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對王國光說道:“王國光,楊尚書可是在朕的麵前多次保奏於你,朕才對你加以拔擢的,你不要辜負了楊尚書的一片苦心才是!”
王國光趕緊說道:“陛下教誨,臣永記心間。”
朱載坖讓臣子們趕緊去辦差,隨後叫來馮保,令馮保以禦馬少監兼司禮監秉筆身份赴倉場與都察院刑部一道查察本案,朱載坖對於馮保就一個要求,將此案查個水落石出。
對於都察院和刑部,朱載坖實在是不放心,倒不是說他們沒能力,隻是朱載坖太了解他們,他們很可能察個不痛不癢,隻要能夠交差就行了,而朱載坖正式要借此案來樹立自己的威信,肯定是要窮究到底的,這幫蠡蟲,有一個算一個,朱載坖都要嚴懲,把吃了的都吐出來才行。
除了馮保之外,朱載坖還召見了朱希孝、陸繹和嚴紹庭,吩咐錦衣衛也要嚴查此案,這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這些小吏往往都是世代在倉場幹活,他們在倉場是盤根錯節,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總督倉場,也未必能夠把他們怎麽樣,因為總督倉場不過是流水的官員,他們才是鐵打的小吏。
朱載坖這次就準備打打鐵,看看這幫小吏有多大的本事,這事朱載坖就交給陸繹親自辦,朱載坖說道:“陸繹,勿拘用刑,這班奸猾小吏,不動大刑,難得實情,刑死無過。”
有朱載坖撐腰,陸繹當即領命,從北鎮撫司中選拔了一批精幹校尉,會同馮保以及東廠的番役一道趕赴京通倉。
王國光等會同刑部、都察院已經先一步迴到京通倉緝拿相關人犯,首當其衝的就是分管薊鎮的管糧郎中,薊鎮的軍糧出了問題,肯定就要從這次查起。
王國光當即令人將管糧郎中傳喚來,這次除了王國光之外,都察院派出的右副都禦史陳瓚,這位是老刑名了,中進士之後,初任山西太原府陽曲縣知縣,曆任山東道監察禦史、山東按察司副使、河南按察使,右副都禦史,一直都在和刑名打交道,算是都察院內精通刑名的人物了。
而刑部則是派出了刑部右侍郎王世貞,這位是徐閣老的高徒,也是長期從事刑獄工作的。
王國光將管糧郎中傳喚而來之後,對他說道:“薊鎮軍糧是怎麽迴事?本官想你是知道的吧,這兩位是都察院陳都憲和刑部王司寇,你要是將此事和盤托出,我等念在同朝為官的份上,還能保全一二,要是等到廠衛來了,那可就悔之晚矣了!”
薊鎮軍糧的事情已經發了,這事在倉場已經傳遍了,畢竟錦衣親軍將巡倉禦史和錦衣衛巡倉千戶就給捉拿了,這可不是小事。尤其是錦衣衛的巡倉千戶,被下了南鎮撫司,那可是專門審理錦衣衛內部犯罪校尉軍官的地方,是執行錦衣衛家法的地方,比之北鎮撫司更加恐怖。
管糧郎中當然知道王國光他們找他是為了什麽,可是他不敢說,同時他也是心存僥幸,畢竟這些事情在倉場內部已經是潛規則了,薊鎮軍糧出事,他大不了一命抵了,若是將倉場的這些事情說出來,恐怕他全家老小都危險了。
所以管糧郎中除了認罪之外沒有一言,氣的王國光怒斥道:“爾這班冥頑不靈,莫非真要到北鎮撫司去才肯說嗎?”
王國光的話音未落,陸繹的聲音就傳來了,陸繹笑著說道:“北鎮撫司就不必去了,本官已經來了。”
陸繹和馮保到了之後,與王國光等人見了禮後,陸繹首先傳達了朱載坖的口諭,當聽到朱載坖所說的刑死無過的時候,王國光等人心頭都是一顫,朱載坖這次是真的動怒了。
陸繹可不是王國光這樣的文人,一上來就將整個薊鎮管糧郎中下麵的典吏、官辦、書算、吏書、書辦等小吏全部拿捕了,錦衣校尉如狼似虎,將一眾犯官們押來。
陸繹笑著對他們說道:“聖人有言,不教而誅謂之虐,本指揮也不能不教而誅,你們現在從實招來,至少可以免去皮肉之苦,若是還不知好歹,錦衣衛的刑具你們可以挨個嚐試一下,本官審過白蓮妖人、倭寇、蒙古細作,還不知道你們和他們比起來誰的骨頭更硬。”
麵對著錦衣校尉和東廠的番役,這幫官吏們雖然嚇得篩糠,但是還是不願意交代,因為他們很清楚,一旦交代出來,必將是一起大案。
陸繹見狀,笑著問道:“馮公公,是本衛動手,還是請東廠的兄弟動手?”
