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賓這位新任禮部尚書,還未上任就已經萬眾矚目了。上任之後王用賓迅速整頓了禮部,把禮部的大權從兩位侍郎的手中收走。
王用賓上任以來,和閣臣們沒有任何交流,反而和吏部尚書李默同聲連氣,站在統一戰線,共同對抗內閣,這可是很長時間都沒有的事情。
自從張璁、夏言擔任首輔以來,內閣閣權已經壓倒部權。內閣已經淩駕於六部之上。之前張璁甚至公然宣稱:我太祖高皇帝懲前代宰相專權,不複設立,而今之內閣,猶其職也。
內閣的執掌包括票擬章奏、書寫詔旨、奏議朝政、封駁帝命、保薦人才等,本來內閣設立之初,並沒有實權,之後內閣的權力逐漸擴大,到英宗皇帝時,內閣獲得了票擬的權力,開始逐漸超越六部,到本朝,內閣的地位已經遠遠超過六部,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部臣們當然不幹,閣部之爭從內閣一出現的一直存在著,本來內閣最開始隻是皇帝的顧問,成祖時儒臣入直備顧問 而已,內閣學士們不過五品,大多以翰林學士充任,但是到了仁、宣兩朝,大學士們加尚書甚至三孤、三公等保傅官,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論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閣臣們的權力開始膨脹。
到了嘉靖時期,閣臣們基本已經全麵壓倒部臣了,在整個國家中樞政治體係中,六部屬於具體執行政務的權力層,而內閣則屬於決策層。閣臣、部臣高下立叛。
但是並非所有的部臣都甘心受閣臣擺布,最典型的就是李默了,他作為吏部尚書,在六部中地位最為尊崇,故而對閣臣們一向不太服氣,想要重振吏部天官的聲威,故而多次與內閣作對,現在王用賓上任禮部尚書,和李默站在一起,大塚宰加大宗伯的份量可不低。
現在兩位部臣對閣臣們發起了挑戰,內閣當然不會坐視,雖然嚴嵩和徐階之間矛盾極深,但是在閣部之爭上,內閣諸臣還是先放下成見,一起打擊部臣的挑釁。
今日嘉靖因為正月的各項禮儀問題,召見內閣三位閣臣和吏部尚書李默、戶部尚書方鈍和禮部尚書王用賓,嘉靖問道:“方尚書,太倉能拿出多少銀錢出來?”
嘉靖話音剛落,王用賓就出班說道:“陛下謬矣!禮儀之事,國之大事也,陛下不問禮而問財,豈不是舍本逐末乎?”
這話一出,別說戶部尚書方鈍,就是坐著的三位閣臣也是勃然變色,看向嘉靖,嘉靖說道:“那禮臣有何話說?”
王用賓說道:“陛下,禮儀之重,首在倫序。查成祖時,閣臣加尚書銜,但其位次仍列於吏部尚書之下,祖宗之法,不可變易!”
好家夥,這王用賓簡直是上來就開大啊,完全不把一眾閣臣當迴事,嚴嵩等人看向嘉靖,沒想到嘉靖麵無表情,說道:“那禮臣說說,為何後來內閣輔臣班次在吏部尚書之上了啊?”
王用賓侃侃而談,將此事說明白,本來閣臣雖然加尚書銜,但是班次肯定在吏部天官之後,但是仁宗皇帝給大學士加至三孤,品級上就超越部臣了,而景泰年間,大學士陳循上疏請正定朝儀。
陳循認為:“內閣係掌製語機密重務街門。會講之日班或列於六卿之下,恐識者笑站辱此職自臣等不才始也。又每午朝進近禦榻奏事,臣所奏多係製詔機密重務。理不宜在五府六部奏雜事後。
自此後,內閣在經筵時排位於七卿之上,並且在午朝還享有優先奏事權,閣臣在地位上已經超越部臣。
王用賓講完,嘉靖說道:“現今內閣輔臣都是三孤,品級皆在部臣之上,禮臣所言殊為無理。”嘉靖風輕雲淡的將此事化解了。
雖然嘉靖在閣部之爭中傾向於內閣,但是偶爾利用部臣打擊一下閣臣,平衡朝局也未嚐不可,故而嘉靖對於王用賓的言論雖然沒有同意,但是也沒有加以申斥。
君臣們繼續就正月裏的各項禮儀事務加以商討。對於嘉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祭祀太廟時的祝詞了,因為睿宗皇帝剛剛升袱太廟,擬定什麽樣的祝詞很重要。
從嘉靖的角度看,現在自己的親生父親已經升袱太廟了,嘉靖雖因武宗無嗣而繼承皇位,但在情感上,嘉靖並未將皇伯與皇兄視為真正的祖,嘉靖更希望突出自己的親生父親,也就是睿宗皇帝,但是大臣們肯定很難接受此事,畢竟孝宗、武宗都是做了二十年天子,而睿宗皇帝生前並非皇帝身份,這個事情十分敏感。
嚴嵩說道:“此事乃大宗伯之職分也,還請大宗伯擬來參詳。”
嘉靖看向王用賓,眼神中有些玩味說道:“禮臣怎麽說?”
