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看了一下劉世延的奏疏,對朱載坖說道:“劉世延向陛下痛切反省,請罪。”


    朱載坖冷笑一聲說道:“管他作甚。”朱載坖根本沒空搭理一個誠意伯,哪有空處理這些事情。


    朱載坖在敲打完徐鵬舉之後,就立即指令張居正會同應天府尹方廉清丈田畝,迅速推進在南京和南直隸的清丈田畝,今年就是照新例征收賦稅。


    同時來自地方州縣主官的各種奏疏也到了朱載坖的案頭,州縣官員們也針對新政提出了各種建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針對地方留存的問題,按照大明製度,地方州縣衙門的預算並不多,僅包括地方官員俸祿、衛所軍需、生員廩食、孤寡救濟以及皇族祿米開支等,若有其他支出必須每年會計一次,報部批準,但是實際上地方官府要承擔的開支是非常浩大的。


    而且大明對於州縣衙門的編製是很少的,一縣之官員,在朝廷有邊鎮的僅有縣令、縣丞、主簿和典史以及六曹所謂經製吏,其人數不過數十人,府衙也是一樣的,但是實際上管理一縣一府,哪裏僅僅是這些官吏能夠管理的,州縣衙門必須雇傭大量的書手、差役、步快、馬快等,這些人可不在朝廷的供養範圍內。


    但是他們也是要工食銀的,所以之前州縣官府為了維持正常運轉,都不得不將這筆費用攤派到百姓身上去,混雜在相關役銀中,或額外索取於百姓,至於索取多少,就全看州縣官員的良心了,好一些的,僅僅是索取工食銀,要是遇到貪官汙吏,借機大索百姓,為自己撈取好處也是正常。


    巡按浙江禦史龐尚鵬的奏疏中說的很明白,他在其中說道:“加派一節乃額外之征,頭緒多端,事體不一,或以上司公禮取用看席花段,或以官員升任取送水手盤纏,又有修船料價、撮辦家火、雇募長夫等項,並不申詳撫按衙門,擅行科派裏甲,甚至背以加派織造為名,趁機冒破入己者,蓋緣錢糧原無定額,是以征派致有侵漁。”


    這種毫無節製的加派,對百姓的傷害極大,不少官員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紛紛向朱載坖上疏。因為之前大明的賦稅分為起運和留存兩部分,一般來說八分起運,二分留存,留給地方州縣的僅有二成,現在州縣官員們認為,朝廷起運太多,給地方留存太少。


    其中以龐尚鵬的奏疏最有說服力,龐尚鵬在奏疏中杭州府錢塘縣為例,向朱載坖詳細解釋了這種加派的可怕之處,錢塘縣全麵折銀之後全縣的田賦折銀為一萬五千四百兩,而加派高達一萬三千兩,已經快和朝廷的征稅相當了。


    這種加派固結於各項日常行政事務之中,根本無從分辨,官員吏胥的貪婪程度,應酬排場的講求與否,直接關係到裏甲負擔的輕重。現在地方官府的做法都是將這些額外的開支全部按裏甲攤派,至於多少,就全看官吏的良心了。


    所以很多官員都認為應當增加留存比例,以應對地方州縣衙門的開支,同時以一省為單位,將所有的雜費、工食銀等全部統一編派,均平征收,不準地方有司隨意加派加征,增加百姓負擔。


    朱載坖看了這些相關的奏疏,明白了州縣官員們的意思,州縣官員的一部分看法確實是正確的,就是州縣衙門的行政經費確實是不足,原有的二分留存根本不能滿足州縣衙門的運作,為了維持衙門的運作,官員們不得不加派銀兩給百姓,甚至借機巧取豪奪。


    這點確實是朱載坖認可的,但是借此大規模減少起運,增加留存,朱載坖認為這是不行的,可以適當的增加留存,但是畢竟九邊大軍都需要東南的賦稅的支持,大幅度減少起運會危及到朝廷的財政安全,這是朱載坖所不能允許的。


    而且朱載坖很清楚,開源才是重點,從百姓身上搜刮,就算是敲骨吸髓,又能有多少銀子呢?誰有錢,就掙誰的。當然了,他們是不會輕易讓朱載坖把錢站著掙了,所以朱載坖帶了三萬大軍,他們要是體麵,朱載坖就讓他體麵,他們要是不體麵,朱載坖就幫他們體麵。


    朱載坖這幾日都在翻閱東南地方官的奏疏,他們主要關注的問題就是折色比例和留存比例問題,蘇州等府縣,願意繳納本色,而徽州、浙江等地,則願意全部折銀繳納,對於這個問題朱載坖也要和閣臣們商量之後再做打算。


    現在朱載坖關心的是清丈田畝能否順利推行,朝廷的新政能否在東南全麵推行,尤其是這些勳臣們,南京勳臣無法無天慣了,朱載坖不親自前來震懾他們,憑張居正、楊繼盛他們還真不好辦,畢竟魏國公在南京市百餘年的地頭蛇了,就像之前楊繼盛在討論軍屯問題時候看到的一樣。


    他在奏疏中稱:“各所屯軍,視武弁皆世受統轄之人,自非破裂身家死生在俄頃,誰肯危言正色訐發其奸, 以取反噬之禍乎?若其同為僚屬,則更相遮護,所至皆然。”


    僅憑朝廷的一紙詔書就想使得他們將私自役使的軍士交出來,將侵占的田畝的加以清丈起科,無異於癡人說夢。在朱載坖的嚴令之下,魏國公徐鵬舉退出了近四千被他私自役使的軍士,應天以及附近州縣的田畝也開始順利的清丈了。


    南直隸的士紳地主們見連魏國公這樣的國朝勳臣都不得不為新政讓路,其餘的地主們也就基本上偃旗息鼓,不敢和朝廷對抗了,朱載坖嚴令浙直各道、府、州縣,盡快清丈田畝,編撰成冊,日後有田地買賣等,必須及時變更,每五年由朝廷組織,進行田畝的清丈工作。


    同時提督海關衙門戶部左侍郎兼兵部左侍郎胡宗憲也奉詔到南京麵聖,朱載坖也當即召見他,詢問有關海關的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