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情況很不妙啊?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前,樓令的待遇才是正常情況。
以前那種可以隨意進出中軍大帳,任何時候想旁聽會議都可以,事實上才顯得情況特殊。
樓令一開始有些不適應,後來也就適應了下來。
“又要進軍了?”樓令收到消息,多少有些錯愕。
這個就是不了解情況,出現與猜測情況不符合的必然心情。
晉軍離開太室山區域,沒有進入“密”地之前,一支數量約三萬的鄭軍已經開進“密”地。
麵對這種情況,欒書有了新的動作。
“邦交失敗了。”欒書看不出有什麽心情低落的地方。
這一次會議,參加的人並不多。
包括樓令在內,與會者不超過十人。
欒書沒有特別介紹邦交的過程,隻是給了一個答案。
那麽就是說,欒書的新玩法遭遇到挫折,算是一種開局不利。
不好的事情怎麽會大肆解說呢?怕是不夠丟人的。
欒書要的是消除邦交不利的影響,免得剛上任中軍將開局不利,影響到威信。
“令。”欒書突然間點了樓令的名。
樓令直立腰杆,應道:“在。”
“你維持軍紀有功……”欒書開始讚揚樓令擔任司馬以來取得的成果,敦促接下來再接再厲,隨後話鋒一轉,說道:“既然軍紀維持得不錯。你是一員猛將,也該參與到戰事中來。”
樓令能說什麽?隻能夠是應道:“諾!”
這是看到鄭國決心抵抗,需要每一位能夠出力的人共同出力了。
“既然鄭國不願意屈服,我們需要做最壞的打算。”欒書還是顯示出了心虛。
畢竟,晉國就一個軍團南下,編製裏麵的五個“師”,一個“師”來自欒氏,一個“師”來自旬氏,剩下就是各個家族散裝拚湊起來的編製。
欒氏與旬氏都不是以能打而聞名,甚至欒氏私軍的戰鬥力比較一般,怎麽可能不讓欒書沒有開打就先出現顧慮?
這個也是欒書錯誤判斷了形勢,以為鄭國被嚇唬一番就會屈服,結果鄭國表現出要堅決抵抗的態度,一下子反而讓欒書先自己心虛了。
“中軍佐?”欒書看向了智首,說到:“請中軍佐派人前往宋國,邀請他們出兵。”
智首沒有拒絕,應了下來。
隨即,欒書又表示會派人去魯國和曹國,邀請兩國出兵。
這樣一來,本是晉國要單獨教訓鄭國,改為召喚宋國、魯國和曹國助戰了。
“不從國內調動援軍嗎?”步毅問道。
眾人也就看向了欒書。
欒書卻是眯著眼睛看了步毅好一會,發現眾人一直在注視自己,不給個說法實在不行,說道:“我會派人請示君上。”
那就是,欒書並沒有把握從國內調來援軍了。
會議解散之後,各自有需要忙碌的地方。
樓令帶人巡視了營盤一圈,後麵來到智首的營帳。
智首本來在書寫什麽,看到樓令過來,放下筆說道:“這一戰……情況有點難料。”
講實話,樓令也覺得這一戰可能要糟。
沒太特別的原因,隻看到欒書事先就錯誤估計了局勢,輪到鄭國表現出要大打一場的架勢再搖人,擺明就是失了先機。
同時,魯國正在跟齊國交戰,為了奪迴“艾陵”幾乎傾盡所有兵力。
在那種情況下,魯國能不能派來軍隊助戰都難說,哪怕派來軍隊不是數量極少,大概也是質量會很堪憂。
再說宋國,他們之前跟楚國大打了一場,鬧到要易子而食才撐得住。
宋國剛剛被迫與楚國結盟,目下鄭國是楚國的盟友,盟友的盟友能打嗎?
即便是宋國願意相助晉國,他們剛剛大失血不久,再與楚國悖盟出兵相助晉國打鄭國,道義上也說不過去啊。
至於曹國?這就是一個小國,傾國之兵不知道能不能達到一萬,純粹就是個充當搖旗呐喊角色的隊友。
最最最重要的是什麽?欒書無法從國內搖人!
“郤氏肯定願意相助,隻是郤克剛過世,幾位郤氏的核心人物根本無法統兵出征。”
“趙氏本身就在內亂,並且他們肯定不願意幫助欒氏,不可能出兵的。”
“範氏還在清掃赤狄,他們哪怕願意出兵南下,多的兵力抽不出來,兵力少了則是沒有用。”
“韓氏?他們似乎沒有在做什麽事情,問題在於韓氏沒有獲得正式卿位,憑什麽多出力?”
