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等人都表示不讚同的這種方式,因為考選小吏和科舉畢竟是不同的,這些小吏們即便是通過考選,也不過是八九品的下級官員,朝廷選拔他們,一方麵是為了給小吏開辟一個上升的道路,實現朱載坖在即位詔書中所說的三途並進的政治宣言,兌現承諾。


    另一方麵是為朝廷選拔實用之才,這些吏員長期在衙門中鍛煉,對於衙門中的各種事情都非常了解,所以朝廷才將他們選拔,加以任用,是為了解決科舉出身的官員處理政務的實際能力不足的補充,至於朝廷大政方略,正印主官,仍然是操之於進士們手中的。


    所以楊博認為,對於吏員的晉升考選,不必如此嚴苛,凡是符合條件的,由吏部、禮部各相關衙門出題考核就行了,側重於實際政務的處理,而非是詞章學問。


    對於楊博的這個說法,朱載坖還是予以認同的,吏員出身的官員和科舉出身的官員,還是要有所區別的,吏員出身的官員,要更加側重於實務的處理,而不是學問的精深。


    李春芳則相對應的提出,雖然在吏員的考選中,可以相應的放寬對於學問的考查,但是對於吏員一次晉升進入流內官的數量應該加以限製,李春芳認為,和科舉一樣,三歲一考,一考二百人,也就是說,吏員的晉升考選,要比科舉少一半。


    對於這點,朱載坖並不同意,吏員的人數如此之龐大,在晉升的問題上還是放寬一些,畢竟對於吏員來說,他們能夠參加晉升考選的,已經是為朝廷效勞經年的老吏了,再設置重重門檻,這就有些不現實的。


    朱載坖問道:“諸位以為,朝廷考選吏員為官,是為了什麽?”


    麵對朱載坖的這個問題,官員們各有答案,有些官員們認為,考選吏員為官,是為了貫徹三途並進的國策,也有部分官員認為,是為了加強朝廷對於地方州縣的控製能力,打散原來盤踞在地方州縣衙門和六部衙門的吏員團夥。


    朱載坖認為他們說的確實都有道理,這些也都是朝廷製定這項政策的時候所考慮的部分情況,但是朱載坖認為,考選吏員為官,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輔佐州縣正印官員,這些吏員出身的官員,對於衙門中的這些事情,肯定是熟知的,同時一旦為官,就要迴避任職,他們也就和科舉出身的官員一樣,成為了流官。


    但是他們對於衙門的了解可不是這些出身科舉的正印所能夠比擬的,衙門小吏要想欺騙這些官員,那就很難的,而且同為流官,他們肯定是願意和正印合作,而不是和小吏合作,畢竟他們千辛萬苦才從吏員升遷為官,自然要維護官員的體統,這就叫做皈依者狂熱。


    而且朱載坖還會規定詳細的考成,畢竟州縣正印對於屬下的官吏考成是一言而決的,所以在朱載坖看來,這些吏員出身的官員並非是科舉官員的對手,他們也不可能是對手,更多的是分工不同罷了。


    朱載坖認為,吏員考選一年一考,一考二百人,其中三考兩上的,考核通過之後,可以授予從八品的職務。


    對於考選的題目,朱載坖也做了規定,吏員的考選就不是以八股經義為主了,而是是實務為主,同時吏員實行分科考核,按照六部加以分科,由翰林院、禮部、吏部會同各部共同出題,按照各部所缺少的人員數量,分配名額。


    當然,這麽大的改革,肯定也是要試行,朱載坖在和朝臣們討論了之後,決定在南直隸、浙江、直隸、京師各衙門、提督海關、提督鹽政、提督鈔關等衙門試行。


    首先第一步就是對上列個衙門的吏員職務清查造冊,根據職務編定等級,同時由吏部組織,對現有的吏員進行考核,裁汰掉不合格的吏員。


    然後展開新進吏員的考選工作,朱載坖這次仍然沒有放寬限製,要求吏員必須有秀才功名,五十歲以下,都可以報名參加。


    由提督學政會同巡撫、巡按禦史負責考選吏員的工作。


    而朱載坖隨即下達詔書,在南北直隸、順天府、浙江各縣,設立縣尉,專司捕盜之事,協助縣令處理刑名事務,縣尉定為從八品,三班衙役都歸縣尉直接管理。


    而對於衙役的來源,朱載坖也做了規定,九邊官軍士卒、各鎮營兵士卒,年三十五以上,不勝上陣者,經參將批準,可以退役,退役之後,可以安排到其原籍擔任衙役,也可以由朝廷分配到各地充任捕役,但是這些退役老卒,都是經製吏,也就是有編製的吏員。


    這樣一來,就解決按照退役士卒這個大問題,還有就是個巡檢司的設立,除了在州縣交通要道設立巡檢司之外,鈔關、鹽運、運河等處也要設立巡檢司,巡檢司的兵丁、捕役也主要從這些退伍老卒中選取。


    而由於今年是第一次實行吏員考選入官的政策,所以今年的考選入官,主要由各衙門的正印以推薦的形式加以選拔,各衙門吏員,在衙門辦事五年以上,年齡在五十歲以下,經本衙正印官推薦,皆可以參加考選。


    而且各衙門吏員,日後有功名者,也可以繼續參加科舉,效仿兩宋鎖廳試,單獨出題考試。


    而且鑒於日後的吏員考選是朝廷定製,而且現在朱載坖和朝廷對於吏員也是非常重視,所以經吏部尚書楊博上奏,在吏部下單獨設立一個衙門,專門管理吏員的事務,取前唐流外銓之意,成為吏部流外銓選院,遣吏部左侍郎一名,專管此事。


    除了秀才之外,國子監算學學員,經國子監考核之後,可以直接到各衙門任職,而且是流外一等上吏員,隻要符合三考兩上的規定,就可以直接參加吏員的流內考選。


    對於天下衙門的吏員,要全部予以登記造冊,納入吏部的管理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