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激戰進行時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偃知道對麵的敵人是晉國的下軍、新軍和宋國的部隊,他不知道的事情是樓令的四名子嗣參戰,尤其樓氏世子也參戰了。
別說是卿位家族的世子,即便是普通家族的世子,他們一旦參戰的話,麾下的部隊一定是本家族的精銳,隻是精銳之間也存在差距而已。
“太難有效攻擊了!”
“嚐試鉤他們的腿。”
“難,太難!”
“前胸有護甲無法有效攻擊,連小腿也有護具嗎?”
“不是啊,他們的矛杆比我們更長!”
“這……”
成了“線列戰”模式的交戰,兩軍都保持了嚴謹的隊形,前方有人倒下,後麵立刻會有人補位。
晉軍這一邊,樓氏的遠程部隊還在射箭,反複定點覆蓋再延伸射擊,不止對戰線上的楚軍造成殺傷與幹擾,還阻礙了後隊向前隊進行兵力補充。
統率全員披甲部隊的樓小白打得很猛。
左側的樓武和右側的樓朔攻勢一樣很猛。
正中間開打沒有多久,楚軍被晉軍打得步步後退,並且楚軍的方陣厚度不斷變薄。
楚國是一個追求革新的國家,關於這一點能從楚軍的兵器變革看得出來。
矛戈這一種武器是由楚人率先使用。
長矛也是楚軍率先大批列裝。
關於長矛這種武器,會因為杆的長度不同,進行更為詳細的劃分。
楚軍的每一次列裝變更,起因是針對晉軍,一開始總是能夠占到便宜。
晉軍吃虧之後會立刻跟上,同等裝備之下又能暴打楚軍。
在當前,各國軍隊列裝最多的武器仍然是杆長度不一的戈。
矛戈是在戈的結構基礎加上一個矛頭,使之多了一個刺的用法。
別看隻是在戈加上矛頭而已,代表著使用者多了一項訓練指標,也就是增加了訓練量。
晉國各個家族列裝的矛戈數量並不是太多,說不好是為了節省資源,還是相關工藝存在困擾,隻有樓氏全麵列裝了矛戈。
另外一點,樓氏列裝的長矛比楚軍還多,自然也比晉國其他家族更多。
像是現在,手持長矛的樓氏士兵,他們跟楚軍打“線列戰”模式,手裏長矛的杆為四米;楚軍也有長矛手,他們手中長矛的杆隻有三米。
打“線列戰”模式曆來講究一寸長一寸強,樓氏的長矛比楚軍的長矛多了一米,自然樓氏是占便宜的一方。
晉軍在訓練指標上一直比楚軍高,再加上晉軍的組織和紀律都比楚軍好,一直以來才每每以寡擊眾戰而勝之。
因為樓氏這邊每一方麵都占優的關係,怎麽不會打得楚軍步步後退呢?
那種優勢不止是體現在全員披甲那一個“旅”的戰線上,由樓氏負責的中央戰線很快展現出優勢,他們不斷逼得楚軍後退,影響到了其餘戰線上的態勢。
什麽是“線列戰”模式?就是雙方有隊列,各自排成一條直線進行交戰。
這種交戰模式極度講究配合,並且極難發生某邊一下子崩潰的狀況。
拿現在來說。
楚軍因為武器短的關係,很難夠得著晉軍,冒死想去進行攻擊,礙於晉軍胸前有板甲,很難隨便去攻擊,需要刻意去盯上沒有防具的位置,擊中也隻是致傷,無法做到一擊必殺。
披甲的晉軍這一邊,仗著有防具打得更大膽,尤其是武器的長度占便宜,一次捅刺或是啄、鉤、拉總能對楚軍造成殺傷效果。
如果上陣的楚軍是拉壯丁拚湊的農夫或是蠻人,別說是及時補上空位,隊列早就該崩潰了。
什麽叫職業戰兵?春秋初期的“大夫”就是,到春秋中期的“士”和“徒”也是。
職業士兵對於上了戰場會遭遇什麽情況,基本能夠做到心裏有數,他們為了保住身份,不敢輕易調頭就跑,也很難丟棄武器投降。
那是有規則進行約束和震懾。例如戰死的話,未必會有撫恤,隻是爵位可以由子嗣繼承;換作是當逃兵或是私自投降,不止要麵臨體罰,爵位也會被剝奪。
所以了,楚軍一個又一個倒下,盡管有不少人想要轉身就跑,極力地控製心裏的恐懼,抱著自己死了也要保住爵位給子嗣的決心,勉強維持住了陣型。
“中央戰線撐不住,我們的中央部隊能不能有序撤退,設立一個口袋將推進的晉軍吃掉?”孫安說的是楚軍的老辦法。
為什麽那樣說?因為楚軍喜歡擺出偃月陣想從三個方位夾擊晉軍,要命的地方是楚軍的中央總是撐不住,屢屢被晉軍從中央突破。
由於楚軍老是被晉軍從中央突破的關係,楚國高層後來開始研究衍生戰法,例如在己方中央在被突破之後,嚐試夾擊突出部的晉軍。
隻能說楚軍的嚐試有成功過,就是成功率不怎麽高。
原因是,楚軍的中央被突破,他們的整體軍陣被切斷,從左右兩翼調動兵力,要麽是給了晉軍擊破左右兩翼的機會,不然就是抽調左右兩翼的部隊之後三線同時被突破。
許偃問道:“你建議將後備隊投進去?”
