旬氏不清醒,他們見即將到手的中軍將飛了,哪怕是再知道要克製,怎麽可能一次都不針對欒書?
旬氏非但沒有針對搶奪中軍將職位的欒書,他們還在該配合的時候沒有馬虎,盡力盡責地做好本職的工作。
“旬氏很理智,隻是遇到戰略級別抉擇的時候,好像屢屢犯錯?”
“旬氏在晉國輝煌到三家分晉之前,他們被趙氏和魏氏、韓氏聯合消滅,有兩支逃到秦國安居?”
“三國時期的那個荀氏便是逃到秦國那兩支,其中一支的後裔。”
所以,樓令知道晉君獳當政時期的旬氏會是安全的……,或者說至少沒有被滅。
在三國與春秋時代進行挑選,樓令肯定是更熟悉三國時代。
其實,現代的很多人對三國大多耳熟能詳。
問春秋時期發生了一些什麽,春秋時期又是有哪些名人,大多數人應該就答不上了。
有一點,很多人卻是不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誕生的成語占了諸夏約百分之八的比例。
同時,後麵曆朝曆代的人,他們在研究的作品,絕大多數正是出產自春秋戰國時期。
“走吧?”步毅進行招唿。
其實,步毅有極大的疑問,想到郤錡的一些吩咐,忍住沒有問出來而已。
樓令點頭,與步毅並肩而行,很快來到晉君獳的所在處。
現場的人並不多,除了欒書之外,不見其餘卿大夫。
每一次,樓令同時看到晉君獳與欒書的時候,兩人都像是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那般,時時刻刻壓低聲音在進行交流。
“想來中軍佐會將事情辦妥?”
“為了展現誠意,讓首卿趁會盟沒有結束,去見齊君,隨後便出發吧。”
樓令與步毅的到來,讓晉君獳與欒書停下交流。
晉君獳和欒書在說的事情是關於公子壽曼的婚事。
這位公子壽曼便是晉國的儲君,他剛剛行冠禮不久,隻是很早之前就已經定親,妻子乃是齊君無野的女兒。
齊國一直不服晉國,兩國怎麽還聯姻?
其實,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同姓不婚的限製下,姬姓諸侯能夠聯姻的對象有限,想要門當戶對更難。
所以,晉國與秦國不對付,晉國一直在打壓齊國,可是晉國的夫人之中,七成來自秦國,兩成來自齊國。
晉君獳將兒子壽曼的婚姻對象選齊國公室女,主要是自晉文公之後,晉國與秦國惡劣到了極致。
另一個因素則是晉國希望以聯姻的方式安撫齊國,奢望齊國不要一再搗亂。
既然是“奢望”的話,代表晉國君臣並不認為聯姻就能夠讓齊國消停下來,對吧?
隻是,晉國君臣還是會用最大的努力去做,說不定就成了呢?
樓令知道這件事情,不過……,講真話還是感到了訝異。
到今年,智首可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盡管近期沒病沒災,歲數卻是擺在那裏。
晉國那麽多卿大夫,比智首年輕的比比皆是,怎麽會讓六十多歲“高齡”的智首在冬季充當迎親官去長途跋涉?
史書的記載對智首前去齊國迎親隻記了“智首如齊逆女”這麽一句。
然後,史書沒有記載的事情是,智首這一次之後,他開始頻繁犯病,直至最後病逝。
“老丈人顯然是已經答應下來了。”樓令並不知道智首這一次迎親帶來的後果,現在去勸……根本不適合,乃至於要遭到多方的怨恨。
樓令隻是出於對智首在年齡上的考慮才想要勸,並不知道出使歸來的智首會一再生病,這點必須講清楚。
而旬氏那邊沒有拒絕,明顯是有自己的考慮,要不然旬氏不知道智首年紀已經大了,不適合再長途跋涉,尤其是在冬季出遠門嗎?
“國君與中軍將在近期要做什麽事情,需要智首這個中軍將離得遠遠的?”樓令多少是升起了一些警惕心。
之前,步毅被吩咐去檢查車輛。
本來樓令也要走,卻是被欒書喊住。
欒書過問了一些事情,大多與軍律的製定有關,隨後說道:“這一次要比試,你定要全力以赴!”
樓令看向晉君獳。
“狠狠地震懾他們!”晉君獳說道。
那麽,到底是怎麽個比試法?
文的?
還是武的?
文的就是射靶子,能夠是箭靶之類,也能是動物什麽的。
武的話,便是武將單挑模式了。
之前不知情的樓令沒有攜帶弓箭,請示之後派人迴去拿。
晉君獳有其它事情要忙,人去了後帳。
“近期聽到一些關於你的傳聞,影響很不好啊。”欒書也沒有壓低聲音。
樓令沒有假裝從未聽說過,如實說道:“我也是昨天才從下軍佐那邊得知。”
欒書卻隻是提了那麽一句,不再多說什麽了。
這是欒書要讓樓令去追問,或是尋求解決的方法嗎?
如果樓令真的向欒書尋求解決方法,會變成像是要掛靠欒書這一邊,真的要變成趨炎附勢的小人了。
哪怕樓令沒有問,其實欒書的目的也已經達到,暗示那些傳聞跟欒氏一點毛線關係都沒有。
本來樓令猜測會是晉君獳的手筆,結果欒書來了這麽一出,反倒讓樓令懷疑極可能是欒書所為了。
原因?樓令不知道欒書有“春秋第一老銀幣”的稱號,相處下來卻知道欒書絕不會做沒有意義的事情。
剛才去了後帳的晉君獳重新出來,招唿道:“走!”
這一次是鄭國那邊設宴,邀請會盟諸侯前往與宴。
因為正式的會盟儀式已經結束的關係,會盟地點在鄭國的勢力範圍,倒不算是鄭國在搶戲,晉君獳自然不會有什麽意見。
等晉君獳帶著一眾人來到鄭國的營區,之前去拿弓箭的樓氏族人才過來。
樓令接過弓箭的一幕被很多人看到,不少人看得眼皮子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