“旬氏倒是有充足的兵力,可是旬氏的私軍來得多,不是喧嘩奪主了嘛。”
樓令思來想去,除非是晉君獳出手,要不然欒書是真的得不到強有力的幫助了。
晉君獳會出手嗎?他是仲裁者的身份,剛剛力挺欒書成為中軍將,結果欒書表現得太沒有用,不直接擼掉就算不錯,怎麽可能下血本支持。
所以,樓令看出了智首的想法,其實本身的想法也跟智首一樣,都是:這一戰恐怕會輸!
有了這個認識的樓令來老丈人這邊,隻是智首地位比較高,應該掌握更多的信息,想要得到確認罷了。
結果,樓令從智首這裏得到了幾乎可以肯定的答案,一下子就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了。
什麽怎麽做?
有機會自然是掌握,需要拿命去拚能夠咬牙試一試,注定要丟掉小命或是會讓家族私軍損失慘重,真的就是免了。
當然了,樓令不會傻到將觀察到的悲觀局麵說出去,更不會將對局勢的悲觀判斷表現出來,平時該怎麽樣,還是那個樣子。
晉軍踏入“密”的地界。
鄭國那邊的統帥乃是公子偃。
這一位公子偃在晉軍抵達之後,派來使者指責晉國不宣而戰,要求晉軍立刻離開鄭國的勢力範圍。
欒書直接爆發,將公子偃的使者趕走。
不久之後,公子偃再一次派來使者,邀請晉軍展開堂堂正正之戰。
很顯然,欒書被公子偃的舉動氣得不輕,隻是選擇忍耐下來,沒有應戰的同時,一樣沒有選擇撤軍。
隻不過,欒書的忍耐卻是影響到了晉軍的士氣了。
要是仍舊由郤克擔任中軍將或是出征軍團的統帥,哪裏能忍得下來,哪怕兵力比敵軍少了兩倍,絕對是直接發起攻勢。
新任中軍將展現出了自己的風格,奈何就是晉軍很不適應欒書的行事作風,不少人請戰被拒絕之後,晉軍的士氣變得更加低迷了……
以前那種可以隨意進出中軍大帳,任何時候想旁聽會議都可以,事實上才顯得情況特殊。
樓令一開始有些不適應,後來也就適應了下來。
“又要進軍了?”樓令收到消息,多少有些錯愕。
這個就是不了解情況,出現與猜測情況不符合的必然心情。
晉軍離開太室山區域,沒有進入“密”地之前,一支數量約三萬的鄭軍已經開進“密”地。
麵對這種情況,欒書有了新的動作。
“邦交失敗了。”欒書看不出有什麽心情低落的地方。
這一次會議,參加的人並不多。
包括樓令在內,與會者不超過十人。
欒書沒有特別介紹邦交的過程,隻是給了一個答案。
那麽就是說,欒書的新玩法遭遇到挫折,算是一種開局不利。
不好的事情怎麽會大肆解說呢?怕是不夠丟人的。
欒書要的是消除邦交不利的影響,免得剛上任中軍將開局不利,影響到威信。
“令。”欒書突然間點了樓令的名。
樓令直立腰杆,應道:“在。”
“你維持軍紀有功……”欒書開始讚揚樓令擔任司馬以來取得的成果,敦促接下來再接再厲,隨後話鋒一轉,說道:“既然軍紀維持得不錯。你是一員猛將,也該參與到戰事中來。”
樓令能說什麽?隻能夠是應道:“諾!”
這是看到鄭國決心抵抗,需要每一位能夠出力的人共同出力了。
“既然鄭國不願意屈服,我們需要做最壞的打算。”欒書還是顯示出了心虛。
畢竟,晉國就一個軍團南下,編製裏麵的五個“師”,一個“師”來自欒氏,一個“師”來自旬氏,剩下就是各個家族散裝拚湊起來的編製。
欒氏與旬氏都不是以能打而聞名,甚至欒氏私軍的戰鬥力比較一般,怎麽可能不讓欒書沒有開打就先出現顧慮?
