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當然知道,要是按照正常的進度,趙文華先接任總督一職,然後再由楊宜等人接任,最後這把交椅自然是落到胡宗憲頭上來的。雖然朱載坖也知道,胡宗憲足夠剿滅倭寇,但是朱載坖也明白,憑現在的裕王,是很難拉攏胡宗憲的。


    故而朱載坖想將唐順之扶上去,坐這個東南總督的位置。


    高拱想了想說道:“荊川公比之趙文華,確實更為適宜。”朱載坖現在也是希望讓唐順之上去,但是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扳倒張經,張經要是不去位,那一切都是白搭。


    朱載坖知道,原本張經的去位,是由於趙文華和胡宗憲的彈劾,實際上就是趙文華及其背後的嚴黨與張經的矛盾。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張經根本沒有領會嘉靖派遣趙文華到東南的意圖。


    趙文華到東南主要有兩個任務,第一是祭祀海神,這個是明麵上的任務,另外一個任務就是視師,嘉靖認為,當前 用兵遠在南方,沿襲遵循並不能取得勝利。應當派遣朝廷重臣前往視察,尋找適當的戰機。即於諸將之外,複設監視統撫,鼓舞士氣,商榷戰陣軍機,合謀進兵,不致延誤,克期奏績。


    說白了,這種視師,也就是大明政治製衡的一部分,誰當這個總督,都會被嘉靖這樣製衡的。張經遠在東南,專閫一方,嘉靖怎麽可能完全信任他,遣人加以製衡監視都是正常的。


    但是張經根本沒有領會到嘉靖的意圖,或者是他即使領會了,也覺得無所謂,認為現在除了他之外,無人能夠擔任總督東南這個職務。


    趙文華出發前,曾致書張經自比“憊直之心士”,希望與他同心協力,分其勞苦。但是兩個人在戰略上嚴重對立,各持己見,根本無法調和,張經對趙文華的輕佻十分不滿,而趙文華自恃欽差,態度傲慢,對前線將帥頤指氣使。


    而且趙文華又是浙江人,麵對倭寇肆虐,當然極端不滿,多次催促張經和前線將領作戰,對倭寇采取進攻態勢,趙文華還致書嚴嵩,稱:當事諸君皆老成人品,慎之又慎,未嚐不是。但治兵無法,畏賊如處虎,求其挺身以畢此事恐不可得也。


    對前線將領痛加申斥,認為他們畏敵如虎,根本無法作戰,同時還直接上疏嘉靖:至論用兵第一事,在用督撫。今用督撫,不過評論賢望,資固不可,望亦非宜。夫守廉隅、善矯飾,有虛譽於時者。使端範鎮俗可耳,若居師旅之任,未免局促誤事。采名遺宴,用違其才,誰之咎也?故宜舉惆鏡非常之人,待以不次,使當斯任,則必大有樹立。所謂資望何與焉。


    趙文華和張經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雖然朝中的大臣們對趙文華觀感不好,但是對於張經更加反感。


    聽說戶部尚書方鈍已經上疏彈劾張經,說他通倭養寇,縱賊失機,紀律大乖,將吏人人解體,征兵半天下,賊寇愈熾。這其實不是方鈍一個人的看法,而是現在大部分京師大臣對張經的看法。


    要知道方鈍算得上朝中的直臣了,既不是嚴黨,也不是徐黨,方鈍秉公直諫,先後上書十萬餘言。連方鈍對張經現在都極為不滿,可想而知其他的官員們。


    現在的問題就是張經什麽時候會下去,會以什麽方式下去。


    李春芳想了想說為朱載坖分析道,現今張經專閫東南,又是南京兵部尚書,雖然朝廷和嘉靖都對他極其不滿,但是也不可能像處置州縣官吏一樣直接免職。估計會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東南抗倭取得大勝,張經借此機會功成身退,朝廷另遣他人來。第二就是官軍再次大敗,張經被下獄治罪。


    當然,朱載坖知道,張經最後的結局有些戲劇性,雖然取得了王江涇大捷,但是還是被下獄論死。其實也不難理解,張經之前一定堅持要調廣西狼兵來,為此不惜和嘉靖、內閣翻臉,大有不調狼兵,倭寇不能被平定之勢。


    現在狼兵已經從廣西調來,大明上下都在密切的關注東南的戰事,既然張經把這狼兵吹得如此厲害,平倭非用狼兵不可之類的話已經多次在張經的奏疏中出現,若是張經調來的狼兵還是無法戰勝倭寇,那就是張經的死期了。


    高拱說道:“殿下,若是荊川公要擔任這個東南總督,那必須要在東南打出幾場漂亮仗,痛奸倭寇才是。”


    對於高拱的話,朱載坖和諸位講官們都表示讚同,其實朝廷的態度從始至終都沒有變過,就是急剿,即在短時間內迅速剿滅倭寇一舉蕩平。


    現在張經顯然不能滿足朝廷的這個要求,而接替張經的人,必須具備出色的軍事能力,對倭寇作戰要有勝算才是,這點唐順之倒是具備一些有些,自從他到任以來,倭寇對於南直隸的襲擾就沒有那麽順利了,尤其是蘇鬆地區,唐順之重點加強了防禦,使得倭寇雖然多次襲擾蘇鬆,但是都沒有重大損失,倭寇現在正在想南邊的浙江轉移。


    高拱說道:“還是要去信荊川公,設法重創倭寇,成一奇功。”


    對於高拱的說法,朱載坖不置可否,倭寇不是多能打,而是行蹤飄忽不定,又依托大海,官軍難以防守,等到倭寇襲擾後,行動遲緩的官軍根本無法追擊倭寇,想要抓住倭寇,談何容易。


    李春芳這時候說道:“殿下,何妨退而求其次?”


    朱載坖連忙問李春芳的想法,李春芳的意思很簡單,要是去追求南京兵部尚書總督東南,唐順之的資曆是確實不夠,而且這個職務實在是容易被嘉靖猜忌,就算唐順之勉強坐上去,也要承擔極大的風險,實在是劃不來。


    李春芳認為,嘉靖未必會繼續設立東南總督,這個職務實在是太過於大了,但是將東南總督換成浙直總督的話,唐順之就完全有資曆出任這個職務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