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兼並進行時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史記載率先獲得這個成就的人則是姬發。
周方造反進軍朝歌,一路上沒有遭遇抵抗,相反因為一些政策的宣傳,各個地方歡迎周方的軍隊借道,並且還提供了糧草的支持,直至進入商人聚集區才遭遇抵抗。
為了進一步宣傳,周方再一次進行造勢,有了“簞食壺漿”的典故。
因為宣傳得力的關係,當時殷商的奴隸幾乎全部反叛,結果姬周成了新任天下共主之後,沒有實現給予奴隸的諾言,相反奴隸過得比在殷商統治之下更慘。
為了掩蓋食言而肥的舉動,姬周實施了很殘忍的手段,有預謀地坑殺了一批又一批奴隸,更是製定了加大人殉規模的製度。關於這一點絕不是胡扯,現代進行考古發現商周交替之初的很多萬人坑,一些商人的鼎文也留有痕跡。
同時也是因為姬周食言而肥,導致殘存的商人並不信任,到後來才有周公旦算計殷商後裔,逼反殷商後裔進行斬草除根。
宋國?他們算是殷商的叛徒,真正有骨氣的商人基本在陸陸續續的抵抗之中被滅了。
王朝更迭就是那個樣子,新朝想要穩固統治,必然會對舊朝進行清算,再毀掉前朝典籍,也能夠是藝術加工去進行詆毀。
商周交替那會,沒有新朝為前朝修史的慣例,有這樣的慣例是從漢朝開始。
隻不過,一開始是私人行為。班固斷代為史作開端,中間經過唐代官修正史的形塑,最後形成了易代修史的規製和傳統。
對於春秋中葉的貴族階層來說,尤其是中原的貴族,他們的祖輩塑型並自我洗腦,後輩聽到的傳言是怎麽樣,認知就是那個樣子。
大量鄭國貴族不戰而降,熱切地歡迎晉軍的入境,提供糧草和奉上其它物資,不正是他們所理解的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嘛!
“這麽說,隻有四座城池需要攻打?”士匄是真的驚了。
樓令說道:“已經在攻打了。”
祁午討好地說道:“下軍將製定戰略從未錯過。”
士匄根本不理會祁午,若有所思地說道:“看來,鄭國遠比想象中更好攻略。”
聽了那句話的樓令暗自苦笑。
鄭國的城池非常多,僅是西部就超過十五座。
現在的晉軍看似攻掠順利,純粹就是鄭國沒有反應過來,絕不是想滅掉鄭國多麽容易。
鄭國的沒有反應過來,特指他們的中樞不知道麵臨存亡危機。
一個再小的國家,隻要中樞想抵抗,怎麽都可以給入侵者造成一定的麻煩。
鄭國是一個公族力量絕對占優的國家,麵臨生死存亡之際,他們會實現最大的團結進行殊死抵抗,到最後起碼會學楚國拉壯丁湊人頭,可不是隻征召正規軍。
演變到全麵戰爭的模式,不止晉國滅掉鄭國的難度會增大,極可能晉國打贏了都是得到滿目瘡痍的一片片土地。
那些話,樓令沒有打算對誰談起,講了完全是喪氣話,屬於有弊無利。
等戰爭繼續進行下去,晉國的貴族會知道什麽叫時代變遷,切身去進行體會之後,真切地認知到時代正在發生變化。
鄭國西部的大部分城池因為當地的貴族投降,不需要攻打就算作淪陷。
那些投降的鄭國貴族,他們歡天喜地等著改換身份,變成晉國的一員。
有些急於立功的鄭國貴族,他們甚至迫不及待想要舉起晉軍的旗幟,參與到接下來的戰事。
具有一定靈活應變權利的樓小白,允許投降的鄭國貴族立刻轉變身份,加入到各處的征戰之中。
樓小白主要是讓那些投降的鄭國貴族駐防某地,負責阻擊鄭國中樞可能派出的援軍,沒有允許他們參與到實際的擴張征戰上麵。
鄭國西部的十幾座城池,到現在隻剩下四座城池沒有淪陷,並非全是投降,有幾座是因為事發突然被晉軍一鼓而下。
畢竟,當前沒有常備軍,發生戰爭才會臨時下達征召令,軍隊的集結需要時間,城池平時肯定就疏於防範了。
當然也是因為太多的鄭國貴族投降,沒有給予想要抵抗的鄭國公族封君召集軍隊的足夠時間。
“軍隊匯集到城池內需要時間,各部都在進行攔截。四座城池內不會有太多的守軍,很難堅守太久。”樓令說道。
士匄肯定相信啊。
那是一種事實。這種事實對於有封地的貴族來講,屬於是一種基礎常識。
每一個家族的“都”可用兵力會多一些。這是因為家族的核心成員都居住在城池裏麵,他們本身需要武士充當護衛。
不是“都”的級別,首先城池的規模會比較小,再來就是長居的居民數量也不多,可參戰人員肯定就更少。
城池周邊的村莊才是兵源最多的地方,一般發生城池攻防戰,守軍就是從周邊的村莊調集而來。
目下,晉國的下軍和新軍正在攻略鄭國的西部,上軍展開對伊洛之戎的征討,中軍仍舊屯駐在“虎牢”附近。
晉國已經向鄭國宣戰,上軍怎麽沒有趕過來?