馮保笑著說道:“倒要請教錦衣親軍的手段了。”
王國光說道:“二位,就在此地用刑,恐怕不妥吧,這裏畢竟是總督倉場衙門啊。”
陸繹不以為意的說道:“正是要震懾一下這幫蠡蟲。兒郎們將這些人的嘴堵上,免得汙了大人們的耳朵。”
錦衣校尉們多攜帶有防止嫌犯自殺或者喊叫的木丸,在陸繹的命令下,錦衣衛校尉們從木丸塞口,而後開始用刑,雖然這裏不是在北鎮撫司,但是錦衣校尉們利用現成的工具,僅僅是杖刑和夾棍等刑具,就已經是這些養尊處優的官吏們所吃不消的。
不消一個時辰,在錦衣衛的政策攻心和說服教育下,這些官員們終於被錦衣衛們說服了願意交代事情的始末。
原來京通倉每年該運薊州軍糧五十萬六千石,其中,撥漕糧二十萬六千石以給昌密二鎮兵馬,這次出事的也就是這二十萬六千石糧食。
因為京通倉的糧食腐爛情況現在極其嚴重,而他們也知道王國光正在查京通倉的儲糧真實情況,為了將儲糧數目與賬麵相符,他們將這些腐爛的糧食充作軍糧,發運到薊鎮。
而這些腐爛的糧食從哪裏來的呢?從漕船上來的,運軍如果路上因為各種原因使糧食短少,就可以摻雜各種雜物(如雜土、水等)到糧食中交納。這樣的雜物混入漕糧中,加上倉官管理不善,京通倉糧腐爛現象十分嚴重。
王國光趕緊說道:“陛下教誨,臣永記心間。”
朱載坖讓臣子們趕緊去辦差,隨後叫來馮保,令馮保以禦馬少監兼司禮監秉筆身份赴倉場與都察院刑部一道查察本案,朱載坖對於馮保就一個要求,將此案查個水落石出。
對於都察院和刑部,朱載坖實在是不放心,倒不是說他們沒能力,隻是朱載坖太了解他們,他們很可能察個不痛不癢,隻要能夠交差就行了,而朱載坖正式要借此案來樹立自己的威信,肯定是要窮究到底的,這幫蠡蟲,有一個算一個,朱載坖都要嚴懲,把吃了的都吐出來才行。
除了馮保之外,朱載坖還召見了朱希孝、陸繹和嚴紹庭,吩咐錦衣衛也要嚴查此案,這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這些小吏往往都是世代在倉場幹活,他們在倉場是盤根錯節,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總督倉場,也未必能夠把他們怎麽樣,因為總督倉場不過是流水的官員,他們才是鐵打的小吏。
朱載坖這次就準備打打鐵,看看這幫小吏有多大的本事,這事朱載坖就交給陸繹親自辦,朱載坖說道:“陸繹,勿拘用刑,這班奸猾小吏,不動大刑,難得實情,刑死無過。”
有朱載坖撐腰,陸繹當即領命,從北鎮撫司中選拔了一批精幹校尉,會同馮保以及東廠的番役一道趕赴京通倉。
王國光等會同刑部、都察院已經先一步迴到京通倉緝拿相關人犯,首當其衝的就是分管薊鎮的管糧郎中,薊鎮的軍糧出了問題,肯定就要從這次查起。
王國光當即令人將管糧郎中傳喚來,這次除了王國光之外,都察院派出的右副都禦史陳瓚,這位是老刑名了,中進士之後,初任山西太原府陽曲縣知縣,曆任山東道監察禦史、山東按察司副使、河南按察使,右副都禦史,一直都在和刑名打交道,算是都察院內精通刑名的人物了。
而刑部則是派出了刑部右侍郎王世貞,這位是徐閣老的高徒,也是長期從事刑獄工作的。
王國光將管糧郎中傳喚而來之後,對他說道:“薊鎮軍糧是怎麽迴事?本官想你是知道的吧,這兩位是都察院陳都憲和刑部王司寇,你要是將此事和盤托出,我等念在同朝為官的份上,還能保全一二,要是等到廠衛來了,那可就悔之晚矣了!”
