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幫言官們在午門外聚集,想要見朱載坖,現在見到了朱載坖,說的也就是這些陳詞濫調,朱載坖哪有閑心和他們再繼續扯淡下去啊。
朱載坖問道:“你們若是還說這些東西,朕也沒空和你們扯這些事情。”說罷朱載坖就準備轉身離開。
這幫科道言官們當即不幹了,他們好不容易才有這次麵聖的機會,當然不能放朱載坖走了。
戶科給事中孫芝說道:“陛下,馮禦史之案,陛下何必如此,當年的陳年舊案,再治罪馮禦史,何況張璁有何德行,可以諡為文正?”
這話得到了一大批言官們的附和,這其實才是這些言官最生氣的地方,在他們眼中馮恩是他們科道的四鐵禦史,而文正這個諡號更是無比尊崇,能夠得這個諡號的,無一不是士林楷模,萬方景仰,張璁不過一個幸臣罷了,怎麽配文正之諡號。
李春芳和高拱準備上前迴答這個問題,但是被朱載坖製止了,朱載坖準備親自迴答這個問題,朱載坖首先命黃錦將楊繼盛的奏疏取來,朱載坖讓黃錦就在午門外將楊繼盛的奏疏當中宣讀。
這是楊繼盛的鬆江府查訪到的,其一是馮恩家族的財產情況,其二就是馮恩歸家之後為自己打造所謂四鐵禦史人設的相關證據,還有一份就是刑部右侍郎王世貞的請罪奏疏,王世貞在奏疏中坦陳,自己是收受了馮恩之孫馮行可得三百銀子潤筆費,才按照馮行可的意思為其父祖寫文章,歌頌馮恩所謂四鐵禦史的功勞。
兩份奏疏念完,科道言官們鴉雀無聲,朱載坖這才說道:“怎麽,還有誰要為馮恩鳴冤的嗎?給朕解釋一下馮家的財產是怎麽來的?馮恩難道是當世陶朱,還是沈萬三再生?要是他又這個本分,朕願意以其為大司農!”
楊繼盛是什麽樣的人,科道言官是很清楚的,比起馮恩這個自己吹出來的所謂四鐵禦史,楊繼盛這個鐵膽禦史可是實打實的,對於楊繼盛這樣的人物,科道言官們還是相信他的奏疏真實性,而且還有王世貞的印證,王世貞可是如今的文壇盟主,他這樣的人是很愛惜自己的名聲的,不會瞎說的。
見言官們不說話,朱載坖就要說話了,朱載坖對這些言官們說道:“這就你們口中的四鐵禦史,馮恩一案,朕並非是追究他當年之罪。以當年他上疏妄言大臣德政,祖訓明言當斬,先帝寬仁,張璁等臣子竭力為之辯解,方得不死,張璁以德報怨,其德行還不夠高嗎?試問爾等,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呢?朕之所以懲辦馮恩,乃是因為其迴鄉之後,為了一己私利,大肆寫作文章,不但文過飾非,顛倒黑白,反而是大肆詆毀張璁,甚至是先帝,朕豈能容他?爾等為之張目,難道是其同黨嗎?”
朱載坖的質問,使得一眾言官們無法迴答這個問題,誰敢這個時候跳出來為馮恩叫屈,那就是馮恩的同黨,你看朱載坖敢不敢把你送到北鎮撫司去。
麵對這些言官,朱載坖可不能慣著他們,朱載坖接下來就問道:“你們說張璁不配文正,那你們給朕說說,文正是個什麽意思啊?”
禮科給事中周世選當即說道:“陛下,所謂正者,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內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潔曰正;圖國忘死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周世選還準備繼續說下去,論述張璁不配文正的種種理由,朱載坖立即將其打斷,朱載坖說道:“這就是了,張璁之為官清廉,天下皆知,難道不是清白守潔嗎?力推新政,嘔心瀝血,不是圖國忘死嗎?張璁在任之時,豈容得爾等在此猖狂?”
朱載坖才不管這些,這次朱載坖是鐵了心要給張璁一個文正,哪裏會和這些言官們多說什麽,朱載坖接著說道:“你們要是沒什麽說的,就趕緊散去,午門重地,爾等在此攪擾,是何道理?”