討伐伊洛之戎固然是想引誘楚軍北上,由於伊洛之戎不強的關係,前去的上軍肯定會實施一波行動。
上軍什麽時候放棄征討伊洛之戎,要看鄭國戰場的實際情況,不迫切將一直征討伊洛之戎,有需要才會趕往鄭國。
這裏又要進行區分,僅是與鄭軍交戰的話,晉國不需要四個軍團一同參與;什麽時候要跟楚軍交戰,則是上軍必須過去會合了。
畢竟,楚國可是有二十五萬大軍北上,怎麽都該讓晉國慎重對待。
晉國的中軍待在“虎牢”不動,他們是在等下軍和新軍占領鄭國西部全境的目標達成,期間對鄭國進行威懾。
如果鄭國調動大軍前去西部?屆時晉國的中軍不會幹待著,一定會行動起來。
在明確知道本國西部正在遭受入侵的鄭國中樞,他們在得知消息的時候,西部隻剩下四座城池仍在抵抗。
這一下好了,鄭國君臣都不用討論要不要馳援西部,糜爛的西部戰局已經失去了援救的價值。
那是很現實的事情。
鄭國本就比晉國弱小,西部全境隻剩下四座城池仍在抵抗,更多的區域已經淪陷,派去援軍不是等於送人頭嗎?
另外,鄭國君臣暫時不清楚這一次的戰爭性質,也就是他們不知道淪陷之後,晉國占領不會再歸還。
在鄭國君臣的理解中,隻要晉國再一次接受鄭國的投降,花費一定的代價之後,晉軍就會從己方西部撤離,屆時仍舊是鄭國對當地進行統治。
這種信息差之下,鄭國君臣對於西部將會全境淪陷,認為會損失一些人口,沒有感到太過緊張。
鄭國君臣甚至都不擔心有一天晉軍會兵臨“新鄭”城下,乃至於盼著晉軍趕緊過來,好商議投降的事宜。
荒謬嗎?
因為信息差的關係,鄭國君臣還想走老路,以為隻要投降給晉國,又能站在晉國這一邊。
會顯得荒謬,無非就是鄭國君臣沒有意識到晉國這一次的玩法變了,會跟以往變得完全不一樣。
類似的事情不會隻發生在鄭國君臣這個群體,以後可能發生在各個列國身上,乃至於更久的以後重複發生在其他群體。
跟不上時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親自經曆還感到難以置信,咽氣之前都不甘心。
在“管”這一邊,子西正在曆經不敢置信的一幕。
“那些是什麽東西?”子西指著正在緩慢靠近的攻城塔。
其實,盡管叫不出名字,子西能夠猜測到一定是一種攻城的器械。
樓氏製造出來的攻城塔,它比城池的城牆略高一點,有一個基座底盤,底盤之上裝有輪子,基座之上是一層一層疊加起來的設施,每一個隔層裏麵都有用於攀爬的梯子,前、左、右三麵用木頭封閉起來。
高約八米和長六米、寬五米的攻城塔看上去就像是一台巨獸,向前推進時期為了減輕重量,隻有最高那一層站著幾名弓箭手,左右和後方正在推動的人手起碼三十名。
僅是看結構的話,攻城塔製造起來好像不困難?其實,要說難度的話,主要體現在基座上麵,以及整體是否堅固。
裝有輪子的基座最有難度!
樓氏製造的攻城塔,基座的輪子厚度很寬,數量達到了八對一共十六個。主要是整體的重量太誇張,尋常的輪子肯定撐不住,輪子數量少也容易崩了。
因為守軍不知道該怎麽針對攻城塔的關係,沒有拋油罐再射火箭,攻城塔沒有蒙皮或是沙袋。
其實,別說是鄭人,當前見過攻城塔的人,真的沒有多少,自然也不知道怎麽針對,更是叫不上名字。
隻不過,攻城塔出現在戰場上,看它的高度就能夠猜出具體作用了。
西子知道那些巨獸一旦抵近城牆,一定不是什麽好事,奈何就是沒有見識過,不知道晉軍會怎麽使用。
因為第一次麵對攻城塔的逼近,所以子西也沒有太好的辦法,隻是命令城牆上的弓箭手朝推動攻城塔的晉軍射箭。
這個應對方式肯定正確,隻要消滅推動攻城塔的士兵,可不就讓攻城塔不再靠近了嗎?