孫安猛點頭,說道:“不出意外的話,後續援軍很快就會抵達,我們不用刻意留下預備隊。”
許偃稍微猶豫,咬牙說道:“可!”
他們的任務是來延滯晉軍逼近“楊梁”的速度,給主力部隊修築防禦爭取更多的時間。
如果過來之後碰上晉軍,展開交戰立刻被晉軍擊敗,接受任務的每一個人,戰死了反倒是一種解脫,活著一定都會變成笑話。
許偃很清楚不能從左右兩翼抽調部隊救援中央戰線,想要穩住中央戰線隻能是投入預備隊。
既然要將預備隊投入進去,許偃不排斥嚐試設一個口袋,嚐試將推進的晉軍吃掉。
孫安親自帶著預備隊上去了。
這一批楚軍的預備隊人數一萬,他們當然不是一窩蜂奔向中央戰線,分了相當的層次,還假裝向左右兩翼增援,目的就是不讓晉軍發現真正的意圖。
“楚軍連預備隊都不留了?”祁午有些傻眼。
士魴提醒道:“楚軍還有後續援軍,不出意外很快就會抵達。他們不用刻意留下預備隊。”
兩人也就開始猜測楚軍投入預備隊會怎麽調動。
士匄的注意力全在樓氏的遠程部隊上麵。
在韓氏沒有被滅之前,樓氏遠程部隊的發揮已經不輸給韓氏。
所以,不能說因為樓氏滅掉韓氏得到遺產,才有了樓氏遠程部隊的善射能力。
楚國與其他國家有在模仿樓氏的遞進延伸箭陣覆蓋,晉國的家族怎麽可能不嚐試呢?
隻不過,晉國內部的那些家族,他們一樣沒有掌握相關的技巧,也就是到現在為止都還學不會。
想玩“彈幕徐進”的打法,首先要掌握比當前更有深度的數學,起碼要把射擊仰角以及標尺搞懂,訓練出懂得聽從指示按照仰角射箭的弓箭手,再培養出合格的了望手。
學會了上麵那些,接下來需要研究的就是“步炮協同”的戰術,免得遠程部隊與近戰部隊沒有配合。
樓氏內部展開普及教育,雖然說暫時沒有湧現出戰略級別的人才,但是基層軍官卻是能夠批量教育出來。
一支軍隊有沒有足夠合格數量的骨幹,預示著到底能不能展現出應有的戰術素養。關於這一點,想玩戰術兵器的話,合格骨幹屬於必不可少。
事實上,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之後,為什麽好多國家連步炮協同到步坦協同都玩不明白,恰是因為缺乏合格的骨幹力量。
三位一體打擊?全球能夠玩得動的國家也就上三常,就是兔子未有曆經實戰考驗,大毛在實戰中表現得比較拉垮,老鷹專挑沒有檢驗能力的軟柿子捏。
至於說五常二恥?不說也罷。
“樓氏好像又有新武器了?”士匄隻是在猜。
卿大夫可以窺探非卿位家族,同為卿位家族最好不要互相窺視。這就好比如,五常懷疑某個國家擁有了不該有的武器,有那個資格和實力去調查,五常之間出現懷疑卻連瞎嗶嗶都極少做。
要不然能怎麽樣?
俺懷疑你有大規模殺傷武器。
沒錯,俺真的有大規模殺傷武器。
哦!那沒事了。
換作是欺負弱小?
俺懷疑你有大規模殺傷武器。
啥?俺沒有!
對,欺負的就是你沒有。打!