雖然言官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都被朱載坖一一駁斥了,但是他們也不會就此罷休,戶科給事中溫純就出來說道:“陛下月餘未臨朝,臣僚不安,臣敢請陛下臨朝視事。”
朱載坖隻得說道:“朕之前略有風寒,等到身體好些了,會臨朝聽政的。”
對於這個狗屁的朝會,朱載坖也是極其討厭,朱載坖都有把西苑收拾一下,幹脆也搬到西苑去算了,還得是萬壽帝君聰明,這個朝會完全是浪費時間。
朱載坖說完之後徑直走了,將剩下的事情交給閣臣們處理就是,幾位閣臣們好說歹說才把這幫科道言官們勸走,迴到內閣,一眾閣臣都是麵色凝重,今日言官們來鬧事,僅僅是個開端,他們絕不會就此罷休的,這點一眾閣臣們都很清楚的。
曆來推行新政,哪有一帆風順的啊。雖然現在朱載坖極為強勢,但是這幫人擺明了就是要借此機會對新政發難,怎麽會因為三言兩語就退縮的。
徐階在自己的值房中坐了一會,起身在內閣辦事的場所內四處走動,徐階的這種反常行為,引起了閣臣們的注意,李春芳趕緊上前問道:“首揆,可是有事?”
徐階笑著說道:“老夫能有什麽事?隻是日後這副擔子,得子實你來挑了!”
李春芳知道徐階的意思,其實徐階本就早有退意,隻是朱載坖之前一直沒有準允罷了,現在廣西出了這麽大的簍子,總得有人來承擔責任吧?徐階作為首輔,自請致仕,也能夠堵住這些人的嘴了。
李春芳上前攙扶了徐階,說道:“首揆何必如此,事還未至此也!”
李春芳這話,雖然有些場麵,但是也並非全是假話,徐階這個時候請辭,多少有些引咎辭職的意思,對於徐階的清譽,總歸是有影響的。
麵對李春芳的勸慰,徐階笑了笑說道:“子實,此心光明,夫複何求?隻是日後叔大,子實要費費心了!”
李春芳點頭答應下來,陪著徐階逛了逛內閣和翰林院。
朱載坖問道:“你們若是還說這些東西,朕也沒空和你們扯這些事情。”說罷朱載坖就準備轉身離開。
這幫科道言官們當即不幹了,他們好不容易才有這次麵聖的機會,當然不能放朱載坖走了。
戶科給事中孫芝說道:“陛下,馮禦史之案,陛下何必如此,當年的陳年舊案,再治罪馮禦史,何況張璁有何德行,可以諡為文正?”
這話得到了一大批言官們的附和,這其實才是這些言官最生氣的地方,在他們眼中馮恩是他們科道的四鐵禦史,而文正這個諡號更是無比尊崇,能夠得這個諡號的,無一不是士林楷模,萬方景仰,張璁不過一個幸臣罷了,怎麽配文正之諡號。
李春芳和高拱準備上前迴答這個問題,但是被朱載坖製止了,朱載坖準備親自迴答這個問題,朱載坖首先命黃錦將楊繼盛的奏疏取來,朱載坖讓黃錦就在午門外將楊繼盛的奏疏當中宣讀。
這是楊繼盛的鬆江府查訪到的,其一是馮恩家族的財產情況,其二就是馮恩歸家之後為自己打造所謂四鐵禦史人設的相關證據,還有一份就是刑部右侍郎王世貞的請罪奏疏,王世貞在奏疏中坦陳,自己是收受了馮恩之孫馮行可得三百銀子潤筆費,才按照馮行可的意思為其父祖寫文章,歌頌馮恩所謂四鐵禦史的功勞。
兩份奏疏念完,科道言官們鴉雀無聲,朱載坖這才說道:“怎麽,還有誰要為馮恩鳴冤的嗎?給朕解釋一下馮家的財產是怎麽來的?馮恩難道是當世陶朱,還是沈萬三再生?要是他又這個本分,朕願意以其為大司農!”