哪怕攻城一方會持續補上推動攻城塔的士兵,起碼也可以延緩攻城塔靠上來的時間。
對於守軍來說相當要命的事情是,他們的弓箭手確實一直在向推動攻城塔的晉軍射箭,中箭倒下的晉軍士兵卻是沒有幾個。
看場麵,好多推動攻城塔的士兵,他們身上插著或多或少的箭矢,仍然在堅持推動攻城塔向前。
這當然是因為負責推動攻城塔的人身上披甲了。
“或許需要改進一下,比如在推動人員前麵加上擋板?”樓小白一邊看著,一邊開動腦筋思考。
晉軍是從四麵向“管”發動攻勢,每一邊分別動用了四座到一座攻城塔。
應用的攻城器械當然不止有攻城塔一種,雲梯、井欄必定會上場,其餘早有的普通梯子數量最多。
在攻城塔進入守軍弓箭手的射程之前,攻城部隊保持了一致的推進速度,等城牆上的守軍弓箭手開始射箭,其它較為輕便的攻城器械開始加速。
那期間,晉軍可不會光挨射,一同推進的晉軍弓箭手抵達可及射程進行反擊。
城池攻防戰的第一階段,兩邊的弓箭手極力輸出,城下城上箭矢激發,一時間看著仿佛飛蝗在亂竄。
子西在晉軍弓箭手反擊之後,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也是為了不讓城池失去指揮官,很惜命地離開了城頭。
“晉軍四麵展開進攻?”子西得到這個消息,臉上表情非常錯愕:“怎麽會這樣子呢?”
在春秋後期之前,發生的攻城戰其實很少。即便是爆發城池攻防戰,進攻方一般隻會兩麵佯攻一麵主攻,必定留下其中的一麵不打,乃至於留下不打的那一麵城牆允許敵軍撤離。
圍三闕一的戰術而已,主要是不想激得守軍拚死抵抗,增加攻打的難度。
樓小白下令對“管”發起全麵攻勢,一來是獲知城內守軍隻有八百不到,再來就是為了檢驗軍隊。
守軍的數量不多,四麵一起攻打可以分散守軍的兵力,每一麵攻打起來會更加輕鬆。
一支軍隊訓練再久,訓練隻是訓練,天曉得上了戰場會表現得怎麽樣。
確認要對鄭國實施兼並戰爭,在接下來一定會有很多次的城池攻防戰,不趁著戰爭烈度低的時候積累經驗,難道要開局就是麵臨高烈度啊?
“不要亂了節奏,可以慢慢來。”樓小白反複強調這一點。
他們這一次就是為了積累經驗,真的可以慢慢實施攻打,甚至明明可以攻下卻選擇退兵,等守軍重新布防再繼續打。
那當然是建立在想支援“管”的鄭軍被攔截在外,防禦城池的守軍得不到增援的前提上。
換作是其它情況,樓小白不會這麽自大。
“暫時不見‘新鄭’駐軍有開拔的跡象,其餘位置的鄭軍有範氏、祁氏和其他家族攔截。”狐雍也在這個戰場,請求道:“世子,能否允許我們參戰?”
樓小白轉頭看著狐雍,笑著說道:“你們的主要任務是準備攔截可能增援過來的鄭軍。”
外圍做了一係列的安排,誰敢保證可以將全部的鄭軍攔截住呢?肯定是要留下一支預備隊,防止出現意外的情況。
狐氏的兩個“旅”因為是騎馬步兵的關係,短途的機動能力極強,他們被劃為預備隊了。
而狐雍想要參加攻城,不全然是進行討好,有積累經驗的心思。
畢竟,晉國要對鄭國實施兼並戰爭,日後打城池攻防戰可能變成一種常態,狐氏也想立下奪取城池的功勞,也許能夠分到在鄭國的封地?
“你先別著急。在‘管’是初步試探,接下來攻打其它城池會讓狐氏參與。”樓小白講了道理,也給出了承諾。
狐雍一聽隻能接受。
“世子,也許我們應該讓牲口拉動攻城塔。”樓墨說道:“人力加上畜力,推進的速度會更快。”
“你說的這個有道理。”樓小白給予了肯定。
攻城塔已經先後抵近到城牆,抵達地點放下擋板變成踏板,攻城的士兵從下麵攀爬而上,再蜂擁地衝到城牆與守軍展開廝殺。
因為事先已經有晉軍利用雲梯和普通梯子攀上城牆的關係,倒是沒有凸顯出攻城塔的多少作用。
利用普通梯子和雲梯攀上城牆的士兵,他們是沒有披甲的兵種。
從攻城塔上去城牆的士兵卻是全員披甲了。
有了披甲將士的加入,本來還想堅持的鄭軍立刻崩潰。
這就是有沒有披甲之士參戰的區別,沒有著甲對上披甲,隻有真正經曆過的人才知道什麽叫絕望。
本身數量處於劣勢,再對上難以殺死的披甲之士,鄭軍怎麽可能不崩潰呢?