士匄對樓氏十分關注,隻不過也隻敢偷偷關注,不可能派人去刺探,也不會開口去問。
現在,士匄見識到樓氏有射程超過一百五十步的遠程武器,心裏跟貓抓似得,偏偏要苦苦憋著。
那可是射程超過一百五十步的武器,並且暫時不清楚一百五十步是不是射程極限。
射程那麽遠,看著威力還挺足,類似的武器簡直太危險了。
講事實就是,弩這種玩意用來刺殺簡直是令人防不勝防,尤其是射程超過百步的弩。
達官貴人出門,護衛的警戒範圍通常也就十來米範圍之內,頂多再外擴到百米左右安排眼睛盯著。
刺客可以在一百五十米之外實施刺殺?先躲在有視野遮蔽的地點,很突然冒出來射箭,真的就是防不勝防的一種刺殺手段。
不玩遠程狙擊,距離近了用弩去射?要知道強弩的穿透力很強,十步之內一般能夠射穿三層甲。
若是有三棱箭頭?弩的穿甲能力就更強了。
因此,弩被廣泛使用之後,曆朝曆代禁止私藏,一經發現以謀反罪論處。
弩這種武器,其實樓氏並非是發明的一方。
這裏所說的不是發明一方,所指的不是樓令站在曆史巨人的肩膀上,將弩給製造了出來。
諸夏這一邊,最先發明弩的是楚人,經考究那個家族是琴氏。到底是戰國時期發明,或是春秋就發明並製造出來,無法進行考究了。
能夠知道的事情是,琴氏發明並製造出弩,為的是刺殺某人。
當然了,樓令站在曆史巨人的肩膀之上,可以照抄他人的答案,樓氏的弩也就款式更多,正拿到戰場上進行實戰檢驗。
“有多少部弩出現故障?”
“迴稟,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兩百餘部弩發生故障。”
“這麽多!?”
“這……,實戰與演習不一樣。”
樓司當然知道實戰與演習不一樣,納悶的事情是故障率也太高了。
其實不難理解。
前裝火槍出現之後,哪怕是訓練得再好的士兵,他們到了實戰階段因為過於緊張或慌張,會出現裝錯藥的情況,乃至於會忘記抽出清理槍膛的通條。
弩機需要裝箭與拉弦掛鉤,加上存在多個部件,掉到地上或是操作不當,可能讓某個零件壞了。
說到底,樓氏的多款弩,它們還在驗證階段,可能過於講究精細,導致不那麽皮粗耐操。
樓氏是有在展開家族內部的教育,不代表每一個人都能識字讀書。
麵對文盲率奇高的部隊,無疑蘇聯在武器製造的理念很正確,既是千萬不要搞得太精細,該追求的理念就是皮粗加簡單易懂。
“數量製約導致不構成必要,讓弩手停止射擊,換上弓箭吧。”樓司進行吩咐。
其實,樓司可以集中蹶張弩的使用者,搞針對楚國貴族的遠程狙擊,哪怕一部弩射不中,集中數十部弩覆蓋總是能增加命中率。
問題是什麽?正在與晉軍交戰的敵人是楚軍,晉國目前沒打算與楚國徹底撕破臉。
針對貴族進行狙擊,起碼要等晉國與楚國撕破臉之後,可不能是樓氏單獨承擔所有。
肯定有另外一個前提,也就是楚軍還沒有將樓氏逼到那份上。
如果是非做不可,哪來還有顧慮呢。
“轉移陣地,準備覆蓋右翼的楚軍。”樓司看到中央戰線持續推進,魏氏負責的戰線推進速度較慢,做出認為正確的調整。
樓司同時猶豫要不要去提醒樓令,關於三位兄長推進速度有點快,可能與其他友軍形成脫節的事情。
最後,樓司還是來到樓令這邊進行提醒。
“放心,為父一直在看著。”樓令當然希望幾位兒子和諧友愛,對樓司來提醒進行了表揚。
受到表揚的樓司非常高興,請示道:“那我需要轉換陣地嗎?”
停止對中央戰線的遠程支援,其實是提醒樓小白、樓武、樓朔放慢推進速度,期間有空檔可以轉移陣地支援友軍。
中央戰線的晉軍失去遠程支援之後,楚軍可以更從容地進行補兵。
這樣一來,隻要樓小白沒有失去理智,能夠從楚軍的補兵情況進行判斷。
明明能夠補兵,楚軍卻是仍然一退再退,明擺著就是在設局,不對嗎?
這個時候,樓小白要是沒有察覺到異常,不是人飄了,便是能力實在一般。
樓令想考驗樓小白對局勢的掌握,暫時並未對前線做出什麽指示。
“有新的命令之前,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樓令有那份權力,也有足夠的資本,肯定樂意子嗣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需要幹什麽都需要人提醒,跟提線木偶有什麽區別?
為什麽好多家庭,家長明明管教很嚴,偏偏子女就無法成才呢?跟父母的水平就擺在那裏有關,再來就是管控多了未必是什麽好事。
事實上,事事都管的家長,注定難以培養出優秀的子女,反而會讓子女無法成長起來,更別說獨立去做成什麽事。
人在第一線衝殺的樓小白確實是感覺到了異常,發現與之交戰的楚軍正在有序地退卻。
因為是處在交戰第一線的關係,樓小白的可視空間有限,看不到楚軍正在設立口袋,隻是根據楚軍以往的打法,有了相關的猜測。
“武,楚軍要設口袋,我們將計就計打一波。”樓小白殺到樓武邊上,拉住了殺得起勁的樓武,繼續說道:“你親自迴去請求增援。”
渾身血跡與各種人體零碎的樓武,他剛才差點對著樓小白一個橫掃,發現來人是樓小白才硬生生控製住肢體。
樓武心裏不想撤離第一線,隻是也不想違逆樓小白,悶聲應道:“唯!”
