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成婚之日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樓氏世子將要成婚,娶郤氏的嫡女?
郤氏現在不止是晉國內部第一強大的家族,他們甚至是諸夏各國最為強大的那個家族。
現在的郤氏到底多強?
論人口,郤氏治下的所有人口加起來,估計不會少於四十萬。
論封地,郤氏大宗和小宗的封地總麵積占了晉國十分之二左右。
郤氏的不少封地很不錯,晉國最好的產糧地之一就是屬於郤氏小宗溫氏所有。
有足夠大的封地,加上充足的人口,郤氏不進行無差別動員,正規軍就起碼可以拉出七萬!
那麽,樓氏有多強呢?
樓氏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二十五萬,家族新生代的增長數量是其他家族的兩倍以上。
封地麵積的話?樓氏的封地總麵積,大概占了晉國十分之一左右?
一樣是動員正規軍,時至今日的樓氏可以拉出不少於四萬的大軍。
然後,晉國處在如日中天的時刻。
當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立抗衡晉國,隻要晉國想要實施入侵,多數國家一年之內就會滅亡。
那麽多因素加起來,晉國卿位家族中的樓氏與郤氏,兩家的婚事無疑會被無數人重視,想要前往參加婚禮,能夠是進行巴結,也可以在過程中與他人社交。
諸夏曆來講究來者是客,哪怕是不請自來,隻要不是過來搗亂,一樣可以獲得招待。
隻不過吧?不請自來與受到邀請而來,肯定是存在著待遇上的差距。
同樣的,認為自己身份不足夠或不合適,不是為了前去搗亂,沒有人會幹出不請自來的事情。
陸陸續續有客人抵達“太原”城內,到來者不是拿著請柬,便是自認為資格足夠。
一係列抵達“太原”的人,帶隊者一定是有“大夫”爵位,有請柬便被引領到專門安排的獨居小院,沒有請柬則是安置到多人合住的大院。
“這是樓氏第一次廣發請柬吧?”
“算起來,還真的是啊。”
“不到三十年,一個家族能夠發展壯大到這般實力,樓氏之主真乃神人也。”
“時也,運也。”
有請柬的來客,他們基本是列國的大臣,一般還是某個大家族的一家之主。
沒有請柬的人?他們起碼是一名下大夫。
很多家族同時接到了來自郤氏和樓氏的邀請,分量最足的人卻是會來到樓氏這一邊。
那是樓氏作為迎娶的一方,分量最足的人才會來樓氏。
簡單說就是,婚嫁肯定是男方占主導。
要是他們分量最足的人去郤氏,才是郤氏和樓氏一塊得罪了。
人一多,聚到一塊聊天會很自然而然。
從未與樓氏有過正式接觸的人,他們會聊一聊樓氏的崛起過程,隻是因為了解不多,大多就是進行猜測。
哪怕有人覺得樓氏是攀炎附勢才發展起來,不會有人腦子壞了將類似的話講出口,他們頂多就是腹議。
樓令是因為跟荀氏聯姻才打開進步的通道,關於這一點沒有人可以否認。
當前時代就是那般,有天大的本事也要有人引領和作保。
所謂的作保是,地位更高的家族下嫁了女子,兩個家族聯姻之後,互相有了牽絆的關係,出了事情需要地位更高的家族去承擔後果。
至於引領?可以視作是打開渠道。例如願意給予名義做事,有了功勞幫忙爭取官職。
當然了,荀氏能夠提供給樓令的渠道到了獲得大夫爵位就到頂,官職也隻是中上階級。
樓令是杞國公族後裔的身份,才是他踏上更高政治舞台的基礎。
說白了就是,在春秋這個時代,什麽官職或地位都看血統。
春秋時代的話,其實真的隻有在晉國才能夠一代人之內完成幾連跳,換作是在其他的國家都屬於不可能。
那是晉國的政治舞台本身就被撬開足夠大的口子,早有非公族成員坐到頂層職位,固有慣例在晉國已經被打破了。
其餘國家?隻需要知道占據高位的人全是公族封君,一個非公族成員都沒有,基本上就能夠知道是怎麽迴事。
晉國有了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政治格局,再加上頻繁出現動蕩,有實力的家族或人總是有更多的機會。
曆史上的魏氏,他們便是抓住了機會,付出的努力得到了迴報,變為最後一個成功躋身卿位的家族。
另一個從陳國跑到齊國的田氏,他們經營了六七代人,最終完成取代薑姓呂氏成為齊國之主。
真要論當權臣的本事,隻看最終的結果去評價,講實話整個春秋時代沒有人能夠跟田氏比。
如果說三家分晉讓君主警惕權臣,那麽田氏代齊就讓君主警惕廣而施恩。
曆史上出現了什麽事情,隻要事情夠大或影響深遠,無論好壞都會成為一個曆史符號,使後人效仿或是忌憚。
因為田氏代齊,隨後曆朝曆代敢於當大善人,幾與謀反等同!
