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朝廷最重要也最熱門的話題,當然是趙文華與張經的口水仗。


    現在趙文華雖然也在嘉興,但是關於軍機要務,都不讓趙文華接觸,這下就搞得趙文華十分憤怒,不管是寫信給嚴嵩,還是直接上疏彈劾張經,趙文華現在和他張經杠上了。


    其實明眼人都看出來了,趙文華自命欽差,態度傲慢,對前線將帥頤指氣使。張經以總督自重,不聽擺布,又恐其輕佻淺薄,泄露軍機,不告知其軍事部署。兩人的衝突是越來越大。


    而朝廷對此的態度卻很耐人尋味,對於兩人的互相攻訐,朝廷是默不作聲,就放任他們二人這樣攻訐。


    而在東南的士大夫們,尤其是那些已經致仕在家的大臣們,對張經更是瘋狂的彈劾,原右僉都禦史張濂上疏彈劾張經稱:臣本杭人,頃複家居五載,頗知海寇始末。始以海禁乍嚴,遂致猖獗。而督、撫因循玩怯,養成賊勢。


    如果說趙文華的彈劾還被臣子們視為嚴黨的構陷的話,那張濂的彈劾就頗具威力了。同時趙文華還給嘉靖上了《條陳海防疏》,直接向嘉靖闡述自己的禦倭理念,趙文華的文筆可不是張經可以比擬的,而且趙文華久在京師,對嘉靖太熟悉了,他知道現在嘉靖最想聽到什麽。


    趙文華上疏中稱:臣惟禦賊之道,一曰守,二曰攻,三曰撫,三者並行然後可以取勝。


    同時他還盛讚了唐順之和胡宗憲兩人,認為胡宗憲是才智異常、安危可寄,宜亟付以大任的知兵之人,而唐順之以禦賊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鹹受禍,也是足以平倭的人才。


    趙文華在奏疏中還再次彈劾張經,認為他養寇失機,養寇自重,徒損錢糧,畏敵不戰,貽誤戰機,請求嘉靖將其撤換,那撤換之後該派誰前來呢?當然是派他趙某人了。


    趙文華的這份奏疏經通政司到了內閣,嚴嵩看後對徐階說道:“子升,趙文華乃是老夫義子,他的奏疏,老夫不便擬票,還是子升來擬吧。”


    徐階看了趙文華的奏疏之後,明白了嚴嵩的意思,對嚴嵩說道:“首揆,張經以文人知兵,仕途坦蕩,因而頗為自信,現在看來,他有些過於自負了,前線倭情迄今一無所知,一切付之不聞。此何異婦人、木偶人哉!”


    徐階知道,嚴嵩將趙文華的奏疏給自己看,就是想要他表態,對於張經,徐階現在也是十分不滿,張經在東南日久,彈劾他的遠不止趙文華一人,徐階的鄉黨和門生故吏也紛紛給徐階寫信,說張經在南京和嘉興,以抗倭為名,大肆加派,向士紳們攤派錢糧,不少人懷疑張經蒙蔽因循,故意不盡力驅剿倭寇,還從中貪墨軍費。


    有了徐階的話,嚴嵩就有了底氣,現在內閣三位閣老已經對罷免張經達成了一致,於是嚴嵩說道:“事涉封疆督撫,還是請陛下聖裁吧。”於是嚴嵩就將趙文華的奏疏原封不動的呈遞了上去。


    果不其然,趙文華的奏疏呈遞上去沒有多久,嘉靖就傳召三位閣老到無逸殿。


    嘉靖問道:“趙文華的奏疏,怎麽不見內閣擬票啊?”


    其實嘉靖怎麽會不知道內閣為什麽不擬票,嚴嵩說道:“趙文華乃是臣的義子,他的奏疏,臣不便擬票,而且此事事涉督撫,還是請陛下聖裁。”


    嘉靖笑笑,要是嚴嵩不同意趙文華的看法,這奏疏怎麽能到自己的案頭呢?這奏疏到了嘉靖的案頭,還不能說明嚴嵩的態度嗎?


    嘉靖笑笑,問道:“對於張經,內閣怎麽看?”


    徐階說道:“陛下,自張經到任以來,從他地調集眾多客兵,日日操練,而不見一戰,趙文華奉上諭巡視,張經以軍機要務而不與聞,不亦咄咄怪事乎?”


    嚴嵩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徐階,他現在入閣日久,對於嘉靖也比較了解了,看來徐階這次對張經果然是一擊必中,成功使嘉靖對於張經產生了不能容忍的憤怒。


    其實之期嘉靖對張經也多有不滿,朝廷一邊非常急迫地想要緩解南方的困境,給張經充足的人力物力,勒緊腰帶往南麵輸血,一邊是倭寇在沿海地區穿州過縣,肆意劫掠,如入無人之境。趙文華屢屢催問張經何時發兵,如何作戰,張經卻一拖再拖。而張經給出的理由是時機不成熟,自己所倚重的能夠與倭寇抗衡的部隊如“狼兵”還未完全就位。


    要知道,朝廷為了東南抗倭,可是已經投入了海量的錢糧,連嘉靖本人都開內帑支援東南的抗倭,同時對於張經也是寄予了厚望,讓張經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各省兵馬,便宜行事,專負剿倭事宜。結果這麽多的錢糧砸下去,連個迴音都沒有,就是打水漂還聽個響呢!


    嘉靖和閣臣們對於張經不滿那是正常的,而張經對趙文華的輕慢,則是徹底激怒了嘉靖。嘉靖之前已經對於張經的按兵不動也屢次下敕書詢問告誡。


    而趙文華作為皇帝的欽差,當然要貫徹嘉靖的意誌,繼續催問張經何時對倭寇作戰,這本就是趙文華這個欽差的主要任務,本來就無可厚非,沒想到趙文華居然一直被張經排除在核心軍務之外。


    這不由得嘉靖不憤怒了,趙文華是自己派出去的欽差,先不論他嚴閣老的義子,工部尚書兼右都禦史的職務,就是他是個七品小吏,那也是嘉靖派出去的欽差,不是鳥人是天使,張經看不起趙文華,那就是在挑戰嘉靖的權威,嘉靖怎麽會不收拾他。


    嘉靖當即說道:“這樣吧,召左都禦史屠僑、吏部尚書李默還有兵部尚書楊博來,一起議一議趙文華的奏疏。”


    其實趙文華的奏疏現在已經傳的滿京城都是了,朱載坖當然也知道了這份奏疏,並且拿到了抄本,朱載坖看後,就一個人坐在書房裏仔細思考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