這是樓小白怕樓武立功,非得讓樓武迴去嗎?
看他們突進了多遠,打開的缺口多大,會知道樓小白為什麽交給樓武那個命令。
他們這一部分晉軍處在最前端,足足突破楚軍深入約兩百米,變成整條戰線明顯的突出部了。
可別以為突入戰線兩百米不長。
春秋時代的方陣,一個方陣通常為一百人,視情況看橫豎的士兵站位數量,一般是橫線二十人,豎線五人的厚度。
那麽,一個方陣的厚度,應該是八米左右。
打得比較猛的中央戰線,處在最前端的樓小白所部,考慮到楚軍每一個方陣會有間隔距離,他們差不多就是鑿穿了二十個左右的楚軍方陣的厚度。
這種情況之下,其實就等於是一個箭頭插進了楚軍中間,想要後退不能沿路擠開己方的部隊。那樣做會讓隊形出現扭曲,可能出現誤傷情況,隻能是從外圍一路殺迴去。
畢竟,戰場上瞬息萬變,尤其誰都是精神緊繃的狀態,通常不會刻意辨認到底是誰在逼近,對著迎麵而來的人揮出利刃屬於一名戰士的本能。
哪怕是一路喊著友軍讓開,很容易傳達出錯誤的信息,該讓看不到前麵交戰情況的人懷疑前方是不是戰況不妙,有可能引發潰散。
所以啊,試圖擠著己方的人朝後退,很難想象會發生在一支正規軍身上。
樓武來見到樓令,將情況進行說明。
“調一個‘旅’進行增援。”樓令吩咐下去,要調的那一個‘旅’是全員披甲的部隊。
樓武等著部隊被調上來,沒有馬上帶部隊殺進戰場。
後續部隊想要增援上去,需要樓令對前方發出指示,讓前方的部隊向左右兩邊攻擊,擴寬所占的麵積。
與此同時,前方發起攻擊的部隊,需要有人前去協調,空出後續部隊增援上去的途徑。
要不然的話,新增援上去的部隊,其實隻能是吊在隊伍的後方。
正在交戰的大軍,戰場的長度多大?應該是超過八裏的長度。
很長嗎?並不!
晉軍和宋軍前期投入作戰的部隊達到四萬兩千五百。
楚軍的參戰部隊一開始是六萬,後來增加到將近七萬。
所以,平線八裏的交戰長度,講實話真的不是太長。
同時,雙方投入作戰的部隊,實際處在第一線的人員,雙方加起來不會超過三萬,有超過八萬是在後方排隊等著補充到前沿戰線。
“後續的楚軍到了。”士匄提醒道。
剛才注意力在交戰場地的樓令順著士匄視線方向看去,看到某座森林拐出一支楚軍。
當前沒有布麵的旗幟,無法從旌旗判斷軍隊主將乃是何人。
從大纛去辨認?這要距離足夠近,還要家傳淵博,不然看了都無法從大纛認出根源。
也就是說,樓令事先已經知道有一支為數三萬的楚軍在靠近,然而不知道是由誰進行統率。
“他們會開辟新的戰場嗎?”士魴問道。
這一片區域還有空間,允許在已經爆發激戰的場地之外,再開辟出一個新的戰場。
樓令吩咐道:“下軍佐和新軍佐做好準備,隨時率軍迎戰楚軍。”
話都這樣說了,不可能聽不懂吧?
顯然,樓令認為楚軍高層會抓住人數優勢,讓剛剛抵達的楚軍開辟新的局部戰場。
士魴和祁午先應“唯!”,再吩咐降下巢車。
他們正麵已經有在交戰,楚軍開辟新的局部戰場,隻能是選在其它的位置。
那樣的話,士魴和祁午就不合適繼續留在原地了。
“新軍佐麾下的部隊……”士匄欲言又止。
知道樓令為什麽會越來越嫌棄士匄了吧?
晉人講究有話就說。
想要玩欲擒故縱的話,起碼要掌握話術技巧,不然會顯得很生硬。
樓令注視樓武帶著新增援的那個“旅”與樓小白會合,吩咐道:“聯絡宋卿,告知做好準備,隨時親率一個‘軍’增援新的局部戰場。”
“……”士匄原以為自己會有任務,沒想到樓令會交給華元。
在原有的戰場,楚軍隻是用八千規模的部隊在跟宋軍交戰,看廝殺的烈度明顯不高。
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在中央戰線,尤其是魏顆也開始發力,使得中央戰線的晉軍像是兩支箭頭插入楚軍腹心。
“我隨時有可能親自參戰。”樓令轉頭看向士匄:“新軍將需要留下接手全軍調度。”
士匄心想:“也對,幾名子嗣處在第一線,下軍將怎麽可能完全放任。”
別說是卿位家族的世子,即便是普通家族的世子,他們一旦參戰的話,麾下的部隊一定是本家族的精銳,隻是精銳之間也存在差距而已。
“太難有效攻擊了!”