樓氏的崛起在其他人看來,講實話還屬於有跡可循,無非就是本身血統足夠,加上先後與荀氏、範氏聯姻,最後還要樓令本事足夠大。
那樣的一個崛起過程,大家隻是覺得速度超快,沒有人認為離大譜。
有了樓氏的例子,天下間不知道多少血統夠高卻是落魄的人受到鼓舞,想要追尋著軌跡進行效仿。
“隻有在晉國有那樣的機會,我已經打算舉家搬到晉國了。”
“確實是……,隻有在晉國可能存在機會。”
“我祖上乃是xx,想來可以得到接納。”
“定然如此。”
不請自來的人,他們願意耗費代價準備賀禮,前來“太原”參加樓氏世子的婚禮,多數就是抱著上麵的想法。
他們想要搬到晉國,可不是想搬就搬。
畢竟,當前不是到了一個新地方,找人租或買房子就完成定居的時代。
在當下,很多地方真要有個正經的下榻之所,唯一的渠道是借。
隻有存在商業行為的城池,可以租到房子。
所以事實是什麽?想要進行遷徙的話,需要事先得到身份的承認,獲取至少一塊土地,完成入戶的流程。
這個流程一般不會被拒絕。
列國荒廢的土地都不少,放著也是放著,有人願意自主前去開發,隨後擔負納賦或交稅的責任和義務,肯定是受歡迎居多。
要是願意遷徙而來的家族,他們祖上有出現過名人,一定會得到隆重的接待,後續的待遇也不會差到哪去。
隻不過,有個潛規則就是得到該國一個家族的庇護,多少會被吸血至少一代人。
這種事情基本上是屬於你情我願。
庇護啊?那就等於承擔了相應的風險,極有可能需要擦屁股。
想要獲得庇護,進行付出不是一種理所當然嗎?
樓令近期主要是招待身份夠高的那一批客人,今天見一見宋國右師華元,明天見一見齊國執政高固,絕不會在同一天之內同時招待兩波不同的客人。
這絕不是什麽瞎講究。
每一個人的身份地位都擺在那裏,需要用相應的規格來款待。
今天招待了某某,再去招待下一位,雙方得知都會認為自己沒有獲得匹配的尊重,一下子要得罪兩名客人,將產生的後續則是屬於未知。
幸虧身份地位足夠高的人也就那些,要不然一天見一波,排隊排一個月,問題就大了。
接待的排序怎麽樣,肯定是存在講究。
以前是按照爵位來排序,一定是所在國家爵位高的客人優先。
到現下則是用國家的實力排行來決定順序,怎麽去分清實力高低,看東道主對局勢的了解,也要來客對己方有清醒的認知。
“有很多家族尋求庇護?”樓令不是全知全能,有點沒有搞懂狀況。
“意思就是,家族要從他國遷徙過來,謀求家大夫的職位?”樓令猜測道。
類似的事情到春秋中期之後,發生的次數不算少,隻是還沒有到最高峰的時期。
樓武說道:“多數家族如父親所說,少量家族不是謀求家大夫,他們渴望父親引薦為君上效力。”
前者有足夠的自知之明,清楚自家現階段隻配為某個家族效勞,日後能不能站上新舞台看後人的努力。
後者肯定也是覺得資格或實力足夠,進入晉國的第一階段跳過成為某個家族家臣這一步驟,直接成為得到晉君承認為晉國一員的家族。
樓令大概搞懂了情況,說道:“想來找其他卿大夫的人不會少。”
無疑是晉國讓他們看到了機遇,舊土不值得留戀或是沒什麽好留念,一再權衡想要換一個新的環境。
“竟然現在就出現這個風潮了?”樓令感到了十足的驚訝。
曆史上出現頻繁的遷徙,要到多數國家滅亡,眾多遺老遺少尋找新出路,到幸存的國家去嚐試。
那些故國滅亡又尋找新出路的一般是什麽群體?他們祖上有貴族的身份,家族留下了知識傳承。
等進入到戰國時期,太多有知識卻是沒爵位或官職的人,他們為了得到振興家族的機會,展開了求職的競爭,使得各個家族開始出現知識大碰撞。
互相競爭職位,需要展現本事,職位也就那麽多,有得選就讓更優秀的人來做事,必須證明自己本事的人增多。
獲得官職也就罷了,沒有獲得官職隻能另尋渠道證明自己的優秀,結果是什麽呢?百家出現了!
