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扭捏與矯情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樓令的印象中,齊國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國家,作為最為得勢的國氏應該是窮不到哪去才對?
“國氏?”智首剛才被樓令問及要不要將繳獲的大纛讓國佐贖迴去,用怪怪的表情看了樓令好一會,才說道:“沒有人在繳獲大纛之後會讓敗方贖迴。”
是這樣嗎?
“不過……”智首一副思考的模樣,像是呢喃那般,說道:“國氏勢強財厚,能不得罪死,最好不要得罪得太死。”
那就是沒有先例屬於沒什麽關係。
智首不能直接勸樓令悠著點,隻能以這樣的方式給出答案。
郤氏、旬氏、範氏……或晉國的其餘卿位家族,他們不用在乎國氏是否將己方視為死敵,反正無論哪個卿位家族都不怵國氏。
換作樓氏就不一樣了。
樓令才獲得“下大夫”爵位多久?哪怕他自己無比武勇,奈何樓氏的實力就擺在那裏,一旦國氏將樓氏視為死敵,真不是樓氏所能扛得住。
別說什麽有郤氏或旬氏兜底,郤氏跟樓令的關係很好沒錯,樓令也是旬氏的女婿,不代表他們無論什麽都願意幫樓令去扛。
別說是有明顯的大風險,即便是一般的風險,隻要是郤氏或旬氏認為不劃算,他們真的不會顧及交情或聯姻關係。
畢竟,家族與家族之間誰都是一大家子,講究的就是一種應不應該,付出或收益的對比怎麽樣,真心沒有什麽無緣無故的愛之類,更不存在永遠充當付出的那一方。
樓令已經懂得了智首的意思,隱晦地問應該出什麽價格合適。
智首也用隱晦的方式告訴樓令:讓國氏自己出價。
隨後,樓令去找郤克,本來是想詢問出售大纛的事情,過去的時候卻得知有齊國的使節在軍帳裏麵。
“令大夫可以進去。”鄭丘緩自然是有經過請示,才不敢大包大攬的做主。
樓令想了想,說道:“我稍等一段時間再來。”
鄭丘緩卻是說道:“令大夫還是進去吧?”
那就是郤克得知樓令過來,有需要樓令的地方了。
在樓令進去後,看到在場的人不少,光是像齊國一方的人就有十來個。
跟樓令打招唿的人隻是用肢體語言或眼神,沒有人諸之於口。
現場,有齊國的使節正在跟郤克交流,其餘人分坐兩側。
當前沒有什麽左右哪一邊為尊的區分,晉人坐在了左側,齊人坐在右側。
樓令自然是向左側走去,他一靠近就有很多人站起來要讓位,搞得一時間做出動作的人多,看去有點兒亂。
齊人看到樓令更是慌了一下。
那是樓令給齊人的印象足夠深刻,有些被打怕了。
或是正式這樣,郤克才得知樓令來了,特意要樓令入內?
“成何體統!?”郤克不悅地看著,指向左側第三個位置,示意樓令就坐在那裏。
第三個座位?樓令的左手邊恰好是郤武。
那麽就是郤武坐在左側第二個位置,從座位來判斷,他顯然是在郤氏的地位又獲得了提升。
“因為你,我成了伯樂。”郤武低聲說道。
伯樂與千裏馬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將近一百年,便是用來類比慧眼識珠的用法。
郤武向郤至推薦了樓令。
郤克一再使用樓令做事。
樓令做出的成績越大越好,作為推薦人的郤武肯定會因此一再受益,獲得家族地位提升隻是其一,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讓郤武代為推薦。
能夠看出郤武並沒有因此而飄了,甚至有點感到惶恐的樣子?
