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嘉靖的這個想法,幾乎所有的重臣們都不支持。對於封爵一事,文官們一向是極為警惕的。


    由於嘉靖出自外藩,他自己與前朝佞幸、外戚關係疏遠,甚至視其為潛在威脅。因此登極之初,嘉靖便下詔裁革正德元年以來諸色人等傳升、乞升官員。於是正德朝冒封的太監子弟、佞幸武將穀大寬、張富、朱德等迫於壓力紛紛自請除爵,嘉靖順勢將他們削奪殆盡。


    不光是濫封的爵位,連外戚的封爵也被嘉靖給限製了,嘉靖盡除外戚的意圖非常強烈,為此,就連他自己的母族蔣氏以及皇後陳氏、方氏諸家也僅封爵而不許世襲,或出特恩承襲一代。


    嘉靖一朝對於封爵控製的是極為嚴苛的,唯一的特例就是嘉靖二十五年,正式冊封寵信道士陶仲文為恭城伯,名義是非常無稽的禱雨濟旱,力讚平獄功。除此之外,嘉靖沒有冊封過一名武將。


    並非是嘉靖朝沒有大將,嘉靖朝是戰事最為頻仍的時期之 一,南倭北虜”邊患不斷,大將輩出,有待封賞者不在少數,但是封爵卻是沒有一人。所以嚴嵩等人都不同意給馬芳封爵。


    原因也很簡單,說不過去。


    馬芳之前的嘉靖朝武將,如都督馬永、梁震、周尚文、沈希儀等雖古名將何以加,但功高賞薄,都沒有封爵。


    如久充大同總兵的周尚文,在升至左都督後又屢有功勳,累加太保兼太子太傅等公孤職銜。周尚文是都督武臣中首位加三公職銜者,其功勳卓著幾無賞可酬,但仍未沾爵祿。而且馬芳就是周尚文一手提拔起來的。


    再如名將沈希儀,充柳慶參將時已積首虜至五千餘級,後又充總兵出鎮貴州、宣大、廣西等地,卻官不過都督。


    鎮守貴州十餘年的總兵右都督石邦憲, 指揮大小戰役無算,積首二千餘級,但也僅獲得於舊銜上加提督及死後追授左都督的褒贈。


    這些名將所立下的功勞不可謂不大,比之前朝的將領,他們立下的戰功都不小,放在憲宗、英宗時,恐怕早就封爵了。


    比之憲宗時久鎮大同加封流伯的永寧伯譚廣、久鎮貴州加世襲勳爵的南和伯方瑛,以及久鎮遼東封世爵的豐潤伯曹義等勳臣,周尚文、沈希儀等一批將領的功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皆止於流官,可見朝廷有意不開封賞的事實。


    本朝不封爵,似乎已經成為了朝野共知的事實了。甚至連武將去世之後的追贈都不允許。


    周尚文死後,禮科給事中沈束上奏為周氏重開恤典,認為周尚文有不泯之功, 朝廷有未盡之賞,請兵部閱實先後功績,以便贈以封爵,延之世賞。


    按說這是個很正常的建議,周尚文活著的時候不封爵,追贈一個爵位並不算什麽很過分的事情。但是嘉靖對此的反應極為激烈,禦批道:周尚文邊疏自伐功勞,又肆言甲辰未得酬報,怨望多端, 寬而未治,不知何故即死;束言官也,乃不行重劾,反肆欺狂,毀朝廷擅權。


    當即將沈束下詔獄關押,可見嘉靖對於此事的忌憚。這也是為什麽嘉靖提出給馬芳封爵的時候,群臣們都不同意的原因。


    但是嘉靖也有自己的考慮,之前為什麽嘉靖不封爵?一來是嘉靖本人對於武宗朝的濫封就極為反感,二來是在嘉靖眼中,周尚文等人畢竟是從前朝起就在軍中了,並非自己提拔起來的將領,所以嘉靖對他們始終是不信任的,何況在嘉靖心中,論功勞,王守仁的功勞不夠大嗎?


    結果呢?嘉靖八年王守仁去世後,嘉靖不顧軍功原則,借“學術不正”的名義強行停罷王氏新建伯爵位,即便是現在王門子弟遍布朝野,為此事奔走唿號,王守仁的爵位一樣也沒能恢複。


    但是嘉靖此次顯然也有自己的打算,為什麽要封爵?首先就是馬芳替他把場子給找迴來了,當年庚戌之變,對於嘉靖來說是極大的羞辱,嘉靖深以為恥,眼下馬芳奔襲板升,可以說為嘉靖報此大仇,畢竟當年俺答隻不過在京師附近,而這次官軍可是實實在在的打進了板升,算是將當年庚戌之變的大仇給報了。


    其次就是馬芳的身份特殊,馬芳既不是衛所士卒出身,也非將門子弟,馬芳是蒙古逃奴出身,到大明投軍之後從士卒做起,一路靠軍功升任總兵,其間雖然有周尚文、楊博等人的提攜,但是本質上來說,馬芳與大明現在的絕大部分武將都不同。


    馬芳的出身決定了他的特立獨行,這也是嘉靖對他一向放心的原因之一。馬芳沒有將門子弟背後那麽多的錯綜複雜的關係,而且能力過硬,馬芳投軍也是在本朝,和前朝沒有任何關係,曆次提拔也都是出自於嘉靖之手,對於馬芳,嘉靖是相對比較信任的。


    出於這兩個原因,嘉靖還是希望給馬芳封爵,借此機會施恩於馬芳。


    而且馬芳從功勞上來說,那是完全夠得上封爵的標準了,先朝劉江之封廣寧伯,以倭首七百級;曹義之封豐潤伯,施聚、焦禮之封懷柔伯、東寧伯,亦不過以首虜四、五百級。而馬芳從軍以來,大小三十戰,斬獲超過兩千級,這次更是立下搗穴之功,封爵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嘉靖說道:“奇功不賞,非朝廷待功臣之道也。薦告郊廟,播諭中外, 庶幾懾夷酋之膽,此其時也!”


    見嘉靖的態度堅決,一眾臣子們都指望嚴閣老,畢竟他是最了解和熟悉嘉靖的人了,恐怕也隻有嚴嵩能夠勸住嘉靖了。


    嚴嵩起身說道:“陛下,眼下詳細戰報還未傳來,封賞無從談起。國朝軍功,以擒斬為上,斬獲多少,乃是軍功之本,故而老臣以為,等到詳細戰報來了之後,再商議也不遲。何況現今俺答仍在薊鎮,何若待戰事平息,一並封賞。”


    嚴嵩的話還是有些作用的,嘉靖聽後說道:“那就再等等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