所以,競爭果然才是進步的源泉,無論對個人或文明都是。
有很多專家和學者認為,華夏文明從戰國時代被終結之後,一直到西方文明入侵之前,期間沒有再進步過。
那個觀點對不對呢?
從秦到清,曆朝曆代確實都是在玩先秦剩下的東西,有變化隻是王朝更迭。
隻看這個結果,那些專家和學者的結論好像是對的?
造成那種結果卻是孔儒搭配各個王朝主動進行限製,絕不是期間沒有出現新的思潮。
當然也不能將儒家完全否定,董仲舒給漢武帝獻上的美人是文化大一統,沒有形成文化的大一統,西漢滅亡之後會不會各地割據成一個個小政權,還真不太好講。
儒家變得真正惡臭,那是從北宋出現朱程理學之後,有明一朝玩得就是兩宋的糟糠,不能全麵代表儒家。
儒家有很多的學派,其中主張有仇必報的公羊儒就讓西漢變成了當世唯一霸主。
“那是好事啊!不抓住機會吸納更多家族,豈不是傻了?”樓令稍微搞明白怎麽迴事,精神振奮了起來。
樓氏在晉國隻是作為一個新興的卿位家族,一樣有那麽多人找過來,郤氏、荀氏、範氏這種老牌卿位家族一定更多人去找。
“願意當家臣?進行相關的背景調查,再好好考核一番。”樓令說道。
樓武應“諾!”就要走。
“等等。”樓令有點擔心樓武沒有領會或過度解讀,說道:“隻是調查和考核,不是在甄選要不要收留。一應尋求庇護的家族,告知他們會接納,再明確知會以能力換取待遇。”
樓武本來也沒有想什麽。他再次應“諾”之後,站原地等了一小會。
有些事情,樓令必須對樓武說。
現下的時機正合適。
“你兄長問過你,妻子來自範氏或齊國,選好了嗎?”樓令問道。
樓武很明顯的一愣,說道:“這個由父親決定就好。”
真的?
大概率是真的。
樓武知道兩個可供的選擇都很好。
範氏是晉國的老牌卿位家族,娶了範氏的女子為妻,嫁妝不會少,日後還有範氏充當依靠。即便是不拿範氏當依靠,有聯姻的關係存在,借力會顯得更多簡單。
齊國是當世強國之一,娶了齊國翁主當妻子,講實話就是在血統上得到加分。
樓武沒有見過可能會是妻子的人,明確知道兩種選擇都是極好,認為選哪一個的區別都不太大。
“範氏已經是姻親了,再加一層姻親關係,作用重疊。”樓令是從整個家族作為考慮的出發點:“齊國是一個強國,盡管經常跟我們起衝突,國事是國事,家事是家事。分得清不會有隱患,乃至於可以從中獲利。”
樓武聽了馬上知道該怎麽選,說道:“那選齊國翁主好了。”
樓令滿意地笑了笑。
樓武見真的沒有其它事才離開。
接納每一個想投靠的家族?
有爵位才算是家族。
沒有爵位隻能算是家庭。
而有爵位的人,無論他們當前多麽落魄,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家族傳承。
同時,不管是不是有傳承,起碼作為家主或子嗣識字能寫。
樓令對前來尋求庇護的家族不用刻意期待,視作增加一批知識分子即可。
要是其中真的有人才?那當然是一件好事啊!
至於說投靠過來的人,有沒有人會搞事,以為這是在大一統時代,誰想搞事能夠輕輕鬆鬆搞成嗎?
日後,魯國最能搞事的陽虎,他即便是再權勢滔天,等三桓真正要開始清算,得到的下場也是灰溜溜逃出國流亡。
那是將近兩百年之後的事情,社會的結構決定一個家族內部仍然沒有外姓搞事的空間,何況是在兩百年之前。
其實,無限接近宦官隻有得到皇帝的寵信才有權有勢,隻要皇帝一句話就立刻能夠讓權勢滔天的宦官一無所有。
那絕對不是宦官沒有經營出自己的勢力,純粹就是失去了作威作福的權力,有無數人將會針對以及落井下石。
後麵,樓令有在關注吸納想投靠的家族都是什麽成分,果然都是在母國混得不怎麽樣的家族。
事實也是那樣,有前景當然是留在母國,怎麽會背井離鄉呢?