“嚐試鉤他們的腿。”
“難,太難!”
“前胸有護甲無法有效攻擊,連小腿也有護具嗎?”
“不是啊,他們的矛杆比我們更長!”
“這……”
成了“線列戰”模式的交戰,兩軍都保持了嚴謹的隊形,前方有人倒下,後麵立刻會有人補位。
晉軍這一邊,樓氏的遠程部隊還在射箭,反複定點覆蓋再延伸射擊,不止對戰線上的楚軍造成殺傷與幹擾,還阻礙了後隊向前隊進行兵力補充。
統率全員披甲部隊的樓小白打得很猛。
左側的樓武和右側的樓朔攻勢一樣很猛。
正中間開打沒有多久,楚軍被晉軍打得步步後退,並且楚軍的方陣厚度不斷變薄。
楚國是一個追求革新的國家,關於這一點能從楚軍的兵器變革看得出來。
矛戈這一種武器是由楚人率先使用。
長矛也是楚軍率先大批列裝。
關於長矛這種武器,會因為杆的長度不同,進行更為詳細的劃分。
楚軍的每一次列裝變更,起因是針對晉軍,一開始總是能夠占到便宜。
晉軍吃虧之後會立刻跟上,同等裝備之下又能暴打楚軍。
在當前,各國軍隊列裝最多的武器仍然是杆長度不一的戈。
矛戈是在戈的結構基礎加上一個矛頭,使之多了一個刺的用法。
別看隻是在戈加上矛頭而已,代表著使用者多了一項訓練指標,也就是增加了訓練量。
晉國各個家族列裝的矛戈數量並不是太多,說不好是為了節省資源,還是相關工藝存在困擾,隻有樓氏全麵列裝了矛戈。
另外一點,樓氏列裝的長矛比楚軍還多,自然也比晉國其他家族更多。
像是現在,手持長矛的樓氏士兵,他們跟楚軍打“線列戰”模式,手裏長矛的杆為四米;楚軍也有長矛手,他們手中長矛的杆隻有三米。
打“線列戰”模式曆來講究一寸長一寸強,樓氏的長矛比楚軍的長矛多了一米,自然樓氏是占便宜的一方。
晉軍在訓練指標上一直比楚軍高,再加上晉軍的組織和紀律都比楚軍好,一直以來才每每以寡擊眾戰而勝之。
因為樓氏這邊每一方麵都占優的關係,怎麽不會打得楚軍步步後退呢?
那種優勢不止是體現在全員披甲那一個“旅”的戰線上,由樓氏負責的中央戰線很快展現出優勢,他們不斷逼得楚軍後退,影響到了其餘戰線上的態勢。
什麽是“線列戰”模式?就是雙方有隊列,各自排成一條直線進行交戰。
這種交戰模式極度講究配合,並且極難發生某邊一下子崩潰的狀況。
拿現在來說。
楚軍因為武器短的關係,很難夠得著晉軍,冒死想去進行攻擊,礙於晉軍胸前有板甲,很難隨便去攻擊,需要刻意去盯上沒有防具的位置,擊中也隻是致傷,無法做到一擊必殺。
披甲的晉軍這一邊,仗著有防具打得更大膽,尤其是武器的長度占便宜,一次捅刺或是啄、鉤、拉總能對楚軍造成殺傷效果。
如果上陣的楚軍是拉壯丁拚湊的農夫或是蠻人,別說是及時補上空位,隊列早就該崩潰了。
什麽叫職業戰兵?春秋初期的“大夫”就是,到春秋中期的“士”和“徒”也是。
職業士兵對於上了戰場會遭遇什麽情況,基本能夠做到心裏有數,他們為了保住身份,不敢輕易調頭就跑,也很難丟棄武器投降。
那是有規則進行約束和震懾。例如戰死的話,未必會有撫恤,隻是爵位可以由子嗣繼承;換作是當逃兵或是私自投降,不止要麵臨體罰,爵位也會被剝奪。
所以了,楚軍一個又一個倒下,盡管有不少人想要轉身就跑,極力地控製心裏的恐懼,抱著自己死了也要保住爵位給子嗣的決心,勉強維持住了陣型。
“中央戰線撐不住,我們的中央部隊能不能有序撤退,設立一個口袋將推進的晉軍吃掉?”孫安說的是楚軍的老辦法。
為什麽那樣說?因為楚軍喜歡擺出偃月陣想從三個方位夾擊晉軍,要命的地方是楚軍的中央總是撐不住,屢屢被晉軍從中央突破。
由於楚軍老是被晉軍從中央突破的關係,楚國高層後來開始研究衍生戰法,例如在己方中央在被突破之後,嚐試夾擊突出部的晉軍。
隻能說楚軍的嚐試有成功過,就是成功率不怎麽高。
原因是,楚軍的中央被突破,他們的整體軍陣被切斷,從左右兩翼調動兵力,要麽是給了晉軍擊破左右兩翼的機會,不然就是抽調左右兩翼的部隊之後三線同時被突破。
許偃問道:“你建議將後備隊投進去?”