“齊國使節是來商議怎麽投降的嗎?”樓令問道。
郤武並不認為會是什麽秘密,也就說道:“確實是過來商議結盟方式的。”
齊國要認輸,隻是他們不想輸得太難看,至少不能是用“城下之盟”的方式向晉軍投降。
剛才,齊國使節舉了去年楚國與宋國在“商丘”進行城池攻防戰的例子,表決心說齊人一定會比宋人更加堅韌不拔,哪怕是打到易子而食的程度,或者下場更加悲慘,反正齊國絕對不會輕易認輸。
這樣搞,齊人明明就是來想用更小的代價認輸,搞得好像是在威脅郤克那般。
比較神奇的是,脾氣火爆的郤克,他這一次竟然沒有發作,隻是保持著嘲諷的表情,一副:說,你接著說,反正我就聽聽。
結果就是齊國使節一直在說話,郤克卻是很難得才應了一句。
因為昨天晉軍取得輝煌勝利的關係,一下子失去近五萬戰鬥力的齊國,他們在損失慘重之下,能夠繼續參戰的兵力已經不足兩萬五千。
用兩萬五千人來守城,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
有問題的地方在於昨天那一場大敗,敗到城外統帥被俘,大纛也被晉軍所繳獲,極大地打擊了齊軍的士氣。
恰是因為察覺到部隊的士氣低迷,齊君無野派出使節來見郤克商談。
可是,齊國君臣顯然是老毛病又給犯了,明知道打不過的情況,扭捏與矯情並存,反正就是不想輕易認輸,更不想有吃虧的地方。
郤克等齊國使節不再講話,說道:“你迴去吧。請齊君做好防禦城池的準備,說不得幾天後,我們可以在城內進行結盟。”
齊國使節臉色大變,喊道:“萬萬不可啊!”
“那你為什麽要威脅我?”郤克問道。
“這……”齊國使節很委屈地說道:“我隻是在舉例子……”
郤克截斷,說道:“晉國不是楚國,齊國也不是宋國,你那樣舉例子並不恰當。”
“如果齊國真的想要和平,應該主動和自覺地提出賠償,最好不要想過多討價還價。”郤克說得是事實,隻不過又說道:“執政仍然是高固嗎?不管執政是誰,他應該代表齊國向我道歉!”
郤克還對出使期間的受辱耿耿於懷,很清楚不能由齊君無野的母親親自道歉,也不能是齊君無野來道歉。
那麽,郤克讓齊國的執政代表齊國進行道歉就可以了?
以時代規則而論,不能挑戰君權,侮辱國家卻是關係不大,隻是會被舉國上下記恨。
郤克不想侮辱齊國之君,免得晉君獳認為在挑戰君權神聖。
換成侮辱整個齊國?郤克還真的就不怕齊國對自己能夠有多麽痛恨。
齊國使節實在忍不住,做出一個拂袖的動作,再招唿同伴一塊離開。
“齊人?嗬嗬!”郤克直接發出冷笑,一點喊住那些齊人的欲望都欠缺。他對帳內的晉人說道:“即便是桓公時代,齊國君臣亦是能伸能屈,輪到後輩……,真是國中再也沒有賢人了啊。”
這不是晉軍在郤克的統率下,狠狠地暴打了齊國一頓嗎?
所以,郤克站在勝利者的位置,說什麽都對。
軍帳內的人,他們同為晉人就更不可能反駁了。
樓令剛才還在奇怪怎麽沒有其他卿大夫在場,作為盟軍的衛國那一方也沒有人在。
現在那麽一看,郤克壓根沒有想過那麽輕易放過齊國,或是知道齊國會開出價碼很低的停戰協議,不把今天與齊國使節的會麵太當一迴事。
郤克沒有對樓令講話,點了幾個人的名字,問他們本部的戰損情況。
樓令本來就認不全帳內的人,聽郤克一一點名,聽“氏”才知道全是來自公族的封君。
那些人一一匯報,總體來說損失有多有少,最多戰死或失蹤千餘,傷患數以千計;損失少一些的封君,麾下戰死或失蹤的人數基本也都突破一百,傷患則是幾百。
耐不住進行匯報的封君有點多,合起來的戰損情況就顯得比較嚴重了。
“這還是在場公族封君,沒有算進那些非封君的旬氏、範氏或其餘家族。合起來損失的戰力都將近萬人了啊!”樓令心裏對數據做出總匯,包括戰死、失蹤和無法繼續參戰的人。
“令?”郤克比較突然地唿喚,等樓令看過來,說道:“聽說你帶了很多醫匠?”