這個也是欒書錯誤判斷了形勢,以為鄭國被嚇唬一番就會屈服,結果鄭國表現出要堅決抵抗的態度,一下子反而讓欒書先自己心虛了。
“中軍佐?”欒書看向了智首,說到:“請中軍佐派人前往宋國,邀請他們出兵。”
智首沒有拒絕,應了下來。
隨即,欒書又表示會派人去魯國和曹國,邀請兩國出兵。
這樣一來,本是晉國要單獨教訓鄭國,改為召喚宋國、魯國和曹國助戰了。
“不從國內調動援軍嗎?”步毅問道。
眾人也就看向了欒書。
欒書卻是眯著眼睛看了步毅好一會,發現眾人一直在注視自己,不給個說法實在不行,說道:“我會派人請示君上。”
那就是,欒書並沒有把握從國內調來援軍了。
會議解散之後,各自有需要忙碌的地方。
樓令帶人巡視了營盤一圈,後麵來到智首的營帳。
智首本來在書寫什麽,看到樓令過來,放下筆說道:“這一戰……情況有點難料。”
講實話,樓令也覺得這一戰可能要糟。
沒太特別的原因,隻看到欒書事先就錯誤估計了局勢,輪到鄭國表現出要大打一場的架勢再搖人,擺明就是失了先機。
同時,魯國正在跟齊國交戰,為了奪迴“艾陵”幾乎傾盡所有兵力。
在那種情況下,魯國能不能派來軍隊助戰都難說,哪怕派來軍隊不是數量極少,大概也是質量會很堪憂。
再說宋國,他們之前跟楚國大打了一場,鬧到要易子而食才撐得住。
宋國剛剛被迫與楚國結盟,目下鄭國是楚國的盟友,盟友的盟友能打嗎?
即便是宋國願意相助晉國,他們剛剛大失血不久,再與楚國悖盟出兵相助晉國打鄭國,道義上也說不過去啊。
至於曹國?這就是一個小國,傾國之兵不知道能不能達到一萬,純粹就是個充當搖旗呐喊角色的隊友。
最最最重要的是什麽?欒書無法從國內搖人!
“郤氏肯定願意相助,隻是郤克剛過世,幾位郤氏的核心人物根本無法統兵出征。”
“趙氏本身就在內亂,並且他們肯定不願意幫助欒氏,不可能出兵的。”
“範氏還在清掃赤狄,他們哪怕願意出兵南下,多的兵力抽不出來,兵力少了則是沒有用。”
“韓氏?他們似乎沒有在做什麽事情,問題在於韓氏沒有獲得正式卿位,憑什麽多出力?”
“旬氏倒是有充足的兵力,可是旬氏的私軍來得多,不是喧嘩奪主了嘛。”
樓令思來想去,除非是晉君獳出手,要不然欒書是真的得不到強有力的幫助了。
晉君獳會出手嗎?他是仲裁者的身份,剛剛力挺欒書成為中軍將,結果欒書表現得太沒有用,不直接擼掉就算不錯,怎麽可能下血本支持。
所以,樓令看出了智首的想法,其實本身的想法也跟智首一樣,都是:這一戰恐怕會輸!
有了這個認識的樓令來老丈人這邊,隻是智首地位比較高,應該掌握更多的信息,想要得到確認罷了。
結果,樓令從智首這裏得到了幾乎可以肯定的答案,一下子就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了。
什麽怎麽做?
有機會自然是掌握,需要拿命去拚能夠咬牙試一試,注定要丟掉小命或是會讓家族私軍損失慘重,真的就是免了。
當然了,樓令不會傻到將觀察到的悲觀局麵說出去,更不會將對局勢的悲觀判斷表現出來,平時該怎麽樣,還是那個樣子。
晉軍踏入“密”的地界。
鄭國那邊的統帥乃是公子偃。
這一位公子偃在晉軍抵達之後,派來使者指責晉國不宣而戰,要求晉軍立刻離開鄭國的勢力範圍。
欒書直接爆發,將公子偃的使者趕走。
不久之後,公子偃再一次派來使者,邀請晉軍展開堂堂正正之戰。
很顯然,欒書被公子偃的舉動氣得不輕,隻是選擇忍耐下來,沒有應戰的同時,一樣沒有選擇撤軍。
隻不過,欒書的忍耐卻是影響到了晉軍的士氣了。
要是仍舊由郤克擔任中軍將或是出征軍團的統帥,哪裏能忍得下來,哪怕兵力比敵軍少了兩倍,絕對是直接發起攻勢。
新任中軍將展現出了自己的風格,奈何就是晉軍很不適應欒書的行事作風,不少人請戰被拒絕之後,晉軍的士氣變得更加低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