樓小白看到鄭軍沒有打多久就崩潰,說道:“守軍數量太少,很多試驗無法進行。”
攻城的一方一共投入六千人,佯攻的東麵和南麵分別一千,主攻的西邊方向三千,次級助攻的北邊方向兩千。
防禦一方的總兵力不超過八百,子西在東麵和南麵調去一百士兵防禦,北邊安排了兩百士兵,剩下全在西邊進行防禦。
哪怕“管”不是什麽大城池,一麵城牆隻有一百到四百的守軍,分散之後根本無法填滿整條防禦鏈。
“要是我,不投降就幹脆放棄城牆縮迴城主府,依托城主府進行抵抗。”樓小白說道。
樓墨讚同地說道:“正是。”
不怎麽懂的狐雍也跟著點頭,說道:“兵力本就少,再進行分兵,每一邊的守軍都處在絕對的數量劣勢了。”
正是那個道理。
守軍數量嚴重不足,將導致出現很多的空白地段,那不是守軍安排救火隊能夠救得過來的事情。
從正式攻城,到奪下四麵城牆,晉軍隻是花了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直接讓樓小白無從反複試驗。
要說跟演習訓練有什麽不同,隻能說實戰會讓眾將士的心態出現改變。
有了實戰經驗之後,再次進行攻城戰,多少是能夠做到心裏有底了。
“下一次,可以適當地讓城內守軍增加到一千五百左右。”樓小白說這話,多少是有自傲的心理了。
不過,沒有人反對。
沒有多久,樓小白見到了被俘的子西。
“晉國這樣做,會遭到天下諸侯唾棄的。”子西所指的事情是晉國試圖永久占領鄭國的城池和土地。
樓小白嗤笑說道:“我們拿下‘製’等地,諸侯都說我們做得對。你難道不知道他們為什麽會認為做得對嗎?”
子西聽了臉色不斷變幻,他當然知道諸侯為什麽會叫好,一切隻因為鄭國的信譽值太差。
“我們是被逼的!”子西說道。
“是啊,你們是被逼的,我們也是被你們逼的。”樓小白說道。
已經猜測到晉國想對鄭國幹什麽的子西,他不打算在晉軍這邊當戰俘,說道:“放了我。”
當然不是白白放掉,事後子西會派人送來贖金。
樓小白卻是說道:“放心,你不會死,也會得到應有的待遇,隻是別想迴去了。”
放迴去通風報信嗎?
如果鄭國中樞得知晉國要幹什麽,他們不可能再用以往的心態來應對了。
晉國想要滅亡鄭國,不代表想要增加自己的難度,趁鄭國中樞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之前,極力地攻取鄭國更多的城池,才是最為正確的做法。
所以了,在樓令部署的方案之中,展開行動的晉軍不會立刻撲向“新鄭”,會先吃掉鄭國的西部和北部,再視情況要不要攻打“製田”,最後的選擇才是進軍到“新鄭”城下。
子西被押了下去。
“還有‘索氏’和‘華’沒有拿下?”樓小白問道。
長魚矯說道:“範氏已經拿下‘時來’,暫時沒有‘索氏’和‘華’的進一步消息。”
想要討好樓氏的長魚矯,他知道跟在誰身邊才能夠更加討好到樓氏,肯定是跟隨樓小白這一支偏師行動。
在這邊,看官職是以長魚矯最高,他卻是甘心充當樓小白的副手。
二代嘛,他的地位完全看爹是誰,隻要他的爹地位夠高,多少身份不錯的人一樣需要討好?
“讓魏氏放一千鄭軍進入‘時來’,我們再過去。”樓小白真的知道可控的攻城次數不會多,想要創造合適的機會,檢驗自家軍隊的攻城實力,爭取積累更多的經驗。
長魚矯想要應下差事,被人搶了先。
“我親自過去通知。”狐雍說道。
現階段想要討好樓氏的家族簡直不要太多,有了機會誰肯放過呢?