薊鎮軍糧的事情已經發了,這事在倉場已經傳遍了,畢竟錦衣親軍將巡倉禦史和錦衣衛巡倉千戶就給捉拿了,這可不是小事。尤其是錦衣衛的巡倉千戶,被下了南鎮撫司,那可是專門審理錦衣衛內部犯罪校尉軍官的地方,是執行錦衣衛家法的地方,比之北鎮撫司更加恐怖。
管糧郎中當然知道王國光他們找他是為了什麽,可是他不敢說,同時他也是心存僥幸,畢竟這些事情在倉場內部已經是潛規則了,薊鎮軍糧出事,他大不了一命抵了,若是將倉場的這些事情說出來,恐怕他全家老小都危險了。
所以管糧郎中除了認罪之外沒有一言,氣的王國光怒斥道:“爾這班冥頑不靈,莫非真要到北鎮撫司去才肯說嗎?”
王國光的話音未落,陸繹的聲音就傳來了,陸繹笑著說道:“北鎮撫司就不必去了,本官已經來了。”
陸繹和馮保到了之後,與王國光等人見了禮後,陸繹首先傳達了朱載坖的口諭,當聽到朱載坖所說的刑死無過的時候,王國光等人心頭都是一顫,朱載坖這次是真的動怒了。
陸繹可不是王國光這樣的文人,一上來就將整個薊鎮管糧郎中下麵的典吏、官辦、書算、吏書、書辦等小吏全部拿捕了,錦衣校尉如狼似虎,將一眾犯官們押來。
陸繹笑著對他們說道:“聖人有言,不教而誅謂之虐,本指揮也不能不教而誅,你們現在從實招來,至少可以免去皮肉之苦,若是還不知好歹,錦衣衛的刑具你們可以挨個嚐試一下,本官審過白蓮妖人、倭寇、蒙古細作,還不知道你們和他們比起來誰的骨頭更硬。”
麵對著錦衣校尉和東廠的番役,這幫官吏們雖然嚇得篩糠,但是還是不願意交代,因為他們很清楚,一旦交代出來,必將是一起大案。
陸繹見狀,笑著問道:“馮公公,是本衛動手,還是請東廠的兄弟動手?”
馮保笑著說道:“倒要請教錦衣親軍的手段了。”
王國光說道:“二位,就在此地用刑,恐怕不妥吧,這裏畢竟是總督倉場衙門啊。”
陸繹不以為意的說道:“正是要震懾一下這幫蠡蟲。兒郎們將這些人的嘴堵上,免得汙了大人們的耳朵。”
錦衣校尉們多攜帶有防止嫌犯自殺或者喊叫的木丸,在陸繹的命令下,錦衣衛校尉們從木丸塞口,而後開始用刑,雖然這裏不是在北鎮撫司,但是錦衣校尉們利用現成的工具,僅僅是杖刑和夾棍等刑具,就已經是這些養尊處優的官吏們所吃不消的。
不消一個時辰,在錦衣衛的政策攻心和說服教育下,這些官員們終於被錦衣衛們說服了願意交代事情的始末。
原來京通倉每年該運薊州軍糧五十萬六千石,其中,撥漕糧二十萬六千石以給昌密二鎮兵馬,這次出事的也就是這二十萬六千石糧食。
因為京通倉的糧食腐爛情況現在極其嚴重,而他們也知道王國光正在查京通倉的儲糧真實情況,為了將儲糧數目與賬麵相符,他們將這些腐爛的糧食充作軍糧,發運到薊鎮。
而這些腐爛的糧食從哪裏來的呢?從漕船上來的,運軍如果路上因為各種原因使糧食短少,就可以摻雜各種雜物(如雜土、水等)到糧食中交納。這樣的雜物混入漕糧中,加上倉官管理不善,京通倉糧腐爛現象十分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