樓令行禮說道:“是的。”
這件事情,郤氏的傷兵營有樓氏的醫匠在活躍,郤克應該早就知道才對?現在問及是做什麽呢。
郤克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其餘幾個營區也派醫匠前往救治。”
樓令當然是答應下來。
郤克轉而看向那些公族封君,麵無表情地說道:“你們不要將令派醫匠去救治麾下視作理所當然。”
那些公族封君趕忙說:“不敢!”,隨後看向樓令紛紛表態一定有所酬謝。
樓令肯定不會推辭,至於他們拿什麽來酬謝,種類或數量怎麽樣,在老樓家這裏其實都是額外獲得。
好醫生也需要足夠的經驗,要不然就不是好醫生。
那麽,經驗是怎麽來的?不就是一次次救治的過程中累積而來嘛!
要知道一點,現代剛剛上崗的醫生,尤其是主刀醫生,患者一旦知道是新手的關係,第一反應絕對是換一名老醫生,才不樂意給新醫生積累經驗的機會。
“現在能夠救人,誰管年不年輕,有人願意救治就是天幸了。”
樓令也不怕醫鬧,並且沒人敢醫鬧。
得到救治,傷者活下來一定是醫匠的功勞。
救治一半死了?死者或親屬都得要認命。
跟什麽民風淳不淳樸無關,主要是醫匠屬於絕對的少數,五十萬人裏麵都不一定能有一個。而當前時代,列國的總人口怎麽也有個近一千三百萬的樣子?
到最後,樓令都沒有找到機會詢問郤克關於大纛的事情,倒是被交代了不少需要做的任務。
“看來……,距離班師的時間不遠了。”樓令有自己的判斷。
那是前一批齊人剛走,後一腳又有齊人作為使節過來。
這一次,郤克先見齊國的使節,沒有多久之後召喚幾位卿大夫以及孫林父到場……
“國氏?”智首剛才被樓令問及要不要將繳獲的大纛讓國佐贖迴去,用怪怪的表情看了樓令好一會,才說道:“沒有人在繳獲大纛之後會讓敗方贖迴。”
是這樣嗎?
“不過……”智首一副思考的模樣,像是呢喃那般,說道:“國氏勢強財厚,能不得罪死,最好不要得罪得太死。”
那就是沒有先例屬於沒什麽關係。
智首不能直接勸樓令悠著點,隻能以這樣的方式給出答案。
郤氏、旬氏、範氏……或晉國的其餘卿位家族,他們不用在乎國氏是否將己方視為死敵,反正無論哪個卿位家族都不怵國氏。
換作樓氏就不一樣了。
樓令才獲得“下大夫”爵位多久?哪怕他自己無比武勇,奈何樓氏的實力就擺在那裏,一旦國氏將樓氏視為死敵,真不是樓氏所能扛得住。
別說什麽有郤氏或旬氏兜底,郤氏跟樓令的關係很好沒錯,樓令也是旬氏的女婿,不代表他們無論什麽都願意幫樓令去扛。
別說是有明顯的大風險,即便是一般的風險,隻要是郤氏或旬氏認為不劃算,他們真的不會顧及交情或聯姻關係。
畢竟,家族與家族之間誰都是一大家子,講究的就是一種應不應該,付出或收益的對比怎麽樣,真心沒有什麽無緣無故的愛之類,更不存在永遠充當付出的那一方。
樓令已經懂得了智首的意思,隱晦地問應該出什麽價格合適。
智首也用隱晦的方式告訴樓令:讓國氏自己出價。
隨後,樓令去找郤克,本來是想詢問出售大纛的事情,過去的時候卻得知有齊國的使節在軍帳裏麵。
“令大夫可以進去。”鄭丘緩自然是有經過請示,才不敢大包大攬的做主。
樓令想了想,說道:“我稍等一段時間再來。”
鄭丘緩卻是說道:“令大夫還是進去吧?”