王用賓當即說道:“臣以為祝詞可用,六廟皇祖考妣太皇帝後、皇伯考孝宗敬皇帝、皇考睿宗獻皇帝、皇妣慈孝獻皇後、皇兄武宗毅皇帝、孝靜毅皇後可也!”
幾位大臣都是一臉驚訝的看著王用賓,這兄弟怎麽這麽會舔!本來嚴嵩準備拿這個事情坑一下王用賓,因為一般的禮部尚書為了維護禮儀綱常,絕不可能把沒當過一天皇帝的睿宗放到武宗之前,但是將武宗放到睿宗之前,嘉靖肯定會極為不悅的。
沒想到王用賓毫無節操,直接迎合嘉靖皇帝,將睿宗放到武宗之前,雖然孝宗還在睿宗之前,可是已經不將孝宗的張皇後單獨拿出來了,而嘉靖的生父生母都是單獨拿出來說的,這樣的祝詞當然極得嘉靖的歡心。
嘉靖一連說了三個好了,對王用賓說道:“禮臣這祝詞不錯,就用這個祝詞!王尚書有心了!”嘉靖扭過頭去對黃錦說道:“王尚書剛剛到任,就勤於王事,忠勤可佳,此法酒豬羊,以慰勞卿遠來!”
嘉靖本以為王用賓會比歐陽德更難纏,沒想到他如此懂事,嘉靖對於懂事的臣子,一向是不吝賞賜的,當即就嘉賞王用賓。
王用賓上任以來,和閣臣們沒有任何交流,反而和吏部尚書李默同聲連氣,站在統一戰線,共同對抗內閣,這可是很長時間都沒有的事情。
自從張璁、夏言擔任首輔以來,內閣閣權已經壓倒部權。內閣已經淩駕於六部之上。之前張璁甚至公然宣稱:我太祖高皇帝懲前代宰相專權,不複設立,而今之內閣,猶其職也。
內閣的執掌包括票擬章奏、書寫詔旨、奏議朝政、封駁帝命、保薦人才等,本來內閣設立之初,並沒有實權,之後內閣的權力逐漸擴大,到英宗皇帝時,內閣獲得了票擬的權力,開始逐漸超越六部,到本朝,內閣的地位已經遠遠超過六部,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部臣們當然不幹,閣部之爭從內閣一出現的一直存在著,本來內閣最開始隻是皇帝的顧問,成祖時儒臣入直備顧問 而已,內閣學士們不過五品,大多以翰林學士充任,但是到了仁、宣兩朝,大學士們加尚書甚至三孤、三公等保傅官,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論言批答裁決機,宜悉由票擬,閣臣們的權力開始膨脹。
到了嘉靖時期,閣臣們基本已經全麵壓倒部臣了,在整個國家中樞政治體係中,六部屬於具體執行政務的權力層,而內閣則屬於決策層。閣臣、部臣高下立叛。
但是並非所有的部臣都甘心受閣臣擺布,最典型的就是李默了,他作為吏部尚書,在六部中地位最為尊崇,故而對閣臣們一向不太服氣,想要重振吏部天官的聲威,故而多次與內閣作對,現在王用賓上任禮部尚書,和李默站在一起,大塚宰加大宗伯的份量可不低。
現在兩位部臣對閣臣們發起了挑戰,內閣當然不會坐視,雖然嚴嵩和徐階之間矛盾極深,但是在閣部之爭上,內閣諸臣還是先放下成見,一起打擊部臣的挑釁。
今日嘉靖因為正月的各項禮儀問題,召見內閣三位閣臣和吏部尚書李默、戶部尚書方鈍和禮部尚書王用賓,嘉靖問道:“方尚書,太倉能拿出多少銀錢出來?”