時間來到樓令需要帶著樓小白前去郤氏封地的日子。
已經抵達“太原”的客人,他們原地待著接受樓氏的款待,也是進行必要的等候。
當天,樓氏動用了五千多的人手,大半並非護衛力量,乃是必須要有的排場。
他們出“太原”到抵達郤氏的封地,花了十九天的時間。
郤至出城十裏迎接,引領著樓氏的隊伍靠近城池,指著長長的隊伍,問道:“多不多?”
這是一支什麽隊伍?人是陪嫁的人員,車是將要承載嫁妝的車駕。
看人數,應該是有個六七千。
車輛的話,少說有七八百。
樓令知道郤至是在炫耀,爽朗地笑了幾聲,說道:“小夫妻的日子會過得很富足。”
陪嫁人員就有六七千,是不是顯得誇張了一些?
以郤氏的強大,他們還有著幾個小宗,隻能說陪嫁人員顯得很正常。
光是作為大宗,郤錡起碼會拿出三千人當陪嫁。
作為小宗的溫氏、苦成氏、步氏、冀氏,再少也要拿出起碼五百人吧?
那些陪嫁人員的構成很複雜,包括媵、嬖人、仆、隸和奴,肯定也會有武士,他們就是出嫁女子到了夫家之後的生活保障,各自又會承擔起相應的職責。
比如說媵,她們的地位很特殊,既是正妻的玩伴,也負責孕育男主人的下一代。要說沒有權力吧?隻要能夠影響正妻,其實是有不小的權力;硬要說有權力,一定是通過第二方來施展。
一眾陪嫁人員中,武士隻會聽從出嫁女的命令,他們也是出嫁女用來保護自己的武力保障。
當然了,不是每一個家族出嫁女兒都那麽豪奢,基本上就是量力而行。
曆史上因為獲得豐厚嫁妝而起家的人不少,好多皇帝的起家資本就是來自妻子。
而準備豐厚的嫁妝這種習俗從遠古就有,闊綽的時代一直維持到南宋滅亡,越往後願意準備豐厚嫁妝的家庭越少。
其實,能夠從嫁妝的曆史演變來觀察女性的地位變更,雖然說不完全絕對,但是嫁妝變少或是幹脆沒有之後,無疑讓女性隨之被物化,不再作為一名單純的人類。
道理不是多麽複雜,男方付出更多,或者全部由男方來承擔,怎麽讓女方的地位高得起來?
當然了,每一個文明也都不一樣,起碼西方文明的女性,別看各種新聞怎麽樣之類,她們實際上從未真正站起來過。
簡單說一點就足夠,西方很多文明的女性出嫁要隨夫姓。連姓氏都保不住,能奢望其它?
與此同時,一直標榜女強人文化的很多文明,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婦女隻配當家庭主婦。
所以了,信息這種玩意,曆來是想被看到才能得知,認知的一切不一定就是真實。
隻需要知道一個道理,習以為常的事情沒有人會去一再強調,一定是越缺什麽才進行宣傳。
樓氏的隊伍在郤至的引領下入城。
樓令當然是第一時間帶著樓小白去拜見郤錡了。
“宴席已經準備妥當,下軍佐且隨我入席。”郤錡在這種大好日子,頂多是臉上帶著僵硬的微笑。
一個人要是長久麵無表情,確確實實是會讓臉上肌肉在做表情的時候搞得很僵硬。
出嫁一方肯定要準備宴席,既是款待迎親隊伍,也是讓本家交好的朋友知道自家在嫁女兒。
所以,好多家族不止有人去了樓氏那邊,一樣會有人來郤氏這邊。
隻是呢,參加了某一邊酒宴的客人,一定不會兩邊串場。
“出發後,除了隨行的人員和車隊之外,會有一批人先去‘韓’地。至可有說?”郤錡與樓令並肩而行。
樓令迴應道:“下軍將說了。隻要郤氏願意,我這邊沒有意見。”
那一塊“韓”地被樓令拿出來當聘禮,郤氏當然不會扣著,日後“韓”地就是樓小白的直轄地了。
在成親之後,樓小白和福姬不用非得留在“太原”居住,願意可以搬到“韓”地去住。
隻要樓小白足夠聰明,妻子福姬不鬧騰,小兩口搬去“韓”地居住的機率會很小。
不出現意外的話,樓氏的一切總有一天全歸於樓小白,哪怕不是為了掌控一切才留在家族的“都”,僅僅避免使得有人乘虛而入,多傻才會長時間遠離啊?
“來的客人很多,多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郤錡走到大廳邊,停下了腳步,說道:“該來了都在,更多是不知道來路的人。”
“是不是有很多家族尋求遷徙來晉國?”樓令問道。
郤錡這才恍然,說道:“原來‘太原’那邊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
樓令極其肯定地說道:“這是好事!”
是嗎?