那就是郤克得知樓令過來,有需要樓令的地方了。
在樓令進去後,看到在場的人不少,光是像齊國一方的人就有十來個。
跟樓令打招唿的人隻是用肢體語言或眼神,沒有人諸之於口。
現場,有齊國的使節正在跟郤克交流,其餘人分坐兩側。
當前沒有什麽左右哪一邊為尊的區分,晉人坐在了左側,齊人坐在右側。
樓令自然是向左側走去,他一靠近就有很多人站起來要讓位,搞得一時間做出動作的人多,看去有點兒亂。
齊人看到樓令更是慌了一下。
那是樓令給齊人的印象足夠深刻,有些被打怕了。
或是正式這樣,郤克才得知樓令來了,特意要樓令入內?
“成何體統!?”郤克不悅地看著,指向左側第三個位置,示意樓令就坐在那裏。
第三個座位?樓令的左手邊恰好是郤武。
那麽就是郤武坐在左側第二個位置,從座位來判斷,他顯然是在郤氏的地位又獲得了提升。
“因為你,我成了伯樂。”郤武低聲說道。
伯樂與千裏馬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將近一百年,便是用來類比慧眼識珠的用法。
郤武向郤至推薦了樓令。
郤克一再使用樓令做事。
樓令做出的成績越大越好,作為推薦人的郤武肯定會因此一再受益,獲得家族地位提升隻是其一,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讓郤武代為推薦。
能夠看出郤武並沒有因此而飄了,甚至有點感到惶恐的樣子?
“齊國使節是來商議怎麽投降的嗎?”樓令問道。
郤武並不認為會是什麽秘密,也就說道:“確實是過來商議結盟方式的。”
齊國要認輸,隻是他們不想輸得太難看,至少不能是用“城下之盟”的方式向晉軍投降。
剛才,齊國使節舉了去年楚國與宋國在“商丘”進行城池攻防戰的例子,表決心說齊人一定會比宋人更加堅韌不拔,哪怕是打到易子而食的程度,或者下場更加悲慘,反正齊國絕對不會輕易認輸。
這樣搞,齊人明明就是來想用更小的代價認輸,搞得好像是在威脅郤克那般。
比較神奇的是,脾氣火爆的郤克,他這一次竟然沒有發作,隻是保持著嘲諷的表情,一副:說,你接著說,反正我就聽聽。
結果就是齊國使節一直在說話,郤克卻是很難得才應了一句。
因為昨天晉軍取得輝煌勝利的關係,一下子失去近五萬戰鬥力的齊國,他們在損失慘重之下,能夠繼續參戰的兵力已經不足兩萬五千。
用兩萬五千人來守城,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
有問題的地方在於昨天那一場大敗,敗到城外統帥被俘,大纛也被晉軍所繳獲,極大地打擊了齊軍的士氣。
恰是因為察覺到部隊的士氣低迷,齊君無野派出使節來見郤克商談。
可是,齊國君臣顯然是老毛病又給犯了,明知道打不過的情況,扭捏與矯情並存,反正就是不想輕易認輸,更不想有吃虧的地方。
郤克等齊國使節不再講話,說道:“你迴去吧。請齊君做好防禦城池的準備,說不得幾天後,我們可以在城內進行結盟。”
齊國使節臉色大變,喊道:“萬萬不可啊!”
“那你為什麽要威脅我?”郤克問道。
“這……”齊國使節很委屈地說道:“我隻是在舉例子……”
郤克截斷,說道:“晉國不是楚國,齊國也不是宋國,你那樣舉例子並不恰當。”
“如果齊國真的想要和平,應該主動和自覺地提出賠償,最好不要想過多討價還價。”郤克說得是事實,隻不過又說道:“執政仍然是高固嗎?不管執政是誰,他應該代表齊國向我道歉!”
郤克還對出使期間的受辱耿耿於懷,很清楚不能由齊君無野的母親親自道歉,也不能是齊君無野來道歉。
那麽,郤克讓齊國的執政代表齊國進行道歉就可以了?