孫安猛點頭,說道:“不出意外的話,後續援軍很快就會抵達,我們不用刻意留下預備隊。”
許偃稍微猶豫,咬牙說道:“可!”
他們的任務是來延滯晉軍逼近“楊梁”的速度,給主力部隊修築防禦爭取更多的時間。
如果過來之後碰上晉軍,展開交戰立刻被晉軍擊敗,接受任務的每一個人,戰死了反倒是一種解脫,活著一定都會變成笑話。
許偃很清楚不能從左右兩翼抽調部隊救援中央戰線,想要穩住中央戰線隻能是投入預備隊。
既然要將預備隊投入進去,許偃不排斥嚐試設一個口袋,嚐試將推進的晉軍吃掉。
孫安親自帶著預備隊上去了。
這一批楚軍的預備隊人數一萬,他們當然不是一窩蜂奔向中央戰線,分了相當的層次,還假裝向左右兩翼增援,目的就是不讓晉軍發現真正的意圖。
“楚軍連預備隊都不留了?”祁午有些傻眼。
士魴提醒道:“楚軍還有後續援軍,不出意外很快就會抵達。他們不用刻意留下預備隊。”
兩人也就開始猜測楚軍投入預備隊會怎麽調動。
士匄的注意力全在樓氏的遠程部隊上麵。
在韓氏沒有被滅之前,樓氏遠程部隊的發揮已經不輸給韓氏。
所以,不能說因為樓氏滅掉韓氏得到遺產,才有了樓氏遠程部隊的善射能力。
楚國與其他國家有在模仿樓氏的遞進延伸箭陣覆蓋,晉國的家族怎麽可能不嚐試呢?
隻不過,晉國內部的那些家族,他們一樣沒有掌握相關的技巧,也就是到現在為止都還學不會。
想玩“彈幕徐進”的打法,首先要掌握比當前更有深度的數學,起碼要把射擊仰角以及標尺搞懂,訓練出懂得聽從指示按照仰角射箭的弓箭手,再培養出合格的了望手。
學會了上麵那些,接下來需要研究的就是“步炮協同”的戰術,免得遠程部隊與近戰部隊沒有配合。
樓氏內部展開普及教育,雖然說暫時沒有湧現出戰略級別的人才,但是基層軍官卻是能夠批量教育出來。
一支軍隊有沒有足夠合格數量的骨幹,預示著到底能不能展現出應有的戰術素養。關於這一點,想玩戰術兵器的話,合格骨幹屬於必不可少。
事實上,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之後,為什麽好多國家連步炮協同到步坦協同都玩不明白,恰是因為缺乏合格的骨幹力量。
三位一體打擊?全球能夠玩得動的國家也就上三常,就是兔子未有曆經實戰考驗,大毛在實戰中表現得比較拉垮,老鷹專挑沒有檢驗能力的軟柿子捏。
至於說五常二恥?不說也罷。
“樓氏好像又有新武器了?”士匄隻是在猜。
卿大夫可以窺探非卿位家族,同為卿位家族最好不要互相窺視。這就好比如,五常懷疑某個國家擁有了不該有的武器,有那個資格和實力去調查,五常之間出現懷疑卻連瞎嗶嗶都極少做。
要不然能怎麽樣?
俺懷疑你有大規模殺傷武器。
沒錯,俺真的有大規模殺傷武器。
哦!那沒事了。
換作是欺負弱小?
俺懷疑你有大規模殺傷武器。
啥?俺沒有!
對,欺負的就是你沒有。打!
