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下歐陽德奏疏於內閣,三位閣老們自然要商議此事。
嚴嵩拿著歐陽德的奏疏,笑著對徐階說道:“子升應該早已知曉這奏疏的內容了吧!”
徐階笑著說道:“閣老明鑒,下官確實知道南野公的奏疏。”
呂本來了看奏疏,說道:“南野公的奏疏說的確實不錯,若是景王之國,那麽此事確實可以安定天下,可是親王就藩,耗費不菲,現在國用尚且不足,哪裏還有餘錢送景王就藩呢?”
對於這個問題,徐階他們之前確實商量過,徐階將他們討論過的方法說出來,嚴嵩說道:“此事恐怕沒這麽簡單,陛下英察之主,且景王殿下乃是陛下皇子,雖然就藩,陛下慈愛之心,必重加賞賜,子升所言之法,恐怕難以同意。”
嚴嵩想了想說道:“土地一事,恐怕還要多上心,老夫以為,景王應當就藩於南方,為其擇一無府之處,厚賜田產,以慰陛下之心。”
確實,自從弘治以來,對對於藩王厚加賞賜已經形成了慣例,每逢藩王就藩,為這些藩王湊齊藩國賞賜的田地都是朝廷最頭疼的事情。
嚴嵩想了想,藩王的田產無非幾個來源,一是繼承其他絕嗣藩王或藩王遺留在其他地方的產業,這也成為對絕嗣藩王產業最主要的處理方式之一。早在宣宗朝,諸王便開始請乞絕嗣藩王的田地。將絕嗣藩王的產業賜予其他藩王的做法,已經是朝廷的慣用手段。
將無稅田地賜予藩王,這是藩王獲取田產的最主要渠道。但是現在朝廷根本沒有那麽多土地給景王。嚴嵩把主意打到了收迴入官的藩王土地上,在藩王犯罪或被革去王爵的時候,王府的土地會被沒收入官,親王無嗣且王妃薨逝後,所遺產業會收迴入官,要想給景王湊夠就藩的土地,恐怕就要打這個主意了。
至於徐階他們想的將景王封在安陸附近,就近支用原興王府的莊田,嚴嵩認為絕不可行,興王府是嘉靖潛邸,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之所以要景王就藩,甚至不惜給予景王巨額經濟待遇,就是要徹底剝奪他在政治上的權力,在事實上確立裕王的儲君地位,要是讓景王的居於嘉靖潛邸,難免會引起一些其他的想法。
嚴嵩和徐階、呂本商議了一陣,嚴嵩說道:“不若將景王封在江西吧!”
此言一出,連徐階都為之一驚,嚴嵩怎麽會想到把景王封到自己的老家,那不是禍害自己老家嗎?雖然嚴嵩父子貪贓枉法,但是對自己的老家還是不錯的,不光是提攜江西後進,也一直奏請減免江西的賦稅,這會怎麽會突然想到將景王封到江西去。要知道,各處的王府為非作歹,強占田地、投獻都是常事。
徐階想了一會,說道:“首揆說的莫非是原寧藩?”
嚴嵩笑著說道:“子升倒是見事明白,老夫正有此意。”
原來正德十六年,寧王朱宸濠起兵謀反,僅四十三天就被王守仁所敗,押送北京,十二月初五日賜死於於通州。賜死朱宸濠後,寧藩被廢。
當年朱宸濠為了謀反大事,畜養亡命,隨意殺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員和無罪百姓,強奪官民田產動以萬計,並劫掠商賈,窩藏盜賊,密謀起兵。還欺壓百姓,為叛亂瘋狂斂財。其掠奪民財的手段肆無忌憚:“盡奪諸附王府民廬,責民間子錢,強奪田宅子女,養群盜,劫財江、湖間,有司不敢問。”他還數假火災奪民田地。
雖然寧王之亂後寧王府的浮財都被抄沒一空,王府也被亂軍焚毀,但是王府的田產都入官了,四代寧王的經營,田產絕對不少,將景王封在江西,再將原來寧王府的田產分給景王,也算對得起他了。
三位閣老商量已定,於是來到無逸殿求見嘉靖,嘉靖早就料到他們會來,立刻召見他們。
嚴嵩等人行禮過後,嘉靖問道:“諸位求見,可是為了歐陽德的奏疏?”