隻要不是會破壞婚事,郤錡暫時不願意多想。
郤氏現在不止是晉國內部第一強大的家族,他們甚至是諸夏各國最為強大的那個家族。
現在的郤氏到底多強?
論人口,郤氏治下的所有人口加起來,估計不會少於四十萬。
論封地,郤氏大宗和小宗的封地總麵積占了晉國十分之二左右。
郤氏的不少封地很不錯,晉國最好的產糧地之一就是屬於郤氏小宗溫氏所有。
有足夠大的封地,加上充足的人口,郤氏不進行無差別動員,正規軍就起碼可以拉出七萬!
那麽,樓氏有多強呢?
樓氏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二十五萬,家族新生代的增長數量是其他家族的兩倍以上。
封地麵積的話?樓氏的封地總麵積,大概占了晉國十分之一左右?
一樣是動員正規軍,時至今日的樓氏可以拉出不少於四萬的大軍。
然後,晉國處在如日中天的時刻。
當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立抗衡晉國,隻要晉國想要實施入侵,多數國家一年之內就會滅亡。
那麽多因素加起來,晉國卿位家族中的樓氏與郤氏,兩家的婚事無疑會被無數人重視,想要前往參加婚禮,能夠是進行巴結,也可以在過程中與他人社交。
諸夏曆來講究來者是客,哪怕是不請自來,隻要不是過來搗亂,一樣可以獲得招待。
隻不過吧?不請自來與受到邀請而來,肯定是存在著待遇上的差距。
同樣的,認為自己身份不足夠或不合適,不是為了前去搗亂,沒有人會幹出不請自來的事情。
陸陸續續有客人抵達“太原”城內,到來者不是拿著請柬,便是自認為資格足夠。
一係列抵達“太原”的人,帶隊者一定是有“大夫”爵位,有請柬便被引領到專門安排的獨居小院,沒有請柬則是安置到多人合住的大院。
“這是樓氏第一次廣發請柬吧?”
“算起來,還真的是啊。”
“不到三十年,一個家族能夠發展壯大到這般實力,樓氏之主真乃神人也。”
“時也,運也。”
有請柬的來客,他們基本是列國的大臣,一般還是某個大家族的一家之主。
沒有請柬的人?他們起碼是一名下大夫。
很多家族同時接到了來自郤氏和樓氏的邀請,分量最足的人卻是會來到樓氏這一邊。
那是樓氏作為迎娶的一方,分量最足的人才會來樓氏。
簡單說就是,婚嫁肯定是男方占主導。
要是他們分量最足的人去郤氏,才是郤氏和樓氏一塊得罪了。
人一多,聚到一塊聊天會很自然而然。
從未與樓氏有過正式接觸的人,他們會聊一聊樓氏的崛起過程,隻是因為了解不多,大多就是進行猜測。
哪怕有人覺得樓氏是攀炎附勢才發展起來,不會有人腦子壞了將類似的話講出口,他們頂多就是腹議。
樓令是因為跟荀氏聯姻才打開進步的通道,關於這一點沒有人可以否認。
當前時代就是那般,有天大的本事也要有人引領和作保。
所謂的作保是,地位更高的家族下嫁了女子,兩個家族聯姻之後,互相有了牽絆的關係,出了事情需要地位更高的家族去承擔後果。
至於引領?可以視作是打開渠道。例如願意給予名義做事,有了功勞幫忙爭取官職。
當然了,荀氏能夠提供給樓令的渠道到了獲得大夫爵位就到頂,官職也隻是中上階級。
樓令是杞國公族後裔的身份,才是他踏上更高政治舞台的基礎。
說白了就是,在春秋這個時代,什麽官職或地位都看血統。
春秋時代的話,其實真的隻有在晉國才能夠一代人之內完成幾連跳,換作是在其他的國家都屬於不可能。
那是晉國的政治舞台本身就被撬開足夠大的口子,早有非公族成員坐到頂層職位,固有慣例在晉國已經被打破了。
其餘國家?隻需要知道占據高位的人全是公族封君,一個非公族成員都沒有,基本上就能夠知道是怎麽迴事。
晉國有了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政治格局,再加上頻繁出現動蕩,有實力的家族或人總是有更多的機會。
曆史上的魏氏,他們便是抓住了機會,付出的努力得到了迴報,變為最後一個成功躋身卿位的家族。
另一個從陳國跑到齊國的田氏,他們經營了六七代人,最終完成取代薑姓呂氏成為齊國之主。
真要論當權臣的本事,隻看最終的結果去評價,講實話整個春秋時代沒有人能夠跟田氏比。
如果說三家分晉讓君主警惕權臣,那麽田氏代齊就讓君主警惕廣而施恩。
曆史上出現了什麽事情,隻要事情夠大或影響深遠,無論好壞都會成為一個曆史符號,使後人效仿或是忌憚。
因為田氏代齊,隨後曆朝曆代敢於當大善人,幾與謀反等同!