那是聰明人已經看出一點,力主推動兼並鄭國的人是樓令,接下來也會由樓令來主導對鄭國的兼並戰爭。
他們想要在滅掉鄭國的戰爭中獲得多少好處,作為實際操作者的樓令靈活一下,不知道多少家族會吃得滿嘴流油。
在這種事實之下,隻要能夠接觸到樓氏核心人物,大家都在幹相同的事情,也就是極力進行討好。
而討好有實權的人,有什麽不對嗎?這完全是基於現實,誰都不用笑話誰。
周方造反進軍朝歌,一路上沒有遭遇抵抗,相反因為一些政策的宣傳,各個地方歡迎周方的軍隊借道,並且還提供了糧草的支持,直至進入商人聚集區才遭遇抵抗。
為了進一步宣傳,周方再一次進行造勢,有了“簞食壺漿”的典故。
因為宣傳得力的關係,當時殷商的奴隸幾乎全部反叛,結果姬周成了新任天下共主之後,沒有實現給予奴隸的諾言,相反奴隸過得比在殷商統治之下更慘。
為了掩蓋食言而肥的舉動,姬周實施了很殘忍的手段,有預謀地坑殺了一批又一批奴隸,更是製定了加大人殉規模的製度。關於這一點絕不是胡扯,現代進行考古發現商周交替之初的很多萬人坑,一些商人的鼎文也留有痕跡。
同時也是因為姬周食言而肥,導致殘存的商人並不信任,到後來才有周公旦算計殷商後裔,逼反殷商後裔進行斬草除根。
宋國?他們算是殷商的叛徒,真正有骨氣的商人基本在陸陸續續的抵抗之中被滅了。
王朝更迭就是那個樣子,新朝想要穩固統治,必然會對舊朝進行清算,再毀掉前朝典籍,也能夠是藝術加工去進行詆毀。
商周交替那會,沒有新朝為前朝修史的慣例,有這樣的慣例是從漢朝開始。
隻不過,一開始是私人行為。班固斷代為史作開端,中間經過唐代官修正史的形塑,最後形成了易代修史的規製和傳統。
對於春秋中葉的貴族階層來說,尤其是中原的貴族,他們的祖輩塑型並自我洗腦,後輩聽到的傳言是怎麽樣,認知就是那個樣子。
大量鄭國貴族不戰而降,熱切地歡迎晉軍的入境,提供糧草和奉上其它物資,不正是他們所理解的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嘛!
“這麽說,隻有四座城池需要攻打?”士匄是真的驚了。
樓令說道:“已經在攻打了。”
祁午討好地說道:“下軍將製定戰略從未錯過。”
士匄根本不理會祁午,若有所思地說道:“看來,鄭國遠比想象中更好攻略。”
聽了那句話的樓令暗自苦笑。
鄭國的城池非常多,僅是西部就超過十五座。
現在的晉軍看似攻掠順利,純粹就是鄭國沒有反應過來,絕不是想滅掉鄭國多麽容易。
鄭國的沒有反應過來,特指他們的中樞不知道麵臨存亡危機。
一個再小的國家,隻要中樞想抵抗,怎麽都可以給入侵者造成一定的麻煩。
鄭國是一個公族力量絕對占優的國家,麵臨生死存亡之際,他們會實現最大的團結進行殊死抵抗,到最後起碼會學楚國拉壯丁湊人頭,可不是隻征召正規軍。
演變到全麵戰爭的模式,不止晉國滅掉鄭國的難度會增大,極可能晉國打贏了都是得到滿目瘡痍的一片片土地。
那些話,樓令沒有打算對誰談起,講了完全是喪氣話,屬於有弊無利。
等戰爭繼續進行下去,晉國的貴族會知道什麽叫時代變遷,切身去進行體會之後,真切地認知到時代正在發生變化。
鄭國西部的大部分城池因為當地的貴族投降,不需要攻打就算作淪陷。
那些投降的鄭國貴族,他們歡天喜地等著改換身份,變成晉國的一員。
有些急於立功的鄭國貴族,他們甚至迫不及待想要舉起晉軍的旗幟,參與到接下來的戰事。
具有一定靈活應變權利的樓小白,允許投降的鄭國貴族立刻轉變身份,加入到各處的征戰之中。
樓小白主要是讓那些投降的鄭國貴族駐防某地,負責阻擊鄭國中樞可能派出的援軍,沒有允許他們參與到實際的擴張征戰上麵。
鄭國西部的十幾座城池,到現在隻剩下四座城池沒有淪陷,並非全是投降,有幾座是因為事發突然被晉軍一鼓而下。
畢竟,當前沒有常備軍,發生戰爭才會臨時下達征召令,軍隊的集結需要時間,城池平時肯定就疏於防範了。
當然也是因為太多的鄭國貴族投降,沒有給予想要抵抗的鄭國公族封君召集軍隊的足夠時間。
“軍隊匯集到城池內需要時間,各部都在進行攔截。四座城池內不會有太多的守軍,很難堅守太久。”樓令說道。
士匄肯定相信啊。
那是一種事實。這種事實對於有封地的貴族來講,屬於是一種基礎常識。
每一個家族的“都”可用兵力會多一些。這是因為家族的核心成員都居住在城池裏麵,他們本身需要武士充當護衛。
不是“都”的級別,首先城池的規模會比較小,再來就是長居的居民數量也不多,可參戰人員肯定就更少。
城池周邊的村莊才是兵源最多的地方,一般發生城池攻防戰,守軍就是從周邊的村莊調集而來。
目下,晉國的下軍和新軍正在攻略鄭國的西部,上軍展開對伊洛之戎的征討,中軍仍舊屯駐在“虎牢”附近。
晉國已經向鄭國宣戰,上軍怎麽沒有趕過來?