以時代規則而論,不能挑戰君權,侮辱國家卻是關係不大,隻是會被舉國上下記恨。
郤克不想侮辱齊國之君,免得晉君獳認為在挑戰君權神聖。
換成侮辱整個齊國?郤克還真的就不怕齊國對自己能夠有多麽痛恨。
齊國使節實在忍不住,做出一個拂袖的動作,再招唿同伴一塊離開。
“齊人?嗬嗬!”郤克直接發出冷笑,一點喊住那些齊人的欲望都欠缺。他對帳內的晉人說道:“即便是桓公時代,齊國君臣亦是能伸能屈,輪到後輩……,真是國中再也沒有賢人了啊。”
這不是晉軍在郤克的統率下,狠狠地暴打了齊國一頓嗎?
所以,郤克站在勝利者的位置,說什麽都對。
軍帳內的人,他們同為晉人就更不可能反駁了。
樓令剛才還在奇怪怎麽沒有其他卿大夫在場,作為盟軍的衛國那一方也沒有人在。
現在那麽一看,郤克壓根沒有想過那麽輕易放過齊國,或是知道齊國會開出價碼很低的停戰協議,不把今天與齊國使節的會麵太當一迴事。
郤克沒有對樓令講話,點了幾個人的名字,問他們本部的戰損情況。
樓令本來就認不全帳內的人,聽郤克一一點名,聽“氏”才知道全是來自公族的封君。
那些人一一匯報,總體來說損失有多有少,最多戰死或失蹤千餘,傷患數以千計;損失少一些的封君,麾下戰死或失蹤的人數基本也都突破一百,傷患則是幾百。
耐不住進行匯報的封君有點多,合起來的戰損情況就顯得比較嚴重了。
“這還是在場公族封君,沒有算進那些非封君的旬氏、範氏或其餘家族。合起來損失的戰力都將近萬人了啊!”樓令心裏對數據做出總匯,包括戰死、失蹤和無法繼續參戰的人。
“令?”郤克比較突然地唿喚,等樓令看過來,說道:“聽說你帶了很多醫匠?”
樓令行禮說道:“是的。”
這件事情,郤氏的傷兵營有樓氏的醫匠在活躍,郤克應該早就知道才對?現在問及是做什麽呢。
郤克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其餘幾個營區也派醫匠前往救治。”
樓令當然是答應下來。
郤克轉而看向那些公族封君,麵無表情地說道:“你們不要將令派醫匠去救治麾下視作理所當然。”
那些公族封君趕忙說:“不敢!”,隨後看向樓令紛紛表態一定有所酬謝。
樓令肯定不會推辭,至於他們拿什麽來酬謝,種類或數量怎麽樣,在老樓家這裏其實都是額外獲得。
好醫生也需要足夠的經驗,要不然就不是好醫生。
那麽,經驗是怎麽來的?不就是一次次救治的過程中累積而來嘛!
要知道一點,現代剛剛上崗的醫生,尤其是主刀醫生,患者一旦知道是新手的關係,第一反應絕對是換一名老醫生,才不樂意給新醫生積累經驗的機會。
“現在能夠救人,誰管年不年輕,有人願意救治就是天幸了。”
樓令也不怕醫鬧,並且沒人敢醫鬧。
得到救治,傷者活下來一定是醫匠的功勞。
救治一半死了?死者或親屬都得要認命。
跟什麽民風淳不淳樸無關,主要是醫匠屬於絕對的少數,五十萬人裏麵都不一定能有一個。而當前時代,列國的總人口怎麽也有個近一千三百萬的樣子?
到最後,樓令都沒有找到機會詢問郤克關於大纛的事情,倒是被交代了不少需要做的任務。
“看來……,距離班師的時間不遠了。”樓令有自己的判斷。
那是前一批齊人剛走,後一腳又有齊人作為使節過來。
這一次,郤克先見齊國的使節,沒有多久之後召喚幾位卿大夫以及孫林父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