樓氏的崛起在其他人看來,講實話還屬於有跡可循,無非就是本身血統足夠,加上先後與荀氏、範氏聯姻,最後還要樓令本事足夠大。
那樣的一個崛起過程,大家隻是覺得速度超快,沒有人認為離大譜。
有了樓氏的例子,天下間不知道多少血統夠高卻是落魄的人受到鼓舞,想要追尋著軌跡進行效仿。
“隻有在晉國有那樣的機會,我已經打算舉家搬到晉國了。”
“確實是……,隻有在晉國可能存在機會。”
“我祖上乃是xx,想來可以得到接納。”
“定然如此。”
不請自來的人,他們願意耗費代價準備賀禮,前來“太原”參加樓氏世子的婚禮,多數就是抱著上麵的想法。
他們想要搬到晉國,可不是想搬就搬。
畢竟,當前不是到了一個新地方,找人租或買房子就完成定居的時代。
在當下,很多地方真要有個正經的下榻之所,唯一的渠道是借。
隻有存在商業行為的城池,可以租到房子。
所以事實是什麽?想要進行遷徙的話,需要事先得到身份的承認,獲取至少一塊土地,完成入戶的流程。
這個流程一般不會被拒絕。
列國荒廢的土地都不少,放著也是放著,有人願意自主前去開發,隨後擔負納賦或交稅的責任和義務,肯定是受歡迎居多。
要是願意遷徙而來的家族,他們祖上有出現過名人,一定會得到隆重的接待,後續的待遇也不會差到哪去。
隻不過,有個潛規則就是得到該國一個家族的庇護,多少會被吸血至少一代人。
這種事情基本上是屬於你情我願。
庇護啊?那就等於承擔了相應的風險,極有可能需要擦屁股。
想要獲得庇護,進行付出不是一種理所當然嗎?
樓令近期主要是招待身份夠高的那一批客人,今天見一見宋國右師華元,明天見一見齊國執政高固,絕不會在同一天之內同時招待兩波不同的客人。
這絕不是什麽瞎講究。
每一個人的身份地位都擺在那裏,需要用相應的規格來款待。
今天招待了某某,再去招待下一位,雙方得知都會認為自己沒有獲得匹配的尊重,一下子要得罪兩名客人,將產生的後續則是屬於未知。
幸虧身份地位足夠高的人也就那些,要不然一天見一波,排隊排一個月,問題就大了。
接待的排序怎麽樣,肯定是存在講究。
以前是按照爵位來排序,一定是所在國家爵位高的客人優先。
到現下則是用國家的實力排行來決定順序,怎麽去分清實力高低,看東道主對局勢的了解,也要來客對己方有清醒的認知。
“有很多家族尋求庇護?”樓令不是全知全能,有點沒有搞懂狀況。
“意思就是,家族要從他國遷徙過來,謀求家大夫的職位?”樓令猜測道。
類似的事情到春秋中期之後,發生的次數不算少,隻是還沒有到最高峰的時期。
樓武說道:“多數家族如父親所說,少量家族不是謀求家大夫,他們渴望父親引薦為君上效力。”
前者有足夠的自知之明,清楚自家現階段隻配為某個家族效勞,日後能不能站上新舞台看後人的努力。
後者肯定也是覺得資格或實力足夠,進入晉國的第一階段跳過成為某個家族家臣這一步驟,直接成為得到晉君承認為晉國一員的家族。
樓令大概搞懂了情況,說道:“想來找其他卿大夫的人不會少。”
無疑是晉國讓他們看到了機遇,舊土不值得留戀或是沒什麽好留念,一再權衡想要換一個新的環境。
“竟然現在就出現這個風潮了?”樓令感到了十足的驚訝。
曆史上出現頻繁的遷徙,要到多數國家滅亡,眾多遺老遺少尋找新出路,到幸存的國家去嚐試。
那些故國滅亡又尋找新出路的一般是什麽群體?他們祖上有貴族的身份,家族留下了知識傳承。
等進入到戰國時期,太多有知識卻是沒爵位或官職的人,他們為了得到振興家族的機會,展開了求職的競爭,使得各個家族開始出現知識大碰撞。
互相競爭職位,需要展現本事,職位也就那麽多,有得選就讓更優秀的人來做事,必須證明自己本事的人增多。
獲得官職也就罷了,沒有獲得官職隻能另尋渠道證明自己的優秀,結果是什麽呢?百家出現了!