討伐伊洛之戎固然是想引誘楚軍北上,由於伊洛之戎不強的關係,前去的上軍肯定會實施一波行動。
上軍什麽時候放棄征討伊洛之戎,要看鄭國戰場的實際情況,不迫切將一直征討伊洛之戎,有需要才會趕往鄭國。
這裏又要進行區分,僅是與鄭軍交戰的話,晉國不需要四個軍團一同參與;什麽時候要跟楚軍交戰,則是上軍必須過去會合了。
畢竟,楚國可是有二十五萬大軍北上,怎麽都該讓晉國慎重對待。
晉國的中軍待在“虎牢”不動,他們是在等下軍和新軍占領鄭國西部全境的目標達成,期間對鄭國進行威懾。
如果鄭國調動大軍前去西部?屆時晉國的中軍不會幹待著,一定會行動起來。
在明確知道本國西部正在遭受入侵的鄭國中樞,他們在得知消息的時候,西部隻剩下四座城池仍在抵抗。
這一下好了,鄭國君臣都不用討論要不要馳援西部,糜爛的西部戰局已經失去了援救的價值。
那是很現實的事情。
鄭國本就比晉國弱小,西部全境隻剩下四座城池仍在抵抗,更多的區域已經淪陷,派去援軍不是等於送人頭嗎?
另外,鄭國君臣暫時不清楚這一次的戰爭性質,也就是他們不知道淪陷之後,晉國占領不會再歸還。
在鄭國君臣的理解中,隻要晉國再一次接受鄭國的投降,花費一定的代價之後,晉軍就會從己方西部撤離,屆時仍舊是鄭國對當地進行統治。
這種信息差之下,鄭國君臣對於西部將會全境淪陷,認為會損失一些人口,沒有感到太過緊張。
鄭國君臣甚至都不擔心有一天晉軍會兵臨“新鄭”城下,乃至於盼著晉軍趕緊過來,好商議投降的事宜。
荒謬嗎?
因為信息差的關係,鄭國君臣還想走老路,以為隻要投降給晉國,又能站在晉國這一邊。
會顯得荒謬,無非就是鄭國君臣沒有意識到晉國這一次的玩法變了,會跟以往變得完全不一樣。
類似的事情不會隻發生在鄭國君臣這個群體,以後可能發生在各個列國身上,乃至於更久的以後重複發生在其他群體。
跟不上時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親自經曆還感到難以置信,咽氣之前都不甘心。
在“管”這一邊,子西正在曆經不敢置信的一幕。
“那些是什麽東西?”子西指著正在緩慢靠近的攻城塔。
其實,盡管叫不出名字,子西能夠猜測到一定是一種攻城的器械。
樓氏製造出來的攻城塔,它比城池的城牆略高一點,有一個基座底盤,底盤之上裝有輪子,基座之上是一層一層疊加起來的設施,每一個隔層裏麵都有用於攀爬的梯子,前、左、右三麵用木頭封閉起來。
高約八米和長六米、寬五米的攻城塔看上去就像是一台巨獸,向前推進時期為了減輕重量,隻有最高那一層站著幾名弓箭手,左右和後方正在推動的人手起碼三十名。
僅是看結構的話,攻城塔製造起來好像不困難?其實,要說難度的話,主要體現在基座上麵,以及整體是否堅固。
裝有輪子的基座最有難度!
樓氏製造的攻城塔,基座的輪子厚度很寬,數量達到了八對一共十六個。主要是整體的重量太誇張,尋常的輪子肯定撐不住,輪子數量少也容易崩了。
因為守軍不知道該怎麽針對攻城塔的關係,沒有拋油罐再射火箭,攻城塔沒有蒙皮或是沙袋。
其實,別說是鄭人,當前見過攻城塔的人,真的沒有多少,自然也不知道怎麽針對,更是叫不上名字。
隻不過,攻城塔出現在戰場上,看它的高度就能夠猜出具體作用了。
西子知道那些巨獸一旦抵近城牆,一定不是什麽好事,奈何就是沒有見識過,不知道晉軍會怎麽使用。
因為第一次麵對攻城塔的逼近,所以子西也沒有太好的辦法,隻是命令城牆上的弓箭手朝推動攻城塔的晉軍射箭。
這個應對方式肯定正確,隻要消滅推動攻城塔的士兵,可不就讓攻城塔不再靠近了嗎?