士匄對樓氏十分關注,隻不過也隻敢偷偷關注,不可能派人去刺探,也不會開口去問。
現在,士匄見識到樓氏有射程超過一百五十步的遠程武器,心裏跟貓抓似得,偏偏要苦苦憋著。
那可是射程超過一百五十步的武器,並且暫時不清楚一百五十步是不是射程極限。
射程那麽遠,看著威力還挺足,類似的武器簡直太危險了。
講事實就是,弩這種玩意用來刺殺簡直是令人防不勝防,尤其是射程超過百步的弩。
達官貴人出門,護衛的警戒範圍通常也就十來米範圍之內,頂多再外擴到百米左右安排眼睛盯著。
刺客可以在一百五十米之外實施刺殺?先躲在有視野遮蔽的地點,很突然冒出來射箭,真的就是防不勝防的一種刺殺手段。
不玩遠程狙擊,距離近了用弩去射?要知道強弩的穿透力很強,十步之內一般能夠射穿三層甲。
若是有三棱箭頭?弩的穿甲能力就更強了。
因此,弩被廣泛使用之後,曆朝曆代禁止私藏,一經發現以謀反罪論處。
弩這種武器,其實樓氏並非是發明的一方。
這裏所說的不是發明一方,所指的不是樓令站在曆史巨人的肩膀上,將弩給製造了出來。
諸夏這一邊,最先發明弩的是楚人,經考究那個家族是琴氏。到底是戰國時期發明,或是春秋就發明並製造出來,無法進行考究了。
能夠知道的事情是,琴氏發明並製造出弩,為的是刺殺某人。
當然了,樓令站在曆史巨人的肩膀之上,可以照抄他人的答案,樓氏的弩也就款式更多,正拿到戰場上進行實戰檢驗。
“有多少部弩出現故障?”
“迴稟,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兩百餘部弩發生故障。”
“這麽多!?”
“這……,實戰與演習不一樣。”
樓司當然知道實戰與演習不一樣,納悶的事情是故障率也太高了。
其實不難理解。
前裝火槍出現之後,哪怕是訓練得再好的士兵,他們到了實戰階段因為過於緊張或慌張,會出現裝錯藥的情況,乃至於會忘記抽出清理槍膛的通條。
弩機需要裝箭與拉弦掛鉤,加上存在多個部件,掉到地上或是操作不當,可能讓某個零件壞了。
說到底,樓氏的多款弩,它們還在驗證階段,可能過於講究精細,導致不那麽皮粗耐操。
樓氏是有在展開家族內部的教育,不代表每一個人都能識字讀書。
麵對文盲率奇高的部隊,無疑蘇聯在武器製造的理念很正確,既是千萬不要搞得太精細,該追求的理念就是皮粗加簡單易懂。
“數量製約導致不構成必要,讓弩手停止射擊,換上弓箭吧。”樓司進行吩咐。
其實,樓司可以集中蹶張弩的使用者,搞針對楚國貴族的遠程狙擊,哪怕一部弩射不中,集中數十部弩覆蓋總是能增加命中率。
問題是什麽?正在與晉軍交戰的敵人是楚軍,晉國目前沒打算與楚國徹底撕破臉。
針對貴族進行狙擊,起碼要等晉國與楚國撕破臉之後,可不能是樓氏單獨承擔所有。
肯定有另外一個前提,也就是楚軍還沒有將樓氏逼到那份上。
如果是非做不可,哪來還有顧慮呢。
“轉移陣地,準備覆蓋右翼的楚軍。”樓司看到中央戰線持續推進,魏氏負責的戰線推進速度較慢,做出認為正確的調整。
樓司同時猶豫要不要去提醒樓令,關於三位兄長推進速度有點快,可能與其他友軍形成脫節的事情。
最後,樓司還是來到樓令這邊進行提醒。
“放心,為父一直在看著。”樓令當然希望幾位兒子和諧友愛,對樓司來提醒進行了表揚。
受到表揚的樓司非常高興,請示道:“那我需要轉換陣地嗎?”
停止對中央戰線的遠程支援,其實是提醒樓小白、樓武、樓朔放慢推進速度,期間有空檔可以轉移陣地支援友軍。
中央戰線的晉軍失去遠程支援之後,楚軍可以更從容地進行補兵。
這樣一來,隻要樓小白沒有失去理智,能夠從楚軍的補兵情況進行判斷。
明明能夠補兵,楚軍卻是仍然一退再退,明擺著就是在設局,不對嗎?
這個時候,樓小白要是沒有察覺到異常,不是人飄了,便是能力實在一般。
樓令想考驗樓小白對局勢的掌握,暫時並未對前線做出什麽指示。
“有新的命令之前,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樓令有那份權力,也有足夠的資本,肯定樂意子嗣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需要幹什麽都需要人提醒,跟提線木偶有什麽區別?
為什麽好多家庭,家長明明管教很嚴,偏偏子女就無法成才呢?跟父母的水平就擺在那裏有關,再來就是管控多了未必是什麽好事。
事實上,事事都管的家長,注定難以培養出優秀的子女,反而會讓子女無法成長起來,更別說獨立去做成什麽事。
人在第一線衝殺的樓小白確實是感覺到了異常,發現與之交戰的楚軍正在有序地退卻。
因為是處在交戰第一線的關係,樓小白的可視空間有限,看不到楚軍正在設立口袋,隻是根據楚軍以往的打法,有了相關的猜測。
“武,楚軍要設口袋,我們將計就計打一波。”樓小白殺到樓武邊上,拉住了殺得起勁的樓武,繼續說道:“你親自迴去請求增援。”
渾身血跡與各種人體零碎的樓武,他剛才差點對著樓小白一個橫掃,發現來人是樓小白才硬生生控製住肢體。
樓武心裏不想撤離第一線,隻是也不想違逆樓小白,悶聲應道:“唯!”