嚴嵩點頭說道:“陛下聖明,今日陛下下禮部上疏於內閣,臣等計議大宗伯所言切中時弊,乃謀國之言,陛下宜采納之。”
嘉靖說道:“景王就藩也未嚐不可,然景王此去,與朕即是永別,朕心頗為不忍。”
嚴嵩勸慰道:“陛下宜舍小情全大義,以江山社稷為重,也是保全景王。”徐階、呂本也是如此說道。
嘉靖說道:“國朝舊製,親王就藩,當厚加賞賜,朝廷營建王府,賜給莊田,而今驟然提起此事,事起倉促,如何能辦妥?畢竟是親王就藩,豈可草率?”
嚴嵩笑著說道:“陛下,可先下詔書,以安天下之心,一應賞賜莊田、王府再徐徐營建,待營建停當後,再送景王殿下之國,庶幾既可以安天下之心,順海內之望,而景王殿下亦可以在陛下膝前再承歡數載,不亦兩全其美乎?”
嘉靖說道:“惟中所言,確實一個辦法,但是朕止有此二子,而今景王就藩,別父母,遠桑梓,至於祖宗之陵墓尚不得顧,朕何以為人父者?朕其思之,惟有厚加賞賜,以全朕之愧疚也。”
嘉靖說完,見三位閣老都不接自己的話頭,嘉靖自己說道:“朕以為,賜景王莊田兩萬頃,賜銀五十萬兩,以助王就藩。”
嘉靖說完,別說三位閣老,就是在一旁站著的黃錦也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兩萬頃田地就是二百萬畝土地,還有五十萬兩白銀,嚴閣老是能搞錢,但是你這是把嚴閣老當許願池的王八了啊。
嚴嵩苦笑著說道:“陛下,漫說臣無能為景王籌措這麽多銀兩土地,就是太倉之中有這麽多錢,也斷無發銀五十萬於景王殿下,以助其就藩的道理。”
嘉靖不悅的說道:“既然國庫連送景王就藩的財物都沒有,那還提什麽景王之國,禮部此本就作罷吧!”
徐階連忙說道:“陛下,此事還可以商量,不若召大司徒、冏卿(太仆寺卿)、大司空等一道商議景王之國,再做處斷。”
嘉靖當然也知道自己是漫天要價,當即說道:“那就明日召諸卿廷議。”
嚴嵩拿著歐陽德的奏疏,笑著對徐階說道:“子升應該早已知曉這奏疏的內容了吧!”
徐階笑著說道:“閣老明鑒,下官確實知道南野公的奏疏。”
呂本來了看奏疏,說道:“南野公的奏疏說的確實不錯,若是景王之國,那麽此事確實可以安定天下,可是親王就藩,耗費不菲,現在國用尚且不足,哪裏還有餘錢送景王就藩呢?”
對於這個問題,徐階他們之前確實商量過,徐階將他們討論過的方法說出來,嚴嵩說道:“此事恐怕沒這麽簡單,陛下英察之主,且景王殿下乃是陛下皇子,雖然就藩,陛下慈愛之心,必重加賞賜,子升所言之法,恐怕難以同意。”
嚴嵩想了想說道:“土地一事,恐怕還要多上心,老夫以為,景王應當就藩於南方,為其擇一無府之處,厚賜田產,以慰陛下之心。”
確實,自從弘治以來,對對於藩王厚加賞賜已經形成了慣例,每逢藩王就藩,為這些藩王湊齊藩國賞賜的田地都是朝廷最頭疼的事情。
嚴嵩想了想,藩王的田產無非幾個來源,一是繼承其他絕嗣藩王或藩王遺留在其他地方的產業,這也成為對絕嗣藩王產業最主要的處理方式之一。早在宣宗朝,諸王便開始請乞絕嗣藩王的田地。將絕嗣藩王的產業賜予其他藩王的做法,已經是朝廷的慣用手段。
將無稅田地賜予藩王,這是藩王獲取田產的最主要渠道。但是現在朝廷根本沒有那麽多土地給景王。嚴嵩把主意打到了收迴入官的藩王土地上,在藩王犯罪或被革去王爵的時候,王府的土地會被沒收入官,親王無嗣且王妃薨逝後,所遺產業會收迴入官,要想給景王湊夠就藩的土地,恐怕就要打這個主意了。
至於徐階他們想的將景王封在安陸附近,就近支用原興王府的莊田,嚴嵩認為絕不可行,興王府是嘉靖潛邸,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之所以要景王就藩,甚至不惜給予景王巨額經濟待遇,就是要徹底剝奪他在政治上的權力,在事實上確立裕王的儲君地位,要是讓景王的居於嘉靖潛邸,難免會引起一些其他的想法。
嚴嵩和徐階、呂本商議了一陣,嚴嵩說道:“不若將景王封在江西吧!”