所以,競爭果然才是進步的源泉,無論對個人或文明都是。
有很多專家和學者認為,華夏文明從戰國時代被終結之後,一直到西方文明入侵之前,期間沒有再進步過。
那個觀點對不對呢?
從秦到清,曆朝曆代確實都是在玩先秦剩下的東西,有變化隻是王朝更迭。
隻看這個結果,那些專家和學者的結論好像是對的?
造成那種結果卻是孔儒搭配各個王朝主動進行限製,絕不是期間沒有出現新的思潮。
當然也不能將儒家完全否定,董仲舒給漢武帝獻上的美人是文化大一統,沒有形成文化的大一統,西漢滅亡之後會不會各地割據成一個個小政權,還真不太好講。
儒家變得真正惡臭,那是從北宋出現朱程理學之後,有明一朝玩得就是兩宋的糟糠,不能全麵代表儒家。
儒家有很多的學派,其中主張有仇必報的公羊儒就讓西漢變成了當世唯一霸主。
“那是好事啊!不抓住機會吸納更多家族,豈不是傻了?”樓令稍微搞明白怎麽迴事,精神振奮了起來。
樓氏在晉國隻是作為一個新興的卿位家族,一樣有那麽多人找過來,郤氏、荀氏、範氏這種老牌卿位家族一定更多人去找。
“願意當家臣?進行相關的背景調查,再好好考核一番。”樓令說道。
樓武應“諾!”就要走。
“等等。”樓令有點擔心樓武沒有領會或過度解讀,說道:“隻是調查和考核,不是在甄選要不要收留。一應尋求庇護的家族,告知他們會接納,再明確知會以能力換取待遇。”
樓武本來也沒有想什麽。他再次應“諾”之後,站原地等了一小會。
有些事情,樓令必須對樓武說。
現下的時機正合適。
“你兄長問過你,妻子來自範氏或齊國,選好了嗎?”樓令問道。
樓武很明顯的一愣,說道:“這個由父親決定就好。”
真的?
大概率是真的。
樓武知道兩個可供的選擇都很好。
範氏是晉國的老牌卿位家族,娶了範氏的女子為妻,嫁妝不會少,日後還有範氏充當依靠。即便是不拿範氏當依靠,有聯姻的關係存在,借力會顯得更多簡單。
齊國是當世強國之一,娶了齊國翁主當妻子,講實話就是在血統上得到加分。
樓武沒有見過可能會是妻子的人,明確知道兩種選擇都是極好,認為選哪一個的區別都不太大。
“範氏已經是姻親了,再加一層姻親關係,作用重疊。”樓令是從整個家族作為考慮的出發點:“齊國是一個強國,盡管經常跟我們起衝突,國事是國事,家事是家事。分得清不會有隱患,乃至於可以從中獲利。”
樓武聽了馬上知道該怎麽選,說道:“那選齊國翁主好了。”
樓令滿意地笑了笑。
樓武見真的沒有其它事才離開。
接納每一個想投靠的家族?
有爵位才算是家族。
沒有爵位隻能算是家庭。
而有爵位的人,無論他們當前多麽落魄,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家族傳承。
同時,不管是不是有傳承,起碼作為家主或子嗣識字能寫。
樓令對前來尋求庇護的家族不用刻意期待,視作增加一批知識分子即可。
要是其中真的有人才?那當然是一件好事啊!
至於說投靠過來的人,有沒有人會搞事,以為這是在大一統時代,誰想搞事能夠輕輕鬆鬆搞成嗎?
日後,魯國最能搞事的陽虎,他即便是再權勢滔天,等三桓真正要開始清算,得到的下場也是灰溜溜逃出國流亡。
那是將近兩百年之後的事情,社會的結構決定一個家族內部仍然沒有外姓搞事的空間,何況是在兩百年之前。
其實,無限接近宦官隻有得到皇帝的寵信才有權有勢,隻要皇帝一句話就立刻能夠讓權勢滔天的宦官一無所有。
那絕對不是宦官沒有經營出自己的勢力,純粹就是失去了作威作福的權力,有無數人將會針對以及落井下石。
後麵,樓令有在關注吸納想投靠的家族都是什麽成分,果然都是在母國混得不怎麽樣的家族。
事實也是那樣,有前景當然是留在母國,怎麽會背井離鄉呢?
時間來到樓令需要帶著樓小白前去郤氏封地的日子。
已經抵達“太原”的客人,他們原地待著接受樓氏的款待,也是進行必要的等候。
當天,樓氏動用了五千多的人手,大半並非護衛力量,乃是必須要有的排場。
他們出“太原”到抵達郤氏的封地,花了十九天的時間。
郤至出城十裏迎接,引領著樓氏的隊伍靠近城池,指著長長的隊伍,問道:“多不多?”