這是樓小白怕樓武立功,非得讓樓武迴去嗎?
看他們突進了多遠,打開的缺口多大,會知道樓小白為什麽交給樓武那個命令。
他們這一部分晉軍處在最前端,足足突破楚軍深入約兩百米,變成整條戰線明顯的突出部了。
可別以為突入戰線兩百米不長。
春秋時代的方陣,一個方陣通常為一百人,視情況看橫豎的士兵站位數量,一般是橫線二十人,豎線五人的厚度。
那麽,一個方陣的厚度,應該是八米左右。
打得比較猛的中央戰線,處在最前端的樓小白所部,考慮到楚軍每一個方陣會有間隔距離,他們差不多就是鑿穿了二十個左右的楚軍方陣的厚度。
這種情況之下,其實就等於是一個箭頭插進了楚軍中間,想要後退不能沿路擠開己方的部隊。那樣做會讓隊形出現扭曲,可能出現誤傷情況,隻能是從外圍一路殺迴去。
畢竟,戰場上瞬息萬變,尤其誰都是精神緊繃的狀態,通常不會刻意辨認到底是誰在逼近,對著迎麵而來的人揮出利刃屬於一名戰士的本能。
哪怕是一路喊著友軍讓開,很容易傳達出錯誤的信息,該讓看不到前麵交戰情況的人懷疑前方是不是戰況不妙,有可能引發潰散。
所以啊,試圖擠著己方的人朝後退,很難想象會發生在一支正規軍身上。
樓武來見到樓令,將情況進行說明。
“調一個‘旅’進行增援。”樓令吩咐下去,要調的那一個‘旅’是全員披甲的部隊。
樓武等著部隊被調上來,沒有馬上帶部隊殺進戰場。
後續部隊想要增援上去,需要樓令對前方發出指示,讓前方的部隊向左右兩邊攻擊,擴寬所占的麵積。
與此同時,前方發起攻擊的部隊,需要有人前去協調,空出後續部隊增援上去的途徑。
要不然的話,新增援上去的部隊,其實隻能是吊在隊伍的後方。
正在交戰的大軍,戰場的長度多大?應該是超過八裏的長度。
很長嗎?並不!
晉軍和宋軍前期投入作戰的部隊達到四萬兩千五百。
楚軍的參戰部隊一開始是六萬,後來增加到將近七萬。
所以,平線八裏的交戰長度,講實話真的不是太長。
同時,雙方投入作戰的部隊,實際處在第一線的人員,雙方加起來不會超過三萬,有超過八萬是在後方排隊等著補充到前沿戰線。
“後續的楚軍到了。”士匄提醒道。
剛才注意力在交戰場地的樓令順著士匄視線方向看去,看到某座森林拐出一支楚軍。
當前沒有布麵的旗幟,無法從旌旗判斷軍隊主將乃是何人。
從大纛去辨認?這要距離足夠近,還要家傳淵博,不然看了都無法從大纛認出根源。
也就是說,樓令事先已經知道有一支為數三萬的楚軍在靠近,然而不知道是由誰進行統率。
“他們會開辟新的戰場嗎?”士魴問道。
這一片區域還有空間,允許在已經爆發激戰的場地之外,再開辟出一個新的戰場。
樓令吩咐道:“下軍佐和新軍佐做好準備,隨時率軍迎戰楚軍。”
話都這樣說了,不可能聽不懂吧?
顯然,樓令認為楚軍高層會抓住人數優勢,讓剛剛抵達的楚軍開辟新的局部戰場。
士魴和祁午先應“唯!”,再吩咐降下巢車。
他們正麵已經有在交戰,楚軍開辟新的局部戰場,隻能是選在其它的位置。
那樣的話,士魴和祁午就不合適繼續留在原地了。
“新軍佐麾下的部隊……”士匄欲言又止。
知道樓令為什麽會越來越嫌棄士匄了吧?
晉人講究有話就說。
想要玩欲擒故縱的話,起碼要掌握話術技巧,不然會顯得很生硬。
樓令注視樓武帶著新增援的那個“旅”與樓小白會合,吩咐道:“聯絡宋卿,告知做好準備,隨時親率一個‘軍’增援新的局部戰場。”
“……”士匄原以為自己會有任務,沒想到樓令會交給華元。
在原有的戰場,楚軍隻是用八千規模的部隊在跟宋軍交戰,看廝殺的烈度明顯不高。
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在中央戰線,尤其是魏顆也開始發力,使得中央戰線的晉軍像是兩支箭頭插入楚軍腹心。
“我隨時有可能親自參戰。”樓令轉頭看向士匄:“新軍將需要留下接手全軍調度。”
士匄心想:“也對,幾名子嗣處在第一線,下軍將怎麽可能完全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