哪怕攻城一方會持續補上推動攻城塔的士兵,起碼也可以延緩攻城塔靠上來的時間。
對於守軍來說相當要命的事情是,他們的弓箭手確實一直在向推動攻城塔的晉軍射箭,中箭倒下的晉軍士兵卻是沒有幾個。
看場麵,好多推動攻城塔的士兵,他們身上插著或多或少的箭矢,仍然在堅持推動攻城塔向前。
這當然是因為負責推動攻城塔的人身上披甲了。
“或許需要改進一下,比如在推動人員前麵加上擋板?”樓小白一邊看著,一邊開動腦筋思考。
晉軍是從四麵向“管”發動攻勢,每一邊分別動用了四座到一座攻城塔。
應用的攻城器械當然不止有攻城塔一種,雲梯、井欄必定會上場,其餘早有的普通梯子數量最多。
在攻城塔進入守軍弓箭手的射程之前,攻城部隊保持了一致的推進速度,等城牆上的守軍弓箭手開始射箭,其它較為輕便的攻城器械開始加速。
那期間,晉軍可不會光挨射,一同推進的晉軍弓箭手抵達可及射程進行反擊。
城池攻防戰的第一階段,兩邊的弓箭手極力輸出,城下城上箭矢激發,一時間看著仿佛飛蝗在亂竄。
子西在晉軍弓箭手反擊之後,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也是為了不讓城池失去指揮官,很惜命地離開了城頭。
“晉軍四麵展開進攻?”子西得到這個消息,臉上表情非常錯愕:“怎麽會這樣子呢?”
在春秋後期之前,發生的攻城戰其實很少。即便是爆發城池攻防戰,進攻方一般隻會兩麵佯攻一麵主攻,必定留下其中的一麵不打,乃至於留下不打的那一麵城牆允許敵軍撤離。
圍三闕一的戰術而已,主要是不想激得守軍拚死抵抗,增加攻打的難度。
樓小白下令對“管”發起全麵攻勢,一來是獲知城內守軍隻有八百不到,再來就是為了檢驗軍隊。
守軍的數量不多,四麵一起攻打可以分散守軍的兵力,每一麵攻打起來會更加輕鬆。
一支軍隊訓練再久,訓練隻是訓練,天曉得上了戰場會表現得怎麽樣。
確認要對鄭國實施兼並戰爭,在接下來一定會有很多次的城池攻防戰,不趁著戰爭烈度低的時候積累經驗,難道要開局就是麵臨高烈度啊?
“不要亂了節奏,可以慢慢來。”樓小白反複強調這一點。
他們這一次就是為了積累經驗,真的可以慢慢實施攻打,甚至明明可以攻下卻選擇退兵,等守軍重新布防再繼續打。
那當然是建立在想支援“管”的鄭軍被攔截在外,防禦城池的守軍得不到增援的前提上。
換作是其它情況,樓小白不會這麽自大。
“暫時不見‘新鄭’駐軍有開拔的跡象,其餘位置的鄭軍有範氏、祁氏和其他家族攔截。”狐雍也在這個戰場,請求道:“世子,能否允許我們參戰?”
樓小白轉頭看著狐雍,笑著說道:“你們的主要任務是準備攔截可能增援過來的鄭軍。”
外圍做了一係列的安排,誰敢保證可以將全部的鄭軍攔截住呢?肯定是要留下一支預備隊,防止出現意外的情況。
狐氏的兩個“旅”因為是騎馬步兵的關係,短途的機動能力極強,他們被劃為預備隊了。
而狐雍想要參加攻城,不全然是進行討好,有積累經驗的心思。
畢竟,晉國要對鄭國實施兼並戰爭,日後打城池攻防戰可能變成一種常態,狐氏也想立下奪取城池的功勞,也許能夠分到在鄭國的封地?
“你先別著急。在‘管’是初步試探,接下來攻打其它城池會讓狐氏參與。”樓小白講了道理,也給出了承諾。
狐雍一聽隻能接受。
“世子,也許我們應該讓牲口拉動攻城塔。”樓墨說道:“人力加上畜力,推進的速度會更快。”
“你說的這個有道理。”樓小白給予了肯定。
攻城塔已經先後抵近到城牆,抵達地點放下擋板變成踏板,攻城的士兵從下麵攀爬而上,再蜂擁地衝到城牆與守軍展開廝殺。
因為事先已經有晉軍利用雲梯和普通梯子攀上城牆的關係,倒是沒有凸顯出攻城塔的多少作用。
利用普通梯子和雲梯攀上城牆的士兵,他們是沒有披甲的兵種。
從攻城塔上去城牆的士兵卻是全員披甲了。
有了披甲將士的加入,本來還想堅持的鄭軍立刻崩潰。
這就是有沒有披甲之士參戰的區別,沒有著甲對上披甲,隻有真正經曆過的人才知道什麽叫絕望。
本身數量處於劣勢,再對上難以殺死的披甲之士,鄭軍怎麽可能不崩潰呢?