這是一支什麽隊伍?人是陪嫁的人員,車是將要承載嫁妝的車駕。
看人數,應該是有個六七千。
車輛的話,少說有七八百。
樓令知道郤至是在炫耀,爽朗地笑了幾聲,說道:“小夫妻的日子會過得很富足。”
陪嫁人員就有六七千,是不是顯得誇張了一些?
以郤氏的強大,他們還有著幾個小宗,隻能說陪嫁人員顯得很正常。
光是作為大宗,郤錡起碼會拿出三千人當陪嫁。
作為小宗的溫氏、苦成氏、步氏、冀氏,再少也要拿出起碼五百人吧?
那些陪嫁人員的構成很複雜,包括媵、嬖人、仆、隸和奴,肯定也會有武士,他們就是出嫁女子到了夫家之後的生活保障,各自又會承擔起相應的職責。
比如說媵,她們的地位很特殊,既是正妻的玩伴,也負責孕育男主人的下一代。要說沒有權力吧?隻要能夠影響正妻,其實是有不小的權力;硬要說有權力,一定是通過第二方來施展。
一眾陪嫁人員中,武士隻會聽從出嫁女的命令,他們也是出嫁女用來保護自己的武力保障。
當然了,不是每一個家族出嫁女兒都那麽豪奢,基本上就是量力而行。
曆史上因為獲得豐厚嫁妝而起家的人不少,好多皇帝的起家資本就是來自妻子。
而準備豐厚的嫁妝這種習俗從遠古就有,闊綽的時代一直維持到南宋滅亡,越往後願意準備豐厚嫁妝的家庭越少。
其實,能夠從嫁妝的曆史演變來觀察女性的地位變更,雖然說不完全絕對,但是嫁妝變少或是幹脆沒有之後,無疑讓女性隨之被物化,不再作為一名單純的人類。
道理不是多麽複雜,男方付出更多,或者全部由男方來承擔,怎麽讓女方的地位高得起來?
當然了,每一個文明也都不一樣,起碼西方文明的女性,別看各種新聞怎麽樣之類,她們實際上從未真正站起來過。
簡單說一點就足夠,西方很多文明的女性出嫁要隨夫姓。連姓氏都保不住,能奢望其它?
與此同時,一直標榜女強人文化的很多文明,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婦女隻配當家庭主婦。
所以了,信息這種玩意,曆來是想被看到才能得知,認知的一切不一定就是真實。
隻需要知道一個道理,習以為常的事情沒有人會去一再強調,一定是越缺什麽才進行宣傳。
樓氏的隊伍在郤至的引領下入城。
樓令當然是第一時間帶著樓小白去拜見郤錡了。
“宴席已經準備妥當,下軍佐且隨我入席。”郤錡在這種大好日子,頂多是臉上帶著僵硬的微笑。
一個人要是長久麵無表情,確確實實是會讓臉上肌肉在做表情的時候搞得很僵硬。
出嫁一方肯定要準備宴席,既是款待迎親隊伍,也是讓本家交好的朋友知道自家在嫁女兒。
所以,好多家族不止有人去了樓氏那邊,一樣會有人來郤氏這邊。
隻是呢,參加了某一邊酒宴的客人,一定不會兩邊串場。
“出發後,除了隨行的人員和車隊之外,會有一批人先去‘韓’地。至可有說?”郤錡與樓令並肩而行。
樓令迴應道:“下軍將說了。隻要郤氏願意,我這邊沒有意見。”
那一塊“韓”地被樓令拿出來當聘禮,郤氏當然不會扣著,日後“韓”地就是樓小白的直轄地了。
在成親之後,樓小白和福姬不用非得留在“太原”居住,願意可以搬到“韓”地去住。
隻要樓小白足夠聰明,妻子福姬不鬧騰,小兩口搬去“韓”地居住的機率會很小。
不出現意外的話,樓氏的一切總有一天全歸於樓小白,哪怕不是為了掌控一切才留在家族的“都”,僅僅避免使得有人乘虛而入,多傻才會長時間遠離啊?
“來的客人很多,多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郤錡走到大廳邊,停下了腳步,說道:“該來了都在,更多是不知道來路的人。”
“是不是有很多家族尋求遷徙來晉國?”樓令問道。
郤錡這才恍然,說道:“原來‘太原’那邊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
樓令極其肯定地說道:“這是好事!”
是嗎?
隻要不是會破壞婚事,郤錡暫時不願意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