此言一出,連徐階都為之一驚,嚴嵩怎麽會想到把景王封到自己的老家,那不是禍害自己老家嗎?雖然嚴嵩父子貪贓枉法,但是對自己的老家還是不錯的,不光是提攜江西後進,也一直奏請減免江西的賦稅,這會怎麽會突然想到將景王封到江西去。要知道,各處的王府為非作歹,強占田地、投獻都是常事。
徐階想了一會,說道:“首揆說的莫非是原寧藩?”
嚴嵩笑著說道:“子升倒是見事明白,老夫正有此意。”
原來正德十六年,寧王朱宸濠起兵謀反,僅四十三天就被王守仁所敗,押送北京,十二月初五日賜死於於通州。賜死朱宸濠後,寧藩被廢。
當年朱宸濠為了謀反大事,畜養亡命,隨意殺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員和無罪百姓,強奪官民田產動以萬計,並劫掠商賈,窩藏盜賊,密謀起兵。還欺壓百姓,為叛亂瘋狂斂財。其掠奪民財的手段肆無忌憚:“盡奪諸附王府民廬,責民間子錢,強奪田宅子女,養群盜,劫財江、湖間,有司不敢問。”他還數假火災奪民田地。
雖然寧王之亂後寧王府的浮財都被抄沒一空,王府也被亂軍焚毀,但是王府的田產都入官了,四代寧王的經營,田產絕對不少,將景王封在江西,再將原來寧王府的田產分給景王,也算對得起他了。
三位閣老商量已定,於是來到無逸殿求見嘉靖,嘉靖早就料到他們會來,立刻召見他們。
嚴嵩等人行禮過後,嘉靖問道:“諸位求見,可是為了歐陽德的奏疏?”
嚴嵩點頭說道:“陛下聖明,今日陛下下禮部上疏於內閣,臣等計議大宗伯所言切中時弊,乃謀國之言,陛下宜采納之。”
嘉靖說道:“景王就藩也未嚐不可,然景王此去,與朕即是永別,朕心頗為不忍。”
嚴嵩勸慰道:“陛下宜舍小情全大義,以江山社稷為重,也是保全景王。”徐階、呂本也是如此說道。
嘉靖說道:“國朝舊製,親王就藩,當厚加賞賜,朝廷營建王府,賜給莊田,而今驟然提起此事,事起倉促,如何能辦妥?畢竟是親王就藩,豈可草率?”
嚴嵩笑著說道:“陛下,可先下詔書,以安天下之心,一應賞賜莊田、王府再徐徐營建,待營建停當後,再送景王殿下之國,庶幾既可以安天下之心,順海內之望,而景王殿下亦可以在陛下膝前再承歡數載,不亦兩全其美乎?”
嘉靖說道:“惟中所言,確實一個辦法,但是朕止有此二子,而今景王就藩,別父母,遠桑梓,至於祖宗之陵墓尚不得顧,朕何以為人父者?朕其思之,惟有厚加賞賜,以全朕之愧疚也。”
嘉靖說完,見三位閣老都不接自己的話頭,嘉靖自己說道:“朕以為,賜景王莊田兩萬頃,賜銀五十萬兩,以助王就藩。”
嘉靖說完,別說三位閣老,就是在一旁站著的黃錦也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兩萬頃田地就是二百萬畝土地,還有五十萬兩白銀,嚴閣老是能搞錢,但是你這是把嚴閣老當許願池的王八了啊。
嚴嵩苦笑著說道:“陛下,漫說臣無能為景王籌措這麽多銀兩土地,就是太倉之中有這麽多錢,也斷無發銀五十萬於景王殿下,以助其就藩的道理。”
嘉靖不悅的說道:“既然國庫連送景王就藩的財物都沒有,那還提什麽景王之國,禮部此本就作罷吧!”
徐階連忙說道:“陛下,此事還可以商量,不若召大司徒、冏卿(太仆寺卿)、大司空等一道商議景王之國,再做處斷。”
嘉靖當然也知道自己是漫天要價,當即說道:“那就明日召諸卿廷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