樓小白看到鄭軍沒有打多久就崩潰,說道:“守軍數量太少,很多試驗無法進行。”
攻城的一方一共投入六千人,佯攻的東麵和南麵分別一千,主攻的西邊方向三千,次級助攻的北邊方向兩千。
防禦一方的總兵力不超過八百,子西在東麵和南麵調去一百士兵防禦,北邊安排了兩百士兵,剩下全在西邊進行防禦。
哪怕“管”不是什麽大城池,一麵城牆隻有一百到四百的守軍,分散之後根本無法填滿整條防禦鏈。
“要是我,不投降就幹脆放棄城牆縮迴城主府,依托城主府進行抵抗。”樓小白說道。
樓墨讚同地說道:“正是。”
不怎麽懂的狐雍也跟著點頭,說道:“兵力本就少,再進行分兵,每一邊的守軍都處在絕對的數量劣勢了。”
正是那個道理。
守軍數量嚴重不足,將導致出現很多的空白地段,那不是守軍安排救火隊能夠救得過來的事情。
從正式攻城,到奪下四麵城牆,晉軍隻是花了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直接讓樓小白無從反複試驗。
要說跟演習訓練有什麽不同,隻能說實戰會讓眾將士的心態出現改變。
有了實戰經驗之後,再次進行攻城戰,多少是能夠做到心裏有底了。
“下一次,可以適當地讓城內守軍增加到一千五百左右。”樓小白說這話,多少是有自傲的心理了。
不過,沒有人反對。
沒有多久,樓小白見到了被俘的子西。
“晉國這樣做,會遭到天下諸侯唾棄的。”子西所指的事情是晉國試圖永久占領鄭國的城池和土地。
樓小白嗤笑說道:“我們拿下‘製’等地,諸侯都說我們做得對。你難道不知道他們為什麽會認為做得對嗎?”
子西聽了臉色不斷變幻,他當然知道諸侯為什麽會叫好,一切隻因為鄭國的信譽值太差。
“我們是被逼的!”子西說道。
“是啊,你們是被逼的,我們也是被你們逼的。”樓小白說道。
已經猜測到晉國想對鄭國幹什麽的子西,他不打算在晉軍這邊當戰俘,說道:“放了我。”
當然不是白白放掉,事後子西會派人送來贖金。
樓小白卻是說道:“放心,你不會死,也會得到應有的待遇,隻是別想迴去了。”
放迴去通風報信嗎?
如果鄭國中樞得知晉國要幹什麽,他們不可能再用以往的心態來應對了。
晉國想要滅亡鄭國,不代表想要增加自己的難度,趁鄭國中樞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之前,極力地攻取鄭國更多的城池,才是最為正確的做法。
所以了,在樓令部署的方案之中,展開行動的晉軍不會立刻撲向“新鄭”,會先吃掉鄭國的西部和北部,再視情況要不要攻打“製田”,最後的選擇才是進軍到“新鄭”城下。
子西被押了下去。
“還有‘索氏’和‘華’沒有拿下?”樓小白問道。
長魚矯說道:“範氏已經拿下‘時來’,暫時沒有‘索氏’和‘華’的進一步消息。”
想要討好樓氏的長魚矯,他知道跟在誰身邊才能夠更加討好到樓氏,肯定是跟隨樓小白這一支偏師行動。
在這邊,看官職是以長魚矯最高,他卻是甘心充當樓小白的副手。
二代嘛,他的地位完全看爹是誰,隻要他的爹地位夠高,多少身份不錯的人一樣需要討好?
“讓魏氏放一千鄭軍進入‘時來’,我們再過去。”樓小白真的知道可控的攻城次數不會多,想要創造合適的機會,檢驗自家軍隊的攻城實力,爭取積累更多的經驗。
長魚矯想要應下差事,被人搶了先。
“我親自過去通知。”狐雍說道。
現階段想要討好樓氏的家族簡直不要太多,有了機會誰肯放過呢?
那是聰明人已經看出一點,力主推動兼並鄭國的人是樓令,接下來也會由樓令來主導對鄭國的兼並戰爭。
他們想要在滅掉鄭國的戰爭中獲得多少好處,作為實際操作者的樓令靈活一下,不知道多少家族會吃得滿嘴流油。
在這種事實之下,隻要能夠接觸到樓氏核心人物,大家都在幹相同的事情,也就是極力進行討好。
而討好有實權的人,有什麽不對嗎?這完全是基於現實,誰都不用笑話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