楊繼盛是什麽樣的人,科道言官是很清楚的,比起馮恩這個自己吹出來的所謂四鐵禦史,楊繼盛這個鐵膽禦史可是實打實的,對於楊繼盛這樣的人物,科道言官們還是相信他的奏疏真實性,而且還有王世貞的印證,王世貞可是如今的文壇盟主,他這樣的人是很愛惜自己的名聲的,不會瞎說的。
見言官們不說話,朱載坖就要說話了,朱載坖對這些言官們說道:“這就你們口中的四鐵禦史,馮恩一案,朕並非是追究他當年之罪。以當年他上疏妄言大臣德政,祖訓明言當斬,先帝寬仁,張璁等臣子竭力為之辯解,方得不死,張璁以德報怨,其德行還不夠高嗎?試問爾等,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呢?朕之所以懲辦馮恩,乃是因為其迴鄉之後,為了一己私利,大肆寫作文章,不但文過飾非,顛倒黑白,反而是大肆詆毀張璁,甚至是先帝,朕豈能容他?爾等為之張目,難道是其同黨嗎?”
朱載坖的質問,使得一眾言官們無法迴答這個問題,誰敢這個時候跳出來為馮恩叫屈,那就是馮恩的同黨,你看朱載坖敢不敢把你送到北鎮撫司去。
麵對這些言官,朱載坖可不能慣著他們,朱載坖接下來就問道:“你們說張璁不配文正,那你們給朕說說,文正是個什麽意思啊?”
禮科給事中周世選當即說道:“陛下,所謂正者,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內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潔曰正;圖國忘死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周世選還準備繼續說下去,論述張璁不配文正的種種理由,朱載坖立即將其打斷,朱載坖說道:“這就是了,張璁之為官清廉,天下皆知,難道不是清白守潔嗎?力推新政,嘔心瀝血,不是圖國忘死嗎?張璁在任之時,豈容得爾等在此猖狂?”
朱載坖才不管這些,這次朱載坖是鐵了心要給張璁一個文正,哪裏會和這些言官們多說什麽,朱載坖接著說道:“你們要是沒什麽說的,就趕緊散去,午門重地,爾等在此攪擾,是何道理?”
雖然言官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都被朱載坖一一駁斥了,但是他們也不會就此罷休,戶科給事中溫純就出來說道:“陛下月餘未臨朝,臣僚不安,臣敢請陛下臨朝視事。”
朱載坖隻得說道:“朕之前略有風寒,等到身體好些了,會臨朝聽政的。”
對於這個狗屁的朝會,朱載坖也是極其討厭,朱載坖都有把西苑收拾一下,幹脆也搬到西苑去算了,還得是萬壽帝君聰明,這個朝會完全是浪費時間。
朱載坖說完之後徑直走了,將剩下的事情交給閣臣們處理就是,幾位閣臣們好說歹說才把這幫科道言官們勸走,迴到內閣,一眾閣臣都是麵色凝重,今日言官們來鬧事,僅僅是個開端,他們絕不會就此罷休的,這點一眾閣臣們都很清楚的。
曆來推行新政,哪有一帆風順的啊。雖然現在朱載坖極為強勢,但是這幫人擺明了就是要借此機會對新政發難,怎麽會因為三言兩語就退縮的。
徐階在自己的值房中坐了一會,起身在內閣辦事的場所內四處走動,徐階的這種反常行為,引起了閣臣們的注意,李春芳趕緊上前問道:“首揆,可是有事?”
徐階笑著說道:“老夫能有什麽事?隻是日後這副擔子,得子實你來挑了!”
李春芳知道徐階的意思,其實徐階本就早有退意,隻是朱載坖之前一直沒有準允罷了,現在廣西出了這麽大的簍子,總得有人來承擔責任吧?徐階作為首輔,自請致仕,也能夠堵住這些人的嘴了。
李春芳上前攙扶了徐階,說道:“首揆何必如此,事還未至此也!”
李春芳這話,雖然有些場麵,但是也並非全是假話,徐階這個時候請辭,多少有些引咎辭職的意思,對於徐階的清譽,總歸是有影響的。
麵對李春芳的勸慰,徐階笑了笑說道:“子實,此心光明,夫複何求?隻是日後叔大,子實要費費心了!”
李春芳點頭答應下來,陪著徐階逛了逛內閣和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