嘉靖話音剛落,王用賓就出班說道:“陛下謬矣!禮儀之事,國之大事也,陛下不問禮而問財,豈不是舍本逐末乎?”
這話一出,別說戶部尚書方鈍,就是坐著的三位閣臣也是勃然變色,看向嘉靖,嘉靖說道:“那禮臣有何話說?”
王用賓說道:“陛下,禮儀之重,首在倫序。查成祖時,閣臣加尚書銜,但其位次仍列於吏部尚書之下,祖宗之法,不可變易!”
好家夥,這王用賓簡直是上來就開大啊,完全不把一眾閣臣當迴事,嚴嵩等人看向嘉靖,沒想到嘉靖麵無表情,說道:“那禮臣說說,為何後來內閣輔臣班次在吏部尚書之上了啊?”
王用賓侃侃而談,將此事說明白,本來閣臣雖然加尚書銜,但是班次肯定在吏部天官之後,但是仁宗皇帝給大學士加至三孤,品級上就超越部臣了,而景泰年間,大學士陳循上疏請正定朝儀。
陳循認為:“內閣係掌製語機密重務街門。會講之日班或列於六卿之下,恐識者笑站辱此職自臣等不才始也。又每午朝進近禦榻奏事,臣所奏多係製詔機密重務。理不宜在五府六部奏雜事後。
自此後,內閣在經筵時排位於七卿之上,並且在午朝還享有優先奏事權,閣臣在地位上已經超越部臣。
王用賓講完,嘉靖說道:“現今內閣輔臣都是三孤,品級皆在部臣之上,禮臣所言殊為無理。”嘉靖風輕雲淡的將此事化解了。
雖然嘉靖在閣部之爭中傾向於內閣,但是偶爾利用部臣打擊一下閣臣,平衡朝局也未嚐不可,故而嘉靖對於王用賓的言論雖然沒有同意,但是也沒有加以申斥。
君臣們繼續就正月裏的各項禮儀事務加以商討。對於嘉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祭祀太廟時的祝詞了,因為睿宗皇帝剛剛升袱太廟,擬定什麽樣的祝詞很重要。
從嘉靖的角度看,現在自己的親生父親已經升袱太廟了,嘉靖雖因武宗無嗣而繼承皇位,但在情感上,嘉靖並未將皇伯與皇兄視為真正的祖,嘉靖更希望突出自己的親生父親,也就是睿宗皇帝,但是大臣們肯定很難接受此事,畢竟孝宗、武宗都是做了二十年天子,而睿宗皇帝生前並非皇帝身份,這個事情十分敏感。
嚴嵩說道:“此事乃大宗伯之職分也,還請大宗伯擬來參詳。”
嘉靖看向王用賓,眼神中有些玩味說道:“禮臣怎麽說?”
王用賓當即說道:“臣以為祝詞可用,六廟皇祖考妣太皇帝後、皇伯考孝宗敬皇帝、皇考睿宗獻皇帝、皇妣慈孝獻皇後、皇兄武宗毅皇帝、孝靜毅皇後可也!”
幾位大臣都是一臉驚訝的看著王用賓,這兄弟怎麽這麽會舔!本來嚴嵩準備拿這個事情坑一下王用賓,因為一般的禮部尚書為了維護禮儀綱常,絕不可能把沒當過一天皇帝的睿宗放到武宗之前,但是將武宗放到睿宗之前,嘉靖肯定會極為不悅的。
沒想到王用賓毫無節操,直接迎合嘉靖皇帝,將睿宗放到武宗之前,雖然孝宗還在睿宗之前,可是已經不將孝宗的張皇後單獨拿出來了,而嘉靖的生父生母都是單獨拿出來說的,這樣的祝詞當然極得嘉靖的歡心。
嘉靖一連說了三個好了,對王用賓說道:“禮臣這祝詞不錯,就用這個祝詞!王尚書有心了!”嘉靖扭過頭去對黃錦說道:“王尚書剛剛到任,就勤於王事,忠勤可佳,此法酒豬羊,以慰勞卿遠來!”
嘉靖本以為王用賓會比歐陽德更難纏,沒想到他如此懂事,嘉靖對於懂事的臣子,一向是不吝賞賜的,當即就嘉賞王用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